?

論林散之草書的畫境與禪境

2017-03-08 20:50孟寶躍
關鍵詞:禪境林散之用墨

孟寶躍

(淮北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論林散之草書的畫境與禪境

孟寶躍

(淮北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林散之草書境界甚高,是他精神境界的表露。他的草書作品呈現了幽美的景致,有畫境,這種畫境源于其繪畫修養對書法的長期滲透。林散之草書還傳遞出一種淡定、從容和安詳的氣息,呈現一派鉛華去盡的醇和景象,透過筆墨能夠看到林散之含蓄、淡泊、空靈的內心世界,這是一種絢爛之極而返璞歸真的精神境界,極具禪境。林散之被譽為當代草圣,他不僅以筆勝、以墨勝,更取勝于他的草書所呈現的畫境和禪境。

林散之;草書;畫境;禪境

書法不但能夠表達漢字本身所具有的語義,還可以傳遞語義以外的意趣、意象、意念等,高妙的書法作品還可以超越點畫呈現出某種意境來,這種書法作品上生發出來的意境我們稱之為書法境界。書法境界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呈露,雖然難以指陳,但卻實際存在。并非所有書法作品都有境界可言,達到一定境界是一般書法作品所難以企及的,滿篇市井氣的作品根本與境界無緣。

林散之被稱為“當代草圣”,他的草書沒有氣勢磅礴的氣象,卻有沁人心脾的境界,值得咀嚼、涵泳。站在他的草書作品面前,常常讓人感到進入了一片澄明之境:景致妙曼,梵音在耳,是畫境,更是一種禪境。本文擬通過尋象探意去體悟林散之書法的畫境與禪境。

一、畫 境

1.畫境的表現

林散之的草書常給人一種水墨寫意畫的印象,這是不同于一般書法作品的特殊感覺。宏觀地看,他的草書作品用筆多變,水墨淋漓,節奏跌宕起伏,使人產生峰巒參差、煙籠霧繞、如夢如幻的感覺,殊多韻致。就其單字而言,由于離合、收放、正欹等對比因素的介入,字字都有畫意,姿態橫生,妙不可言。林散之線條的質量特別高,在作品中穿插呼應,有層次,呈立體感。他的線條意象特別豐富,如折釵股、如屋漏痕,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如壁坼紋,時而秀若勁鐵,時而枯如老樹。林散之特重用墨,有時惜墨如金,枯澀見絲,干裂秋風;有時用墨如潑,潤含春雨。細看林散之的筆墨,變化之大前無古人,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會讓你贊不絕口、唏噓不已。漲墨與飛白的結合,墨塊與線條的對比,都使作品呈現幽美的景致。從林散之的草書中我們明顯能體會到畫境的存在。

2.畫境形成的原因

林散之自稱“我是江南一畫人”[1],繪畫是其一生的追求。他十二歲時便隨張青甫學畫人像,以后跟隨黃賓虹學習山水畫。其出游得畫稿八百余幅,也主要是為繪畫積累素材。在林散之自己的排序中,詩為第一,畫為第二,書為第三,繪畫是排在書法之前的。他被認為是真正能夠繼承黃賓虹衣缽的畫家,“學黃賓虹山水畫的人十分多,但真正學到黃賓虹的筆法和精神者,林散之是最杰出的一人”[2]。黃賓虹在繪畫上強調“六法全從八法出”[3],而林散之在書寫時明顯是用畫家之筆作書,在他那里書畫是相通的。林散之的字看起來就很輕松,沒有一般書家的刻意,這是其繪畫修養長期影響的結果。林散之說:“余之學書過程即余學畫過程。以作畫之理寫字,以寫字之理作畫,互為影響,暢其機趣?!盵4]林散之繪畫修養對其書法的影響是全方位的,表現在寫字的狀態、用筆、用墨、結構、章法等各個方面,在用筆、用墨上的表現尤為突出。

林散之擅長使用長鋒羊毫筆。長鋒羊毫筆,筆毫長、蓄墨量大,筆底能夠產生大的變化,但非常難于駕馭。林散之用筆能夠因勢利導、運用自如。他寫字時特別講究留、圓、平、重、雅,或提或按、或拖或絞、或撮或捻,不受任何傳統的束縛,有時竟用繪畫寫意的皴擦筆法寫字,這使他的線條豐富多彩,極具畫意,但毫不做作,依然保持著書寫性。需要指出的是,林散之的線條雖然具有畫意,卻沒有刻意描摹的地方。林散之說:“寫字不能畫字?!盵5]70如果畫字,那就俗了。

林散之草書的畫意更突出地表現在他的用墨上。林散之的用墨有兩大特點,一是潤燥的兩極。林散之說“極濃與極干的放在一起就好看”[5]25。他常常飽蘸濃墨,一筆寫去,到了筆干墨枯時候,再“于無墨處求墨”[5]55,潤燥對比十分強烈;二是以水破墨。他將典型的繪畫的用墨方法移植到書法創作中。他說“筆是骨,墨是肉,水是血”[5]27。畫家對墨的變化更敏感,對墨分五色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注重對墨的變化所呈現的意象的探求。林散之用墨,積墨、宿墨、焦墨、破墨、淡墨、濃墨、渴墨齊備,如點如染,或濃或淡,層次分明,活潑而有生氣,最為出彩。林散之墨的無限變化使人思緒翩翩,遐想無盡。

沈曾植在《海日樓扎叢》中說:“自宋以前,畫家取筆法于書。元世以來,書家取墨法于畫?!痹跁ㄊ飞夏ㄗ兓耐剖滞皇菃渭兊臅?,而多是兼善繪畫的書家,如董其昌、程邃、王鐸、黃賓虹等。墨法的拓展常常使書法的境界得到提升,程邃的焦墨法、董其昌的淡墨法、王鐸的漲墨法以及黃賓虹的宿墨法在林散之這里融會貫通,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這種境界的獲得無疑是他的繪畫修養對書法最深刻的影響。

縱觀書法史,林散之的用筆和用墨都是獨一無二的。線條是中國書法最主要的藝術因素,線條在林散之這里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他將黃賓虹五筆七墨之法發揮得淋漓盡致。幾千年文人精心玩味的線條,想推進一步談何容易,獨具品味的“林氏線條”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林散之對黃賓虹的繼承絕不是優孟衣冠,在他的筆墨中黃賓虹倡導的“內美”被豐富了。

二、禪 境

1.禪境的表現

林散之晚年的草書呈現出一種新的氣象:線條更加放松、洗練,用墨趨于枯淡,飛白明顯增多,虛實輕重變化巨大,但又毫不唐突,只是娓娓道來,筆墨關系和諧自然??莨P淡墨里不乏筋骨血肉,若有若無中啟人無限遐思。作品傳遞的是淡定、從容和安詳,呈現一派鉛華去盡的醇和景象。透過筆墨我們仿佛看到了林散之含蓄、淡泊、空靈的心境,一種絢爛之極而返璞歸真的蓬萊之境,禪意盎然。難怪有人說林散之的作品有仙人之氣。

林散之這一時期書寫與佛教有關的內容也漸多起來,如“多情佛心”“山花春世界,云水小神仙”“生天成佛謝靈運,曠世知音鐘子期”“不俗即仙骨,多情是佛心”等等。林散之在即將駕鶴西去的1989年10月書寫的“生天成佛”四字絕筆,用筆多取圓勢,墨淡神凝,整個作品從形式到內容禪意甚濃?!吧斐煞稹笔橇稚⒅非蟮淖罡呔辰?,作品傳遞的禪意尤其耐人尋味。

2.禪境形成的原因

林散之一生深受儒、道、佛思想的影響,其中自小從母親那里獲得的佛教影響更為深刻。這種影響從林散之一生的行蹤及其詩文所表現的對佛的虔誠中不難感受到:“懶歸思常臥,禪悅亦為寶”[6]283、“三生燈火秋堂夢,一路梅花古衲心?!盵6]246如果說詩、書、畫是他一生最大的愛好,那么“生天成佛”可以說是他最高的精神追求。如果缺少佛教的相關知識,就根本讀不懂散之老人。

佛教傳入中國以后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雖然印度沒有與書法對等的藝術,但由于文字的作用強大,佛教也與書法這門由漢字書寫而產生的藝術發生了密切的關系。佛家弟子抄寫經文等可以看作是以筆墨作供養。佛家還有“禪書若舟,渡人渡己”之議①歸元禪寺昌明法師有此說法。參見《世界宗教文化》2007年第2期黃超《書禪禪書透禪幽——昌明禪書三昧》一文。。佛教對書法藝術的影響更在于對意境的滲透上。進入禪境也就進入了一種空虛的狀態,要“心如明鏡臺”,一塵不染方能復歸嬰兒。林散之有詩曰:“天際烏云忽助我,一團墨氣眼前來。得了天機入了手,縱橫涂抹似嬰孩?!盵5]82該詩正是體現了他的這種追求。林散之終身信佛,精于禪理,又諳于書道。他關于學書有段重要的論述:“藝貴參悟!參是走進去,知其堂奧;悟是創造出來,有我的面目。參是手段,悟是目的。參的過程中有漸悟,積少成多,有了飛躍,便是頓悟。悟之后仍要繼續參,愈參愈悟,愈悟愈參,境界高出他人,是為妙悟。參悟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參是吃桑葉,悟是吐出好絲來。不參而悟,如腹中無葉而難吐絲?!盵5]34-35在這里林散之以禪理闡釋書理。

林散之書法里的禪境是他以心運手所造之虛境。長期的佛教信仰使他歸于平淡,心底清凈,雜念全無。林散之三歲患耳疾,“六根已斷一,喧寂兩無妨”[6]13,一生處于寂靜的世界中,這有利于他禪定之心的養成。他毫無名利觀念,“笑把浮名讓世人”[7]35。通過對林散之成名前后的書風比較,可以看出林散之的書法是逐步提高的,蜚聲海外的書名并沒有改變他的恬淡之心。他一如既往地堅持著自己的道路,別無牽掛,不為物累,甚至不知有書協的存在。林散之成名之晚,影響之大,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林散之晚年的草書天真自然,剛而不露,是大味必淡的意象。林散之的草書結構很多并無獨到之處,但他信手寫來也增加了這種自然的感覺。

以禪入詩的現象人多注意,以禪入書的現象往往被忽略?!缎蜁V》卷十九談到釋文楚的書法時說:“所書《千文》,落筆輕清,無一點俗氣,飄飄若飛云之映素月,一見使人泠然有物外之興。豈其書足以洗人之心如是耶!”這是說他的書作中就存在一種禪境。歷代書作中有這種“物外之興”的作品并不多見,王羲之、楊凝式、董其昌、林逋、弘一數人而已。

林散之有一段談論黃庭堅的話:“中歲之后漸變為自己的風格,中宮緊抱,長撇捺向四周擴張,形成輻射般的力度。佛印和尚還說他的字俗,因為一心求好,處處取勢,錚棱外露,在縱橫中失去了天真爛漫之趣……,可見寫字之難?!盵8]這段話借佛印之口頗能反映林散之的認識。黃庭堅的字那么有個性,一生唯恐避俗不及,反遭“俗”字的詬病。平心而論,說黃庭堅字俗有點冤枉他,但說他沒有達到天真爛漫的境界還是符合實際的,關鍵是他過于用心,未能平淡,天真爛漫才是禪的最高境界。

林散之作品的不可企及之處就在于他的禪境。趙樸初評其書法:“風雨瀟瀟驚筆落,精神躍躍著花開”。同為具有禪境的書作,弘一法師的作品是通過線條粗細的均等來表現禪定之心,林散之則以筆墨的空靈來展示內心的安寧??展瓤梢詡髀?,可以給人一種無上清凈、梵我合一的幽邃之感。林散之的禪境是可以體味到的,用不著更多的解說,這本身也符合禪境“無理”的特征,佛家常說“開口便錯”“言語道斷”,言多必意遠,讀者還應多體味。

三、結 語

“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盵9]715書法最能反映一個人的精神境界。林散之說過寫字“可以寄托精神”[5]63“什么樣的人,就寫什么樣的字”[5]2。從林散之的詩句“橫皴豎點筆和墨,不重形骸獨重神”[10]238“書法由來智慧根,應從深處悟心源”[5]75以及趙樸初稱贊林散之的詩句“蠶絲蜂蜜誠良喻,歲月功深化境初”中不難看出,在林散之那里,精神境界是他的主動追求。

高水平的書法不是高在技術,而是高在境界。以境界審視書家,則高低立判。林散之境界之高才是他獲得“當代草圣”殊譽的最主要原因。他在書法史上能站住腳,不但以筆勝,以墨勝,更以境界勝。林散之的繪畫修養和佛學思想是其書境的基礎,畫境和禪境在林散之作品中是融為一體的。研究林散之的草書,不研究他的繪畫修養以及禪學思想只能是隔靴搔癢。

[1]邱世鴻.林散之書法的文化意義[J].中國書畫,2004(3):92.

[2]陳傳習.評現代名家與大家·續——林散之[J].國畫家.2011(5):7.

[3]頓子斌.“六法”與書法關系的再認識[J].美術研究,2008(1):97.

[4]汪軍.畫家林散之[J].美術,2002(5):26.

[5]陸衡.林散之筆談書法[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1994.

[6]錢征.林散之與禪[M].合肥:黃山書社,2005.

[7]陸衡.林散之[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1999.

[8]陸衡.林散之先生論書家、碑帖[J].書法之友,1996(2):49-51.

[9]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10]林昌庚.當代草圣林散之[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

責任編校 人云

J292.1

A

2095-0683(2017)03-0106-03

2017-05-16

孟寶躍(1966-),男,安徽蕭縣人,淮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

猜你喜歡
禪境林散之用墨
近現代·林散之
林散之書學思想視域下草書中的“留”與“滑”探析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林散之《毛主席<送瘟神>詩聯》
微思考
“書生”“草圣”之間
——《林散之年譜》讀后
從畫家書法談對書法墨法的理解
讀《廓如明圣應相讓,心寄空澄天地寬》悟禪學
禪境與詩境的合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