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的官場稱謂

2017-03-10 18:38張鳴
小品文選刊 2017年3期
關鍵詞:中堂總督頭銜

張鳴

官場稱謂,見官大一級。比如副市長,下屬一定稱之為市長,副書記,一定是書記。那么市長和書記怎么辦?稱之為大市長和大書記。

這種見官往大了叫的做法,往前推,清代也如此。那時的正印官,很少有副職,所以,屬官的馬屁,大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比如總督,一定會叫制軍,或者大帥,因為總督有兵部尚書銜。這樣叫,意思是說他是全國的兵馬總管。如果這個總督,有大學士或者協辦大學士的頭銜,雖然是虛的,并不管事,但下屬一定會稱呼他為中堂,或者干脆尊為相,或者相爺。比如曾中堂、李中堂和左中堂。唐代宰相在中書門下的政事堂辦公,所以又稱中堂。所以,無論叫中堂,還是徑直尊為相,意思都是尊稱為宰相。大學士在明代屬于閣老,有類似前代宰相的那么點意思,因此,人們才這樣叫。其實,清代的中樞機構是軍機處,內閣只是一個閑衙門,大學士也是榮譽銜,跟宰相屁的關系都沒有。

如果是比總督低半格的巡撫,則下屬喜歡稱之為撫院,當然,最好稱之為中丞。這是因為巡撫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頭銜,這個頭銜是都察院的副首領,放在漢代,類似于御史中丞。人們都知道,在漢代,御史中丞,可是人人敬畏的官兒,上朝獨坐,參起人來,驚天動地。有的時候,還可以領兵出征。然而,清代的巡撫,要參人,也僅限于自己管的那個省份,哪里有御史中丞那么牛?

再往下,是布政使,管一省的財政和民政,一般被尊為方伯。方伯是西周以前的稱謂,能管理一方諸侯者,被尊為方伯。布政使上面,還壓著督撫,管一方都難以自主。但是,人家就是叫他方伯。

比較起來,按察使的尊稱還比較不夸張,被稱為臬司。臬司者,是宋代各路提點刑獄司的簡稱,宋代的路,也大體相對于清代的省。按察使頂多人們會稱為臬臺或者臬憲,往督撫那兒靠一點。

但是,道臺的別稱,就更夸張了,人們尊之為觀察。其實,道臺就是省府的派出機構,類似于我們時代的行署,比知府大,但不算一級行政機構。觀察者,觀察使之謂也。在唐代,觀察使是一方諸侯,牛得很。

至于一縣的主宰知縣,雖說是七品芝麻官,但是,在那個縣里,他官最大,說一不二,俗稱大令,下屬的書吏和衙役,都尊之為大老爺。乾隆皇帝喜歡到處走,發現偏遠地區老百姓,是管皇帝也叫大老爺的。在一縣之內,縣令這個大老爺,可以斷人生死,真的不差于那個遠在天邊的皇帝。

把人往高了稱呼,是因為那時官老爺喜歡這口。明智如李鴻章這樣的人,什么時候做過宰相呢?還不是天天聽人家叫他李中堂。做下屬的,不僅嘴要甜,會拍馬屁,而且身段要低。明清官場,原來下屬是不用跪上司的,但是,弄著弄著,下屬們都跪,有的不僅跪,還磕頭,一磕好多個,帶響的。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盡管都知道耿介之士可靠,但不拍馬屁的耿介之士,永遠在官場混不出來。大家比著拍馬,所以,領導的官稱,就越叫越大,越叫越嚇人。叫習慣了,哪個不這么叫,沒準就會有麻煩。

選自《今晚報》

猜你喜歡
中堂總督頭銜
文化認同的場所因素
破除教師頭銜功利化傾向需“名”“利”分開
視覺文化與古代地中海研究
閑聊“頭銜”
豫北中堂神像年畫圖式初探
訟師賭官帽
中堂清供
給曾國藩算算賬
宮保雞丁
我的團長我的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