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2017-03-12 14:45鄧云曉
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3期
關鍵詞:價值觀政治傳統

鄧云曉

(重慶交通大學 思政教研部,重慶 400074)

論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鄧云曉

(重慶交通大學 思政教研部,重慶 400074)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根基,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和重要的方法論借鑒。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思維方式、價值取向、愛國主義和理想人格構建等方面。

優秀傳統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蓖瑫r強調,弘揚中華文化,不斷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政治體系,動員社會各方面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灌輸社會主義思想觀念,激發大學生積極性、創造性的重要社會活動。當前,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要培育大學生的民族精神,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激發大學生的信心,保持我們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使我們民族繁榮昌盛,必須通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又離不開一定的文化氛圍,特別是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離開了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研究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四個全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探討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一、傳統文化是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

什么是中國傳統文化?根據周有光的觀點,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學為中心,吸收諸子百家以及印度和其他外來文化形成的綜合文化。傳統文化以哲學為主導。[1]243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利用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歷史的結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館里的陳列品,而是有著活的生命?!皞鹘y并不僅僅是一個管家婆,只是把它所接收過來的忠實地保存著,然后毫不改變地保持著并傳給后代。它也不像自然的過程那樣,在它的形態和形式的無限變化與活動里,仍然永遠保持其原始的規律,沒有進步?!盵2]8中國傳統文化結構體系中所包含的思維形式、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遺傳性;同時又包含鮮活的現實性、變異性,它時時刻刻影響著今天的中國人,為我們開創新時期的先進文化提供歷史的根據和現實的基礎。傳統文化隨著歷史繼續發展積累和傳遞,同時,又潛移默化地以不同方式來繼承和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繼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方式和有力工具。

(一)傳統文化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優秀傳統文化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內容主要體現如下:一是可以利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培育大學生的歷史擔當和社會責任感,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的一個社會功能,就是維系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功能,而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關鍵因素是利用教育,特別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重要手段。二是利用“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精神,培育大學生的理想人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本主義”是一種“道德的人本主義”,它把人放在一定的關系中來講一個人應該如何負起自己的責任,實現人生價值。大學生的思想教育要鼓勵大學生通過道德修養來培養高尚的情操,成就完美的人格。三是利用傳統文化“知行合一”的道德實踐精神,規范大學生的行為。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知”是要和“行”統一的,從“格物致知”到“治國平天下”這是一個認識過程,更是一個實踐過程,人應該有理想,最高的理想是“致太平”,使人類社會達到“大同”境界,而達到大同世界的基本要求首先是每個人都應對自己有個做人的要求,做人的道理,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立足傳統,鼓勵大學生為了實現理想,必須立足本職工作,腳踏實地,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四是利用“天人合一”的和諧觀,培育大學生集體主義價值取向?!疤烊撕弦弧笔侵袊鴤鹘y文化基本精神主要內容之一,天地人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要努力創造三者之間的和諧,作為宇宙中心的“人”,必須有理想,要知行統一,擔負責任,以維護整體的和諧為己任,并把個人、家庭和國家的利益看作不可分割的統一體,這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今天利用傳統文化,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教育大學生為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正確處理個人集體和國家之間的關系,要有為國家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的準備。

(二)傳統文化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依據

在高校的思想教育活動中,既要注重發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方法論意蘊,同時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具體實際、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實際相結合。

中國傳統教育官學和私學相互補充,具有豐富的教育思想,傳統教育為我國古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延續提供了重要的條件。同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也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依據。

中國傳統文化孕育的古代教育思想總的來說是人文主義教育。教育目的主要是學會按照倫理道德去處理人際關系,為維護社會秩序培養統治人才,即“明人倫”和“三綱領、八條目”[3]79。知識教育是次要的,德育要通過智育來進行,智育主要為德育服務,強調道德教育與歷史使命感。其思想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綜合觀,即大教育觀,教育的作用包含相互聯系的兩個方面:一方面培養國家所需要的各種人才;另一方面是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二是辯證觀,即對立統一觀,儒家教育思想把教學看成矛盾的統一體。三是內在觀,強調啟發主體的內在道德功能和自覺性。今天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鑒古代教育思想,培養大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實踐精神。

中國古代教育家們積累總結了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為今天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法論參考。其主要教育方法有:一是因材施教法,根據教育對象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學方式。這是孔子最早使用的教學方法,并為后世所傳承。對今天的啟示就是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要因時、因地、因條件制宜,根據大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二是示范教學法,這是對教師的要求,即作為教育者,要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就是要求今天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去影響大學生,讓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心服口服。三是情感教育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相長,在教育學生時堅持“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要熱愛關心學生,強調知行合一,長善救失,學以致用、學思結合,學問結合,做到教學過程的辯證統一,強調為學與修身的統一。

二、傳統文化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載體

華夏文明綿延五千年,歷經挫折而薪火相傳,是唯一未曾滅絕的古文明。作為華夏文明核心組成的傳統文化,其內涵和形式自有足可觀者,自有深入炎黃子孫思維和血脈深處的穿透力、影響力、維系力。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增強文化自信,應該從傳統文化的深厚歷史底蘊中尋找更為有效的、較少接受隔膜的優秀文化載體。通過一定載體對人們進行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性要求。

(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自信的要求和體現

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是指承載、傳導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為教育主體所運用,且主客體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式。如開會、談話、理論學習、管理工作、文化建設等都可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教育者正是借助這些活動形式對教育對象進行教育并與其進行雙邊互動活動,從而實現一定的教育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載體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利用各種文化產品并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寓于文化建設中,借此對人們進行教育,以達到提高人們思想道德素質的目的。文化具有滲透性強、影響持久以及形象、生動、直觀等特點,而且文化載體在引導人們形成大體一致的價值觀這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不可比擬的。文化載體形式多樣,功能也是多樣的。在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滲透力,以及全面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文化載體都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文化載體也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載體作為重要的途徑和手段,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和重視。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維系炎黃子孫共同情感的精神家園,是撥動華夏兒女心弦的文化基因,是熏陶和教育莘莘學子的寶貴資源。將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載體,可以創新和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載體,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從而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價值,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現了大學生的文化存在,滿足了大學生的內在需要,促進了大學生的主體性的生成。從這個意義上講,傳統文化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就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實現了文化自信的要求和自覺。

(二)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實踐性原則

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明確提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盵4]56“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盵4]57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原則。而實踐是具體的、社會的和歷史的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的特點。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立足于中國當前社會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也要扎根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講,傳統文化不失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從本質上講是改造大學生主觀世界的一種實踐活動,其根本任務就是對大學生的塑造和改造,它通過增強大學生的思想認識、轉變思想觀念、改進思想方法、健全思維方式等來影響其行為與行動。有鑒于此,無論采取什么方式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須要堅持用先進理論和正確道理進行灌輸,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傳授與闡發,使大學生理解、接受并認同道理,即讓大學生首先做到知,并在知的基礎上轉化為相應的實踐活動,做到知行統一。以傳統文化為載體,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具體體現,因為優秀傳統文化孕育了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因此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從傳統出發,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這個實際就是我們自身的傳統文化,而不是西方的或其他的文化,以傳統文化為載體,有助于大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認可和接受我們當前的國家制度和文化,并進而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和目標,為實現中國夢和四個全面貢獻自己的力量,使大學生做到知行統一。

三、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體價值體現

價值觀是一種評價性的觀點,蘊含于一定的文化中,并在文化中處于核心位置,它既涉及現實世界的意義,也指向理想的境界。價值觀有兩大類:一類是內在的,一類是工具主義的。內在的價值觀是指我們不計個人得失而均予遵循的價值觀。比如,愛國主義作為一種價值觀,就個人得失而言,有時它就是不利的,要求為國家作出犧牲。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人為保衛國家獻出了生命。工具主義價值觀是指那種因為它直接對我們有利,我們才予以遵循的價值觀。如實行某種政策有助于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等。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包括了核心價值(內在價值)和工具價值兩個方面。其核心價值主要在于它對人終極意義的關心,主線就是倫理道德價值,其工具價值主要在于通過一種人文倫理規范,即強調主體自我修養和道德實踐,鼓勵人們通過道德修養來培養高尚的情操,成就完善的人格,使人與人、人與社會和國家協調發展。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體現也主要是從這兩方面體現出來的。

(一)借鑒傳統優秀思維方式,培育大學生唯物辯證的思維觀

哲學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思想核心。中國傳統哲學凝聚了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深刻地影響著中國文化的發展,其主要表現是它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中國哲學一開始就具有樸素的唯物思想和辯證的思維因素?!渡袝ず榉丁分v五行是構成萬物的基本材料,老子“道”論的提出和荀子“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等都包含有樸素唯物論思想。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模式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其中關于普遍聯系的觀點也是傳統哲學常用的思維模式。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盵3]39這里體現了樸素的辯證觀,中國傳統哲學體現的樸素的唯物辯證觀對當代大學生有著重要的借鑒和啟發意義。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處于形成階段,他們思想活躍,精力旺盛,對未知領域充滿興趣。由于他們年輕,接觸世界比較片面和表象化,分析理解和思考問題理想主義色彩濃厚,處理問題容易情緒沖動不理智,當理想與現實出現了落差,就會感到困惑、迷茫和無助。象牙塔內的大學生思想單純,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但是他們對傳統和社會現實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為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部分青年大學生基于對國情的不了解而產生出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情緒。這種情緒使得他們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缺乏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挑戰往往頗多抱怨。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深,以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確立,各色各樣的思想觀念和文化思潮紛紛涌入,給人們的現實生活帶來巨大沖擊。面對這些涌現的觀念和思潮,如果任其發展,任其割斷歷史和現實、歷史和發展的關系,不采取歷史的、理性的思考與批判,將使大學生最終迷失自我。因此,引導大學生拓展知識面,形成健全的思維模式,唯物辯證地認識我們的基本國情,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二)吸收傳統文化代表儒家思想蘊涵的積極進取的價值取向,引導大學生正確地認識社會和人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征是價值觀多元化,如何在多元的價值觀中引導大學生接受認可我們的主導價值觀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對的是思維異?;钴S的青年學生,他們受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強,思想高度敏感,且未成熟,導致多變性增加。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大學生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并將其外化為相應的行為。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首先要讓大學生知道社會是什么樣子,社會為什么要有規范,社會有哪些規范。大學生只有在清醒地認識社會的基礎上,才能正確地認識人生,進而做出有益于社會的行為。教大學生如何做人、如何正確地認識社會,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價值。

認識社會和國家離不開我們的文化傳統、離不開我們的地域特色。馬克思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盵4]585歷史告訴我們,文化是繼承和創新的產物,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進行新的創造性勞動的前提和基礎。中國傳統價值觀是以儒家價值理念為主并包含有多種價值理念的豐厚的價值體系。傳統文化包含的積極價值取向有:“公義勝私欲”“夙夜在公”“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及群己關系上儒家主張“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等,這些都凸顯了強烈愛國主義情懷和濃郁集體主義傾向。這些思想不僅在我國的歷史發展中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且對提高大學生的道德水平也有積極意義?!皣冶仨毦邆淠欠N有利于抵制誘惑而作出正確決策的價值觀體系,才能實現持續的、迅速的發展?!盵6]81我國30多年來經濟持續、迅速、健康地發展就在于堅持了正確的價值觀。我們的價值觀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要通過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的結合去找到二者的連接點,將傳統文化的積極價值取向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堅定大學生的愛國情感,增強大學生的理性認識,讓大學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成為忠誠的愛國者。

(三)吸納傳統文化基本精神之一的“剛健有為”和“自強不息”精神,培育大學生歷史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

愛國主義不僅是一種深層的情感,理性的認知,更重要的是一種責任。愛國主義傳統的內容主要包括:關心社稷民生、維護民族獨立和保衛中華文化。古人很多都是以愛國主義作為人生的最高價值,一個人要愛國和愛民族。儒家思想主張積極入世,要求每一個人要以天下為己任??鬃犹岢⑴嵺`為崇高理想而不懈奮斗,鄙視那些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人生態度,提出“士不可以不弘毅”,要任重而道遠,強調要有擔當道義不屈不饒的奮斗精神。儒家經典《中庸》提倡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治學之道,主張刻苦學習,努力拼搏的精神,是剛健自強、積極有為思想的體現。當前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改變在部分大學生中存在的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責任意識淡化現象。要引導大學生認識到愛國主義是每一個中華兒女對祖國的責任,這種責任是當代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大學生自身發展的客觀需要。大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只能在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中實現。

(四)借鑒儒家“內圣”的人格追求,培育大學生的理想人格

人格的完善,是儒家的基本價值追求,儒家注重人格的內圣規定,內圣首先表現為善的德性,善以“仁”道精神為其主要內容。什么是“仁”呢?《中庸》引用孔子的話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薄叭省本褪侨俗陨淼囊环N品德?!坝H親為大”就是愛你自己的親人是最根本的出發點。仁愛的精神是人自身所具有的,而愛自己的親人是最根本的。但“仁”的精神不能僅止于此,而要做到“推己及人”,就必須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叫“仁”。要做到“推己及人”并不容易,必須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忠恕之道”作為為人的準則,達到“仁”的準則。因此,仁德總是表現為對人的尊重、關心和真誠相待??鬃釉选肮?、寬、信、敏、惠”視為仁的具體內容,這些也展示的是內圣的品格。后來儒家強調的仁、義、禮、智、信,也是人格的內在規定?!叭省钡碌牧硪环矫媸强思?,即“克己復禮為仁”,即要克服自己的私欲以便合乎禮儀制度和規范。另一方面,人格的完善,還有“知”的規定,“未知,焉得仁?”“知”是一種理性的品格,按儒家的看法,缺乏理性的品格,主體往往會受制于自發的情感或盲目的意志,從而很難達到健全的境界。只有通過理性升華,才能形成完善的人格。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借鑒傳統文化儒家的“內圣”人格追求,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大力宣傳和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讓優秀傳統文化的血液融入大學生的理想人格。教育青年大學生要志存高遠,不要總是計較個人物質利益的得失,而是要符合自己的長遠理想,要保持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要追求高尚和積極奮進的精神生活。行為處事要有良知和底線,形成寬容性和穩定性的個體道德人格。并能使自己的道德人格自覺接受德性熏染。

[1]周有光.從世界看中國[M].北京:三聯書店,2015.

[2]黑格爾.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3]張帆.中國哲學經典著作導讀[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

[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塞繆爾·亨廷頓.文化的重要作用:價值觀如何影響人類進步[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On the Valu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DENG Yunxiɑo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China)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 foundation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which provides a rich content and important methodology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The value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constructing the way of thinking,value orientation,patriotism and ideal personality.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Value

G641

A

1009-8666(2017)03-0126-06

10.16069/j.cnki.51-1610/g4.2017.03.023

[責任編輯、校對:李書華]

2016-09-06

重慶交通大學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專題項目“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教育研究”(djsz201506)

鄧云曉(1973—),女,四川蓬安人。重慶交通大學思政部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猜你喜歡
價值觀政治傳統
我的價值觀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