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新課程下的高中歷史課堂導入

2017-03-18 08:09王曉輝
學周刊·中旬刊 2017年3期
關鍵詞:高中歷史

王曉輝

摘 要:導入是否生動、有趣,是否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關系著一節課成功與否。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導入方式有很多,包括復習導入法、情境導入法、設疑導入法、材料導入法等,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選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高中歷史;復習導入法;情境導入法;設疑導入法;材料導入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8-012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083

被譽為“德國教師的教師”的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成功的藝術就在于使學生對你教的東西感興趣?!比绾巫寣W生對“你教的東西感興趣”,愿意上你的課,這需要教師在各個教學環節上下功夫,認真研究教學環節和教學過程。各個教學環節中課堂導入部分是首要環節。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笨梢?,課堂導入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

課堂導入是教師在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開始時,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一種行為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睂嵺`多次證明,教師在設計課堂導入時能否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思維活動,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為此,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我嘗試了幾種課堂導入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引”到“入”精心設計,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將對“復習導入法”“ 情境導入法”“ 設疑導入法”和“ 材料導入法”逐一進行介紹。

一、復習導入法

復習導入法,是一種基于已有經驗、知識基礎之上,通過教師引導,由已知引向未知的導入方法。通過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因勢利導地引出新課內容。這種導入法注重前后知識的關聯,對于構架整體知識體系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著獨特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此種導入法是基于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推出新的知識,符合高中生的一般認知規律,不但在過渡方法上比較自然流暢,而且學生易于接受,從而保障了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

以《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一課為例,本課內容與上一課緊密銜接,上一課以對“凱恩斯主義”的介紹結束,本課即說明“二戰”后凱恩斯主義在資本主義世界的種種具體實踐。因此,我通過回顧上一課的內容順勢引入新課,同時提出問題:“凱恩斯主義的基本主張是什么?”“在‘二戰以前,與凱恩斯主義相一致的經濟政策是否有成功的先例?有什么影響?”解決這些問題,既能夠使學生鞏固上節課的主要內容,又便于教師講述戰后資本主義經濟政策調整的具體內容。

又如《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一課,由于上一課已經涉及到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階段,因此導入時我先引導學生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在學生分析思考“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原因”的基礎上,引出“在民國時期,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狀況如何”“為什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以及稍后的幾年里,中國的民族工業會出現一個短暫的繁榮時期呢”等問題,進而水到渠成、簡單自然地過渡到本課教學。

二、情境導入法

情境導入法,是一種通過設置具體的、生動的環境,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開始時就置身于某種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之中,在形象的、直觀的氛圍中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設歷史情境,幫助學生感知具體形象,形成歷史表象,掌握歷史知識,并通過具體場景的體驗,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進而達到培養學生歷史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近代前夜的發展與遲滯》一課的課堂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用歷史圖片展示歷史故事《單膝跪還是雙膝跪》,邊讓學生觀看圖片邊給學生講述這個發生在清朝乾隆皇帝和英國特使馬嘎爾尼之間因為禮儀之爭而造成的外交趣聞,引導學生走入歷史情境,感受歷史事件的過程,融入到歷史情境中,然后順勢提出問題:“同學們思考一下,乾隆皇帝在禮節上為何如此傲慢?他這種傲慢的態度將會給中國的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學生在解決了這個問題后,便會初步了解“康乾盛世”的時代背景和因為統治者夜郎自大而造成的中國落后挨打的深遠影響。

又如,在講授《五四愛國運動》時,我給學生播放視頻:巴黎和會上“中方代表顧維鈞精彩駁斥日方代表牧野男爵”的精彩片段,讓學生體會到巴黎和會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極大希望與失望,明確“弱國無外交”的道理。通過這種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巨大的心理落差,發出那個時代的最強音“公理何在”“正義何在”,從而在一開始就為本課的教學奠定了愛國主義的基調。

實踐證明,結合相關的影視、圖片資料創設情境,能使學生更好地感悟歷史,理解教學內容,學會遷移知識,解決問題,達到情感的升華,從而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三、設疑導入法

設疑導入法是一種以認知的沖突方式設疑,造成強烈的感情色彩,構成懸念的導入方法。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彼季S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師在課堂伊始就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樣并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回憶、聯想、預測。如何設置疑問,我的理解是分成小步子來走。而怎么分,分多少步呢?這需要我們先摸清學生的學情。因此,教師要深入細致地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根據學生接受能力的限度來適當設置問題,因為問題設置過于簡單,會造成知識的重復,問題設置過于復雜,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比如在講《新航路的開辟》一課時,我重點抓住“新航路開辟”這幾個字,設問:

(1)開辟新航路是開辟和溝通到哪兒的航路?

(2)原有的航路途徑哪兒?

(3)為什么要開辟新航路?

(4)新航路由誰開辟,怎樣開辟的?

(5)新航路開辟后,會產生什么影響?

又如教學《歐洲的殖民擴張與掠奪》一課時,我先由上一課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引出本課早期殖民活動的有關內容,然后設置問題導入:

(1)為什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成為海上探險的急先鋒?

(2)同在大西洋沿岸的荷蘭、英國分別通過什么手段進行殖民活動?為什么要通過這種手段?

(3)為什么它們的活動都屬于早期殖民活動?“早期”又指什么?

(4)這些殖民活動對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和資本主義發展有什么影響?

這些問題的設計環環相扣,緊扣主題,由淺入深,層層深入,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并使他們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產生新的求知興趣點,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

四、材料導入法

材料導入法是在已有的史料的基礎上,通過對原始史料的再加工,引用或節選與教學相關的內容,創設新問題來為教學工作服務的一種導入方法。材料分析是考查學生歷史認知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高考能力的基本要求。學生對于新材料既有新鮮感,又具有挑戰性,因此在閱讀時注意力會非常集中。學生通過認真閱讀、分析,逐一解決相關問題,回答問題的方式可以自主完成,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實現,形式靈活多樣。這種方法,既能夠鍛煉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又能夠提升學生的組織歸納能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

比如在講《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時,先展示兩則材料:

材料一:(20世紀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樹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織,終歲勤勞,常見農民自頂至踵所用衣、襪、鞋、帶皆由自力織成者。

——民國河北《元氏縣志》

材料二:毛澤東說過:“中國封建社會內部的商品經濟的發展,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如有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影響,中國也將緩慢地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p>

請思考:根據材料一,說明中國古代自然經濟的特征是什么?根據材料二,分析自然經濟解體的原因有哪些?自然經濟解體的表現是什么?

通過幾則通俗易懂的材料,設置幾個簡單的問題,很容易把學生的主動性調動起來,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材料導入法簡單、直接,針對性也強,有助于鍛煉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

五、結語

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歷史課的導入語,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而導入的設計不是千篇一律的,方法多種多樣,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特點、不同學生的認知能力來巧妙設計。只有這樣,高中歷史教學才能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庾昌洋.淺談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的課堂導入[J].成才之路,2010(30):69-70.

[2] 趙煥超.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歷史教學[J].科技創新導報,2011(10):159.

[3] 岳曉杰.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堂導入策略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2.

[4] 褚志麗.以“導”搶占課堂“先機”——淺談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堂的有效導入[J]. 內蒙古教育,2015(5):15.

[責任編輯 房曉偉]

猜你喜歡
高中歷史
高中歷史地圖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選考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隨想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高中歷史的學習感悟
高中歷史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包產到戶與包干到戶——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商榷
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