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生態文明建設中生態道德建設的意義

2017-03-22 11:00徐煬
祖國 2017年5期
關鍵詞:生態文明意義建設

徐煬

摘要: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基礎和原則就是道德問題。生態道德建設事關生態文明的整體發展,對于生態文明及可持續的生態文化具有戰略性指導意義。本文通過研究生態道德建設涵蓋的主要內容,進一步剖析這種意義,希望對于生態文明建設起到主要的作用。

關鍵詞:生態文明 建設 生態道德 意義

生態文明建設是現代名詞,工業革命之后出現的一種文明體系。它主要涵蓋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三方面的體系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道德建設在其中處于基礎地位,它從文化價值觀的角度入手,對整個生態文明體系的建設起到了理論支點的作用,同時又對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發揮了指導作用。本文從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三方面進行生態道德建設的意義研究。

一、生態道德建設概述

生態文明建設當中所包涵的道德問題,并不是單一的道德問題,而是多種道德混合的問題。比如倫理關系、生存關系、利益關系等等。這些都體現了不同的道德問題。

最初的道德問題,來源于原始宗教生活。我們知道原始宗教講究萬物皆有靈,這對于古代的勞動人民而言,極具誘惑性。因此人們長期受這種觀念影響,在許多勞動、生活當中,充滿了隱晦的色彩,比如過鬼節、燒紙等等,這種敬神敬鬼的思想,仍然存在。這恰恰反映了宗教文化當中的實際一面??鬃犹岢?,鬼神可以敬而遠之,意思就是強調鬼神不要得罪它就可以了,現實生活才是最重要的。這種思想影響了人們的心靈,因此我們看到,人們對于道德認識,從宗教的基礎上,逐漸轉變為了世俗生活。從精神信仰,變成了實際生活原則。這種實際性原則體現在了生產、生活、娛樂等各個方面,可以滿足了人們的現實需求。

我國古代生態道德主要體現在君臣倫理、家庭倫理、人與自然的倫理關系上面。倫理作為一種手段或者方法,對于穩定各種關系,具有實在的好處和意義,成為了整個社會運轉的良好紐帶。但是隨著工業革命的發生,人們的意識產生轉變,這種平衡穩定性開始被打破,因此,現代的生態道德建設需要重新被構建,按照現實需求要去重新考量和評估。

二、生態道德建設意義之人與自然道德關系

生態環境當中,人與自然的關系,由來已久。隨著人們的認識轉變,人與自然的關系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最初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相互融合,不分彼此的。人就是自然,自然就是人,人對自身從來沒有“非分之想”,人覺得自己就是自然的一部分。這從自然宗教就可以看出來。自然宗教里面,人和自然平起平坐,互相饋贈。自然給人類帶來陽光、帶來水、帶來空氣、植物,人類在享受這一切后,通過敬鬼神、敬天地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感謝。這個階段,人與自然的道德,是和平共處、不分尊卑的道德原則。

隨著工業文明的發生,自然科學的發展,人對自然有了重新的認識,人類發現,自然不過是一堆沒有生命的客觀物體,自然所蘊含的價值,可以讓人類得到欲望的滿足。在這種私欲的膨脹下,人類開始內心發生轉變,將原來堅持的平衡道德原則打破,從自然中徹底脫離出來,將自然踩在了腳下,以我獨尊,肆意踐踏自然,有學者認為,這種心理其實是人類的一種長期受困與自然束縛的報復心理。本文覺得有一定的道理??傊?,進入近現代,人與自然的關系發生了許多巨大的變化,那么其中所維系的道德關系也悄然變化。這時候的道德關系,是單方面的關系,是利用并且不負代價的關系。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自然資源的逐漸枯竭,環境的不斷破壞,自然似乎開始報復人類了。人類重新開始審視幾百年來的發生的一切,重新評估這種不平衡、不公正的道德關系。這種必要性已經凸顯。

從人與自然的這個層面上來看,加強生態道德建設的意義總結如下:

首先,重新評估人與自然的關系。本文認為人與自然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人在自然屬性上,屬于自然,在社會屬性上,脫離自然,因此,人與自然的道德原則應該是相互尊重、不分尊卑的關系。

其次,重新確立人與自然的道德原則。本文認為人與自然要本著適度相處的原則。在生態建設當中,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能過度開發資源,給自然一個喘息的階段。

三、生態道德建設意義之人與人的道德關系

生態環境當中,人與人的道德關系始終是重要的關系。它不僅僅是一種生態道德建設的關系,更是一種生存的關系也是一種存在論的關系。

西方關于人與人的道德關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哲學是鮮明的個人哲學,他主張人要認識自己身邊的事物,不要迷戀于尋找自然的奧秘。自然世界是神創造的,沒有智慧的人是無法認清的。人的最終目的是認識神。如何認識?先認識你自己,認識身邊的事物,靠美德認識。西塞羅說蘇格拉底把哲學從天上拉回了人間,就是這個意思。在之前的智者學派主張人是萬物的尺度后,蘇格拉底又找到了人的本質,即人的精神主體和道德事物。他認為哲學家的事業就是讓靈魂從身體里面解脫出來。對身體的認識導致了神學目的論,對心靈的認識導致了道德哲學。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發現,蘇格拉底第一次旗幟鮮明的將人與人的道德提出了出來。這樣道德關系問題就從人與自然的道德關系,轉移到了人與人的道德關系上了。

我國的孔子在構建道德關系上面影響巨大。它幾乎影響了幾千年的文化進程??鬃铀鶚嫿ǖ募彝惱碛^,是我國道德關系的基石,甚至是社會關系的基石。他把家庭倫理關系構建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這種實驗,孔子旨在將這種模式推行到社會關系層面,雖然最終沒有實現,但是,這種家庭倫理關系向我們展現人與人的道德關系的最高標準。

總之,生態道德建設的人與人的道德意義總結如下:

首先,生態道德建設是一種基于文明體系下的道德體系,它的基礎就是人與人相處的道德原則和標準。

其次,重新認識人與人的相互超越性生存,構建一種合作互助模式,在合作的基礎上有序競爭,力保實現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四、生態道德建設意義之人與社會道德關系

從本質上說,生態文明當中,人與社會的關系就是人與他人的關系,生態道德中的人與社會道德問題,其實就是個人理性與共同理性的問題。在個人的眼中,社會就是一個由他人組成的共同體,這個共同體某種程度上包涵所有人,但是某種程度上又獨立于個體,其中所蘊含的矛盾性,才是構建人與社會道德關系的最大難題。

生態道德建設意義,必須要考慮到人與社會的道德關系問題,本文將這種意義總結如下:

首先,人與社會的道德問題是一個生態存在的問題,什么樣的存在,就決定了什么樣的道德關系,研究這種關系的難點在于生態的存在是不斷變化的,因此,研究生態變化的規律,就是意義所在。

其次,人與社會道德關系的根本是人與人的道德問題,難點在于人的權利分配問題,如何有效的分配人的權利,決定了人與人的道德相處關系,同時也決定了人與社會的道德現狀關系。解決好了人與社會的道德關系,也能有效的對生態道德進行合理的預測和控制。

五、結語

目前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生態道德建設討論越來越多,我國由于處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此類問題的研究,對于現實的指導具有實踐意義,因此本文對此展開了三方面的討論,希望通過這種討論,可以為這個話題的研究提供一些梳理作用,希望可以為生態道德建設起到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1]約翰·貝拉米·福斯特.生存危機與資本主義[M].耿建新,宋興無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2]費希特.自然法權基礎[M].謝地坤,程志民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3]詹姆斯·奧康納.自然的理由: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M].唐正東,臧佩洪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

[4]霍爾姆斯·羅爾斯頓.環境倫理學[M].楊通進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猜你喜歡
生態文明意義建設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