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推進改革 加快培育新動能

2017-03-27 09:02高陽
農村農業農民·B版 2017年3期
關鍵詞:農民改革農業

高陽

3月3日,河南舉行省、市、縣三級電視電話會議,學習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作輔導報告,并結合河南農業發展實際與現狀,向河南省涉農相關部門和單位解讀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

韓俊在解讀中,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核心,從農業、農村、農民以及相關領域實際出發,深入淺出、旁征博引、分析透徹,不但讓與會者更加了解了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號文件的內容實質、發展重點,而且也為河南更好地貫徹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具體要求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習總書記的話要記牢

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經驗,必須長期堅持、毫不動搖。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

農業改革方向是什么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改革總體要求是這些

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思路要傳承也要創新

過去主要解決農產品供給總量不足問題,今后要更注重提升質量效益,促進可持續發展。

過去主要在調整農業生產結構上做文章,今后要注重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加快農村三產融合。

過去主要是農業生產力范疇內的調整,今后要注重體制改革、機制創新,增強內生發展動力。

推進改革是工作主線

各地區、各部門要深刻領會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切實把工作重心盡快轉到這條主線上來,以問題為導向,精準發力,把功夫下在結構調整上,把精力放在改革創新上,切實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要求把握好、落實好。

落實文件看三大板塊

推進農業供給結構調整板塊:突出“優”“綠”“新”。

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板塊: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

補齊農業農村短板板塊:補齊農田基本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公共服務和基層治理等短板。

推進結構調整提效益

一是調優,優化產品產業結構,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二是調綠,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三是調新,著力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促進三產深度融合。

糧食安全是改革底線

要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必須毫不動搖地抓糧食生產,把產能建設作為根本,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河南要保障糧食安全

河南糧食產量占全國十分之一(1189.2億斤),其中小麥產量占四分之一,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是河南的一大優勢、一張王牌,要打造好全國糧食生產核心區。

從重產量向重產能轉變:河南規劃2020年建成6369萬畝達到噸糧的高標準農田,可實現糧食綜合生產能力1200億斤,這將進一步鞏固提升糧食大省在全國的基礎性優勢地位。

“兩個不吃虧”有深意

充分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產經營積極性,使務農種糧有效益、不吃虧、得實惠;建立健全對主產區的利益補償機制,保障產糧大縣重農抓糧得實惠、有發展,不能讓生產糧食越多越吃虧。

優化產品產業結構促增效

統籌調整糧經飼種植結構;發展規模高效養殖業;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

推行綠色生產可持續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農業的任務尤其繁重。要集中治理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大規模實施農業節水工程,加強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把過量使用的化學投入品減下來,把超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生產退出來,把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起來,讓透支的資源環境得到休養生息。

推新產業促三產融合

加快發展現代食品產業;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推進農村電商發展;培育宜居宜業特色村鎮。

激活農業農村內生動力

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完善農業補貼制度;改革財政支農投入機制;加快農村金融創新;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健全農業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農村創業創新體制;統籌推進農村各項改革。

深化“土改”是重頭戲

《關于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關于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實施意見》《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等,都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提出了要求,作出了具體部署。

“四個不能”不可逾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管怎么改,不能把農村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边@“四個不能”,就是農村改革不可逾越的底線。

落實“三權分置”很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要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愿,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現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并行。

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補短板夯實發展基礎

加快補齊農田基本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公共服務和基層治理等短板,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力爭農村全面小康建設邁出更大步伐。

杜絕城市繁榮鄉凋敝

即使將來城鎮化水平到了70%,還會有四五億人生活在農村。今后4年,能否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能否拉長農業這條“四化同步”的短腿,能否補齊農村這塊全面小康的短板,將直接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因此,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農民建設幸福家園和美麗鄉村。

提高城鄉公共服務水平

以農民能夠享受同城市居民基本均衡的公共服務為目標,增加投入,不斷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標準和水平,實現從有到好的轉變,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形成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合力,努力讓廣大農民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

擴大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建立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積極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并軌;推動在城鎮單位穩定就業的農民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提高農村低保規范化水平。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加快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改善農民文化生活;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建設。

農村治理短板要補齊

將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農村基層,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選好管好用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強化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完善村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有效實現形式,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加強農村移風易俗工作,引導群眾抵制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人情債等陳規陋習。

猜你喜歡
農民改革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改革之路
改革備忘
改革創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