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產品質量安全,如何守護

2017-03-27 09:12王浩
農村農業農民·B版 2017年3期
關鍵詞:高明區陳曉華農藥

王浩

據農業部統計,2016年共有130家農藥企業的248個產品退出農業領域,11個省87個縣開展高毒農藥定點經營試點。2017年還將新制定農殘標準1000項,獸殘標準100項,制定一批特色優質農產品生產行業標準。

因關系到千家萬戶的“菜籃子”“米袋子”,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備受關注。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提出,守住農產品質量安全底線,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十三五”期間實現主要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同時從供給端發力,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為市場提供更多優質綠色的農產品。

管住“藥瓶子”,2017年還將新制定農殘標準1000項

農殘超標是農產品安全的一大風險點,也是消費者非常關心的問題,如何管好“藥瓶子”,不少地方在探索。

在廣東佛山市高明區譚朗村的草莓園,一顆顆紅艷艷的草莓藏在葉子里。誠品蔬菜合作社負責人鄧建均摘下一顆,用手一擦就放進嘴里,“合作社有嚴格的生產規范,草莓在生長過程中,盡可能少用農藥?!?/p>

“農民以前憑感覺配藥,容易導致藥量超標?,F在合作社制定了農藥使用標準和操作規范,農藥倉庫保管員把好第一道關,建立保管檔案,嚴格出入庫;農藥主管根據病蟲害的情況,合理配藥,再分發給工作人員。地里還安裝了殺蟲燈和粘蟲板,實現綠色防控?!编嚱ňf。誠品蔬菜合作社是高明區的“菜籃子”基地,在上市前實現自檢或者委托檢測,滿足區農業部門的農殘標準后,才能掛上“菜籃子”的牌子。

“只有制定規范的生產標準,才能生產出綠色安全的農產品?!备呙鲄^農林漁業局農業管理科副科長鄧小富介紹,高明的水稻、粉葛、油菜、玉米等主要農作物都有了生產規程,市里提供一次性補貼30萬元,幫助“菜籃子”基地建立農殘監測室。目前,高明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維持在98.6%以上,也成為農業部首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當前農業生產仍然分散,普通農戶數量多,如何確保生產標準覆蓋“零死角”?山東利用大數據,擰緊高毒農藥的瓶蓋子。

作為韭菜種植大省,山東把全省種植面積0.5畝以上的2.7萬個種植戶,以及1500名村級監管員信息錄入系統,用大數據繪制成“放心韭菜地圖”。山東省農業廳副廳長林國華介紹,生產主體標在“作戰圖”上,一目了然,通過微信等新媒體,精準指導;通過網格化監管,實現不漏一人,山東韭菜抽檢合格率達到99.5%。

據農業部統計,2016年共有130家農藥企業的248個產品退出農業領域,11個省87個縣開展高毒農藥定點經營試點。陳曉華介紹,2017年還將新制定農殘標準1000項,獸殘標準100項,制定一批特色優質農產品生產行業標準,鼓勵地方將標準“翻譯”成易學好用的生產技術規范,向農民普及,推動標準落地。

筑牢“防火墻”,實行“特崗計劃”為鄉鎮充實專業技術人員

亂用藥,竟然要坐牢。兩年前,高明區幾位菜農使用禁用高毒農藥,被發現后,移交公安機關,主要犯罪嫌疑人被判刑7個月。這件事對當地農民心理沖擊不小。

高明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隊長馮保軍說:“農業執法力度加強,震懾作用明顯,2015年,綜合執法隊立案22宗,其中移交公安機關7宗,去年僅立案4宗?,F在菜農都繃著一根弦,不敢胡亂用藥?!?/p>

強有力的執法離不開完善的監管體系,基層監管網絡越密,出現漏網之魚的概率越低,高明區建立區鎮村三級聯動,把監管網絡觸角伸到田間地頭。馮保軍介紹:“在提升區鎮監測能力的基礎上,在一些相對偏遠、種養基地多的村建立了檢測站,協助開展日常工作。村級檢測中心實現有人員、場所、LED宣傳屏、計算機、檔案柜和上墻制度,確保機構不閑置?!?/p>

“樣本名稱:白瓜;檢測結果:合格?!痹诿鞒擎偝绮酱逦瘯箝T前,掛著一個LED屏幕,上面滾動著當天農產品檢測結果。劉美珍是村里的質量檢測員,她負責把采集的樣本放進檢測儀,記錄、報送檢測結果?!按寤蜴偟臋z測人員每天采樣,進行定性檢測,發現不合格樣本后,聯系區檢測中心,進行定量檢測,確定不合格指標的具體數值。一旦發現超標,立即報告執法大隊?!眲⒚勒湔f。

基層監管人員素質較低、力量薄弱,是不少地方面臨的問題。江西省建立專門面向基層檢測人員的實訓基地,探索培訓工作的長效化。2016年培訓人員600余人次,80%的縣級檢測機構運行狀況良好,實現了“鄉速測、縣定量、市監督、省預警”,喚醒了不少“沉睡”的檢測儀器。

扛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擔,必須建立完善的監管網絡。陳曉華說,2016年農業部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納入農業實用人才帶頭人、大學生村官培訓課程,培訓了1.7萬人。2017年將繼續充實監管人員,落實監管費用,通過“特崗計劃”等方式為鄉鎮充實一批專業技術人員,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配備村級協管員。同時,加強培訓,提升監管隊伍的素質和水平。

“一些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利用‘互聯網+發展智慧監管,創新監管手段?!标悤匀A說,為監管人員配備手機APP、執法記錄儀等設備,建立監測、執法、預警等信息共享平臺,探索“機器助人”的監管方式。

實現可追溯,探索建立數據交換與信息共享機制

王益文是浙江省衢州市全旺鎮華翰鱉業公司的負責人,“潔水養殖”是他追求的目標:“過去為了提高產量,過量使用飼料,甚至化肥,不僅影響了水質安全,更影響了水產品質量安全?!?/p>

隨著消費者對安全優質農產品需求越來越旺盛,王益文改變養殖策略?!梆B殖場定點采購魚苗,嚴把源頭質量;安裝精準投喂系統,科學搭配飼料;建立尾水處理系統,達標排放?!蓖跻嫖恼f,最終水產品要接受公司自檢和漁政檢測的雙重考驗,才能上市。

建立科學的養殖過程只是第一步,關鍵是如何讓消費者放心。王益文介紹,養殖過程全部記錄在案,檢測結果傳入相關部門平臺,每一批上市的魚都有自己的“身份證”,即便是遠在千里之外的消費者,也能精準查到所買的魚產自哪個池塘。

“品種:將軍魚”“使用品投入:海水魚配合飼料”“養殖地址:全旺鎮尹家村三角塘”……筆者對著一張二維碼一掃,手機屏幕顯示出了詳細的生產信息。據介紹,目前浙江省在21個縣開展合格證試點,41個縣完成可追溯體系建設,2.2萬主體納入追溯平臺,建立了“合格證+追溯碼”的管理模式。

“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追溯體系,讓每個環節透明地呈現在消費者面前,倒逼生產經營者安全生產,才能讓消費者真正吃得放心?!标悤匀A說。

建成質量可追溯體系,最關鍵的是要打破信息藩籬,實現平臺共享。四川省農業廳總經濟師肖小余介紹,四川省財政累計投入3700多萬元,支持120多個縣建設安全追溯體系,堅持統一編碼規則、統一操作流程、統一接口規范、統一查詢途徑等,成功開發了“四川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包括部門監管、企業管理和公眾查詢三個子系統,初步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的可追溯。使用追溯碼超過兩億張,消費者通過二維碼累計查詢300多萬次。

“農業部將強化平臺建設,加快軟件開發和指揮中心建設,盡快建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發揮各行業、各地區已建平臺的作用,探索建立數據交換與信息共享機制,加快實現平臺間的有效對接和互聯互通?!标悤匀A說。

猜你喜歡
高明區陳曉華農藥
癡迷收藏老物件,記錄“光陰的故事”
基于PLUS的佛山市高明區土地利用模擬及變化特征分析
無人機噴灑農藥 農藥混配順序
未來三年將淘汰十種高毒農藥
農藥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來越多了
大都市半城鎮化地區村莊發展的差異及趨勢
佛山市高明區古樹名木現狀及保護對策
全國政協委員、原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新形勢下的農村改革 試驗區工作重要作用
農藥二次稀釋 防治一步到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