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票電子化發展趨勢的觀察、分析與思考

2017-03-28 18:17邰友會
西部金融 2017年1期

邰友會

摘 要:支票電子化是提高支票支付效率,預防票據風險的重要手段。2007年,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CIS)的推廣上線,拉開了我國票據電子化的序幕,并有力提升了支票的電子化處理水平。在支付創新不斷涌現、市場繁榮發展的背景下,作為傳統支付工具的支票業務量不斷萎縮?;诖?,本文梳理審視了近幾年來CIS業務發展,將其放入整個票據、支票業務中進行對比分析,勾勒出支票電子化走勢,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對了解支票電子化進程,推動傳統支付工具改造升級,推進支付工具創新發展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支票電子化;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支付創新

中圖分類號:F830.9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7(1)-0092-05

為適應現代社會對支付的需求,利用信息技術提高票據處理效率,人民銀行于2006年便著力推進票據電子化,促使票據支付突破時空限制,降低支付成本,防范票據風險,提高票據支付安全性,更好地實現票據的支付和流通。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CIS)于2007年在全國上線推廣,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票據電子化階段。當前,電子支付工具層出不窮,傳統票據業務遇到前所未有的競爭。實現技術與支付的有機結合,是傳統支付工具適應當今支付格局變動的重要途徑。從2007年起,支票電子化在我國已走過9年歷程,梳理分析其中種種現象,對正確預判我國支票電子化發展趨勢很有裨益。

一、支票電子化發展基本情況

(一)CIS基本情況

2007年6月25日,CIS在全國推廣上線,開啟了我國票據電子化的進程。CIS運用影像技術,借助信息網絡,使支票突破時空限制,有效提高了支票業務辦理效率,降低了支付成本。CIS業務處理主要包括四個階段:首先,收款人開戶行收到收款人提交的紙質支票,將紙質票據截留,形成電子影像;其次,收款人開戶行通過CIS將支票影像信息傳遞給出票人開戶行審核付款;第三,出票人開戶行審核支票信息,通過小額支付系統返回業務確認信息;第四,付款給收款人開戶行,完成資金清算。

CIS的建成運行,使支票支付的區域由同一城市擴大到了全國,提高了支票的通用性;讓支付流程由全手工處理改為電子化處理,提高了支付效率;節省了支票辦理人往返銀行的時間、精力,降低了支付交易成本;影像系統采用電子驗印、支付密碼、數字簽名等技術手段,加上較完善的管理體系,避免了支票風險的發生。

(二)CIS業務發展情況

CIS實現了紙質支票支付流程的部分電子化處理,提高了支票支付優勢。2009-2012年,是CIS業務從零起點開始、快速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CIS業務從2009年的694.57萬筆增長到2012年的1167.71萬筆。從之后的2013年開始,支票業務較大幅度下降,CIS業務增長乏力,業務筆數隨之下降(見圖1)。經統計,2013年通過CIS辦理的支票業務為1151.01萬筆、金額5661.14億元,到2015年下降到了895.93萬筆、金額4476.97億元,分別下降22.16%和20.92%。2016年第一季度,CIS處理業務177.11萬筆,金額979.46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3.46%和12.35%。CIS業務不斷下降,系統閑置率較高。

二、支票電子化業務的對比分析

(一)票據及支票的業務發展情況

1.票據業務發展情況。2010-2015年,票據業務筆數從8.97億筆下降到4.17億筆,下降幅度為53.51%;金額從284.52萬億元下降到238.23萬億元,下降幅度為16.27%。票據業務筆數從2010年起、金額從2011年起,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見表1),所占非現金支付方式比重亦呈現下降趨勢。

2.支票業務發展情況。CIS業務量的增長及其速度,與整個支票業務的發展情況密切相關。據統計,2009-2015年,支票業務筆數從8.54億筆下降到3.91億筆,降幅為54.22%;金額從248.62萬億元下降到211.53萬億元,降幅為14.92%(見表2)。2016年第一季度,CIS處理業務177.11萬筆,金額979.46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3.46%和12.35%。從趨勢上看,2009-2015年,全國支票業務總體呈逐年下降的軌跡。

(二)CIS業務的對比分析

1.支票對票據業務的占比分析。由上可知,票據業務總量呈逐年下降趨勢,僅有支付功能的支票業務盡管所占支票業務量比重較大,卻呈相同下降趨勢。票據業務中,支票業務筆數占比從2009年的97.49%下降到2015年的93.76%,業務金額占比從2009年的92.07%下降到2015年的88.79%(見表2)??梢缘贸?,支票業務發展缺乏后續強勁動力,在支付市場中的重要性不斷削弱。

2.CIS業務對支票業務的占比分析。2015年,業務筆數僅占2.29%,金額占0.02%。CIS業務量占整個支票業務總量的比重還不是很大。絕大部分支票業務并未通過CIS辦理。從發展趨勢和絕對意義上看,盡管CIS業務與支票業務在絕對意義上同時呈逐年遞減趨勢,但CIS業務下降速度慢于同期支票業務下降速度,CIS業務占整個支票業務的筆數呈持續微漲態勢(見圖2)。

三、CIS業務發展滯后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新型支付工具擠壓了支票的市場空間

在電子支付工具出現之前,支票支付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一是支付安全優勢。CIS業務處理中,支票信息的傳輸采用電子簽名技術,業務的處理采用電子驗印、支付密碼等技術核驗確認付款,確保了支票影像及其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和不可抵賴性,提高了業務辦理成功率。此外,出于安全起見,規定了支票支付上限不得超過50萬元。二是效率優勢。通過CIS系統辦理支票業務,消除了距離、交通、氣候等外部影響,提高了支票信息的傳遞速度和資金清算效率。根據收、付款銀行的處理方式不同,最快可在2~3小時之內收到款項,一般最長在T+2(即銀行受理支票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可收到異地跨行支票款項。三是便捷性優勢。CIS上線運行打破了支票僅限同一區域使用的桎梏,實現了全國通用。四是成本優勢。選擇支票工具支付,無論簽發的支票有多大金額,銀行只根據簽發筆數收取低廉的手續費和工本費。

隨著支付清算市場創新速度加快,新的支付工具不斷涌現,尤其是網上支付、移動支付、第三方支付等新型電子支付工具和方式的出現、發展,對傳統支票支付優勢形成了極大挑戰。表現在:在安全上,電子支付通過加密技術、數字簽名技術、數字證書認證、電子支付協議等措施,加強了支付的安全性;在效率上,電子支付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可實現實時到賬;在便捷性上,電子支付不受時空限制,用戶自主性強,可隨時隨地完成支付;在成本優勢上,隨著市場競爭加劇,電子支付減少了用戶的交易成本,很多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對用戶免費。電子支付的興起,使得支票的支付優勢正不斷消失,其市場空間被嚴重壓縮,導致CIS系統資源得不到充分應用,系統閑置率較高。僅2015年,我國銀行機構和支付機構處理的電子支付業務筆數共計1873.79億筆,金額2555.71萬億元,而支票業務筆數僅有3.91億筆,金額211.53萬億元。

(二)CIS系統業務功能不健全

提高票據的電子化程度,是縮小票據與電子支付工具在支付的效率、便捷性方面差距的重要途徑。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電子支票已經成為經濟活動中重要的支付工具,建成了NetCheque、NetBill、E-check等電子支票系統,通過專用網絡就可實現電子支票的簽發、信息傳輸、資金清算等環節。目前,CIS主要實現了紙質票據的電子化處理,票據的簽發仍為紙質簽發,支票支付流程尚未完全電子化。二是根據《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業務處理辦法》第八條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采用分散接入或集中接入模式通過影像交換系統處理支票業務。在分散接入模式下,銀行業金融機構委托票據交換所提交和接收支票影像信息。票據信息需提出行生成支票影像,經票據交換所向城市處理中心發起,再向提入行所在地的票據交換所發起并生成影像后,提交付款行完成驗印,確認后由小額支付系統發起業務回執,完成資金清算。支票電子化程度較低,業務處理環節過多,導致資金到賬速度相對較慢,支付時效性差。

(三)銀行機構CIS相關配套措施支持不到位

在CIS業務處理中,票據提入行對接收的支票影像業務報文通過印鑒或支付密碼核驗方式進行核驗處理,支票核驗通過后,才能確認付款。電子驗印系統對印鑒進行電子化管理,并使用驗印系統核驗票據上的印鑒,以確認支票影像信息的真實性。建立完善的電子印章庫,對提高支票支付效率,降低CIS退票率具有重要意義。電子驗印系統需要將出票人賬戶的基本信息(含賬戶賬號、戶名、地址、聯系人、財務章、法人及代理人章)錄入驗印系統,建立印鑒數據庫。在需要核對印鑒時,只需輸入賬號并掃描待檢票據影像,即可自動核對給出結果。銀行機構在電子印鑒庫建設中存在印鑒不清晰、印鑒不能及時入庫,甚至印鑒缺失的情況,嚴重影響了CIS業務處理。通過支付密碼器核驗方式的客戶,因為要承擔支付密碼器自行購買費用,且對支付密碼器的作用認識不足,導致通過CIS辦理支票業務的意愿不強。

(四)CIS業務處理不當導致用戶體驗下降

通過CIS辦理業務,理應讓用戶體驗到支票支付的安全、快捷優勢。在具體業務開展中,卻存在較多的不當行為,導致支票退票率較高,降低了良好的用戶體驗。一是出票人規范意識不強。表現在:未填寫支付密碼或支付密碼錯誤;賬戶余額不足以支付票據款項,出現“空頭支票”;簽章與預留銀行簽章不一致;賬號、戶名不符;大小寫金額不符、書寫不規范;支票必須記載的事項不全面等。二是銀行機構工作人員業務處理不當。表現在:在規定時間內未按要求發送回執,造成報文超期直至逾期退票;缺乏票據業務能力,迫于內部考核追責壓力,業務人員為回避責任,普遍采取退回做法。業務處理不當,增加了支票支付成本,影響了良好的用戶體驗,導致客戶不愿使用支票支付。

(五)業務宣傳和推廣還有待加強

業務知識了解少,客戶接受程度低。與傳統紙票相比,支票電子化處理時沒有實物券,所有票據信息均存儲于支票影像交換系統,需登錄系統查詢才能獲知,使得習慣了紙質支票的支票持有人缺少紙票的“踏實感”,一些對CIS業務了解少、電子網絡知識欠缺的客戶不愿辦理CIS業務,而銀行因業務繁忙,沒有充足的時間、精力去做宣傳講解工作,對支票電子化的推廣應用產生了抑制作用。

四、支票電子化未來發展的對策思考

(一)發展電子支票,提高支票電子化水平

面對電子支付工具的嚴峻挑戰,支票要繼續發展,一要適當延長現有的最長10天的支付期限,充分發揮支票在短期內的背書轉讓功能,使支票成為經濟活動中債權債務轉讓的重要工具,為其提供更大空間,增強支票支付優勢。二要實現支票電子化簽發,推動支票業務全流程的電子化處理,縮短與電子支付工具在支付效率、便捷性方面的差距。

(二)簡化處理流程,促進支付效率提高

支票作為一種支付工具,須滿足“安全、高效、便捷”的支付需求。目前,CIS定位于處理銀行機構跨行和行內支票影像信息交換,資金清算通過小額支付系統處理,基本解決了紙質支票在銀行間的電子化處理。鑒于支票業務量逐年遞減趨勢,CIS資源利用率較低,系統閑置率較高,業務處理流轉環節過多,支付效率優勢的事實,可考慮:一要針對CIS系統閑置率過高的現實,可考慮停止CIS運行,將其業務并入小額支付系統,通過支票影像截留處理,實現支票影像業務在小額支付系統辦理。二是在支票業務處理上,可按照“一點接入、一點清算”的方式,金融機構總行一點接入小額支付系統,其分支機構作為間接參與者辦理支票業務。通過這些安排,可以減少業務環節,提高支付效率,節約系統資源,減少運維成本。

(三)完善配套設施,推動支票業務高效處理

一是加快完善銀行電子印鑒庫,推動業務的高效處理。認真核對預留印鑒的清晰度和信息的準確性,防止錄入無效或錯誤印鑒;確保印鑒的及時入庫,防止印鑒缺失,實現電子驗印系統信息與客戶的一一對應,始終確保電子驗印系統信息的完整性;在客戶相關信息及印鑒改變后,及時在系統更新相關信息,確保電子驗印系統信息的準確性。二是做好支付密鑰核驗優勢的介紹,讓客戶認識到支付密碼核驗的安全性和低風險所帶來的收益,提高客戶購置支付密碼器的意愿。

(四)加強業務管理,改善支票的客戶體驗

著眼支票支付“高效、便捷、簡單、低成本”的用戶體驗,從兩個方面加強業務管理:一是加強對銀行人員的業務管理。通過制定發布支票退票統一標準,規范業務人員的退票行為,減少不合規退票行為對客戶的不良影響;開展支票系統業務處理流程、票據真實性審核、信息錄入要素準確性等方面的培訓,提高其支票系統業務處理能力,推動支票影像業務處理效率的提高。二是加強對客戶支票行為的管理。通過培訓,提高客戶辦理支票業務的合規性意識;將支票違約行為納入征信記錄,發揮人民銀行征信體系作用,建立黑名單制度,杜絕出現“空頭支票”等非誠信行為;督導客戶提高支票信息填寫的完整性、準確性,確保簽章與預留銀行簽章保持一致,提高支票支付的用戶體驗。

(五)強化業務宣傳,擴大電子支票普及面

加大支票電子化業務的宣傳推廣,有利于進一步加快我國票據電子化發展。第一,要加大對支票電子化處理所帶來的良好支付及低交易成本優勢的宣傳推廣力度,引導鞏固使用電子票據系統完成票據支付的行為傾向。第二,要開展票據電子化業務知識、業務處理流程、安全性和成本優勢、客戶端操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訓,提高客戶對支票電子化的認識,強化其線上業務操作技能。第三,要通過現場模擬和親自操作,提高小微型企業對支票影像處理的熟悉度和安全感,增加業務使用者數量。最后,銀行機構要認識到辦理支票電子化在降低交易成本及防范風險上的優勢,激發銀行機構辦理CIS業務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國際清算銀行,國際證監會組織技術委員會編,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譯.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原則[M].北京:中國金融出

版社,2013。

[2]嵇成柱.票據市場“2.0版”制度體系構建之思考[J].中國銀行業.2016,(5):78-81。

[3]姜風旭.國外票據交換體系的變革及對我們的啟示[J].金融電子化.2008,(4):80-82。

[4]歐陽衛民.現代支付論[M].北京:中國長安出版社.2010。

[5]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創新與自律[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4。

[6]周學東,戚宇濤,趙穎.從江蘇票據市場看修改《票據法》的迫切性[J].金融縱橫.2015,(10):4-10。

Abstract:The electronic process of cheque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cheque payment efficiency and prevent bill risks. In 2007, the using of Cheque Image System (CIS) opened the prelude of electronic bills, and effectively enhances the level of electronic processing of cheques. In the context that the payment innovation is emerging and the market is booming, the amount of cheque payment is shrinking as a traditional tool. The paper examines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CIS in recent years, puts it in the entire bill and cheque business and makes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sketches out the trend of electronic process of cheque, and summarizes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s. All of these are very beneficial to understanding the electronic process of cheques, upgrading the traditional payment tool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payment tools.

Keywords: electronic process of cheque; Cheque Image System (CIS); payment innovation

責任編輯、校對:謝華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