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媒體融合背景下的新聞采訪與寫作

2017-03-28 09:08魏巍
傳播力研究 2017年5期
關鍵詞:受眾融合信息

文/魏巍

新媒體的發展促進了媒體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傳統紙媒的發展空間被擠占,其發展形式更加嚴峻。面對媒體融合的大環境,紙媒在新聞采訪和寫作方式上也要有所轉變,認識到自身的困境與優勢,積極尋求突破點,探索媒體融合的新契機,取長補短共謀發展,主動出擊市場,通過新穎的新聞采訪與寫作增加紙媒信息的實效性、趣味性和引導性,為提高紙媒競爭力另辟蹊徑。

一、新媒體環境下紙媒的生存困境

(一)市場占有率明顯下降

互聯網、大數據、新媒體——在信息多元傳播的今天,紙媒的信息傳播、受眾吸引力已經大不如前。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傳媒產業總規模達16078.1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9.1%。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3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網絡廣告收入已遠超電視、廣播、報刊等傳統媒體廣告收入。報刊廣告發行繼續呈現斷崖式下滑的態勢,電視廣告市場也出現明顯的萎縮?;ヂ摼W無論是用戶規模、產業規模還是資本投入、發展速度,都已超越傳統媒體。傳統媒體正在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還有一些新聞紙媒大咖如《新聞晚報》已經???,而這并不是少數現象,社會對于“紙媒將死”的爭議從未平息。在這樣嚴峻的生存環境,紙媒只有逆勢而起才能進一步競爭市場,爭奪市場份額,爭取更多讀者,主動扭轉當前的發展劣勢。

(二)規模與范圍優勢不再

傳統紙媒在市場競爭中已經具備了龐大的規模優勢,這是紙媒多年發展所積累的寶貴資源。由于市場覆蓋范圍巨大,所以紙媒經營成本得到有效平衡,行業盈利水平相當樂觀。尤其是規模優勢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力,更為紙媒帶來了巨大的廣告收益,雖然報紙售價遠低于生產成本,但是依靠廣告收入仍能為紙媒企業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途徑和傳播方式已經明顯改變,網絡平臺、自媒體都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途徑,而紙媒優勢已經不再。與新媒體無所不在的覆蓋范圍相比,紙媒的規模優勢已經微乎其微,這些都提示紙媒要積極創新轉型,只有重新獲得市場發展優勢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命運。

二、紙媒與新媒體融合的作用分析

(一)縮短媒體與受眾的距離

在媒體融合環境下,信息傳播途徑更加豐富多樣,傳輸速度、到達率也較之以往有很大進步。紙媒與新媒體的融合有利于增加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溝通,如利用微博、微信等平臺與讀者進行互動,吸收網民成為紙媒新聞線人等。在新媒體互動環境下,讀者與紙媒之間的距離感會消失,增加受眾親和力,同時還能是紙媒獲得更豐富的信息來源渠道,改變以往新聞素材發掘完全依靠記者發掘的單一模式。通過新媒體交流能夠有效發動社會力量,或者質量更高的新聞資源,擴大紙媒的社會影響力,樹立嶄新的紙媒形象,獲得更準確的市場定位。

(二)提高紙媒社會影響力

傳統紙媒與新媒體的融合,能夠深度發掘新媒體信息傳播范圍廣、信息實效性強、操作靈活、風格多樣等優點,提升紙媒影響力,提高其美譽度。紙媒與新媒體融合能夠提高受眾的關注度。同時紙媒也要繼續保持并發揮自身優勢,突出新聞報道的嚴謹性、邏輯性、連續性等特點,與網媒碎片化的信息傳播方式區別開來,以提高自身信息辨識度,引導讀者更深入的去解讀、分析新聞,提高紙媒新聞吸引力。

三、媒體融合下的新聞采訪

(一)采訪思路

1.一次采集,多種發布

在媒體融合環境下,新聞采訪在內容上要具有較高的兼容性,能夠適應多個媒體類型,從而適應當前嶄新的信息業態,并將采訪視頻、文字、圖片等上傳至新媒體平臺。在“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論壇中,資深媒體人李從軍指出,要打造“天上一片云,地下數張網,中有交互臺,集成服務場”的嶄新格局。這就需要紙媒進步拓展發布途徑,突出新媒體適配性。

2.理清頭緒,有的放矢

對于媒體風格而言,記者在新聞寫作中對于各種媒體風格要有準確把握,在采訪中確定明確目標,找準關鍵節點進行采訪,獲得與媒體風格相協調的一手新聞素材,以減少采訪的主觀盲目性。針對媒體受眾進行專項采訪,紙媒所呈現的采訪形式、提問風格、新聞內容呈現等可能與網絡媒體有較大不同,這就需要紙媒記者根據預期采訪選題設計不同的采訪風格,采用多角度新聞發掘方式,對采訪活動進行規劃設計,這需要紙媒記者的采訪技巧進一步提高。

(二)采訪手法

新聞采訪必須具備時效性,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一般來講,采訪時效性的衡量標準是新聞發生時與報道時的時間差,但是在媒體融合環境下,記者需要對采訪時效性有更新、更廣泛的理解。在新聞發生的第一時間,記者能夠對其新聞價值進行衡量、判斷并能夠及時介入,這些因素都決定了新聞采訪的時效性和精準性。在新聞傳播時效性概念上,也與以往的定時、及時發展至實時、全時,這就意味著記者需要針對新聞事件進行全程跟蹤,對其進行實時報導,但是這一采訪方式顯然在紙媒領域尚未深入貫徹。新聞采訪時效性的增強需要記者有敏銳的新聞嗅覺,能夠對新聞事件作出快速反應和把握,從而積累更多的采訪經驗和信息渠道。

(三)采訪內容

1.對新聞價值的重新判斷

國內新聞領域對于新聞價值的判斷有五大要素,分別是“時效性、接近性、重要性、顯著性、趣味性”,這也是紙媒記者進行新聞采訪的指導性原則。但是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受眾的信息解讀方式、新聞信息需求等都與以往有很大不同,這就需要重新審視新聞采訪的五大要素,靈活調整、靈活運用。

2.信息多元化,從新聞延伸至資訊

新聞采訪、傳播的基本要求在于快速真實的反應最新社會情況,從而為公眾提供更有效的信息獲取途徑,服務生活公眾的生產生活。在媒體融合環境下,新聞具有較大的延伸性和拓展性,媒體需要對受眾的信息需求進行重新解讀,以尋求媒體與受眾之間的新聞契合點。多元化的信息表達不僅僅局限于主流新聞對國計民生的關注,也不同于網媒軟新聞以讀者體驗為中心而忽視采訪導向性,而是需要為紙媒受眾提供更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并且覆蓋時政、經濟、教育、健康、娛樂等多個層面。紙媒同樣是信息的傳播者,在媒體融合下紙媒更應該做到兼收并蓄、雅俗共賞,突出自身親和力,從而體現對社會的人文關懷。

四、媒體融合下的新聞寫作

(一)寫作風格

1.長短皆宜

新媒體的新聞創造形式與傳統媒體新聞寫作有著明顯不同,網絡新聞傾向于利用淺顯的語言描述新聞事件,整體篇幅較短,多段、短句,很少出現長篇大論的新聞稿件,新媒體稿件層次更加豐富,從而使信息受眾在更多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信息內容。而傳統紙媒則以完整、深刻的新聞寫作方式為主,而且新聞影響力較大,篇幅較長??陀^來講,新聞受眾并非一味排斥篇幅較長的新聞稿,只要稿件質量好,能夠與讀者產生共鳴就會受到讀者歡迎。但是在快餐式的新聞傳播中,新聞深度已經被嚴重忽視,而作為傳統紙媒新聞創作者,則需要在新聞事件中充分發掘其深度價值,在新聞寫作上靈活掌握篇幅長短,既能適應網絡新聞簡潔明了的忒單,同時也能夠適應移動閱讀,為讀者營造更良好的新聞閱讀體驗。

2.輕松活潑

網絡新聞在語言表達上很有特色,其中最為典型的特點在于網絡語言的應用。網絡語言新穎、特別,而且簡潔上口,很有人情味和個性化特點,因此更具傳播親和力。在媒體融合環境下,紙媒也要有借鑒的學習網絡新聞寫作特點,棄其糟粕取其精華,增加新聞創造的趣味性和親民性,如《人民日報》就曾在頭條標題中引用“給力”這一網絡語言,這就是具有典型性的有益嘗試。輕松活潑的創作風格能夠使紙媒新聞的傳播價值進一步提高,從而增加其社會影響力。

(二)寫作技巧

1.重視改寫能力

相同的新聞內容在不同發布平臺上可能呈現出不同風格,這就需要紙媒記者在新聞創作中根據終端受眾特點進行新聞創作,從而將新聞改寫成短信息、簡訊、彈窗信息、一句話熱點、新聞綜述、新聞評論等多種形式,從而提高不同媒介之間的適用性,這就對紙媒記者的新聞改寫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多數情況下,紙媒內容轉移到網絡媒體中需要改短篇幅,同時還要關注新聞標題創作,力求標題簡潔有趣,亮點突出,能夠吸引受眾主動點擊,注重新聞導讀寫作,從而起到閱讀引導作用。

2.表達準確,言簡意賅

信息爆炸時代,公眾會在海量信息中迷失無措,很難尋求到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尤其是在媒體融合環境下,信息數量、新聞類型不斷增加,這就需要新聞從業者樹立鮮明的精品意識,保證新聞寫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注重新聞寫作技巧和表達技巧,突出文字的感染力。在寫作上要精益求精,保持字斟句酌的良好創作態度。同時還要積極引入新媒介傳播因素,如在新聞寫作中增加視頻、圖片、音頻等元素,以增加新聞的可視化元素,優化信息傳播效果。

(三)從縱深角度增加網絡技術應用范圍

新聞寫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信息傳播,因此紙媒要進一步豐富信息傳播形式,在新聞寫作中充分關注受眾需求,以此建立新聞多元化的傳播途徑,提高新聞寫作的針對性,同時也有利于提高紙媒的社會親和力。如通過紙媒的微信公眾號進行寫作,則調整寫作風格為“微信模式”,如果在微博發文,則需要與“微博風”相適應,這樣的新聞創作模式不但能夠提高記者的新聞寫作水平,同時更有利于增加信息傳播效率,推助紙媒社會地位的穩步提高。

五、結語

在新媒體環境下,紙媒的生存與發展受了嚴重威脅,但是挑戰歷來與機遇并存,尤其是在媒體融合的發展趨勢下,紙媒更要從中尋求發展突破口,通過信息、平臺、傳播渠道等多重因素的融合,積極創新紙媒采訪和寫作模式,實現媒體資源的有益互補。通過采訪與寫作技巧的優化,有利于深度發掘媒體融合的發展契機,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突出信息報道的系統性、權威性、連續性,為紙媒發展創新注入新活力,助力紙媒突破困境,拓展更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1]曲哲.探討“互聯網+”背景下的媒體融合發展[J].新聞研究導刊,2017(07).

[2]劉春柏.關于媒體融合的幾點思索[J].新聞傳播,2016(01).

[3]池生云.試論媒體融合中人的思維變革與能力提升[J].中國報業,2016(04).

[4]俞鋒,徐搖萍.媒體融合發展亟待法治護航[J].中國出版,2015(06).

[5]張國良.媒體融合需走出幾個認識誤區[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5(02).

猜你喜歡
受眾融合信息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訂閱信息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電視節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展會信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