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強化語文學科意識的反思

2017-03-29 08:55劉洪興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17年3期
關鍵詞:工具性語文課語文課程

劉洪興

一次市級教學大比武中,一位語文教師在執教八年級的自讀課文《大山與小溪的對話》時,是這樣安排這堂課的:第一步由大山與小溪的特點導入課文;第二步找出文中大山與小溪的特點;第三步明確大山和小溪為何具備這種特點;第四步學習小溪一往無前、樂于奉獻的精神。在教學中,這位老師領著學生由小溪聯系到了自然界,由自然界聯系到了人,由人聯系到了家庭,由家庭聯系到了集體,由集體聯系到了國家……然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作為一個個體的人,你又該如何去做。學生在課堂上反應靈活,思維敏捷,發言熱烈,或聯系自己,或關聯他人,或正面講理,或反面闡述,課堂氣氛十分熱烈。本來這樣安排也不錯,只是在進行第四個步驟時,該教師濃墨重彩,大張旗鼓,竟然在整整一堂45分鐘的課中花了21分鐘的時間。

聽課到此,我猛然悟到:這是我們的語文課嗎?這是我們心中的真正的語文課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覺得它不是語文課,它反而演變成了一堂政治課,一堂生動形象且富有情感體驗的政治課。如果真要說是語文課,那只能算是一節沒有語文味的語文課。何故?我覺得這是由于這位老師缺少學科意識。那么這種意識的缺陷又是什么造成的呢?我認為這是由于沒有理解語文課程的性質?!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明確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位老師的錯誤在于過分夸大語文人文性的特點,犧牲了我們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的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基于此,我們很多教師認為,在教學中對于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語文,應拓展更大的教學空間,從更廣、更寬的層面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卻不知,這樣就把語文的人文性無端拔高。過猶不及的后果,就是將我們的語文課變成了純粹的說教課、思想品德課。不錯,我們的語文教師們雖然盡力在教學中追求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但更多的卻是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充分體現德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甚至夸大德育的功能。因為人文性的東西有時不像工具性的東西那樣科學與嚴謹,故操作起來比較隨意與自由,不必過分擔心一些科學與知識性上的錯誤。所以,教師們在課堂上演繹了一幕幕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的畫面,然而弱化語文工具性的傷病已在其中,語文課的“語文”味淡了許多。我擔心,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根底是否打得扎實,會不會如水中之浮萍,隨風飄蕩,是不是像空中之樓閣,隨時都有傾塌之可能。

那么我們的語文老師該如何強化我們的語文學科意識呢?

第一,回歸語文課程

筆者認為,我們只有明確新課程的特點,辨清語文的課程性質,方能讓我們的語文課改之路切實有效。我們要明確,語文課要將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諧統一在一起。我們首先要重視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語文就是工具,是人的生活最重要的工具,是人們外在的物質生活和內在的精神生活、情感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其次,我們要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我們要培養學生對母語和民族文化的熱愛。朱自清先生說過,經典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錢鐘書先生也指出,母語是一個人的存在方式和思維方式。黃厚江老師也提過,民族的語言,是民族之魂的衣胞。我們力求語文課要上成真正的語文課,把語文課堂變成語文學習的天堂。最后,我們要重視“兩性”的統一。黃厚江老師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的人文性應該在語文的工具價值實踐過程之中得到體現。我們既不追求單純的語文工具價值,也不排除語文學科應該承擔一定的人文責任。而在《大山與小溪的對話》教學案例中,這位教師的課堂就出現了人文性過于拔高、工具性沒有充分拓展的現象。

第二,回歸語文特質

探索掌握語文學習的規律是最本質的語文活動,一切活動都應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而不能違背。黃厚江老師在他的《語文的原點》一書中明確指出:“語文課堂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是像語文課。語文課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是以語言為核心,以語文活動為主線,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的?!?/p>

1.回歸朗讀。我們應當歸還新課改實施過程中分給文本朗讀的時間,讓瑯瑯的讀書聲貫穿于課堂的始終,回歸于課堂?,F在我們的教師為了后面所謂的“出彩”部分,壓縮朗讀時間,匆匆收場,草草收兵,這是非常不明智的行為。試想,學生在對文本不明了的基礎上,我們的講解是多么的蒼白而又無力,學生對文本思維的缺失是不言而喻的。在朗讀這一環節中,我們教者也應該明白,朗讀的主導是我們教師,朗讀的主體是我們的學生,我們教師只不過是朗讀的主導,而朗讀的結果和效率,就是學生與文本感情上的共鳴。朗讀的回歸,是語文學科意識的重要體現。

2.回歸文本。教師要加強對文本的解讀,不作過分拓展,適當地減輕人文性的分量,讓學生的思維回歸文本。我們力求不做開課時冗長的“導入”,甚至課已上了十多分鐘還沒有切入正題;我們力求不做畫蛇添足式的遷移,避免使遷移之內容與文本若即若離,甚至毫無關聯。我們要讓我們的語文回歸,要深深地扎根于文本,使文本的解讀和人文的升華不再出現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的尷尬。江蘇省中學語文優質課教學觀摩活動共有七堂優質課,讓我們體悟的東西頗多。如《爸爸的花兒落了》一課,老師進行了父愛的延伸,但教者能及時收尾,很好地把握住了“度”,沒有走上“政治”之路;又如南京一位老師的《明天不封陽臺》,教者沒有過多地糾纏在“保護自然”這樣的主題上,而是點到為止,很好地分清了“主次”,沒有走上“地理”之路;同時,《爸爸的花兒落了》與《都市精靈》兩堂課,雖然都用到了音樂,但他們都把握得很到位,沒有過分的張揚,沒有過多的鋪張,而是把它作為開頭的導入和結尾的收束,很好地把學生領進情感體驗。他們用理性的思維,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把人文內涵融化在了語文里了,他們沒有走上“音樂”之路。

3.回歸訓練?!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薄缎掳嬲n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初中語文》中明確指出:“要強調學生自主的、多樣的、充分的語文實踐,把聽、說、讀、寫、思的權利還給學生?!睂⒄Z文中工具性的內容重新定位,回歸課堂,多進行語言訓練、語法訓練。我們在語文課堂上要有語言意識,多多體會語文用語的妙處,讓我們的語言訓練在語文的天堂里自由遨游。

第三,回歸教者情懷。我們要明確,語文姓“語”,語文課堂要有語文的味道。語文教學不能為了華麗而不講究自然,也不能為了所謂的“精彩”而失去了真實,更不能為了熱鬧而不講究實效;同樣,我們不能為了分數對學生死揪死拉,使得孩子們連語文都不喜歡了。我們語文教師也姓“語”,要有平和的心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弄虛作假,我們教師要有求真務實的心態,不能精心“打磨”,不能刻意“包裝”, 不要過分追求“精品”化和“精致”化,我們要還原我們語文的真實性、嚴肅性、有效性,我們也要還原語文的情趣性。黃厚江老師曾指出:“語文課應該有語文的情趣,語文課應該是最有情趣的學科?!敝挥姓Z文老師有了語文的情懷,才能讓語文不旁逸斜出。我們只要有語文老師的情懷,我們的語文課堂的學科意識才會更強。

強化語文學科意識,是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的職責,回歸語文學科意識,是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的使命。我們走在路上,走在回歸的路上,走在回歸語文本真的路上!

猜你喜歡
工具性語文課語文課程
可怕的語文課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共生——核心素養下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培養
新課程對教師的新要求——兼談語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語文課里掙分忙
語文課應該培養什么?
怎樣才能上好一節語文課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從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讀《林黛玉進賈府》
語文課程改革深化中的學校擔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