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分析

2017-03-29 03:15楠,包浕,蔡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年21期
關鍵詞:電子信息科學專業

徐 楠,包 浕,蔡 彥

(昭通學院 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云南 昭通 657000)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分析

徐 楠,包 浕,蔡 彥

(昭通學院 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云南 昭通 657000)

隨著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高校也采取相應的措施不斷提升教學管理工作.此外,為了深入教學實踐,突出學科特色,專業化教學建設也成為高校發展的一大重點.本文主要是以當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在建設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從課程體系的設置、學生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方面著手,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從而全面提升整體的教學水平、將實踐教學環節落到實處,讓學生可以靈活掌握和應用專業知識進行實際操作.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教學;研究

1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電子信息技術不斷發展,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也成為高考志愿填報的熱門專業.而很多高校為了健全該專業學科體系,將無線電物理學、電子學和信息系統及信息與電子科學相互聯系整合在一起,從而構建出一個更為全面的專業性強的新型專業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隸屬于理工學科,專業應用性極強,主要是通過電子和光電子技術對信息中的理論和技術進行獲取、傳遞、處理、儲存及應用.由于學科體系的拓展,使得高校該專業在建設進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為此,需要我們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更好地建設和完善這門學科,從而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為社會培養更多電子信息科技專業應用人才.

2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原則

2.1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

作為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專業學科,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在教學中要與社會實踐緊密相連.在課程設計、課程內容及教學方式中貫徹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進行人才專業培養建設.從而使學生走出校園之后更符合社會發展要求,更有助于學科建設更為長久廣泛發展.

2.2 以核心課程設計為中心

近些年來,我國在教育方面出現了很多問題,究其根本原因是沒有建立科學的教學模式,只有將核心課程建設作為中心,改變過去拼接式、缺乏邏輯連貫性的教學手段,學校管理層要結合學校自身發展情況,構建完備的骨干課程教學體系,該體系同時要符合教學大綱要求、與教材相匹配.

2.3 重視實踐環節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由于整合了多個學科與方向,是一門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專業,現在仍然處于建設與成長階段,很多高校都出于學生走出校園能有良好的就業前景考慮,在發展建設中注重學生實踐環節的培養,學??梢耘c校外企業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實習基地”,成立校企聯盟.該措施加速電子信息科技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更好地發揮出高校人才資源優勢服務企業,實現優勢互補,學生可以利用這些渠道,將所學到的專業理論知識巧妙科學的應用于實踐之中,從而全面切實提升學生的實際知識運用能力,真正實現與社會需求相接軌.

3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 專業口徑不夠細化,缺乏鮮明的特色

由于近些年來信息科技發展迅猛,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成為高考志愿的選報熱門,大多數高校也都有設置該專業,但過于突出理工學科中交叉性特點,從而使得專業口徑過寬,涉及面廣,失去了專業特色.正是專業細分過程中遇到障礙,沒有科學的處理,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競爭力差,造成該專業學生就業率低下.此外,學生在知識學習中每一項分析都不夠深入,只是泛泛的了解是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其實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這門學科與電子科學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存在極大的差別,但很多學校都沒有根本上的區分,這導致該學科出現建設和發展脫離正確的軌道.

3.2 教師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是一個與時俱進、技術不斷創新、理論知識不斷豐富的學科,目前在師資隊伍方面,存在教師專業知識更新慢,缺乏科學的教學方式等問題.新型專業的開設,任課教師一般都不是專門從事與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相關的課程講授,教師對專業沒有深入透徹的理解,就無法打開視野,從而學生在課堂中很難有大的收獲.專業的新穎性,也存在體系構建不完備的弊端,課程設置與安排不合理造成人才培養受到不好的影響.過去教師的觀念是教師負責知識的灌輸、講授和傳遞,學生只是接受者,這就使得課堂氣氛過于沉悶,學生對課程學習失去興趣,甚至基本上沒有幾個學生會認真聽課,課堂教學質量極低.新的教學觀念是教師引導學生去思考、自主獲取知識,讓學生一步步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但在真正的實踐過程中,新的教學觀念落實不到位.這極大地阻礙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發展.

3.3 專業實踐力度匱乏

由于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性強,需要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學生還應該具有社會實踐能力,從而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更符合社會對未來人才的發展要求.當前很多高校也針對這一方面在課程設置中安排了一些實驗課程,但實踐設備投入力度不夠,無法創造優質的實驗學習條件給予學生充足的體會.實驗課程知識讓學生按照實驗教材知道進行一些簡單的驗證性的實驗,通過記錄相關的數據,填寫實驗報告來完成,這樣大大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抑制了學生的自主研發和設計能力.另外實習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工作不到位情況,都對專業學科的實驗及實踐能力培養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4 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與發展的建議

4.1 加強師資力量,創新教學模式

首先要求現有教師對專業有足夠充分地理解,并對專業建設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認識,此外,在引進教師方面,學校更要注重安排接受過本專業培養的教師,并可以適當地考核教師的專業素養.從而為學生能夠接收到本專業最新的科研教學資料、學習和掌握科研成果奠定外在基礎.學校還需要定期組織教師培訓講座及創造更多教師外出交流學習的機會,借鑒其他國內外高校成功的教學模式案例,來改變學生的上課狀況,以提升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學校還可以邀請權威專業人士進行專業講解,以及方向的分析和展望.點播學生的同時,也能起到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及教學模式的作用,從而培養出創新型應用人才,而并非是一個不會思考的機械性人才.

4.2 提升專業特色

學校在今后的建設過程中要注重專業化培養,發展專業特色,以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根本,并有效降低學生的專業口徑.加強專業方向的課程設計,為了避免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出現學而不精的情況,學??梢赃m當取消一些不必要課程的開設,對于一些專業性強的基礎特色必修課,可以增加學時來加深知識內容,讓學生對專業知識有更為深入的了解.整改教學方式及內容,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著重于計算機、電路及系統、信號與信息與電磁波這樣四個方面的專業知識學習,為此,學??梢詮倪@個方面著手強化教學方向,將培養學生對其所選擇的方向專業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和創新為教學重點及根本目標,創建出一套明確的教學系統體系.

4.3 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加大實踐課程比重

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培養,學校要加強實踐課程的比重,并多為學生創造一些校外實踐機會,從而讓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快速適應社會在該領域的大環境,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所作為.學校由于實踐課程設備有限,過去往往是多個學生共用一個實驗臺,但同時還受到課時的限制,導致學生在實踐課上并不是沒有很大的收獲,失去了實踐課本身的意義.為此學校需要加大實驗設備投資建設,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實驗學習條件.教師還可以給學生一個與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相關的主題,并結合實驗教材,讓學生進行自主創新、自主研發,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來深刻體會專業的強大魅力.

當前很多高校也開始走出校園,搭建校企合作平臺,設立“校企合作實習基地”,讓學生能在學習期間,可以走出校園深入實踐基地,將專業知識運用到真正的實踐生產中.這一措施需要進一步的倡導和完善.學校在鼓勵開展這項活動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安全性,制定一套學生校外實踐安全體系,讓學生在提升自身知識應用能力,與社會提前接軌的同時,確保學生安全.

5 結束語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屬于一類整合多個學科和方向、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專業.因此在發展過程中無法避免會出現很多問題,這也需要高校的管理層及教師都行動起來,及時發現問題,并從根本上來解決問題,對專業方向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課程安排設計.在課堂中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調動學生積極性,為學生學習增添動力,從而促進本專業的建設和發展.

〔1〕申晨陽.淺談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建設及發展[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2(03):57-58+51.

〔2〕許晴.淺議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建設及發展[J].科技資訊,2013(36):184.

〔3〕劉禺.淺議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建設及發展[J].科技展望,2015(11):274.

〔4〕劉中華.淺析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發展現狀[J].現代物業(上旬刊),2015(06):122-123.

〔5〕譚會生,張昌凡.EDA技術及應用(第三版)[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

〔6〕孫越,蘇玉剛.深化專業教學改革,提高自動化專業教學質量[M].全國高等學校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寫作委員會,2012.33-36.

G642

A

1673-260X(2017)11-0005-02

2017-08-20

猜你喜歡
電子信息科學專業
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電子信息控制與處理的措施探討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點擊科學
電子信息與物理系簡介
科學大爆炸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電子信息工程系
針對電子信息隱藏技術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