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教育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農村學校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模式探析

2017-03-29 09:51馬軍
學周刊·上旬刊 2017年5期
關鍵詞:大課間活動農村學校供給側改革

馬軍

摘 要:“教育供給側改革”著眼于提高教育供給的質量,以學生的實際水平為基礎,滿足其全面加特長的發展需求,為社會培訓實用型人才。而作為貧困地區農村學校,如何在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中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和適合農村中小學學生特點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是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學校和教師應結合教育供給側改革的理念,在分析不同學校大課間活動開展狀況的基礎上,設計出因材施教的課間模式,以促進農村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有效的開展。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農村學校;大課間活動;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5-020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129

本文以經濟學“供給側”改革的理論為依據,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等形式,對通渭縣12所農村學校當前大課間活動的進行問卷調查,在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研究、歸納、總結的基礎上,設計出了適合農村學校和農村不同年齡段學生開展的大課間體育運動模式,為農村學校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參考。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國內知名教育報刊、權威出版物、電子雜志等,搜集整理了國內外大量的有關農村學校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的文獻和資料,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二)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需要,設計了關于對《農村貧困地區學校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的實施情況調查問卷》,選擇通渭縣三個鄉鎮的12所學校為調查單位,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走訪部分校長和教研組長,對其結果進行分析整理,為研究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三)比較研究法

與國家制定的有關大綱文件進行比較研究,結合鄉鎮中心學校、鄉鎮村級學校之間實施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差異,梳理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二、大課間活動的現狀分析

(一)大課間活動的形式

當前,傳統的課間操仍是貧困地區農村大部分學校課間體育活動的主要形式,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學校很少,課間操組織形式單一,機械重復的音樂和活動內容影響了學生的活動興趣?;顒咏M織程式化,活動狀態固態化,使學生的個性受到壓制,活動效果不佳,學生的體質也得不到很好的鍛煉。

(二)大課間活動的內容

當前農村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內容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使用國家推廣的非常普遍的中小學生廣播體操;第二類是學校根據自身的特色而編排的的體操、舞蹈和音樂活動;第三類是少數學校在課間活動中,將籃球、足球、排球等特色項目作為大課間操活動的內容。鄉鎮中心以上學校的大課間活動內容相對比較豐富,鄉鎮村級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內容比較單一,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

(三)大課間活動的時間

通過調查發現,學校每天上午兩節課后, 組織20至30分鐘左右的課間活動一次。綜合來看,農村中心小學以上的學校每天的大課間活動時間,早上和下午累計起來基本上能占到40—50分鐘,時間上可以確保學生每天活動一小時的要求。

(四)大課間活動中學生的態度

通過調查得知,有60%的學生不喜歡現有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其原因主要是活動形式單一,活動內容重復,枯燥無味,活動缺乏競爭性和趣味性。有50%的同學表示喜歡自己找同伴選擇項目進行鍛煉。因此,在學校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中,要踐行供給側改革的基本理念,大力開展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活動模式的編排上要增強活動內容的趣味性、簡便性和娛樂性,選擇學生喜聞樂見、安全實用、具有鍛煉價值的新型體育項目作為活動內容,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滿足學生的需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間活動中。

三、教育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農村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模式構建

(一)大課間活動內容的選擇

農村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的安排,應根據中小學《體育課程標準》和學生的運動需求等,結合愛國主義和民族傳統體育,進行“菜單式”系統的活動項目安排(表1所示),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每一類中選擇2—3個體育項目,作為大課間活動內容通過集體或分組的方式定期輪換組織活動。

(二)大課間活動模式的設計與構建

1. 集體+分組”活動模式

“集體+分組”活動模式采用分開與組合的方式,先以學校為單位組織學生集體開展活動,再以班級或者年級為單位進行分組活動。(表2所示)。

2.“分組”活動模式

“分組”活動模式是由學生自由組合形成活動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其基本思想是通過學生的自由組合及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學來提高學生運動的積極性,增強運動的效果,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表3所示)。

3.“自主選擇”活動模式

“自主選擇”活動模式是通過讓學生對活動內容、活動強度、活動伙伴等因素進行一定程度的自選,調動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在活動中的不同需要,并在自主性、自立性較強的學習過程中形成學生的活動能力的教學模式?!白灾鬟x擇”活動模式要求教師在活動中及時給予學生護導,此活動模式適合有一定活動基礎能力的高年級學生(表4所示)。

(三)大課間活動的評價

大課間活動評價是活動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直接決定著活動的順利實施與否。因此,學校必須制定規范的、具有導向性與操作性的完善的評價體系,健全評價主體,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詳盡的評價反饋,以促進活動的有效開展。另外,學校要建立定期的體質檢測制度,每學期對學生進行兩次的體制監測,關注學生體質的變化情況,并及時對活動進行調整,以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表5所示)。

四、小結及后續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構建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模式是以通渭縣農村12所學校為樣本,在整體分析其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建立的。各校在實施中按照各自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作為課題的一部分,本研究在微觀層面對模式進行了初步的分析,且模式的可操作性及理論提升和推廣、后續驗證性的研究等皆需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歡
大課間活動農村學校供給側改革
基于“教育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農村學校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模式探析
對大課間活動的幾點思考
利用民間游戲讓學生在大課間快樂運動
淺談農村學校的班主任工作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小班額背景下學生作業批改方式的研究
淺談農村學校管理藝術
人才領域也需“供給側改革”
韓媒:抓住中國“供給側改革”新機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