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梗死二級預防中阿司匹林抵抗及其與血管事件的關系

2017-04-06 08:42馬濤
中外醫療 2017年4期
關鍵詞:關系

[摘要] 目的 分析在腦梗死二級預防中出現AR的概率,同時對隨訪期間,復發腦梗死、AR以及血管事件的關系進行探究。方法 整群擇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該院收治的422例腦梗死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所選患者均于入院當日起服用阿司匹林,7~10 d后對患者血小板集聚率進行檢測,將敏感者、AR者篩選出來,對選出患者進行隨訪,為期0.5~2.0年,對其他血管事件的出現以及復發腦梗死情況進行觀察,分析AR與血管事件出現的原因以及預后情況。結果 所選患者中,105例出現AR(24.88%),317例出現敏感情況(75.12%);出現AR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與女性患者比例、LDL膽固醇均明顯高于出現敏感情況患者,糖尿病、LDL膽固醇升高屬于出現AR危險因素;隨訪期間,出現AR的患者復發腦梗死、發生心肌梗死概率、全因死亡概率明顯高于出現敏感情況的患者;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腦梗死屬于隨訪期間出現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結論 在腦梗死二級預防中,出現AR的概率比較高,AR是隨訪期間復發腦梗死、出現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

[關鍵詞] 腦梗死二級預防;阿司匹林抵抗;血管事件;關系

[中圖分類號] R5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2(a)-012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AR in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R and vascular events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Methods Group selection 42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April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ook take aspirin on the day of admission, and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of patients was tested after 7 to 10 days, and the sensitive persons and AR patients were screened out, and th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0.5 to 2.0 years, and the occurrence of other vascular events and re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observed, and the occurrence causes of AP and vascular events and prognosi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P was in 105 cases, accounting for 24.88%, and sensitive condition occurred to 317 cases, accounting for 75.12%, and the ratio of diabetes patients and female patients and LDL cholesterin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sensitive patients, and the diabetes and LDL cholesterin increase were the AP risk factors,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and the diabetes and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occurrence of vascular events. Conclusion In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AR is higher, and the AR is the risk factor of re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occurrence of vascular events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Key words]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spirin resistance; Vascular event; Correlation

伴隨人們生活水平提升,生活方式轉變,腦血管病的病死率逐年遞增,其中以腦梗死為主,且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復發率,使居民健康受到嚴重威脅[1]。腦梗死二級預防是針對已經出現腦梗死疾病患者給予的預防治療對策,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致殘率和病死率,改善臨床癥狀,避免疾病復發[2]。阿司匹林是腦梗死二級預防中的主要藥物,患者通過口服阿司匹林藥物,對其危險因素進行控制,但一些患者用藥后仍會發生其他血管事件、疾病復發。據相關研究表明,出現血管事件的患者中,AR患者高于敏感患者[3]?;诖?,整群擇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該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422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在腦梗死二級預防中出現AR的概率,同時對隨訪期間,復發腦梗死、AR以及出現血管事件的關系進行探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擇取該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422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所選患者從發病到入院間隔時間均<72 h,且與相關診斷標準相符合,經頭顱MRI、CT檢查確實出現腦梗死。所選422例患者中,男282例,女140例,年齡介于44~74歲,平均年齡為(50.3±8.7)歲。排除標準:入院前1周內使用過非甾體類抗血小板藥物以及其他可能對血小板功能產生影響的藥物(阿司匹林除外);個人出血疾病史或家族出血疾病史;哮喘史患者;阿司匹林過敏患者;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等。

1.2 方法

對所選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收集,調查相關危險因素以及既往病史,并行全面檢查。選用阿司匹林腸溶片進行治療(國藥準字J20130078,100 mg×30粒/盒),口服,入院前2周頓服200 mg阿司匹林,2周之后阿司匹林頓服量減為100 mg,持續用藥1個月,即1個療程,用藥1周之后,檢測血小板集聚情況,檢測儀器選用血小板聚集儀,在患者空腹狀態下,抽取6 mL靜脈血液,進行離心處理,時間為10 min,取血小板含量高的血漿,對剩余血液進行二次離心處理,時間為10 min,形成乏血小板血漿,對照乏血小板血漿檢測血小板聚集,對血小板最大集聚率進行計算。

1.3 臨床觀察指標

AR判斷:在濃度為10 μmol/L二磷酸腺苷誘導劑狀態下,血小板最大集聚率超過70%;在濃度為0.5 mg/mL花生四烯酸誘導劑狀態下,血小板最大集聚率超過20%。若符合上述任一項指標則屬于阿司匹林半反應;若不符合上述任一指標則屬于阿司匹林敏感者。對患者腦梗死復發、其他血管事件、全因死亡等情況進行隨訪,并以此類事件作為隨訪終點。

1.4 統計方法

該文針對腦梗死二級預防中阿司匹林抵抗及其與血管事件的關系研究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通過χ2對其予以檢驗,計量資料則以(x±s)的形式來表示,通過t對其予以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AR組、AS組危險因素對比

所選患者中,105例出現AR(24.88%),317例出現敏感情況(75.12%); 其中,AR組女性57例,AS組142例(χ2=2.851,P=0.091);AR組糖尿病42例,AS組53例(χ2=24.507,P=0.000);AR組高血壓76例,AS組209例(χ2=1.497,P=0.221),由此可知,出現AR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與女性患者比例、LDL膽固醇均明顯高于出現敏感情況患者,糖尿病、LDL膽固醇升高屬于出現AR危險因素。詳見表1。

2.2 AR組、AS組隨訪終點事件對比

隨訪期間,出現AR的患者復發腦梗死、發生心肌梗死概率、全因死亡概率明顯高于出現敏感情況患者;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腦梗死屬于隨訪期間出現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詳見表2。

3 討論

在該次研究中,24.88%的患者出現AR,其中女性患者占54.29%,并且LDL膽固醇以及糖尿病患者的數量明顯高于敏感組。阿司匹林具有解熱鎮痛的效果,對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與減少TXA2生成有一定關系。易興陽等[4-5]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在保護心腦血管的過程中會出現抵抗現象,使用過阿司匹林且出現抵抗現象的患者,其心腦血管疾病出現概率與死亡率均明顯高于用藥后敏感患者,這與該次研究研究相符合。管姝軼等[6]研究認為,在心腦血管類疾病的二級預防中,阿司匹林的應用對于缺血性事件的出現不能起到完全預防效果,阿司匹林的使用并未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且未延長BT,但也有學者表示,此類說法對AR的臨床作用未確切說明,一些患者本身存在致病性因素,盡管阿司匹林的使用使血小板功能被抑制,但依然會出現血管栓塞事件。

該次研究對422例使用阿司匹林的腦梗死患者進行分析,出現AR的患者105例,從單因素角度分析,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升高、糖尿病以及女性均屬于AR出現的預測性因素。從多因素角度分析,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升高、糖尿病是引起AR的危險性因素。其中,糖尿病對AR機制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明確[7-8]。由于糖尿病影響,患者血小板活化過度,使得中性粒細胞被激活,形成血栓,同時炎癥反應加快,對阿司匹林作用的發揮十分不利。在分析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中,AR、糖尿病以及動脈硬化血栓梗塞均屬于主要危險因素。郜曉飛等[9]研究表明,AR可使患者出現腦梗死、心肌梗死以及死亡的概率增加,據該次研究結果顯示,AR患者出現腦梗死復發的概率為20.0%、出現心肌梗死的概率為5.7%,出現死亡的概率為7.6%,而敏感患者出現腦梗死復發的概率為7.9%、出現心肌梗死的概率為6.3%,出現死亡的概率為12.6%,由此可見在隨訪終點事件中,敏感患者出現腦梗死復發、心肌梗死以及死亡的概率明顯低于AR組。由此可見,在腦梗死二級預防過程中,阿司匹林的使用應注意觀察AR的出現,如果發現AR現象,應及時改變治療方案?,F階段,對于AR現象的解決對策并未統一,增加藥物使用劑量是主要方式,但相應的不良反應也會隨之增加,所以應慎用[10]。

4 結語

在腦梗死二級預防中,出現AR的概率比較高,AR是隨訪期間復發腦梗死、出現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

[參考文獻]

[1] 秦世政.阿司匹林抵抗現象及干預在腦梗死二級預防中的隨訪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4,1(33):207-208.

[2] 蘇微微,饒世俊,肖麗萍,等.腦梗死二級預防中阿司匹林抵抗現象及干預隨訪[J].實用醫學雜志,2014,2(23):3797-3799.

[3] 管益超.老年腦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臨床特點及相關因素分析[D].濟南:山東大學,2014.

[4] 易興陽,蘇微微,林靜,等.腦梗死二級預防中阿司匹林抵抗及其與血管事件的關系[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1,44(6):375-378.

[5] 宮建平,李洪香. 心腦舒通膠囊聯合阿司匹林干預阿司匹林抵抗者心腦血管不良事件及實驗室指標的療效評估[J]. 中國衛生產業,2013(8):75.

[6] 管姝軼,何松彬.腦梗死二級預防中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腦血管事件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J].醫學研究雜志,2014, 43(1):54-56.

[7] 林志堅,車秀娟,程欣,等.腦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與復發缺血性血管事件風險[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5,22(3):148-151.

[8] 張小喜,田艷榮,邱茜茜,等.西洛他唑對阿司匹林抵抗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5(15):112-113.

[9] 郜曉飛.阿司匹林抵抗在腦梗死二級預防中與血管事件的關系[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3):34-36.

[10] 張海峰.腦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臨床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醫科大學,2012.

(收稿日期:2016-11-02)

[作者] 馬濤(1972.1-),男,山東新泰人,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腦血管病及癲癇。

猜你喜歡
關系
課程與教學的關系與整合
新常態下高校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關系探究
淺論企業文化建設中加強黨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創新
施工項目管理與項目成本控制關系的分析
保加利亞媒體:飯局是中國搞定“關系”場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