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省農村金融生態發展研究

2017-04-10 05:26李鴻瑞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7年8期
關鍵詞:支農農村金融遼寧省

李鴻瑞

[提要] 本文從遼寧省農村金融生態現狀出發,發現農村地區有信用環境較差、金融服務水平較低,以及部分區域存在金融盲區等問題。針對遼寧省農村金融生態系統的特殊性,提出創造良好信用環境、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健全金融服務體系等,旨在加強遼寧省農村金融生態的建設。

關鍵詞:遼寧省農村;金融生態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2月28日

一、遼寧省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發展現狀

遼寧省作為我國早期的工業基地和重要的糧食基地,雖然在我國工業初創期起到關鍵性作用,但在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競爭環境下逐漸落后。這主要是因為遼寧省的農業金融支持力度不足,致使農村經濟發展相對遲緩,也造成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整體不佳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遼寧省通過一系列改革對省內農村金融環境進行改善。跟許多地方一樣,遼寧省農村金融機構主要以農業政策性銀行、郵政銀行和信用社等為主要機構,并以民間商業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貸款公司等作為輔助。然而,近年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使得實體經濟陷入困境,各大金融機構也出現不同層次的縮水,這一現象也很直觀地體現在農村的金融環境上。遼寧省在2010~2015年期間經歷了營業網點的小幅收縮,各省農村金融機構營業網點總數下降10%。(圖1)

營業網點數量可以反映出各農村經濟與農村金融相互作用的大小,所以從圖1可知近年來遼寧省金融機構對農村經濟的扶持力度是略有縮水的。再來看這些營業網點可為農村經濟提供信貸的比例狀況,如表1所示??梢钥闯?,遼寧省農村區域只有50%~60%的商業銀行網點能夠提供信貸服務,也就是說商業銀行的營業網點將近有一半份額無法滿足農村金融服務的基本需求。郵政儲蓄銀行在統計期間的平均可信貸網點比例不足50%,而政策性銀行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提供基礎的信貸服務方面要優于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也仍然沒能達到100%。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往往規模較小,且在近幾年因能夠提供適應農村發展和農戶需要的金融產品而獲得了良好的市場信譽以及發展機會,然而近年來,部分不法分子通過不正規手段進行冒名貸款,使得部分金融機構嚴格了貸款審查機制,甚至關閉了農村金融信貸的服務。(表1)

再來看近年來遼寧省農村金融機構的支農狀況,如表2所示??梢钥吹?,農村信用社支農近年來并沒有得到明顯提高,反而其支農覆蓋的企業數還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由于農村合作銀行在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過程中經歷了快速的轉制過程,近年來也在農村金融市場體現出了良好的競爭力和支農能力,但是其整體漲幅仍然不盡如人意。新型金融機構采用靈活的機制更能快速融入到農村金融市場,但是從市場化的水平來看,農村信用社以及合作銀行目前仍然保持更持久的優勢。(表2)

二、遼寧省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信用環境較差。由于金融體系建設的相對落后,導致遼寧省農村地區的金融信譽環境也比較滯后。個體和企業對金融詐騙及風險防范的意識不充足也造成金融犯罪的現象屢屢發生。如2013年在鐵嶺市,由于對農村戶口貸款的審批環境缺乏嚴格監管,以及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操作流程不規范等原因,發生了多次冒名貸款的事件。2014年一年內,錦州市某農村當地的信用社發生冒名貸款案例十余起,涉及金額高達380萬元。這些不良的行為極大地影響了遼寧省農村金融市場的整體信譽,也嚴重阻礙了當地金融機構的發展。另外,由于一些治理結構的缺陷以及尚未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證券市場證券中介機構運作中尚有許多不規范的地方,某些金融中介機構的從業人員也未能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及操作流程辦理農村金融業務,監管機構沒能起到充分的管制作用,致使遼寧省農村金融市場面臨著信譽危機。

(二)服務水平較低。首先,遼寧省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制度正在有條不紊地建設中,很多機制仍然不夠健全和完善,也缺乏足夠完備的內部控制機制,導致其在應對許多突發事件時缺乏足夠的響應速度,也使金融機構自身承擔了更多的潛在風險;其次,遼寧省的農村地區還沒有建立完備的金融信息數據庫,不少農村金融機構缺乏對農戶個人信息的把控。同時,由于受到農村金融機構從業人員少、設備差的制約,農戶們的信息不能及時更新,信息集中入庫還需較長時間;最后,遼寧省大部分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仍處于低層次水平,很多地區仍無法順利設立村鎮銀行;更多的地區無法對已有的金融機構實行良好的監管,導致了遼寧省農村地區金融生態的惡化。

(三)存在金融盲區。由于金融生態環境不佳,近幾年來遼寧省許多的金融機構都開始逐漸撤除自身在農村地區金融業務的開展。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國有銀行自2010年開始就在逐步縮減遼寧省農村地區的經營網點,再加之對各個網點的金融設備維護不佳,導致遼寧省農村地區形成了許多的金融盲區。再加上近年來由于村鎮銀行、農村信用社的信譽問題,許多群眾更愿意到附近的城鎮辦理金融業務,更加弱化了政策支農的效果,也使得金融盲區的范圍遠遠大于金融網點未能覆蓋的區域。

三、遼寧省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發展對策

(一)創造良好信用環境

1、提高信用意識。為了順利地開展金融業務,對遼寧省農村地區金融市場的信譽營造是非常重要的。在市場經濟越來越發達的現在,為了避免農戶陷入金融誤區或者金融陷阱,提高農戶們的信用意識是保證金融業務正常開展所必須要執行的對策。為此,首先政府應當認真履行自身的監管職責,完善自身監管體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農戶們在金融市場中的安全;其次針對遼寧省現在非法金融活動猖獗的現狀,設立一個完備的監管系統對于創造良好的農村金融信用環境也是十分重要的。此外,發動社會群眾自發組織監管體系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抑制金融犯罪的效果。

2、加強誠信宣傳。發展信用服務市場對一個地區的金融生態穩定和諧發展十分重要,建立金融信用體系服務機構,多多針對農村地區開展一些金融風險教育的講座、課程,并通過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媒體進行金融信譽宣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強化農戶們的金融風險意識。此外,還要緊密結合司法部門,堅決打擊各種不良信用的行為,并將這些案例進行公開放送,讓更多的農戶得到警醒,也警告更多的犯罪者。從而為遼寧省農村地區營造更好的金融市場環境。

3、完善中介機構規范性。對于金融中介機構的發展而言,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十分的重要。所以,遼寧省政府應當積極配合當地農村金融機構建立完整而科學的信用調查和評級體系,嚴格把控金融市場環境從而提高中介機構在金融市場中的效率。在此之上,要嚴格把關中介機構的執業能力,把關他們的規范性。遼寧省各個相關機構也要組織各協會、科研院所和事務所的專業人員,根據近幾年經濟體制改革和中介執業工作的需要,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與評價體系,對會計師、律師、審計師、評估師的職業資格進行嚴格審查,以確保中介機構能夠向正式的金融機構信貸的決策提供正確的幫助。

(二)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1、加強內控管理。作為農村合作性金融的主力軍,遼寧省農村地區金融機構需要進一步增強自身組織社會責任意識,自覺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與企業自身發展壯大結合起來,健全完善自身的考核體系,把支持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為重要指標進行考核。在逐步提高自身經營水平,提高預防和抵抗金融風險能力的同時,也能積極響應國家的支農政策,推進農村地區的金融生態發展。此外,還要推進農村地區社區銀行的建立,從而從基層上強化國家支農政策的效果。

2、健全信息平臺。各級政府應當攜手各大銀行實施以及工商、稅務、各商業銀行等部門通力協作的征信信息系統網絡,對信用記錄好的企業,在稅收、金融授信額度、貸款期限、貸款利率等方面給予方便和優惠;對不講信譽及避、逃廢債企業及法人代表在媒體上予以曝光,在稅收、資金、土地管理等多方面給予及時、有力的懲戒,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還要充分發揮信息平臺的作用,結合立法部門和執法部門來共同改善遼寧省農村地區金融市場的信用環境。另外,要構建整合分塊的金融信息,尤其是在農村這類金融需求分布較散的區域,需要信息平臺充分挖掘潛在的金融需求,通過智能算法等推演出合理的金融資源配置方案,從而助推遼寧省農村金融業務的發展。

3、開展機構合作。農業銀行作為農村金融服務的核心金融機構,除了應該加強支農的力度,充分發揮其主力軍的作用,積極展開和其他當地的金融及非金融機構的合作。在開展機構合作時,首先要優先考慮經營能力較強的機構,選擇市場環境較好的地區展開實驗,并在實驗成功后再適當地進行推廣;其次根據遼寧省農村各個片區的金融環境千差萬別的現狀來看,機構間合作需要基于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片區特色,讓金融機構自行與當地的非金融結構合作,深度了解該區域的金融服務需求,并提供適宜的解決方案;最后要充分發動各個層級的力量,在邊遠農村地區建立由地方政府主導、基層人民銀行推動、金融機構為核心、農戶和中小企業積極參與的長效機制。

(三)健全金融服務體系

1、加大支農力度。在遼寧省農村金融環境的建設中,金融機構除了要增加與各大中央銀行的再貸款業務合作之外,還應當積極結合當地情況,引導農戶們通過正確的路徑投資,增加正規農村金融機構的存款,建立有效的農村地區的資金流。與此同時,要適當吸引金融保險機構在農村地區開展業務,豐富農村金融保險品種,使中央財政補貼品種多樣化,提高農業抗風險保障能力。此外,各個金融機構還要積極在基層地區設立自己的營業網點或者智能設備營業點,從而進一步消滅遼寧省農村地區的金融盲區,在當地構建良好的金融生態。

2、發展特色服務項目。與城市地區相比,農村地區的交通和金融支撐系統都不是那么完善,所以傳統的城市金融服務項目往往不適應農村的金融體系。為了解決農村金融網點覆蓋率不足的問題,可以通過設立功能POS機的方式來進行某些業務的辦理,從而滿足農戶的基本金融需求。此外,在電子支付、移動支付日益發展完善的現在,將非現金支付方式引入農村地區也可以很好地改善農村地區的金融生態狀況,還能降低金融機構的日常人力及設備維護成本。此外,電子支付可以在很多情況下避免支付過程中的糾紛發生,從而可以更好地對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起到積極的作用。

3、完善基礎服務設施建設。首先,利用銀行業監管部門放寬農村金融市場準入限制的機會,引導各類商業銀行穩步推進農村地區金融機構設置和優化布局,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區域設立營業網點,在空間上縮短金融服務的距離和空間。加快完善農村支付體系,比如多元化農村地區的支付渠道,積極促進金融機構間實現跨機構支付等,從而提高村民在享受金融服務時的體驗;其次,要重點加強電力、通信和消防等基礎保障性工作,提高機房等配套設施的穩定性。除此之外,還應當運用先進的網絡技術,不斷提升網絡安全水平,逐步擴大網絡覆蓋區域來填補偏遠地區金融信息科技服務的空白。

主要參考文獻:

[1]張偉,李培杰.國內外環境金融研究的進展與前瞻[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

[2]皮天雷.金融生態的法律制度研究——基于新制度經濟學的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4.2.

[3]張韶輝.政府行為與金融生態環境問題分析[J].經濟縱橫,2012.6.

[4]李立清,李明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經濟學家,2011.l.

猜你喜歡
支農農村金融遼寧省
《農村金融研究》征稿啟事
《農村金融研究》征稿啟事
農村金融要多些“鄉土味”
遼寧省環境保護廳與遼寧省氣象局進一步深化合作
遼寧省自然環境分類探索
2017年中央財政繼續加大支農投入
遼寧省建環保舉報獎勵制度
我國財政支農支出福利績效的DEA評價
發達國家財政支農政策的經驗及啟示
農村金融扶貧 脫貧要“精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