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保金融協同發展研究

2017-04-10 05:36王小彩魏薈穎孟曉倩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7年8期

王小彩 魏薈穎 孟曉倩

[提要]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提出為河北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而金融的協同發展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內容,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推動金融改革創新的有效途徑。保定市處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戰略地位,京津保率先聯動發展會更好地推動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本文首先將國內外金融協同理論進行梳理,為京津保金融協同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利用F-H模型對京津保地區金融協同發展程度進行測量;最后從保定市角度出發,為推動京津保金融協同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京津保;金融協同發展;F-H模型

本文為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課題(課題編號:2016Q073)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3月16日

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201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出臺,保定市被納入中部核心功能區,明確為區域性中心城市。在此背景下,保定市提出“要推動京津保區域率先聯動發展”。2016年國家發改委批復《京津冀地區城際鐵路網》,明確提出“京津保0.5~1小時交通圈”,保定市獨特的地理優勢和便利的交通條件使得保定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京津保協同發展”這一概念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如何推進京津保金融協同發展、促進保定協同金融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一、文獻綜述

金融協同發展這一概念提出的較晚,近幾年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而成為各方研究的重點。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過程中必然要求與此相適應的金融跨區服務,進而實現金融要素在區域間的流動和合理配置,即金融協同發展。金融協同發展理論是金融發展理論的進一步完善,是協同理論在金融研究中的應用和拓展。

國外關于金融協同發展的研究,更多的是在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框架內,研究不同國家或地區間關于經濟、金融政策的協調,并集中于國與國的金融合作和金融協調。Robert.A.Mundell首次提出最優貨幣區理論,認為建立地區間密切相關的貨幣制度、甚至發行統一貨幣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Frenkel.J.A(1998)認為各國以及各地區采取的經濟政策是相互影響的,通過各種渠道影響其他地區政策實施的效果,因此為了實現預定的目標,各地區必須加強協調和合作。

國外地區金融協同發展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城市群。Boudeville(1966)將增長極理論運用到區域經濟學,認為在城市集群演化的初期,應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形成區域內的核心城市,再輻射至整個區域。Krugman在20世紀末期引入了城市溢出效應的概念,構建了“多中心城市結構的空間自組織模型”,解釋了城市集群的發展規律。城市集群形成的過程也離不開金融的支持與協調發展,這極大程度上歸因于城市群的產生促進了市場開放以及金融、人力等資源的流動,與之對應的是金融的協同發展也會極大程度上提高城市集群以及其所在地理位置的經濟進步。

國內關于金融協同發展問題的研究起步較晚,主要集中于長三角、珠三角,研究多是區域金融協同發展的必要性、存在的問題、對策等,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研究區域金融協同發展的必要性??紫橐悖?002)較早地從金融協調的內涵和外延的角度出發,提出金融協調方法應包括市場協調、政府協調與第三種協調,并深刻地解釋了金融協調理論。竇爾翔、何煉成(2004)認為金融發展通過資產流動、金融市場與商品市場的一體化運作、資本市場融資等途徑加快區域經濟的發展,金融協同發展具有必然性。

二是研究我國當前的區域金融協同發展模式。我國主要是通過區域內金融中心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進而推動區域內部的金融進步和經濟發展。張爍(2014)從理論上分析了區域經濟金融中心的經濟、金融輻射和擴散作用,但也明確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難點就是對不同層次和結構特點的區域性的金融中心的培育。閆彥明(2010)總結了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輻射效應的幾種主要途徑,如資金流動、設立分支機構、金融信息服務等。

三是研究國內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金融協同發展實踐經驗。何德旭(2015)認為長三角金融協同發展較為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高度重視,并積極引導。政府與人民銀行、商業銀行加強合作,推動長三角金融協同發展制度化、常規化。而珠三角地區的金融協同發展依靠市場自發形成,這與珠三角地區的經濟、產業、自然條件相關。李方(2006)認為影響長三角地區金融融合的最主要原因是區域金融共同市場的緩慢發展,資金不能有效地流動。

四是研究京津冀金融協同發展問題。余安然(2014)認為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對當前京津冀產業結構、金融政策存在問題的解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祝爾娟(2014)、陳建華(2014)認為金融協同不僅可以緩解京津兩地的壓力,還可以促進河北的發展,三地共同謀求區域增長。

由于金融協同發展這一概念提出的時間較短,專門研究金融協同發展的文章較少,只是簡單提及金融協同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于金融協同程度如何測量、如何實施等實際性的問題缺乏進一步的研究。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關于京津保金融協同發展的研究較少,這顯然不利于保定市金融產業的發展,顯然不符合京津冀金融協同發展的總體要求。

二、實證分析

(一)模型介紹。F-H模型,即存貸款分析法,通過對區域內儲蓄、投資與資本流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假定,若區域整體金融一體化程度較高,則資本完全流動,區域內任何一地的儲蓄都能跨區域流動投資,因此地區的儲蓄和投資是相互分離的,其相關系數較低?;诖?,檢驗區域內金融一體化程度的模型為:

其中,L為金融機構貸款資金總量,D為金融機構存款資金總量。

為消除上述模型的內生性問題,將模型進一步調整,即對一手數據進行處理,去除經濟周期波動和地方政府的干擾。分別用國民生產總值的變動和財政支出來替換前兩者的干擾,對于將這兩者去除后的殘差作為投資和儲蓄進行擬合就是純粹的區域金融一體化發展研究。具體方法如下:

(二)實證檢驗。本部分主要選取了2004~2015年京津保三地的GDP、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地區財政支出等數據,分別建立無條件的F-H模型和有條件的F-H模型。數據來源于WIND數據。

首先,對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數據做Pearson相關檢驗。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表1)

一般而言,存款的變動與貸款的變動是相互影響的,根據貨幣創造原理,存款增長不僅會使貸款量增長,也會使銀行的存款量增長。一方通過貸款方式獲得生產要素,其款項最終會變成生產要素供應方的存款,因此這就很容易理解存款和貸款之間較強的相關性。

其次,以投資率為因變量,儲蓄率為自變量,對各地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本文采用ADF方法來檢驗時間序列數據的穩定性,進而發現都是一階單整序列,通過協整檢驗發現時間序列之間存在著長期協整關系。

1、針對無條件的F-H模型,涉及到的是面板數據,以(D/Y)it與(L/Y)it分別為因變量和自變量,建立回歸模型:

(L/Y)it=0.1974+0.6879(D/Y)i+αi*+ui

對于無條件的儲蓄-投資系數β=0.6879,和0相差較大,說明京津保地區的儲蓄與投資相關性較弱,資本流動性較差,金融一體化程度有待提高。

2、針對有條件的F-H模型,首先將原始數據進行預處理,可以得到存貸款余額與生產總值的比率,即(D/Y)it與(L/Y)it,計算財政支出與生產總值的比率記為Fit,將地區生產總值進行濾波處理得到yit。對上述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發現都是一階單整序列。

三、對策建議

(一)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支持京津保金融協同發展。積極鼓勵金融機構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完善服務類別,為京津保協同項目提供結算、投融資、咨詢、租賃、理財、擔保等綜合性金融服務。積極引進北京、天津等地私募基金、金融租賃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完善保定市金融機構體系。此外,要積極支持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通過項目融資、并購貸款服務、擴大抵質押品范圍、商圈擔保等多種方式,引導信貸資金向協同發展涉及到的重點行業、重點項目傾斜。京津冀地區內相關金融機構也可以使用聯合授信、銀團貸款等方式,實現上下聯動和橫向聯合,加大對優勢產業及關聯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對于區域協同發展中涉及到的重點開發區和區縣,要積極鼓勵各種類型的金融機構入駐,增設網點,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二)加強金融機構合作交流,促進金融要素合理流動。加強金融機構合作交流。鼓勵各家商業銀行河北分行與北京分行、天津分行積極開展合作交流,創新業務模式及合作機制,打破區域限制,尋求互利雙贏新思路。積極引導北京、天津兩地的證券、保險、基金、信托公司等機構與保定各金融機構的業務往來,廣泛參與京津保協同項目。此外,研究放開保定銀行到區域內其他省市設立分支機構和開展業務,就京津保協同項目加強與京津金融機構的交流與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壯大保定銀行的實力,提升其競爭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動京津保協同項目的順利進行。

推動金融人才的合理流動。鼓勵各家金融機構實行金融人才區域內輪崗交流、異地掛職等,促進金融人才的交流和學習。鼓勵商業銀行建立京津保三地分行間業務聯動機制,定期召開行長聯席會、業務部門碰頭會,溝通協調區域重點業務。此外,通過提供優惠政策、打破阻礙人才流動的各種政策壁壘和障礙,吸引京津優秀金融人才,推動保定市金融快速發展。

(三)加大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承接京津金融業務轉移。當前京津保存貸款資源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金融資源自由流動的外在條件,造成河北省不能充分利用京津優質資源。因此,保定市要積極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完善信用信息平臺;建立跨區域信用評價標準,整合三地政府、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等各方數據,搭建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加快支付清算、結算系統建設,探索建立京津保金融IC卡“一卡通”工程,聯通三地公共服務、交通、消費、旅游等各項活動。

進一步強化承接京津金融產業力度,出臺各種優惠政策鼓勵京津地區金融機構總部向保定市轉移或在保定市設立結算中心、資產管理中心、客戶服務中心、電子商務中心、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等功能性總部,促進金融機構總部和功能性金融機構在保定集聚發展。此外,根據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集中的優勢,建設創新活躍、高效運營、環境優越的“金融街”或開發區,吸引京津金融機構的入駐。

主要參考文獻:

[1]王琰,張鑫.深化京津冀金融協同發展[J].中國金融,2014.20.

[2]李文增.建立京津冀金融發展協調機制[J].金融世界,2014.4.

[3]李喆.基于儲蓄—投資相關性的京津冀金融一體化的現狀分析[J].中國管理科學,2012.S2.

[4]田琳,楊蒙,趙乘等.京津保率先聯動中保定產業園區金融支持探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18.

[5]任倩,胡書金,聶會文.保定市經濟發展戰略中的金融支持研究[J].金融經濟(理論版),2009.1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