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反“圍剿”勝利的影響

2017-04-11 16:44常家樹
黨史縱橫 2017年3期
關鍵詞:根據地敵人紅軍

常家樹

1930年12月,毛澤東指揮紅一方面軍以紅色根據地為依托,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采取戰略退卻、誘敵深入、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全新戰法徹底粉碎蔣介石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一次大規模軍事“圍剿”。這場作戰勝利的政治價值,不但驗證了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紅色政權建設的思想理論的正確性,開創了中國革命戰爭是“人民戰爭”的先河;而且在作戰實踐中,針對國民黨正規軍的大兵團作戰所采取的全新作戰原則,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實踐價值。第一次反“圍剿”的全勝,對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產生重大的后續影響。

“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成功實踐,是取得第一次反“圍剿”勝利的政治保證

紅軍和中央革命根據地的迅猛發展,極大地震動了國民黨統治集團。1930年秋,蔣馮閻大戰結束,軍閥混戰局面暫時告一段落,蔣介石甚至還來不及喘息一下就開始集中力量企圖解決他的心頭之患——消滅紅軍,踏平蘇區根據地。這種軍事“圍剿”和以往有著明顯的不同:過去無論是湖南、江西的一省“進剿”還是幾省聯合起來的“會剿”均是地方局部性行動;這次大規?!皣恕币殉蔀槟暇┱y一指揮下的全局性的行動?!皣恕钡谋h所向直指毛澤東、朱德指揮的紅一方面軍。

“對于敵人一次有計劃的‘圍剿,如果我們沒有必要和充分的準備,必然陷于被動地位?!痹跀硰娢胰醯男蝿菹?,紅軍要打破強大敵人的軍事“圍剿”,最可靠的深層次戰略準備是鞏固革命根據地建設。粉碎國民黨第一次大“圍剿”是對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實戰檢驗。這是由中國新民主義革命總任務所決定的。當年,毛澤東成功地開創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戰略思想,其理論核心就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下,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農村根據地為陣地,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戰略思想。圍繞這一總體戰略思想,毛澤東著手開辟革命根據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建立工農民主政權,立即解決以土地革命為中心的農民利益問題。吸引成千上萬的廣大農民參加革命,支持革命、推動革命,廣大農民群眾成了工農革命武裝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因此,從紅軍取得第一次反“圍剿”勝利的角度來說,“蘇區軍民一致,人民積極援助紅軍,這是最重要的條件?!币簿褪钦f,紅軍通過反“圍剿”的勝利來保護農民既得利益,革命根據地愈加鞏固;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又是紅軍爭取反“圍剿”勝利的可靠依托。

當國民黨軍隊對紅一方面軍展開第一次大“圍剿”的時候,“贛西革命根據地,這時已在34個縣建立了縣蘇維埃政府,擁有9座縣城,根據地人口達200多萬,并已展開分田運動。分得土地的貧苦農民積極支持紅軍和蘇維埃政府,許多縣、區、鄉分別建立起赤衛軍、赤衛縱隊、赤衛大隊和赤衛隊。這就為紅軍提供了得到民眾全力支持的廣闊戰場和充分的回旋余地?!边@是紅一方面軍粉碎國民黨軍第一次“圍剿”的基礎條件。

而國民黨軍隊一進入蘇區根據地內,就陷入困境,在這一帶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的山區中既找不到向導,左右聯系不便,又找不到糧食,不得不等待后方補給接上后再度前進,處處耳目閉塞,對紅軍的行動一無所知。當張輝贊親率18師主力延遲到21日到達東固,恰遇大霧,猶如一頭野牛闖入迷魂陣,竟誤認友鄰公秉藩師為紅軍,立即實施攻擊,雙方自相殘殺激戰達4小時之久,招致雙方互有傷亡。用譚道源失敗以后的戰報說,“到赤區作戰真是漆黑一團,如同在敵國作戰一樣?!币虼?,第一次反“圍剿”勝利,既是對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重大軍事檢驗,也是一場人民戰爭的勝利。

第一次反“圍剿”,初步形成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基本作戰原則

第一次反“圍剿”時,敵我雙方力量對比仍然是敵強我弱。當時敵軍的情況是:蔣馮閻軍閥混戰以蔣介石取得勝利而結束,他調集了8個師約10萬大軍編成3個縱隊以“分進合擊,長驅直入”企圖尋找紅一方面軍決戰。

為了統一指揮蔣介石任命魯滌平為南昌行營主任兼第九路軍總指揮,他們對紅軍的判斷是:除“在素質上對紅軍作了較高的估計”外,其它在軍力、編制、裝備尤其對紅軍指揮員的個性評估均不準確。他們根據臆測的結論是:在軍隊的數量上和物質力量上占絕對優勢,在戰略上掌握外線作戰有利形勢。于是他們不等蔣光鼐、蔡廷鍇第19路軍集中完畢,即進行圍剿部署。首先將攻擊戰略在南線展開:羅霖指揮的77師占領吉安;公秉藩指揮的28師占領吉水;張輝贊的18師占領永豐;譚道源52師進占樂安;毛炳文的第8師、許克祥24師進占南豐;以胡祖玉第5師、李云杰第23師控制南城為第六路軍第二線部隊,防止紅軍的東向突破,形成作戰正面三個縱隊的態勢,即右縱隊張輝贊、中央縱隊譚道源、左縱隊毛炳文。

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率領紅軍主力以逸待勞,以準確的對敵情報,掌握國民黨軍隊的一舉一動。

紅軍的情況是:紅軍主力1、3兩個軍團加總部直屬隊有33000人,把22軍縮編的64師計算在內共約4萬人。在這種形勢下,紅軍采取的作戰原則是:“戰略退卻”、“誘敵深入”?!皯鹇酝藚s,是劣勢軍隊處在優勢軍隊進攻面前,因為顧到不能迅速地擊破其進攻,為了保存軍力,待機破敵,而采取的一個有計劃的戰略步驟?!?/p>

毛澤東認為,在目前,紅軍和蘇區還不鞏固和全國范圍內敵強我弱的形勢遠未改變是紅軍臨戰的前提條件。如此,紅軍須力求避免與敵在不利于我的環境下與敵決戰,我應向蘇區根據地實施大踏步戰略退卻,依靠蘇區人民的大力支援和有利的地形條件,發現和造成敵人的弱點,使力量對比發生有利于我不利于敵的變化,然后集中兵力實施反攻,于運動戰中各個殲滅敵人。因此,采取“誘敵深入”是粉碎敵人軍事圍剿的唯一正確的戰略方針。10月30日,總前委在新余縣羅坊召開的會議上,通過了毛澤東提出的“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并決定紅軍主力立即先行退卻、東渡贛江。

11月上旬,紅一方面軍所屬各部4萬人,全部移師贛江以東,進入指定地區。

在這段時間里,毛澤東、朱德多次召開會議,研究戰略退卻的終點問題。毛澤東認為,退卻的終點(即戰場)必須具備以下六個條件:“一、蘇區軍民一致,人民積極援助紅軍,這是最重要的條件;二、紅軍可以主動選擇最有利的陣地,設下陷井,把敵人關在里面打;三、紅軍集中了優勢兵力,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殲滅敵人,一口一口地把敵人吃掉;四、可以發現敵人的薄弱部分,揀弱的打;五、可以把敵人拖得筋疲力盡,然后再打;六、可以造成敵人的過失,乘敵之隙加以打擊”其中,人民這個條件,對于紅軍“這是最重要的條件”。但是,這些有利的條件在根據地邊緣則很難具備,而在白區紅軍的行動更容易被敵人發現,所以最理想的地區是在根據地的中部。因此,總前委再次動員部隊離開贛江東岸地區,有計劃地向根據地的中部地區退卻。自11月18日起,紅軍有計劃地進行了第二次大踏步戰略撤退,主動力放棄了吉安、東固、樂安、永豐等贛江以東地區。12月1日,紅軍主力全部轉移到寧都西部的黃陂、小布地區——即退卻終點,隱蔽集結,待機破敵。后來毛澤東深入總結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歷史經驗,在《中國革命戰爭戰略問題》一文中明確指出:“到了江西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時,‘誘敵深入的方針提出來了,而且應用成功了?!?

毛澤東最初選擇的是離紅軍隱蔽處最近的譚道源師。12月27日和28日,紅一方面軍主力接連兩次冒著嚴寒在譚師將要開到的小布地區設伏,準備出其不意殲滅該師于運動之中。但因譚道源不敢孤軍深入而沒有打成。紅軍立刻撤出陣地以極大的耐心等待新機會的出現。

張輝贊指揮右縱隊由吉水、永豐向前推進,按照預定進度應于12月20日到達東固附近。當公秉藩師到達東固時,紅軍主力已主動撤離,公師撲空后卻虛夸戰果還得到蔣介石的嘉獎,致使張輝贊預留朱耀華的54旅防守東固,僅率戴岳的52旅、王捷俊的53兩個旅向龍崗輕率冒進。

龍崗位于永豐縣南端,東鄰君埠,北靠上固,南連興國縣,西接吉安縣。周圍峰巒疊障,群山環抱,中間是一個狹長的谷地,最窄的地方約150米左右,最寬的地方不過5華里,群眾稱之為“鍋子”。張輝贊的師部就設在“鍋子”底,他的部隊就配置在“鍋子”里的村鎮中?!板佔印敝車牡匦伪阌陔[蔽接近敵人,而敵人的兵力則不易展開,毛澤東、朱德認為,此戰有利于我的“天時、地利、人和”俱在,這正是圍殲敵人的良好時機,當機立斷做了周密的作戰部署。就在張輝贊出動的當晚,毛澤東、朱德下達作戰命令:“張輝贊部經善和、藤田到達潭頭,現向上固、推進中?!薄胺矫孳姏Q定改換目標,橫掃在我左翼當前之敵?!?/p>

張輝贊率部由龍崗向五門嶺推進,剛進入狹窄山路時,突然遭到設伏紅軍居高臨下的猛烈攻擊,退路又被切斷。紅軍集中4萬人的優勢兵力四面包圍張輝贊2個旅的1萬人具有絕對的優勢。戰斗從上午10時激戰到下午6時,干凈利落地全殲敵18師主力。并活捉師長張輝贊。

國民黨南昌行營聞訊張輝贊兵敗龍崗,為避免再被各個擊破,即電令譚道源倉促向左縱隊毛炳文靠攏。紅一方面軍根據戰場形勢新變化,迅即將圍殲戰轉為運動戰,集中兵力,揮師東指,抄近路,翻過一座高山,奔襲譚道源第50師。

譚師按指定路線退據源頭后,因根據地堅壁清野,無法采購糧食,也找不到一個向導,因而在源頭停頓一天未動。于12月31日開始離開源頭,行到牛頭灣,后衛部隊一個團即被紅軍追上。接觸之初,又誤認為不是紅軍正規軍,可以完成掩護任務;不料紅軍攻擊猛烈,不到兩小時已被消滅三分之二。師部因出發較早,當晚僥幸到達東韶。但譚道源沒有估計到紅軍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跟蹤而至,次日拂曉展開攻擊。譚師饑餓疲憊之余,未取得瞬間喘息機會,立足未穩倉促應戰,真如秋葉被疾風掃蕩一樣,無力支撐,陣地逐漸縮??;致使師部完全置于火網之下,指揮系統陷于凌亂;到下午4時許,在紅軍的猛烈的攻擊下,便全線崩潰,官兵四散亂竄,如作鳥獸散。譚道源自知無力回天,乘亂單騎逃跑。這一仗共殲該師3000多人。其它各路國民黨軍隊倉皇退走。

在五天之內,紅一方面軍連續打了龍崗、東韶兩個大勝仗,共殲“圍剿”軍一個半師15000人,繳槍12000余枝,勝利地打破了國民黨軍的第一次大“圍剿”。

第一次反“圍剿”對中國革命戰爭的后續影響

蔣介石對中央蘇區根據地進行第一次具有戰略規模的軍事圍剿,這是國共雙方在軍事上第一次集中大兵團對抗。結局以國民黨軍慘遭失敗而告終。這一戰,標志著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初步形成。這場戰爭的勝負對國共兩黨爾后在爭奪天下的軍事行動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從政治價值上看,國民黨發動第一次軍事“圍剿”前后,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湘贛邊界正確成功地解決了農民土地問題,摧毀了幾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農民翻身解放成為土地的主人。在紅色政權建設中,毛澤東提出要關心群眾生活,解決群眾最迫切的實際問題。他說,現在的中心任務是動員廣大群眾參加革命戰爭,而要完成這個中心任務,“我們對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群眾生活問題,就一點也不能疏忽,一點也不能看輕?!痹诿珴蓶|看來,動員群眾參加戰爭決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它必須通過解決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如領導農民進行土地斗爭,把土地分給農民,解決群眾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柴米油鹽問題、疾病衛生問題、婚姻問題。群眾的這些問題解決了,才能激發極大的革命積極性。所以根據地群眾積極參軍參戰,熱情支援革命戰爭和紅色政權,從而有力地促進了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和鞏固,促進了工農紅軍的發展壯大。有了千百萬真心實意擁護革命的群眾,團結在黨和政府的周圍,“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們,我們卻要打破反革命?!?/p>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軍事力量占據著強大的優勢,但是解放戰爭獲取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蔣介石單純軍事優勢只是暫時現象,只是起臨時作用的因素,盡管有美國的大量軍事援助也只是暫時起作用的因素,而蔣介石的反人民性質,民心向背則是經常起作用的因素。所以毛澤東領導的人民軍隊只用了3年時間就打敗了蔣介石,解放了全中國。

從軍事價值上看,紅軍從第一次反圍剿所開創的基本戰法,“等到戰勝敵人第三次“圍剿”,于是全部紅軍的作戰的原則就形成了?!痹诖撕蠼甑膽馉帉嵺`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并上升到高深層次的理論范疇,逐步形成科學嚴謹的毛澤東軍事科學理論;而國民黨并沒有從第一圍剿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幾十年如一日固守傳統僵化的“分進合擊,長驅直入”的軍事原則,從而戰無不敗。從某種意義上說,第一反圍剿戰爭的勝利,是中國革命戰爭取得最后勝利的先兆。

這里須要說明的是,毛澤東實施指揮第一次反“圍剿”作戰中所形成的軍事思想與作戰原則,無論是“積極防御”的“誘敵深入”,還是“防御中的進攻”,包括作戰形式上的“運動戰”,其成功表現是“殲滅戰”,否則就不可能通過戰役上的勝利以達到改變自己在戰略劣勢地位的目的。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戰爭初期,敵我力量的對比是相當懸殊的,紅軍只有通過戰役上的速決戰和殲滅戰才能逐步改變這種力量對比。毛澤東形象地說明了我們必須爭取殲滅戰,他說“對于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于敵人,擊潰十個師不如殲滅一個師”這種殲滅戰的方針不是主觀臆造的,而是根據中國革命戰爭的實際,深入地研究了古今中外的戰爭歷史經驗,在領導革命的實踐中逐步形成起來的中國革命戰爭總的戰略方針。

這一戰略方針,在不同的戰爭時期或階段,由于敵我情況和作戰任務不同,還需要有不同內容的具體作戰方針和作戰原則。在各個戰爭時期,毛澤東出色地解決了這方面的問題。

其中包括紅軍在中央蘇區粉碎國民黨二、三、四次大“圍剿”;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于四川懋功會師后,確定“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在運動中大量消滅敵人,首先取得甘肅南部,以創造川陜甘蘇區根據地的方針”;1937年抗戰爆發后,對挺進敵后的八路軍提出“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的方針;1938年提出抗日戰爭的“持久戰”方針;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針對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提出“向南防御,向北發展”的方針;1946年,蔣介石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時,提出“以殲滅國民黨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而不是以保守或奪取地方為主要目標?!钡姆结樀鹊?。毛澤東提出的這些具體的戰略方針和作戰原則,都是從第一次反“圍剿”以來的作戰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軍事思想的發揚光大。這些正確的作戰方針的執行,確保了中國革命從小到大,以弱勝強,最終奪取全國政權。

與此相反,如違背這個正確的方針,革命戰爭就遭遇挫折或失敗。1931年至1934年,在黨中央處于領導地位的“左”傾機會主義者,推行軍事冒險主義,在作戰問題上,否認敵強我弱的前提,廢棄前幾次毛澤東反“圍剿”中行之有效的積極防御的戰略,實行“進攻路線”,要求“全線出擊”和“兩個拳頭打人”,反對誘敵深入,把必要的轉移當作所謂“退卻逃跑主義”。進行所謂的陣地戰和單純依靠主力的所謂正規戰,提出“短促突擊、堡壘戰、消耗戰、持久戰”與大后方主義,實行絕對集中指揮,搞進攻時的冒險主義,“御敵于國門之外”,“先發制人”。結果,使紅軍元氣大傷,第五次反“圍剿”舉步維艱,最終遭致失敗,被迫進行戰略大轉移。這恰恰從反面證明,從第一次反“圍剿”以來,逐步形成的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高度科學性與無與倫比的正確性。

猜你喜歡
根據地敵人紅軍
“東臨樓”日常
“東臨樓”日常
李紅軍美術作品欣賞
紅軍不怕遠征難
窗臺上的媽媽
稀奇古怪的敵人
稀奇古怪的敵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學術研討會征稿函
十送紅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