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人有方,人盡其才(三)公正持衡,公平用人

2017-04-11 19:58侯建良
月讀 2017年4期
關鍵詞:賢才建文帝婁師德

侯建良

清雍正皇帝曾御書四個大字作為匾額賜給吏部,這四個大字是:“公正持衡”?!俺趾狻本褪潜3止?,“公正持衡”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公正公平”的意思。在用人工作中,堅持公平公正原則意義重大,它是確保用人工作正常進行、保證用人效果的法寶。倘若用人不公,一是會使德才兼備的人才無法發揮作用,很多重要職位被無德無才者占據,從而造成效率低下,政事混亂;二是長此以往,優秀人才不服,難免意氣消陳,而小人競進,投機鉆營之風日盛,從而敗壞官場風氣。

正因如此,歷朝歷代都特別強調用人上的公正公平。如今與古代相比,實現公平公正,社會背景和環境條件已是迥然不同,但選人用人方面影響公正公平的問題仍然存在,而且表現形式也多有相似之處。所以,重溫歷史上的有關經驗和論述,對于我們今天堅持公平公正原則、糾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風不無益處。

一、反對任人唯親

唐太宗在公平用人方面一直為人稱道。他懂得,要想國家長治久安,就要努力招賢用賢;要想做到“野無遺賢,朝無幸進”,就要首先做到用人公平公正。有一次他對房玄齡等人說:“凡懂得如何做君主的人,必會以天下為公,對人不會有厚薄之分。當年的諸葛亮,只是一個小國的丞相,還說‘我的心像秤一樣公平,對人沒有輕重之分,更何況我如今是在治理一個大國呢?”a為了做到公平用人,唐太宗反對任人唯親。有一次他對大臣說:“我是為官擇人,一切以才能為標準。如果無才,即使是親屬也不會用,像襄邑王李神符(唐太宗的叔父),我就沒有給他官職;如果有才,即使過去是仇人我也不會舍棄,像魏徵等人就是這樣?!眀為了教育大臣們,唐太宗還語重心長地說明了他公平用人、惟才是與的原因:“我和你們這些大臣,衣食出于百姓,百姓的人力已經貢獻給國家,而國家的恩惠還沒有廣施于百姓,現在之所以選拔賢德有才的人管理政務,正是為了使百姓過上安定的生活。因此用人只看能不能勝任職務,怎能因親疏遠近而不同?”c用人公平公正,歸根到底是為了安定百姓。由此可見,唐太宗的頭腦是清醒的。

不搞任人唯親,那么親屬中若有德才兼備者,能不能用?對此應如何把握?古人亦有說法,其中司馬光就說得比較全面:“我聽說正確的用人方法是,沒有親近疏遠、新識故交的區別,只是賢與不肖要弄清楚。如果一個人未必是賢才,卻因為是親屬或故交而任用了,這當然是不公正的;如果一個人是賢才,卻因為他是親屬或故交而不用,這也是不公正的?!钡览碇v得很清楚:反對任人唯親,并不是說凡是當權者的親屬一律不能用,關鍵是要堅持用人唯賢。那么,在用人實踐中怎樣才能做到公正公平呢?司馬光提出的辦法是“舉之以眾,取之以公”(讓眾人推舉賢才,然后秉公任用)。他說:“眾人說某人是賢才,自己雖然不夠了解,可以先任用他,待他干不出什么成績,然后再辭退他;如果他干出成績來了,就提拔他。凡推薦了賢才的人,就給予獎賞;推薦錯了的,就罰他。這樣一來,進、退、賞、罰,都是眾人共同認為應該如此的,自己在這中間沒有摻雜絲毫私心。如果按照這一思想去施行,又怎么會出現一方面很多賢才被遺漏,而另一方面某些官職卻找不到合格人才擔任的弊病呢?”a只要堅持“舉之以眾,取之以公”,在整個任用過程中不摻雜“毫發之私”,那就不管你用的是不是親屬故交,都是用人以公。

二、破除門戶之見

明代的建文帝,因深感藩王勢力對皇權威脅甚大,決定削藩。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發兵南下,經過四年大戰,攻下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即位后,在用人上自然就有個如何對待建文帝舊臣的問題。永樂四年(1406),有一位武臣進言說,不應該讓黃福擔當重任,朱棣問為什么,答:“黃福是建文帝的舊臣?!敝扉β勓?,嚴肅地對這位武臣進行了一番教育:“唐太宗做君主,王珪、魏徵原來都是太宗的仇敵,而太宗對他們一視同仁,用之不疑,他們兩人也能盡心盡力地輔佐朝政,知無不言;尉遲敬德原來也是太宗的仇敵,后被太宗抓獲并重用,于是得到他的拼死效力。這都是因為太宗心胸開闊,有容人之量,用人以公,所以才能得到這樣的結果。如今我用人同樣不分新舊,只要是賢才就用,哪里還能存在一絲一毫的偏見呢?”a

明成祖朱棣對建文帝的舊臣能夠加以重用,并不是僅僅看到了唐太宗寬宏大量所收到的用人效果,更重要的是他能歷史地看待過去的人和事。他在宮中發現了建文帝時群臣的奏書,有一千多件。他親自閱覽了一兩件有觸犯自己文字的奏書,然后命令翰林院侍讀解縉等人把全部奏書看完,將其中關系到軍馬錢糧數目的奏書保留下來,其他有冒犯文字的奏書全部銷毀,而對上書人一律既往不咎。明成祖作了上述指示后,接著平心靜氣地問解縉等人:“你們這些人的奏書里面也都有觸犯我的話吧(指罵朱棣或獻計如何剿滅朱棣的話)?”解縉等人都跪下叩頭,不敢回話,這時唯有修撰(翰林院官職)李貫上前回答說:“我敢保證,我沒有觸犯您的奏書?!背勺鎳烂C地說:“你以為唯獨你沒有觸犯我,你就是好人嗎?食其祿則思任其事,國家危急之際,作為建文帝身邊的臣子,竟然沒有一句為主分憂的話,這應該嗎?我并非憎恨那些為建文帝盡心盡力的人,而是憎恨那些誘導建文帝破壞祖宗立下的規矩、擾亂朝政的人。你們過去侍奉他就應忠于他,今天侍奉我就應當忠于我,不用遮遮掩掩的?!眀一番話推心置腹,把為什么用人不分新舊說得明明白白,說得大家放了心。

三、不計私人恩怨

人與人之間,常常有些恩恩怨怨的事。用人者如對恩怨之事耿耿于懷,則勢必會影響公正用人。因此,那些不計恩怨、公正舉人用人的人,歷朝歷代都會受到人們的贊揚和推崇。

曹操給人以專橫殘暴的印象,但他在使用人才上卻常有寬宏大量、不計恩怨的不俗表現。例如,陳琳是一個很有見識和才華的人,他曾經跑到冀州投奔袁紹,袁紹讓陳琳負責起草文件,其中也包括一篇討伐曹操的檄文。檄文寫得才華橫溢,不但罵了曹操,還罵了曹操的父輩、祖輩。袁紹失敗后,陳琳歸附了曹操。曹操對他說:“你過去為袁紹寫檄文,只列我的罪狀也就算了,要罵也應該限于我自身,為什么連我父祖都要罵呢?”陳琳急忙謝罪。曹操愛惜其才華,對他既往不咎,并任其所長,讓他擔任司空軍謀祭酒,主管記室,起草文書檄文。a

唐朝武則天當政時,狄仁杰與婁師德同在朝中擔任宰相,但狄仁杰常常排斥婁師德。有一天武則天問狄仁杰:“我這樣重用你,你知道是什么緣故嗎?”狄仁杰回答說:“我憑文章和道德進身仕途,并非靠他人提攜幫助的碌碌庸人?!蔽鋭t天沉吟半晌說:“我當初對你并不了解,你之所以得到重用,實在是由于婁師德的大力舉薦?!庇谑墙凶笥业娜四脕砦募?,從中找出十多份婁師德舉薦狄仁杰的奏表,交給他。狄仁杰看后十分不安,直說自己錯了。狄仁杰走出皇宮后,感慨不已:“我沒想到婁公這樣寬容我,而婁公從未表現出因施恩于人而自鳴得意的樣子?!盿狄仁杰在工作能力上可能對婁師德不服氣,但對婁師德不計私怨、秉公舉賢的高風亮節是徹底服了。

四、杜絕夤緣請托

在選拔任用人才的過程中,降低規定的任用標準,違反規定的選拔任用程序,而通過某種關系,達到被任用的目的,這種現象今謂之“走后門”,古代稱“夤緣請托”,歷來是影響用人公平的一大弊病。但歷史上反對走后門,并以實際行動抵制走后門的,也是代不乏人。

反對走后門,需要有堅持原則、忠于職守、盡忠報國的凜然正氣。東漢靈帝時,宦官高望很受皇太子寵幸?;侍訃谕写蠡鹿馘看T,讓他把高望的兒子選為孝廉。按規定,舉孝廉要由地方察舉報到中央,高望是京兆人,他兒子要做孝廉,必須先經過京兆尹蓋勛批準,然而蓋勛不肯辦理。有人對蓋勛說:“皇太子是儲君,高望是他寵愛的人,蹇碩又是皇帝的寵臣,而你卻拒絕了他們,這就是三股怨恨集中在一起了,那還了得!”蓋勛毫不畏懼,說:“選賢所以報國也。非賢不舉,死亦何悔!”b看來,蓋勛并不是不知道抵制走后門的風險,但他堅持“非賢不舉”的原則,寧死,也要忠于職守。

反對走后門,需要破除情面,堅持原則。元朝有個大臣叫蓋苗,被提升為御史臺都事后,他的頂頭上司,也就是御史臺長官御史大夫,有一天特意跑來找他,想讓自己的一個朋友擔任言官。蓋苗一口回絕道:“你這個朋友不具備做言官的才能?!庇反蠓蚝懿桓吲d,拂袖而去,蓋苗也做好了被打擊報復的思想準備。想不到,當天晚上,御史大夫把蓋苗邀請到自己家里,稱贊蓋苗堅持原則做得對,為自己的行為道歉。當時人們認為他們兩個都算是好官。a

反對走后門,需要從自身做起,對親屬從嚴要求。明朝的吏部尚書王翱有一個女兒嫁給京城附近的一個官員。王翱的夫人很愛女兒,但每次派人去接女兒回娘家小住時,女婿卻總是不肯輕易放她走,而且還惱怒地對她說:“你老爹掌管選拔任免大權,調我擔任京職,你就可以朝夕陪伴母親了。況且調我入京就像秋后搖晃樹枝,振落黃葉一樣容易,又何必這么不痛快呢?”女兒讓人把這話傳給了母親。有一天晚上,王夫人特意置備了酒菜,然后跪下請求王翱調女婿進京。王翱聽了怒不可遏,抓起桌上的器皿朝夫人扔去,致使夫人受了傷,王翱仍怒氣未消,竟離家駕車到朝房去住,十天后才回家。女婿始終沒有調入京城。王老頭看來有點倔,為此事竟然擊傷夫人,但可以看出他對走后門深惡痛絕,尤其是家人竟把要求開后門看作理所當然,更讓他難以容忍。像王翱這樣的官員,手握大權,而絕不以權謀私,嚴于律己,公心可鑒,值得后人學習!

猜你喜歡
賢才建文帝婁師德
武則天妙解恩怨
朱棣“魂牽”建文帝
婁師德舉薦狄仁杰
五張羊皮
武則天妙解恩怨
建文帝:豬隊友不可信
逼近史實:建文帝貴州避難行蹤推測
班級管理模式初探
明建文帝遜國之謎
王賢才的精神支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