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地產真相

2017-04-12 17:45
商道 2017年2期
關鍵詞:老李杠桿房價

中國的房市泡沫,美國的美股泡沫,都是在經濟體之外空轉的信貸資金所推動的。貨幣主義,是萬惡之源。

一、實體蕭條和地產猛進

2016年房價瘋漲,讓中國的老百姓們都寢食難安了起來。在很多城市,房價的漲幅甚至超過了60%。在中國的文化里,中國人對生活的最高追求,就是安居樂業,安居是樂業的前提。如果在安居上不踏實,生活得揪心也是在所難免的事。

中國人的安居情結,自古就有。孟子曾說過: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己。

一邊是房價瘋漲,一邊是實體經濟的水深火熱。這種實體經濟的蕭條,是當前全球經濟的第一基本判斷。

蕭條是怎么來的呢,因為需求不足,因為產能過剩。需求方面,體現的是發達國家的消費市場崩潰,產能方面,是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的產能過剩。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產能過于龐大,由于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勞動生產率提升太快,所以勢必就會造成普遍的過剩,同時,所有的產成品都越來越便宜,資產價格也普遍的在走低。

這就會造成兩個后果,一個是發達國家的制造業被摧毀。發達國家的制造業空心化,那么他們的產業工人群體,原本的中產階級,因為失去了制造業工作機會,他們的總體購買力就在下降。這就造成了總需求萎靡的惡性循環。

另一個是全球產成品資產價格持續下跌。商品越來越便宜,對于發達國家的企業來說,他們的營收就會下降,而本土生產的成本并沒有明顯下降,那么他們就會出現虧損,企業虧損了,就會裁員和破產,企業破產,就會把債務風險傳導給銀行。銀行出現大面積的壞賬,那么創造信貸的能力就會被損壞,于是整個國民經濟,都走向了蕭條。

而從長遠來看,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還要繼續把更多的人口進行城市化和工業化,而且從產業縱深上看,中國還將在芯片、大飛機、汽車、精密制造、軍工等全方位進行產業升級,攻陷發達國家最后的堡壘。未來的趨勢是,資產價格還將進一步的越來越低。要說世界經濟大蕭條,現在我們看到的,才只是個開頭。

理論上講,一個完美的全球化分工貿易模型,就是每個國家各負責生產某一些自己擅長的產品,這樣大家都有活干,都有飯吃,世界境界的整體效率也能獲得提高。

但對于中國這么大的國家來說,人口這么多,國民又這么勤勞和聰明,要把中國勞動力都參與到全球分工生產中,他們就能把全世界的活都給干完,而且每一樣都干的比其他國家好。這已經不是比較優勢的事情了,而是全能優勢。

全能優勢發展下去,最終的結局就是,中國將成為唯一的工業國,所有的其他國家,都會變成農業國和資源國,包括美國在內。

二、被綁架的房地產

在西方經濟學理論中,經濟學家們總強調消費者是理性的,并且具有消費主權,企業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提供服務的公仆,是消費者的購買力和需求在推動經濟發展。

就拿國內房價暴漲這個事來說,有經濟學家們認為是消費者的需求推動了房價上漲。實際上并非如此,在當前的這個時代,在全世界范圍內,消費者都沒有消費主權。推動消房價上漲的力量,根本不是購房者,而是壟斷者和特殊利益集團。

美國是大企業壟斷最嚴重的國家,它們的大企業聯合體,這個龐大的特殊利益集團,幾乎控制了美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也控制了全球政治經濟的運轉,美國政府只是這個大企業聯合體的傀儡。

中國的情況,和美國略有不同。在中國,這個特殊利益集團,是政府+金融+地產聯合體。他們才是房價瘋漲的背后主導者和推動者。

現在的房市,根本不是不動產市場,而是一個金融市場。因為使用了高杠桿交易,還有房產中介的配資交易,這讓房市看起來,更像是保證金交易制度的期貨市場,而不是證券市場。

三、債務

前面講了幾個基本判斷,第一,出現了全球性的蕭條和資產價格下滑風險。第二,出現了全球范圍內的普遍存在的,強大到足以操縱國民經濟的特殊利益集團。第三,房地產市場是一個純粹金融市場。

接下來,我們不禁想問,他們為什么要推動房價暴漲?馬克思說過,金融是對內的掠奪,戰爭是對外的掠奪,難道這僅僅是對購房者的掠奪嗎?

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他們推高房價,真正的原因是:債務。

地方政府的利益在于土地財政,因為出現了普遍的蕭條,社會總購買力在下降,所以正常來說,房價會下跌。但是,如果房價下跌,那么土地出讓金也會下跌,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就會下降。而另一邊的帶著高杠桿的地方債,又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不繼續高價賣地,就難以為繼。

金融集團的利益在于,如果房價下跌,房奴們那點首付,只是相當于期貨交易的保證金,比如20%的首付比例,如果房價下跌20%,那么房奴就相當于爆倉了,他們就會選擇斷供棄盤。這就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壞賬問題。

地產集團的利益在于,如果地方政府和金融集團扛不住了,他們就會被地方政府和金融集團聯手殺肥豬。養了幾十年的肥膘,到了這個節骨眼,他們是越肥越害怕。

所以對于這個聯合體來說,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保住房價不能下跌,這是他們的生命線。只要房價一跌,房奴們一爆倉,接下來的連鎖反應,就是大家都跟著爆倉,債務問題集中大爆發,大量的社會財富被憑空蒸發。

所以,房價只能漲,不能跌。除非他們出局。

四、越吹越大的泡沫

但是,以目前房價之高,有效需求并不多。

有能力在大城市買500萬一套房子的人,應該差不多都買了。買不起500萬一套房子的人,房子漲到800萬一套,他們只會更加買不起,手里沒錢,看著再著急也沒用。

因為有效購買力的稀缺,成交量比較有限,所以要對沖債務缺口,維持資金鏈不斷裂,那么只能大幅提高房屋單價。這就造成了跳躍式的上漲,出現了嚴重的資產泡沫。

少數有實際需求的購房者,并不是推升房價暴漲的買盤主力,新增信貸資金才是主力,它們在市場上找不到投資機會,所以它們也都蜂擁進來房市來進行炒房投機,來搏取風險收益。在這些信貸資金眼里,一個城市就是一只股票,跟炒股是一回事,莊家拉升,吸引一些散戶進來,然后就是割韭菜。

中國的房市泡沫,美國的美股泡沫,都是在經濟體之外空轉的信貸資金所推動的。貨幣主義,是萬惡之源。

目前控制房價泡沫的手段,政府以限購為主。用限購來平抑房價,就是存心的火上澆油。每次政府一喊限購,民政局離婚的人都排成堆。好比喂雞一樣,平時每次喂食喂三把米,突然有一天只喂一把米,他們不搶瘋了才奇怪呢。用限購平抑房價,就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故意要把雞逗瘋,然后再把它們都吃掉。

真要控制房價泡沫,其實一點都不難。

首先,建立國家儲備土地,和儲備房機制,如果房價投機過度漲的太高,可以拋儲。

第二,建立公房機制。對于首次結婚剛需購房者,符合條件的,給予公房購買名額。叫廉租房太難聽了,通常愛慕虛榮的丈母娘們不喜歡,所以還是叫公房比較好。這樣就解決了大齡剩男剩女問題。一個破房子的破事,都快影響整個民族的繁衍問題了。

第三,很多人應該已經知道了——房產稅。這對打擊過度投機,是一個重磅炸彈。所以,房價瘋漲,也跟有些人搶時間拉高出貨有關系。砸老百姓手里,自己就安全了。

這一幕杠桿轉移的大戲,就是涸澤而漁。

歷史上,這出戲唱的最好的,是一戰后的德國魏瑪政府,因為戰爭賠款,他們欠下了巨額的債務。不得已,就通過杠桿轉移大法,把對英法的債務,轉移到了德國國民身上,結果最終導致,德國通脹率升高了2.5億倍。惡性通脹,讓德國馬克成了廢紙都不如的垃圾貨幣,最終導致了德國國民經濟的徹底崩盤。

既然杠桿轉移的后果這么嚴重,那為什么有人還主張使用杠桿轉移手段來轉移債務呢?

選擇杠桿轉移的動機有三個。一個是,心存僥幸。第二個是,債務違約的不能承受之痛。第三個是,老百姓比較健忘,轉移到老百姓身上,搞個金融黃泛區出來,過幾十年老百姓就忘了有人淹過他們這件事了。

五、違約

我們來重點說一下,債務違約的不能承受之痛。

債務問題,當前是一個全球性的根本問題。因為過度的信貸擴張,債務杠桿放的太高,所以我們看到的財富增長,很多都是虛幻的。美國那邊的數據,他們發行的總貨幣有3萬億美元,但是他們以債務形式所體現的財富總值有57萬億美元。這個債務杠桿,高的十分嚇人。中國的數據,大概沒有這么高,但是也不低。

怎么理解這種債務形式的財富呢,比如老王借給老李100萬。老李會給老王出具借貸憑證。這個借貸憑證對于老王來說,就是他的一項資產。老王可以以此資產憑證向銀行抵押貸款100萬,老李也可以拿著從老王那里借來的100萬做抵押,再向銀行貸款100萬。一旦老李破產,出現了債務違約,還不上錢了,那么老王的100萬資產,就會化為泡影,銀行的200萬信貸資產,也會化為泡影。

而在老李破產之前,整個債務鏈條上,每一環都持有可觀的財富。而群體性的債務危機爆發之后,那么整個社會的購買力,就被大面積的清洗一空,大家都沒錢消費了,商品滯銷,企業停工,失業率暴漲,經濟就會陷入大蕭條。

在一個以信貸所驅動的經濟體里,一旦所有的債務都償還清,經濟會停滯。一旦出現連鎖違約事件,經濟也會停滯。而債務違約的連鎖反應,對國民經濟而言是毀滅性的打擊。

2008年的美國金融海嘯就是一次由于債務違約所導致的金融災難。而現在的情況是,債務規模,比2008年高了一倍多,債務杠桿,從美國那邊看,是2008年的5倍多,世界范圍內的平均值,應該普遍高于3倍。

也就是說,如果再出現金融海嘯,他的強度和危害性,會是08年雷曼破產所誘發的金融危機的5倍以上,甚至更高。

六、風險

既然債務違約這么可怕,怎么才能對沖這種信用風險呢?

顯然,不能把希望放在老李一定不會破產這種假設上。那就只能靠金融衍生品來對沖這種信用風險。這在操作上,叫做賣出風險。

老李借了老王100萬,老王老是擔心他萬一破產了,老王的100萬財富就會被憑空蒸發,那怎么辦呢。這時候,保險公司出面了,保險公司說,你不是總是擔心老李會破產嗎,那這樣好了,你花2萬元買一份我們公司的CDS合約,如果一旦老李破產了,這100萬我們賠給你。

老王一聽,借錢給老李,他一年給我的利息是5萬,我花2萬再買個保險。那么無論如何,我都有3萬的旱澇保收的收益,而且再也不用提心吊膽的擔心老李破產會讓自己血本無歸了,這2萬塊花的值,所以二話沒說就買了保險公司的CDS金融產品。

對于保險公司來說,他要賣50份CDS產品,才能確保,萬一出現一次違約,它出面賠償,不至于虧老本。保險公司,生意做的挺好,果然賣出去了50份CDS產品。

但是,天有不測風云,50個老李里面,有十個違約了。這時候,保險公司就要賠償1000萬,給十個老王。這檔子生意,保險公司總共虧損了900萬。保險公司一看,這生意做的真挫啊,干脆破產拉倒。于是宣布破產。

保險公司一宣布破產,這下就山崩地裂了。

首先,有十個老王因為信貸無法收回,變成了窮光蛋。社會上還有40個老王一看,我的天哪,真嚇人,趕緊找老李要錢去。馬上平倉。于是社會風險情緒急劇飆升,到處都在平倉和拋售,甚至很多人開始擠兌銀行,信貸融資成本大幅上調,整個國民經濟,馬上就陷入癱瘓。

當年,雷曼們的CDS沒有擋住美國的債務違約風險。今天,中國開始推出CDS來對沖債務違約的信用風險,靠得住嗎?

實際上,以目前全球債務規模之龐大,一旦出現信用風險,任何的風險管理工具都形同虛設。

賣出風險操作成立的前提是,世界上還能存在著一個安全的地方。問題是,現在世界上還有安全的地方嗎?

七、沖突

既然金融海嘯這么可怕,如果我們提前把水位降低些,降低債務杠桿,這樣就可以不用擔心海嘯了。

相比賣出風險的操作,這種事先釋放風險的操作才是正確的,也是唯一能避免陷入金融海嘯死地的選擇。所以中央講三去一調一補。要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調結構,補不足。都是為了釋放風險。

中央還講,要打破利益集團藩籬,要抑制資產泡沫,經濟安全第一。

說好的去杠桿,為什么又被人加起來了呢?房價為什么又瘋漲起來了呢?為什么杠桿轉移了呢,為什么信貸又開始放水了呢?釋放風險,會損害某些特殊利益集團的利益,所以他們更傾向于進行轉移風險和賣出風險操作。

八、路線

政府認為,應該把沉淀在以房地產為代表的舊產業里的資源和資金抽出來,用在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之上,因為這代表的是未來中國經濟的方向和希望。依靠實實在在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來獲得經濟增長,才是正途。

但是有人則不這么想。他們認為,只要擴張信貸,貨幣就會自己制造投資和就業,然后經濟就會增長。他們不想退出舞臺,他們要捍衛自己的經濟學巫術信仰,他們要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要掙扎,他們要魚死網破。只管自己是否受益,哪管它洪水滔天。

這是中國經濟未來將向何處去的路線之爭。

所以從本質上來說,這是大多數人和一小部分人之間的分歧。地產金融化,杠桿轉移,對于整個民族來說,都是一種不能承受之重。

對于大多數平頭老百姓而言,在這個到處都是陷阱和風險的世界,怎么才能保護自己的資產呢,怎么才能找到一個安全的避風港呢?可能大家比較關心這個問題。

問題是,現在這個星球上,根本找不到一處安全的地方。最好的選擇,就是君子不立危墻之下,在某一個時間段,只能找到臨時的相對安全的地方。

很多人覺得房價暴漲,人民幣購買力被稀釋,開始換美元,往美國跑。其實美國才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

如果美國社會秩序崩潰,那么華人所持有的美元資產,將會被第一輪洗劫。黑人說唱歌手,公開在視頻網站上號召全體美國人去搶劫華人,這個視頻居然被美國人大量點贊,而且站方被投訴,視頻也不被下架。如果美國的華人還不覺醒,早作準備,一旦社會大亂,估計會被黑墨那些垃圾人口殺肥豬,重演印尼屠華慘劇。

最近很多讀者朋友,咨詢要不要買房的問題,這里想說的是,任何投資的第一要務,是計算風險,而不是期望收益。第二要考慮的是流動性,大貴價錢買的東西,萬一砸手里就不好了。

明知道存在泡沫,不買又覺得會踏空,心理難受,不甘心,看別人買了升值了就如同自己虧錢了。買了又覺得承受不了泡沫破裂的風險。這樣的心態,不適合炒期貨,尤其是房市這種被莊家控盤的期貨市場。

如果是剛需要買房結婚的,除了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之外,大多數二三四線城市,泡沫并不是很嚴重。如果是在泡沫不嚴重的城市,終身大事重要,沒必要太計較漲一千跌一千的,該買就買吧。

山雨欲來風滿樓,風雨要來,總會來的。

風雨過后,便是晴天。

猜你喜歡
老李杠桿房價
兩大手段!深圳土地“擴權”定了,房價還會再漲?
百變“老李”
防范未然 “穩房價”更要“穩房租”
給老李過生日
過去誰加的杠桿?現在誰在去杠桿?
“狡猾”的老李
去庫存的根本途徑還在于降房價
2016房價“漲”聲響起
找到撬動改革的杠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