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語中漢字詞匯的發展及其對中日文化交流的影響

2017-04-12 05:32魏佳欣
現代交際 2017年1期
關鍵詞:日語

魏佳欣

摘要:當下日語中存在不少漢字詞匯運用的情況,特別是日語中使用漢語詞匯的數量超過了日語原本的固定詞匯??梢姖h語對于日語形成的影響。明治維新以后.諸多日語自制的漢字詞匯也涌現在中國。某種程度上帶動了漢語的發展。本文將淺談漢字傳入日本以及日本自制漢字回流的情況,進一步結合日語中漢字詞匯發展和其對中日文化交流的影響進行探究.望對日后中日文化交流工作有所增益。

關鍵詞:漢字詞匯 中日文化交流 日語 探究路徑

中日兩國有著悠久的文化交流歷史。作為立于東亞海岸的鄰邦。中國的漢字詞匯在日語發展過程中起著突出的作用。這一點在日語詞匯中含有的大量漢字方面得以體現。與此同時也不能忽視日語發展帶給漢字發展的沖擊。其所產生的一些自制漢字更是相當程度上豐富了漢語文字。

一、淺看漢字傳播過程和傳播路徑

1.漢字傳人日本的歷程

漢字詞匯傳人日本的歷程在某個時間節點上有鮮明的發展與飛躍。依據相關史書的記載,最初漢字是通過朝鮮半島于秦漢時期傳人日本本土,相應漢字詞匯與漢學也在公元一世紀得到應用。公元3世紀,諸多日本對外國書中也使用了漢字書寫,日本國內一些漢字標記、漢字地名層出不窮。公元5世紀,為更有效地強化日本自身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日本遂而選拔了諸多精通漢字詞匯與漢學的人才任職于政府部門。關于這一段歷史,更有這樣一段傳說,相傳在日本敏達天皇執政期間,一次高麗派使節向日本進貢,同時呈上一封國書,然而日本朝堂內竟然沒有一人能夠讀懂國書上的文字。最后由一個平民為天皇解讀了這封國書。這在當時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遂引起了天皇對漢字的重視,于是更加快了漢字詞匯的使用與研究。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國與周邊鄰國在日本發展歷程中均產生過不可忽視的影響。由此也促進了漢字在日本的發展,明確了漢字在中日文化交流之間的重要意義。漢字的發展在日本也越來越得到重視,漢字的推廣與使用更是屢見不鮮。

2.朝鮮的媒介作用

毫無疑問,朝鮮在日本使用漢語詞匯方面發揮著橋梁和紐帶作用,將朝鮮作為傳播漢字的中轉站一點也不失實.日本古書就曾記載。應神天皇16年即公元285年。古代中國一位名叫王仁的人從百濟進入日本,與此同時,他還帶去了漢籍,更使他成為了日本歷史上最早的漢字傳播者,至此,日本擺脫了沒有文字的歷史。王仁其實是漢代的學士,在古代中國執掌相關圖書典籍,也負責經學傳授,由他帶入日本的漢學典籍對于日本文字發展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由于當時經學傳授的對象為王室皇子,所以日本史書將王仁作為最早的漢字詞匯傳人者。

3.直接吸收——互派使節

在既有的文化傳遞與積淀的基礎上,互派使節更加快了日本對漢字詞匯的吸收和傳播,追溯到7世紀初,中國經濟文化處于全面發展的隋朝時期。而偏安一隅的日本意識到中國的強盛,不再將朝鮮作為漢字詞匯學習的唯一路徑。而是通過向中國派遣訪問使節來直接接觸和學習中國漢字文化。于是造就了中日兩國文化交流歷史上的劃時代格局,派遣遣隋使成為中日文化交流上的重要舉措。相應的歷史史料也有記載。日本圣德太子曾經前后四次派遣了遣隋使節前來學習中國的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正是由于日本態度的轉變。才帶來了日本學習中國先進文化的浪潮。公元600年,圣德太子第一次派遣了遣隋使來到中國朝見隋文帝。后來又在公元607年和608年連續派遣了第二次、第三次遣隋使,直至公元615年,日本第四次向中國派遣訪問使節,幾次遣隋使的派遣相當程度上促進了日本對漢語的研習水平。派遣使節相較于從朝鮮間接學習是更為直接而有效的方式。對后來日本學習中國漢字產生了深遠影響。在這段時間,隋朝隋煬帝在位,期間東征高麗,繼而造成國事衰落,百姓痛苦不堪,由此隋朝很快衰落,直至最終被唐朝取代。開國后的唐朝亟待擴展自身政治影響力、傳播中華文化,積極主動派遣使節到日本普及和宣傳中華文化,歷史上著名的便是鑒真東渡。鑒真除了傳播佛法,同時還帶給日本中國先進的醫藥學、建筑學、天文學等方面的知識,這也進一步見證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歷史。

二、探究漢字詞匯對日語言體系構建的作用以及漢字傳人日本的回流情況

1.漢字詞匯影響日語語音和詞匯

漢字的引入導致了新日語語音的產生。進而完善和豐富了日語語音體系。具體而言,增添了拗音和撥音、促音,在奈良背景時期的日語音韻體系僅僅局限于“b”行與“勸”行,學習漢語詞匯后,為更確切地發音,諸多拗音進而被使用,甚至演變為現代日語語音學角度上的固有形式;撥音同拗音相似,也是緊隨漢語而出現的,傳統日本語音體系并沒有撥音,漢字詞匯中多數字都需要運用鼻音做輔助,為更準確地讀出此類漢字,因此日本創造了以鼻音為撥音的重要形式;日本根據促音特點,創造出模仿古漢語入聲的促音,更廣泛地運用于和語,它主要的作用是強調語氣和“音變”,促音讓漢語語音更為豐富有力。漢字詞匯傳人日本的同時,也豐富與完善了日本語言的詞匯量,具體表現為:第一,充實了日語語言的抽象詞匯數量,其中包括諸多表現理想信念等在內的高度抽象詞匯,代指特定的抽象詞匯紛紛涌現。彌補了日本傳統本語的空白之處。第二,漢字詞匯變革了日語詞匯構造體系,日語詞匯構詞順序同漢語有著諸多區別,最關鍵的便是主語、賓語和補語順序的不同,日語通常賓語補語在前,而主語在后,與漢語恰恰相反。日本語言學家在漢字詞匯引入日本之后,依循漢語特性,調整了日語語序,仿造漢語構詞的順序和習慣創造了一批新詞匯,盡管漢語構詞并未在根本上變革日語構詞習慣,但是也造成了一定影響。也就說明了日本語言學家開始結合漢字詞匯的優勢之處進行發展本民族語言的反思。

2.日語影響漢語的發展初探

盡管漢語對日語的發展和演進影響明顯。然而這種影響并不是單向的。日語通過運用漢語得以進一步發展,同時也給漢語的發展、完善提供了一個反作用力。日語同漢語作為同源性的語言。正是由于兩者間的彼此作用和相互影響才促使二者各自得到發展與完善,近代明治維新后,日本不再閉關鎖國,開始全面吸收西方先進的思想和文化。在這一過程中。日本人不僅運用漢字詞匯衍生出新詞匯。還善于運用漢語文化相關典籍來翻譯、創造現代西方新詞匯。譬如,日本將英文中的revolution翻譯為“革命”的意思,就是一定程度上借鑒中國古代《易經》的說法,此翻譯方式不但傳神準確。同時也言簡意賅。帶有濃厚東方文化氛圍,這些詞語進入中國后迅速發展為正式的漢字詞匯??偟膩碚f,日語對于漢語言發展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古代漢語字、詞的改造,結合西方現代的語匯構筑的一批新詞匯,并通過文化交流的方式將這批詞匯輸入到了漢語之中。文化輸入的方式站在民族語言完善和豐富的角度上來說.百利而無一害。尤其是在同源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的過程,是不會制約漢語正常健康發展的。兩種語言的碰撞下,漢語的影響是有優勢的,我們要為此自豪,且更好地進行漢語語言體系的發展和創新。更充分地吸收與借鑒日語語言的優勢經驗。反觀漢語對于日本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至今仍然非常巨大。在兩種語言、兩種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漢語的影響力無疑是具有壓倒性優勢的。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我們應當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但是我們卻并不能因此就停止進行漢語語言體系的創新與發展。還是要充分學習、吸收和借鑒日語語言發展過程中的優秀經驗,特別是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大力發展民族文化,為建設成世界文化強國,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作出貢獻。

三、漢語中漢字詞匯影響中日文化交流

漢字詞匯是漢語文化的縮影,是中華文化的歷史瑰寶,作為中華民族偉大的創造。漢字的發展也見證了中日友好交流的歷史。毋庸置疑,中日漢字詞匯中的相互借鑒與發展強有力地帶動了中日文化發展,一方面,漢字詞匯的傳人帶給日本文字新的發展機遇。隨著日本對漢字的不斷吸收和借鑒,日本能夠充分接受中華文明的洗禮和熏陶,特別是在佛學、醫藥學以及天文建筑等領域得到突破性發展。除此以外很多漢字詞匯的原構詞原理也被利用起來。創制出和制漢字。這些和制漢字也漸漸被中國漢字所認可。一部分也成為漢字詞匯的外來語,它們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文化,帶給漢語漢字發展新的生命力。

四、結語

由此可見,漢字詞匯的相互借鑒與發展已經成了兩國文化交流的突出象征,盡管帶來的文化沖擊不容小覷,但是從長遠來看,更有益于兩國文化交流。特別是漢字傳人日本.并沒有因為長期改造而演變為全新文字。而是同日本本國的假名、國字、外來語這些詞匯共同構成了現代化的日語體系。由此可見,日語中漢字詞匯的進一步發展對中日文化交流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并且在今后兩國文化交流中仍將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

責任編輯:孫瑤

猜你喜歡
日語
從推量助動詞看日語表達的曖昧性
日媒:中國學校爭奪日語老師
贏在耐心
日語語言工具性的社會經濟價值探討
關于日語中漢語聲調最新變化的考察
關于日語中漢語聲調最新變化的考察
論日語學習者對商務日語待遇表現的習得
試析大專日語教學的主要障礙及對策
日語能力測試N1與日語專業八級考試的比較研究
游戲教學法在日語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