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游口譯中的語言文化特點及轉換策略

2017-04-12 05:34劉卓群趙爽
現代交際 2017年1期
關鍵詞:語言文化

劉卓群 趙爽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來到中國。導游口譯員的業務水平直接影響著外國游客對當地歷史文化、人文風情的感受。本文總結了導游口譯中語言及文化特點,進而提出口譯過程中語言及文化的轉換策略。導游口譯員通過這些技巧的運用,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促進跨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關鍵詞:導游口譯 語言文化 轉換策略

近年來,隨著我國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旅游經濟也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重視。并在政府鼓勵政策指導下蓬勃推進。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過走出國門來實現對異國文化最直觀的了解,而旅游也隨之變成了最便捷的文化體驗形式,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但在旅游過程中,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必然會在交際過程中產生語言及文化差異。導游口譯員作為語言文化傳遞的使者,則需要直面這類語言文化障礙,并在講解的過程中去減少甚至消除這些障礙,以達到實現跨文化交際的作用。一名合格的旅游口譯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語言功底。還要在工作中時刻具備跨文化意識.以便真正實現導游口譯過程中語言及文化的雙重轉換。

一、導游口譯中的語言及文化特點

按照工作方式劃分。我們一般將口譯分為即席翻譯和同聲傳譯。導游口譯中的翻譯大部分屬于即席翻譯。多數情況下,正式帶團之前會有搜集資料、準備講稿的時間,以便使其講解更生動易懂。無論途中導游(on-the-way interpreter)或是景點導游(on-the-spot interpreter),在為游客進行講解服務時。其交際過程中都存在著一些共同的特點。

1.語言的準確性

語言的準確性是口譯活動最基本的要求。在導游口譯中對于數字、年份、人名、地名等翻譯,更要注重其準確性。雖然導游口譯是在旅游娛樂過程中進行的較為輕松的交流翻譯方式。氣氛上沒有會場口譯緊張。用詞上沒有談判口譯精確,但導游作為文化的傳遞者,肩負著促進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互相了解、融合的使命,在口譯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名合格的導游口譯員,不僅可以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還能夠在保證準確性的前提下流利地用英文表達自己的解說內容。這就要求英語導游口譯員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加強和鞏固英語的基礎能力。只有培養了過硬的語言能力,保證專業詞匯量的豐富儲備,才能在導游口譯過程中用準確的語言向游客提供優質的服務。

2.風格的靈活性

導游口譯發生的場所靈活多變。繼而使導游口譯的譯員需要根據不同場合、不同氛圍選擇恰當的交流風格。比如機場車站的迎來送往、乘坐旅游巴士途中的互動、紀念碑及墓地的講解等等,都應根據講解場合、內容的不同而轉換風格。一般來說,旅游的目的是以休閑娛樂為主,譯員的主體風格應趨近于生活化、親近化,必要時恰當的幽默也會給整個游覽過程增色不少,使得游客與導游可以和諧、愉快地相處。導游口譯員能否在短時間內被游客所接納及信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導游的交流風格。由此可見,導游的交流風格在輔助導游口譯過程中也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另外,在正常交流中譯員也要注意自己的音量和語調,在保持自身風格的同時兼顧禮貌原則,以免引起外國游客的不適。

3.文化的差異性

導游口譯中的文化差異可細分為客觀差異及主觀差異兩個方面??陀^差異指兩種語言在文字詞匯、語法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這種差異一般會導致導游口譯員在工作中將漢語的用詞直接同英語的譯文對接。使得譯文在詞匯及語法上顯得生硬、牽強、難以理解。這就導致了語言轉換過程難度的增大。例如“月亮上的玉兔”如果翻譯成“a jade rabbit on the moon”外國游客就很有可能理解成月亮上的玉制雕塑了。其實我國文化中玉兔的概念可以直接翻譯成“moon rabbit”。文化的主觀差異性一般表現為由于思維模式、價值觀、宗教、歷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而造成的文化傳播障礙。在導游口譯的過程中,導游與游客之間,游客與游客之間都極有可能存在這種差異。如果導游口譯員不具備較廣的知識面和較敏銳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就很有可能在交流過程中產生文化障礙。甚至發生不必要的誤會。例如在翻譯“日本人的走狗”時,就要考慮到西方文化中對“狗”的習慣性解讀。如果直接翻譯成“dog”,外國游客不僅了解不到導游想傳達的真正含義,反而會主觀地產生忠誠、勇敢、機智等印象,這就跟原來想要表達的意思大相徑庭了。

二、導游口譯中的語言及文化轉換策略

導游口譯就是實現語言及文化轉換的交際過程。但由于導游口譯中存在著方方面面的跨語言、跨文化障礙,要真正實現信息的正確傳遞,還需要譯員對翻譯理論及策略有進一步學習和了解。1995年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 Venuti)在他《譯者的隱身》一書中提出了歸化和異化的概念。異化突出原文的文化色彩,歸化則采取了文化補償策略。使目的語的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歸化異化概念的提出,解決了導游口譯中的很多交際障礙,也為導游口譯的策略提供了廣泛認可的理論依據。根據歸化理論,導游譯員可以用到對等替換、恰當省略等策略;根據異化理論,導游譯員可以用到直譯、直譯+增補等策略。

1.對等替換

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在表達上中國人習慣于引用詩詞、古文或成語,以使表達內容精煉,含義豐富。當遇到較難克服的語言文化障礙時,有經驗的導游譯員往往會馬上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中搜尋與之含義對等的目的語表達方式,并進行對等替換。替換后的譯文更符合目的語的語言習慣。繼而大大提高了讀者或聽者對譯文的理解程度。例如,我們經常會用到“曇花一現”這樣的成語。它出自《妙法蓮華經·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爆F在用來比喻美好的事物出現的時間很短。這樣一個我們常使用的成語中既包含了我國的語言文化習慣,又包含了宗教的哲理淵源。想要短時間將這層含義解釋清楚是很困難的。所以導游口譯員最便捷的譯法就是找到與之對應的目的語進行替換。在英語中我們可以找到的對應表達為“aflash in the pan”。

我們再來看下面的例子:“中國有一句老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蔽覀兌贾烙⒄Z中有這樣一句話“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在譯員翻譯這句話時完全可以將原有的英文本土說法加以改動,重新組成一句簡單、達意的話。英文中我們能找到“life”替換“青山”,“hope”替換“柴”。整句話翻譯成英文為“There is a Chinese old saying,‘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雖然句式有所變化,卻表達了同樣的含義。

2.恰當省略

在導游口譯中如果一些詞匯或短語在對篇章理解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時,也就是我們說的關鍵詞,那么這類詞匯或者短語是必須要翻譯的。但是,如果一些詞匯只是無意義的羅列?;蛘邔φ麄€口譯過程并沒有理解上的影響。我們可以恰當地省略這類詞匯、短語、甚至句子。經過這樣處理的譯文,不僅沒有破壞原文要表達的意思。反而會使游客更好地理解譯文的內容。例如在一些導游口譯資料上我們會看到很多內容用了中國的傳統詞句來做注解。在偽滿皇宮博物院的導游詞中有這樣一句話:

“緝熙樓是溥儀親自命名的,并取《詩經·大雅·文王》‘于緝熙敬止之意命名,寓意要時刻不忘恢復大清祖業?!?/p>

這句話中出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的詞句。在足夠了解我國的文化背景的基礎上,才能對這句話充分理解。但對于絕大多數外國人而言。這樣的表達無論導游如何翻譯,都會對他們充分理解譯文產生語言文化上的雙重障礙。另外,在沒有充分準備的口譯場景下,導游譯員想要快速、準確地將“于緝熙敬止”翻譯成英語,也有相當大的難度。所以這里我們不妨省略掉文言部分。將其譯為:“Puyi named it‘The Jixi Buildingin remembrance of the ancient poem ShiJing DaYa

WenWang because he wanted to restore the Qing Dynasty.”

3.直譯

直譯法屬于異化理論下的一種翻譯策略。恰當的運用直譯法可以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直觀地傳遞文化信息。在不影響對譯文理解的前提下。導游口譯員要靈活運用直譯策略,使游客真正接受,甚至使用帶有我國文化色彩的詞匯。直譯法多用于對景點名稱、建筑物名稱、民俗信息等內容的翻譯上。比如現在已經被外國人熟知的“Tiananmen Square”(天安門廣場)、“taijiquan”(太極拳)、“kowtou”(磕頭)等等。我們再來看一段關于地方美食介紹的導游口譯文本:

“北京烤鴨是北京的特色美食。全聚德是一家老字號餐館,由創始人楊仁全于清朝1864年創立。北京全聚德烤鴨店建于1979年,坐落在北京和平門大街?!?/p>

“Beijing Roast Duck is the specialty of Beijing.Quanjude,an old restaurant,was founded by Yang Renquan in 1864 of theQing Dynasty.Built in 1979,Beijing Quanjude Roast Duck Restaurant is located in Hepingmen Street in Beijing.”

在這段翻譯中,有一些專有名詞及含有文化內涵的詞語,如人名“楊仁全”、地名“和平門大街”及餐館名稱“全聚德”。在口譯的過程中,對這些信息直接采取直譯策略,使游客更直觀地感受到異國的民風民俗,從而更好地傳播了中國的特色文化。

4.直譯+增補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導游口譯中譯員常常會遇到針對一國文化概念的翻譯。當這種一國獨有的文化概念在口譯中找不到與目的語對等的文化意象時。導游譯員可以考慮使用直譯+增補的策略。例如一些導游解說詞中可能會包含歷史典故、傳說或特定的價值觀等信息,簡單的直譯這些信息已經無法讓游客在第一時間準確地了解這些內容所表達的文化內涵,例如:

“皇上很生氣,又沒辦法,最后決定將皇后打入冷宮軟禁于此?!?/p>

“The emperorwas very angry but had no choice.Finally he decided to send the empress to the Cold Palace.which means she would never see him again.”

在這句話的翻譯上。如果只是將“冷宮”直接翻譯成“the Cold Palace”,不增加后面的解釋,那么外國游客很有可能僅僅將“冷宮”理解成為一座寒冷的宮殿。所以,直譯之后必要的增補對于理解某些特定的文化內涵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結語

綜上所述,導游口譯作為一種與文化傳播緊密聯系的口譯形式越來越受到翻譯界的重視。研究導游口譯的語言文化特點及轉換策略。能讓導游譯員更好地消除口譯過程中出現的語言及文化障礙。減少文化差異造成的心里距離。更好地在導游口譯工作中促進文化的廣泛傳播。

責任編輯:孫瑤

猜你喜歡
語言文化
淺談法語英語的相互影響
網絡流行語現象及其語言文化分析
聚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閱讀課教學設計
基于中日語言文化對比對日語教學方法的研究
英語文學作品人名背后的語言文化分析
從“國學”看漢語言的軟實力
英語教學中語言文化的滲透研究
中英翻譯中語言文化的對比研究
對癥下藥,讓成語運用熠熠生輝
中國語言政策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