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語言教學中的漢字文化探析

2017-04-12 17:54高慧宜
雙語教育研究 2017年4期
關鍵詞:漢字詞語漢語

高慧宜

(華東師范大學 國際漢語教師研修基地,上海 200062)

2007年5月31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下達了《關于開展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試點工作和推薦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人選的通知》①,批準了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24所研究生培養單位開展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試點工作,并專門制定了《全日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時至今日,擁有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的高校早已過百所。據統計,目前全國有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的學校鮮有把“漢字文化”作為一門專業課程來設置。②其實,“漢字文化”并非一個全新的詞語,也非一門全新的課程,由“語”和“文”兩個系統共同承載的漢語,其語言的獨特性是毋庸置疑的,漢語教學包含的四要素,即語音、漢字、詞匯和語法,這些內容是漢語教學有別于其他語言教學的特殊之處。漢字文化不僅在國際漢語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而且也是國際漢語教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養之一。因此,筆者認為需要將漢字文化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進行探討,更應將“漢字文化”作為一門專業課程列入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培養課程之中。

一、漢字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在“漢語國際教育”明確定位于“面向海外母語非漢語者的漢語教學”③的形勢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獲得者“應具有扎實的漢語言文化知識、熟練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外語教學的技能、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④已是該專業不爭的考量標準。一系列針對漢語要素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的不斷提升,極大地促進了漢語教學的持續發展。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符號,但漢字作為記錄語言的符號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卻是其他任何一種語言符號都無法比擬的。如果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僅僅局限于記住漢字符號的書寫形式和所表達的一般意義,那么漢字教學恐怕還只是徘徊于淺表的“字形”“字音”和“字意”(而非“字義”)層面。如果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位獲得者,他們的漢字教學專業素養僅限于能熟練教授漢字的“字音”“字形”和“字意”,那么如今流行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與外國人以為的“你讓我等兩三天,今天就是第三天”又有何不同?如果認為既有“專車”“專座”等表示享受特殊待遇的詞語,那么“專席”“側席”是否會被理所當然地用作敬語、敬辭?如果“讓世界聽懂中國的語言”就意味著是讓世界了解了中華文化,那么傳播中華文化是否就簡單地等同于教授漢語?傳播中華文化是否也會僅僅流于某些形式……

誠然,中華文化確實依靠漢語漢字在傳播,漢字文化與漢字教學實踐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在漢語教學實踐中,具備一定漢字文化素養的教師可以更為嫻熟地駕馭漢字教學,這不僅可以讓學習者更有效、更生動地學習漢語,而且還可以潛移默化地向學習者傳遞中華文化的精髓,增強中外文化的溝通與交流。

二、實踐探索

就漢字文化與漢字教學的密切關系而言,漢字教學從機械筆畫教學上升到偏旁教學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方法。從表面上看,漢字偏旁教學似乎僅僅是為方便學生記憶漢字而提供的一個便捷路徑,但其意義遠不止于此。

(一)同形偏旁的辨析

以左“阝”和右“阝”為例:

“陳”與“鄭”皆為常用姓氏,但兩個“阝”所處位置卻相反,即使是在初級漢語水平的漢字教學中也難免要為學生解惑答疑。

“陳”,《說文》:“陳,宛丘,舜后媯滿之所封。從阜申聲”。

“鄭”,《說文》:“鄭,京兆縣。周厲王子友所封?!?/p>

“陳”與“鄭”同為封地,“阝”卻分居左右兩旁,是何道理?

右“阝”本是邑。

《說文》:“邑,國也。從口;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從卩、凡邑之屬皆從邑?!薄耙亍?,大至都城國邦,小至鄰里村落,如“邦”“都”“郡”“郭”“鄰”“鄭”“鄧”等,都與人的聚居之地相關。

而左“阝”本是阜。

《說文》:“阜,大陸也。山無石者,象形?!?/p>

“陳”通“陣”:

《論語》有“衛靈公問陳于孔子”,其中的“陳”即為“陣”。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景公獵,休,坐地而食。晏子后至,左右滅葭而席。公不說,曰:‘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獨搴草而坐之,何也?’晏子對曰:‘臣聞介胄坐陳不席,獄訟不席,尸坐堂上不席,三者皆憂也。故不敢以憂侍坐?!?/p>

文中“坐陳不席”,“陳”亦即“陣”。

至此,左右“阝”的區別應該得到了解決。不過,對于漢語教師而言,同形偏旁左右“阝”的意義還遠不止于此:

上文中的三“不席”,反映出了中國古人的“居席之禮”。

古有“異席”“同席”之禮來別尊卑循倫常:

鄭玄注、孔穎達疏《禮記·正義》:“群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p>

《禮記·曲禮》:“為人子者,居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侍坐于所尊,敬勿余席?!薄肮?、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與同席而坐,弗與同器而食?!?/p>

《朱熹集補篇》:“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后長者?!?/p>

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今社交禮儀也多發生改變,摒棄了諸如“男女不同席”的封建禮教以示人人平等的社會進步,但是在一些地區依舊保持著“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的習俗,旨在讓年輕人知道尊長敬老。即使在“女士優先”已成為一種男人的紳士風度或禮儀時尚之際,“長者為尊”依舊是中國最為傳統的禮儀之一。

從“席地而坐”的傳統衍生出的眾多詞語,如席位、坐席、筵席、酒席、出席、缺席、入席、主席、首席等,以及重要人物專享的專列、專機,都可見這“一席之地”的重要性。

“席”委實重要,《論語·鄉黨》有“席不正,不坐?!彪m然古有“避席”之禮,即離席伏地以示恭敬之意;“越席”之禮,即越過自己的坐席以示對人的尊敬之意;但是“專席”“側席”一詞卻不能隨隨便便地使用?!抖Y記·曲禮》:“有憂者側席而坐,有喪者專席而坐?!薄皩O薄皞认敝Y遵循了為人不應該把憂患、哀傷悄然轉嫁他人,應該是隨時保持對別人尊重的一種內斂修養之道。

由此可知,雖有“專車”“專列”“專機”的“貴賓席”,但如“專席”“側席”等詞語的運用卻須慎之又慎,不可隨意類推。

再者,明白了“敬毋余席”之后,再來理解漢語的“敬而遠之”也就別有一番味道了。

可見,一組同形偏旁“阝”分居左右的辨析,其間包含的偏旁本源以及相關傳統文化的信息是不可小覷的。

(二)同義詞組的辨析

“課堂”“教室”“房間”都有處所之意,語言學習的場所自然也難離開這三個詞語。以“我們的教室是這幢樓里最大的房間。上課時,我們都要遵守課堂規則”為例,作為漢語教師,如何理解為什么要選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同樣的學習場所?

《龔自珍集》有:“有渾言之義,有析言之義。渾言之,人死曰鬼,鬼謂之魂魄。析言之,魂有知者也,魄無知者也。質言之,猶曰神形矣?!笨梢?,渾言則同,析言則異,我們也不妨用漢字所蘊涵的文化內容來探討一下都能表示學習場所的“課堂”“教室”和“房間”之間的區別:

1.堂

《說文》:“堂,殿也。從土,尚聲?!薄疤谩睆耐?,表明建筑的材料?!吧小?,《爾雅·釋詁》為“尚,上也?!薄吧稀?,標明位置。

堂,殿堂、祠堂、講武堂、禮堂……表明了“堂”所代表的處所,其位置居高、地位重要,可為公開說經論道之地,“課堂”之堂也是如此。

另外,“堂”還有“陛下”“殿下”一樣的意思,表示尊稱的“高堂”“尊堂”和“令堂”等詞語,以示對他人父母的尊稱。

除此之外,“堂”還可表示一種同族同宗的親屬關系,如(同)堂兄弟、(同)堂姐妹。

2.房

《說文》:“房,室在旁也,從戶,方聲?!?/p>

“戶”,《說文》:“半門曰戶?!庇纱硕?,古時單扇門為“房”。有學者還考證“房”與“旁”(旁邊)為同一語源,⑤因而“房”的地位是從屬的,次要的。東廂房、西廂房、耳房的位置不明而喻;又如二房、三房,地位也可見一斑;大藥房、房屋、房東……可見,“房”多側重于表處所的大小、面積,“房間”的重點也就于此。

3.室

《說文》:“室,實也。從宀,從至。至,所止也?!?/p>

段玉裁有:“凡堂之內,中為正室,左右為房,所謂東房、西房也?!?/p>

由暗室、臥室、機要室,可知“室”多指私密處所。

所以“這是我們班的教室,你走錯地方啦!”也就容易理解了。

至此,“堂”“房”和“室”的關系還可以進一步深究。

先看“表”字,《說文》:“表,上衣也。從衣,從毛?!?/p>

古人以動物毛皮御寒,常毛向外為表,今依舊還有“外表”一說。過去,已經結為夫婦的妻子的娘家人并不與夫家同堂而居,所以素有“外戚”指稱妻子的娘家人。

“堂”“房”和“室”本都表示處所,隨著語言的發展,雖然出現了諸多與其相關的詞語,但究其本源,依舊可追尋到與該字本義相關聯的意義。加之對“堂”與“表”這組意義相對的字義的串聯,“堂”“房”和“室”這一組詞語背后所蘊涵的父系社會家庭公有制的同堂而居、母親家族為外戚表親,家庭內部之間的地位尊卑、關系親疏、繁多且對等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各式堂親、表親的親屬稱謂,把錯綜復雜的中國大家庭關系圖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由此,對“四世同堂”大家族的共榮共生、對“同室操戈”的痛心疾首,理解起來也就更加深刻了。

可見,對一名漢語教師而言,除需要了解一組同義詞的區別之外,同義詞組之間的關系、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也是應該掌握的。

(三)常用詞語的解析

作為漢語教師,遭遇“十萬個為什么”確實是家常便飯。例如:為什么漢語說“雞鴨魚肉”?是雞肉、鴨肉和魚肉的簡縮方式呢,還是表示雞、鴨、魚和肉?那么,雞肉、鴨肉和魚肉不是肉嗎?

荀子《勸學》中有“肉腐出蟲,魚枯生蠹”。

可見,“肉”肯定是另有所指的。

漢語“六畜”指馬、牛、羊、豬、狗、雞。

古人用以祭祀的牛羊豕就是“三牲”,祭祀時三牲齊備叫太牢,只有牛羊的叫少牢,太牢是最隆重的祭禮?!抖Y記·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諸侯社稷皆少牢”;《國語·楚語下》“天子舉以大牢,祀以會。諸侯舉以特牛,祀以太牢。卿舉以少牢,祀以特牛。大夫舉以特牲,祀以少牢。士食魚炙,祀以特牲。庶人食菜,祀以魚。上下有序,則民不慢”,就是對我國封建等級森嚴的鮮明寫照。

早在《禮記·王制》中還有規定:“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睆臐h律“不得屠殺少齒”到唐武宗時期的“牛,稼穡之資,中國禁人屠宰”,再到明清,幾乎歷朝歷代都有禁止殺牛的規定,可見“?!钡牡匚淮_實很高。

西漢桓寬《鹽鐵論》論述了秦代“盜馬者死,盜牛者加(枷)?!碧扑我捕嘤胁牧咸峒啊皻⑷思氨I馬者死”。雖《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有“猶懸牛首于門,而賣馬肉于內也”而引申出的成語“牛首馬肉”(比喻用好的東西作幌子來推銷劣等貨色),但作為農耕之本、戰備之需的“?!焙汀榜R”自然是不能成為古時餐桌上的常見食物。

那“肉”到底指什么呢?

《孟子·梁惠王上》有“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盡心上》有:“五母雞、二母彘,無失其時,老者足以無失肉矣?!?/p>

《說文》:“彘,豕也?!薄墩f文》:“豚,小豕也?!薄缎栄拧罚骸板?,豬也?!薄墩撜Z·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敝祆洹墩撜Z集注》:“脩,脯也。十脡為束。古者相見,必執贄以為禮,束修其至薄者?!?/p>

明大學士張居正也說:“脩是脯,乃干肉也。十脡為一束。古人初相見,必執贄以為禮?!?/p>

《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肉”應該是指豬肉或者豬肉干。

再由“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可見豬已是平常百姓家養之物,食之早已不受限制。

《說文》:“牛羊曰肥,豕曰腯”,可見連修飾牛羊或豬的形容詞也是有區別的;不可否認,“肉”也常用來泛指皮、膚、肌、脂合一的各種動物的纖維組織。

再談談為少牢之牲的羊。

《說文》“羊,祥也?!惫胖凹颉奔词恰凹椤?。

孔穎達疏《毛詩正義》中,有“羔取其群而不黨”“贄之不鳴,殺之不號,乳必跪而受之。死義生禮者,此羔羊之德”,就是對羊最高的美譽。所以有“羔幣”“羔雁”以示重金聘禮,例如蘇轍《欒城集》有“強將羔雁聘黃晞,破褐疏巾倚夕暉”;胡寅《崇正辯》有“犧牲之饗,羔雁之薦,古之禮也”。

與羊之“群而不黨”相對的狗,《說文·犬部》中有“獨,犬相得而斗也。羊為群,犬為獨也”。

至今諸多詞語,如:狗奴才、狗仗人勢、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狗屁不通、狗頭軍師、狗急跳墻、人模狗樣、雞零狗碎、狗仗人勢、狗拿耗子、狗血噴頭、狗咬呂洞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雞飛狗跳、雞鳴狗盜……足見狗之聲名狼藉?!妒酚洝酚小扒G軻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筑者高漸離”?!肮吠馈奔匆詺⒐窞闃I之人,可見古人對狗也并不待見,至今依舊還用“扒皮抽筋”“吃肉喝血”的詞語以宣泄對某人某物的仇恨。

由此可知,中國人自古以來吃狗肉的事實大可不必藏著掖著?,F在能吃的、好吃的東西多了,看事物的角度和高度也不一樣了,狗的地位也發生了改變,儼然已攀至“貴賓”“貴婦”之位(指貴賓犬);甚至“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偶爾也搖身出現了“人以狗為貴”的現象。不過,正如許多歐美國家的飲食中歷來都吃乳牛、乳豬、羔羊一樣,吃狗肉也并非什么見不得人的事實。文化自信的基礎首先應該建立在對自己民族文化的正確理解之上,完全不必刻意迎合某種看法而貶低自己民族的文化習俗。由上述各例可見,漢字文化在漢語教學中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三、結 語

漢字文化確實包羅萬象、博大精深。漢語教師在教學中會遇到諸多問題,其中包含的文化信息遠遠不是幾個例子就能涵蓋的。掌握與專業相關的漢字文化知識,正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也是對專業素養的培養、繼承和發展。

漢字文化不僅在漢字教學中有實際的應用價值,而且還應該成為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的培養課程。作為肩負傳播中國語言和文化使命的國際漢語教師,應該具備一定的漢字文化素養。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民族的語言文化,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真正做好中國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注釋:

①③搜狐教育:《2011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考研》,2010-09-15,http://learning.sohu.com/20100915/n274955283.shtml。

②數據來源:2017年5月,華東師范大學國際漢語教師研究基地2017級碩士生,對全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情況進行了調查,包括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暨南大學、中山大學等33所大學。

④百度文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https://wenku.baidu.com/view/9a92d5f26bec0975f565e23d.html。

⑤劉志基:《漢字文化綜論》,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76頁。

[1]許慎.說文解字[M].徐鉉,校定.北京:中華書局,2004.

[2]楊炳安.孫子集校[M].北京:中華書局,1959.

[3]李萬壽.晏子春秋全釋[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

[4]孔穎達.禮記·正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戴德,戴圣.禮記[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2.

[6]孔子.論語[M].北京:中華書局,1980.

[7]龔自珍.龔自珍全集[M].王佩諍,校編.北京:中華書局,1959.

[8]荀子.荀子勸學[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9]應劭.風俗通義[M].王利器,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0.

[10]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2013.

[11]桓寬.鹽鐵論[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

[12]王利器.鹽鐵論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2.

[13]曹雪芹.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14]孔穎達.毛詩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64.

[15]蘇轍.欒城集[M].曾棗莊,馬德富,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6]胡寅.崇正辯卷二[M].北京:中華書局,1993.

[17]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18]胡寅.崇正辯斐然集[M].容肇祖,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3.

猜你喜歡
漢字詞語漢語
容易混淆的詞語
學漢語
找詞語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漢字這樣記
漢字這樣記
一枚詞語一門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