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故事自己會說話
——中國新聞獎三等獎作品 《犧牲》采寫經歷

2017-04-15 11:42■張
法治新聞傳播 2017年4期
關鍵詞:受訪人新聞獎細節

■張 國

好的故事自己會說話
——中國新聞獎三等獎作品 《犧牲》采寫經歷

■張 國

我時不時會被問及 《犧牲》一文的采寫經歷,盡管這篇報道所記錄的天津港爆炸事故已過去兩年了。好奇者有同行,也有年輕的大學生,一些新聞學教授在課堂上介紹過它,也有媒體寫過評析文章。大家感興趣的或許不是文章本身,而是在一個巨大事故面前,如何去恰當地采訪與記錄。

2015年8月12日深夜天津發生爆炸事故后,我陷入一種無助和恐慌的狀態。主要是因為事故千頭萬緒,舉國震驚,不知該寫什么,但記者的天職又不允許我無所作為。這應該是多數職業記者的正常反應。官方的信息發布十分有限,事故傷亡程度、爆炸成因、誰該對此負責等關鍵信息一概不知,另一方面謠言四起,在這種時候,所有記者都像盲人摸象,大家的一點點努力,最終拼出一個大致的輪廓。

《犧牲》是這所有努力中的一篇??傆腥艘詾槲沂窍榷ê眠x題再去采訪的,其實恰好相反,報道不是命題作文,多數時候我們并不知道要寫什么,只能先找可能的知情者去問,能問到什么就寫什么, “看天吃飯”。我所在的 《中國青年報》持續發表了很多報道,我本人白天一邊采訪一邊通過網站等新媒體渠道發布即時信息,每晚還要向 《中國青年報》提供兩到三篇根據當日采訪撰寫的報道,多數篇幅很長,有的涉及事故責任調查,有的介紹搜救進展,有的則是關于遇難者的特寫。記得在寫完 《犧牲》之后,連檢查一遍的時間都沒有就傳回了報社,因為接下來還有別的稿子要寫。

正因事故重大而復雜,從采訪的第一個人開始,我一直試圖做還原現場的 “拼圖”工作,去尋找那些或了解內情或離現場很近甚至目睹過事故的人,問每一位受訪人他們所了解到的爆炸現場是什么樣子、之前又是什么樣子。我曾在醫院 “掃樓”,找到涉事企業瑞海物流公司的一名工人,他當晚就住在爆炸發生的堆場,死里逃生,受傷入院。我還記得遇到的第一批采訪對象是三位在大街上倉皇失措的建筑工人,他們住在離現場一千多米的臨時板房里,板房塌了。這些受訪人都是記者的 “眼睛”,他們從各自的位置看到了事故的側面或片段,而記者要做的是去粗取精,把這些信息拼成較為完整的圖像。我的采訪當然也做了不少無用功,如花了很多精力跑去涉事企業負責人的住宅小區,卻撲了個空。

天津港爆炸事故的遇難者中多是消防人員?;馂膱缶窃谏钜?,最早趕去救援的消防隊遇上爆炸,傷亡慘重,許多人失聯,有的遺體在爆炸一個月后才被找到。我報道了一些遇難消防員的故事,有那么幾天,我們每天在頭版發表一篇這樣的特寫。一位是事故后的第一個獲救者,但更多的是犧牲者?!稜奚烽_頭提到了一位遇難前給母親打電話的消防員甄宇航,就是我此前報道 《“頭七”點亮的生日蠟燭》的主人公。他在遇難幾個小時前還與前去探視的長輩吃過晚飯,與祖父掰手腕證明自己又長了力氣,事故遇難者的 “頭七”也是他的22歲生日。

甄宇航生日當天,天津下雨,我跟著他的十幾位家屬去殯儀館祭奠。他們買了生日蛋糕,帶了他生前愛吃的水果和零食。在殯儀館一角,一位長輩在手機屏幕上放出甄宇航的照片,擺在地上。人們將生日蛋糕和許多食物擺在照片前,一聲聲喚著:“航航,你不是愛吃香蕉嗎?” “航航,這是石榴?!?“航航,給你買的薯片, 多吃點兒?!?“航航,你愛喝的可樂?!彼淖婺干踔链蜷_了一桶方便面,加了幾顆雞蛋,那是他生前愛吃的。所有人都在流淚。生日蠟燭就在那樣的氣氛中點亮了。

這些事情讓我受到很大感染。對外界來說,每場事故的傷亡只是或大或小的、沒有溫度的數字而已。而我們這些職業記者有責任告訴他們,每一個數字所承載的傷痛和控訴。通過 《犧牲》我希望寫出 “犧牲”二字無法概括的東西?!稜奚防锬莻€遇難前給母親打電話的細節是后來知道的,當天在殯儀館根本無法采訪,因為他的至親都坐在地上痛哭,一個外人在那時候去打擾有點殘忍。我只是在確保對方不反感的前提下,抽空跟他的父親及伯父聊了聊?!丁邦^七”點亮的生日蠟燭》發表后,無意間又得知他遇難前給母親打過電話的細節,后來當我寫 《犧牲》時,自然想到了這個此前錯過的細節。

《犧牲》最大的價值首先在于它的事實價值。文中披露的搜救、認尸、尋親等信息都是此前媒體報道的空白點,也是外界感興趣的地方。我一直試圖還原現場,希望自己的報道能起到這樣的作用:那些對事故信息一無所知的受眾,假如看到我的報道,也能有一些身臨其境之感,至少要像看電影一樣,對這場舉國震驚的事故留下一個比較完整的印象。很重要的采訪對象是那些在爆炸后不久來到現場且一直在參加救援的消防官兵。他們是離現場最近、對現場最了解的人。他們知道那個晚上已經炸得“沒有了路”;他們也知道爆炸現場為什么留下了一個巨大水坑——炸壞的消防栓往外流水可能是積水的一個原因;他們也知道,現場的一個倉庫里肉眼可見堆放著許多鐵桶,水炮打過去,鐵桶就炸開,不知里面存儲著什么危險品。

這些受訪人從不同角度豐富了我的采訪。為了讓自己有身臨其境感,我還查看了救援錄像。

《犧牲》中原本有一些細節,在發表時被編輯刪除了,因為他們擔心細節真實得令普通讀者不適。比如現場散落著很多頭盔,有的搜救者找到戰友殘骸后,還要繼續搜救,就用從地上撿來的頭盔盛放骸骨,暫時存放在樹下,原因是 “不能再讓弟兄們暴曬”。見報的報道里也有此類刻畫人性的細節。

一些同行認為本文勝在 “白描”,克制地記錄了這些細節。許多人總以為特稿就要去渲染。其實特稿跟其他文體并無不同。我所受過的職業訓練就是盡量去 “白描”,不添枝加葉,遠離主觀色彩強烈的描寫。

《犧牲》的初稿在我傳回報社后并未立即發表。次日,一位編委建議我擴寫為整版報道后再發。但我并沒有擴寫,一是覺得這一主題已經寫完,二是沒有時間再去修改。文章在8月22日發表,當時爆炸已經過了11天,公眾對事故的關注已降溫,但本文成了在微信朋友圈里 “刷屏”的報道。爆炸發生一個月后,天津一家媒體將 《犧牲》列為標記天津爆炸事故的 “7個標點”之一: “一篇 《犧牲》的橫空出世,再一次刺痛了我們的神經,無比平靜的文字,卻傳達出最震撼的力量?!?“震撼”可能是因為,有關人性的故事總是比較受歡迎的,而記錄一個好的故事只需平靜的文字,事實自己就會說話。在推薦參評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時,評語這樣寫道: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語言簡潔生動,深具張力,具有畫面感。獨家的采訪、獨家的故事成就了這篇報道?!?/p>

(作者系中國青年報記者部副主任)

猜你喜歡
受訪人新聞獎細節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政治認同現狀分析
——基于武漢市部分對象的調查
以細節取勝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論采訪者與受訪人平等關系的建立*
——關于提高口述歷史訪談質量的思考
留心細節處處美——《收集東·收集西》
口述歷史人物訪談工作實踐
——以湖南圖書館抗戰老兵口述歷史工作為例
河南10件作品獲第27屆中國人大新聞獎
細節取勝
河北省第二十五屆人大新聞獎獲獎篇目
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選增設審核環節
第二十二屆中國新聞獎解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