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犯罪學角度論我國反腐敗問題

2017-04-18 15:24韓笑
法制與社會 2017年10期
關鍵詞:西方犯罪學

摘 要 縱觀西方犯罪學發展的歷史,從古代到現代,從18世紀的古典犯罪學派發展到以19世紀的實證犯罪學派以及和以20世紀的現代犯罪學派,其中對于犯罪的基本問題、研究理論與研究方向都有著很大的區別。本文試圖首先梳理西方犯罪學發展的脈絡,同時著重介紹迪爾凱姆犯罪學理論中的刑罰理論,并且從該理論出發,與我國反腐敗這一重大問題相聯系,試圖從這一理論出發重新看待腐敗的懲治手段,提供新的視角與角度,以期望對我國反腐敗“戰役”做出一點努力與貢獻。

關鍵詞 西方 犯罪學 迪爾凱姆 刑罰理論 腐敗懲治

作者簡介:韓笑,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學。

中圖分類號:D630.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069

一、犯罪學歷史發展梳理

西方犯罪學是一部關于西方犯罪研究歷程變化以及犯罪學的誕生以及發展的歷史,它揭示了彼時的人們對于犯罪的探索過程,并且為我們當代如何與犯罪作斗爭提供了經驗教訓與啟發。它多方位、多角度、全面的展示了犯罪學的誕生于發展歷程。西方犯罪學史的階段劃分標準有兩個:第一,根據犯罪研究的時期不同進行分期,可分為報復、威嚇、博愛、科學四個時代;第二,將犯罪學作為一個學科來看,按不同的學派所處的年代來分階段來討論,可分為三個歷史階段:1.18 世紀的古典犯罪學派;2.19 世紀的實證犯罪學派;3.20世紀的現代犯罪學派。

(一)長期歷史的劃分

人類歷史上對于犯罪的懲罰態度可以一般可以分別四個時期,分別是報復時代、威嚇時代、博愛時代和科學時代,又可分別稱為復仇時代、酷刑時代、寬和時代和預防時代。具體來說,第一,復仇時代或報復時代的主要行為表現為最原始且普遍的同態復仇,這是人類處于自我保護的本能對于所受到的傷害進行的保護行為。第二,隨著社會的進化發展,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得以產生,逐漸適用死刑和肉刑制度,允許秘密審訊和嚴刑拷問。第三,博愛時代始于18 世紀前后的歐洲資產階級民權運動蓬勃發展時期。在如何看待犯罪的問題上,出現了罪刑法定主義和正義報復原則,以及刑罰寬和主義。第四,科學時代始于19 世紀中葉以后,研究人員利用許多學科的原理來解釋犯罪行為,他們認為刑罰并非是對于犯罪行為的報復行為,而是利用公權力對于具有反社會人格的行為人進行制裁來阻止犯罪的行為。

(二)短期的歷史的劃分

犯罪學的萌芽誕生于18世紀下半葉。此時,古典犯罪學派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其特點是理論體系系統化,觀點較之前的犯罪研究而言比較集中。19世紀下半葉,犯罪學正式誕生,成為了一門科學。不可忽略的是,前期的萌芽時期為此時犯罪學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20世紀20年代是犯罪學急速發展的時代,此時,犯罪社會學理論在犯罪學研究中占據了主要地位。從地理方位上看,犯罪學研究的主要集中地從歐洲轉移為了以美國為中心的研究趨勢。

18世紀后期至19世紀初期,資本主義還未出現,人們相信人類能力是無限的和至上的。該學派的代表人物有貝卡利亞、邊沁、費爾巴哈、康德等學者,他們認為,“追求快樂和避免痛苦的動機”是犯罪原因,犯罪行為是人類理智思考之后自由選擇的結果。

19世紀中后期,資本主義已經進行了充分的發展,較為發達的自然科學的發展和技術為社會科學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在此背景下,犯罪生物學派應運而生,其中以解剖學家龍勃羅梭、加羅法洛等為主要代表人物。

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期,犯罪社會學派又成為了一種新興的犯罪學理論。以社會學角度研究犯罪原因和探討犯罪對策為研究重點,將社會原因作為犯罪的主要因素。包括環境社會學派、生物社會學派以及行為心理學派。其中,生物社會學派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犯罪學家菲利和德國刑法學家李斯特。關于犯罪原因,菲利的“犯罪三元論”的觀點在此時大放異彩,他將犯罪原因分為三類,即個人、自然和社會。

二、迪爾凱姆的犯罪學理論

埃米爾·杜爾凱姆(法語:EmileDurkheim,1858年4月15日-1917年11月15日),是19世紀后期法國猶太裔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法國首位社會學教授,《社會學年鑒》創刊人。19世紀,迪爾凱姆的犯罪學理論對于當時的犯罪社會學研究有著重大的影響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失范與犯罪論

“失范”是迪爾凱姆社會學理論中用來解釋犯罪、自殺等越軌行為的最主要的研究成果之一,也是他對社會學和犯罪學的重要理論貢獻之一。迪爾凱姆認為,法國頻繁發生的罷工與勞工暴力,工人與雇主的關系得不到解決的原因是失范狀態的存在,它主要表現在,人們對于自己的正確認識不能由社會來調整,而應當運用恰當的方式方法來滿足所需。

(二)犯罪正常論

迪爾凱姆在他的重要著作《社會學方法論》中,表達了一種“犯罪是正常的”觀點。他認為,犯罪是社會中的正?,F象,而非病態的現象。無論任何時代、任何社會形態,犯罪都是無可避免的,可能以各種不同的形態表現出來。如果可以用來調整社會的規范處以匱乏或不能被合理運用的狀態,人們為了滿足個人欲望就可能使用不恰當方式,從而觸犯了強烈的大眾的利益,犯罪行為就是如此產生的。

(三)犯罪功能論

迪爾凱姆認為,犯罪行為是任何形態下的社會中的正?,F象,且是一種推動社會發展必然存在的現象。犯罪的這種有益功能主要表現在下列五個方面:推動法律發展、促進社會進步、加強社會團結、明確到的界限、降低社會緊張。

(四)刑罰理論

迪爾凱姆的刑罰理論,是根據他獨特的犯罪理論演繹而來。他拋棄了傳統的關于用刑罰防止犯罪人重新犯罪的刑罰目的學說,認為刑罰的目的并不是使人害怕或者威懾別人,而是使得集體意識得以實現,這樣就會增強社會的團結。有關刑罰論的具體闡述,筆者將在下文中進一步進行闡述。

1.刑罰理論概述:

(1)刑罰的正當性和必要性。通過上文,我們了解了迪爾凱姆關于犯罪存在的觀點,即犯罪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實,并非一種特殊或病態的狀態。因此,以犯罪為研究對象的刑罰以及刑法制度是用于判斷一種行為是否正常的一門學科?!安还芊缸锶绾巫兓喽?,它無論何時何地都會具有同樣的性質,都表達社會產生同樣的結果,這就是懲罰” 。迪爾凱姆認為,一旦犯罪行為產生,刑罰必然隨之產生,同時,這是一種為大眾能夠接受并理解的社會事實。

(2)刑罰的目的功能。格局迪爾凱姆的觀點,他并不贊同傳統的用刑罰防止犯罪人重新犯罪的刑罰目的學說,即傳統的犯罪學中對刑罰目的的描述。他認為,刑罰的目的主要是合乎社會整體意識的要求。假設刑罰是社會整體意識對于犯罪行為的強力譴責,那么大眾會接受理解懲罰的意識,即社會整體意識得到滿足。因此,按照迪爾凱姆的觀點,刑罰存在的核心價值有兩個具體內容:第一,如果一社會成員侵犯了社會的集體意識,此時,集體意識一定會產生要求得到補償的意愿,因此,刑罰應運而生了。第二,刑罰也是一種可以用來維護社會團結的工具。因此,懲罰犯罪人就是使得社會民眾擁戴社會組織的必要因素之一,使他們對社會組織行為的接受度大大提高,且得以積極履行社會義務。

2.對迪爾凱姆理論的評價:

(1)對迪爾凱姆理論的正面評價。迪爾凱姆被稱為“最著名的和最不容易理解的主要社會思想家之一”。美國犯罪學家沃爾特·倫丁指出,迪爾凱姆是19世紀后期最杰出的歐洲學者之一。他的研究對于犯罪學和社會學研究發展的影響可以概括為:第一,迪爾凱姆的失范理論后來被當作解釋犯罪和其他越軌行為的理論基礎。第二,迪爾凱姆關于急劇的社會變遷破壞了社會控制,因而伴隨著犯罪增長的觀點,成為后來犯罪生態學研究的先聲。第三,迪爾凱姆局關于社會力量對人的行為的決定作用的觀點,已成為現代犯罪學中用來解釋犯罪行為的主流觀點。第四,迪爾凱姆有關現代化與犯罪關系的理論,對分析今日社會中的犯罪問題,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對迪爾凱姆理論的負面評價。時代背景和理論研究會對任何主義或理論的研究產生一定的影響,迪爾凱姆的犯罪學理論也不例外。其他學者對于迪爾凱姆犯罪學理論研究成果的評價最集中于——不同時期對犯罪問題產生的不同預測。在近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迪爾凱姆的理論中所預測的變化與社會實際有所出入。這些不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迪爾凱姆認為,“刑罰的暴力性隨著機械社會向有機社會而減弱”。一些學者對此觀點有所質疑,例如,一位學者通過實證研究發現,較為發達的社會的刑罰更加嚴厲,而較為落后的社會的刑罰相對寬松,這與迪爾凱姆的預測是相反的 。第二,“當時法國社會的高犯罪率及其他越軌行為的高發生率歸因于法國大革命和工業革命引起的失范狀態”的說法受到批判。有學者對此研究發現,根據法國的實際情況,其時的犯罪率有關嚴重財產犯罪的數據呈現出了急速下降的趨勢,并且,暴力犯罪也呈現出了下降趨勢。

三、刑罰理論與我國反腐敗問題的影響

(一)當年我國腐敗問題現狀及根源

近年來,貪污腐敗問題成為我國重大的社會問題之一。自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懲治腐敗一直保持高壓態勢,僅省部級以上高官落馬多達數十位,可謂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在習總書記“反腐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思想的指導下,反腐倡廉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反腐工作應當持續下去,更多的反腐措施也逐步出臺。然而,在我們從犯罪學角度具體探討反腐工作如何更好地運行之前,應該先弄清楚我國當前腐敗問題嚴重的根本原因,只有深挖根源,才能“釜底抽薪”,真正解決或者減少腐敗問題的產生。究其成因,矛盾沖突集中于人們的主觀心理與社會經濟、政治、歷史文化等幾個方面,具體表現如下 :

1.經濟制度體制轉型方面:

近三十年來,我們經濟急速發展,由于我國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的行政權力仍然較大,政府稀缺資源實行行政管制,這就為賄賂行為的產生提供了可能,具體表現為“權力尋租”的現象,掌握公權力的人民公仆不斷成為這些非法行為人的保護傘,腐敗問題越來越嚴重。

2.政治原因:

在這種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目前腐敗現象的蔓延表明我國目前的政治體系以及法律體系并不能完全及時有效地調節我國目前由于社會發展不均衡而產生的各種社會矛盾。并且,現階段我國的民主制度還在完善發展的過程中,國家擁有的公權力實際上超越了人民的民主權力,但由于人民對于利益的表達有所要求,于是,向有關工作人員賄賂就出現了。同時,另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監督體制不健全、監督機關無獨立性,政治系統缺乏合理的利益機制,導致腐敗的大面積蔓延,也導致了腐敗犯罪的蔓延。

3.歷史文化原因: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公務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家人或其他關系親近的人,如同門、師徒等關系,謀取利益的歷史事件屢見不鮮,以至于人們對這種現象習以為常,不認為這是一種違法犯罪的惡劣行為。其次,在傳統社會種,在過年過節時相互送禮是一種很普通的禮儀與習俗。最后,我國經歷了五千年左右封建社會,作為一個法制系統正在建設中的發展中國家,無論國家工作人員或非國家工作人員,其法制觀念相對于擁有發達法律體系國家的公眾來說比較單薄,法律意識不夠強烈,因此,“有法必依”的真正實現仍然任重而道遠。

(二)從迪爾凱姆的刑罰理論看我國的腐敗治理

關于刑罰的目的,迪爾凱姆不贊同傳統的用刑罰防止犯罪人重新犯罪的刑罰目的學說,即傳統的犯罪學中對刑罰目的的描述。傳統犯罪學認為刑罰的目的是通過訓誡來阻止犯罪人有可能再次侵害公眾及社會秩序。從這個角度出發看我國的腐敗治理問題,當前我國腐敗治理并未得到卓越的成果,是否本身對于腐敗犯罪治理手段的選擇出現了根源上的錯誤導致目前成效不明顯的問題,筆者認為值得研究。

1.對于腐敗現象的評價:

自從人類社會以來就有犯罪,犯罪是與人類社會同生共長的。正如迪爾凱姆說過:“犯罪之所以是正?,F象,首先是因為社會絕對不可能沒有犯罪”、“犯罪不僅見于大多數社會,不管它是屬于哪種社會,而且見諸于所有類型的所有社會。不存在沒有犯罪行為的社會。 ”因此,犯罪是與社會共存亡的一種正?,F象。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應該首先確立一種觀念,即腐敗問題是任何一個社會制度、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時期都會出現的社會問題,這不是僅僅在我國才會爆發的現象,并且不能夠完全禁止至毫無這種現象發生也是正常且普遍的。但是,筆者認為,我們可以通過研究犯罪理論,分析犯罪的原因、規律,來研討防治腐敗犯罪的對策,以減少腐敗犯罪的發生。

2.從刑罰理論出發重新看待腐敗治理手段:

利用死刑去遏制腐敗犯罪的頻發曾是一種呼聲甚高的觀點。筆者認為,死刑是最為嚴酷和極端的刑罰,設置死刑的原因在于其預防功能,但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導致貪腐的因素趨于多樣化、特殊化,而單純用死刑治理貪污受賄犯罪的觀念也在逐步弱化。因此,目前,我國刑罰的改革方向是輕緩化、人道化、國際化。近年來,通過刑法修正案的不斷出臺,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一趨勢。2011年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八)》與2015年通過實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分別取消了13個和9個罪名的死刑設置,可以看出,近年來我國對于完善量刑的改革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著。

在這個改革背景下,筆者有如下兩個建議,第一,通過擴大罰金刑的適用范圍推進我國的反復進程。眾所周知,腐敗犯罪的最根本產生原因即對于財產利益的謀取,犯罪人利用職務之便利用國家或集體財產謀取私利。因此,對其懲治應當對癥下藥,抓其重點。既然此類犯罪人追求的是金錢等財產利益,那么從此角度對于予以懲罰,不僅剝奪其人身自由,且對其財產進行懲罰性制裁,有利于治理腐敗現象。從犯罪預防角度看,在貪污腐敗相關罪名中增加罰金刑確實有利于在源頭上震懾意圖實施該類犯罪的目標人群。另一方面,從實現特殊預防的目的來看,通過剝奪犯罪分子重新犯罪的資本和物質條件,增加其犯罪的成本,使其無利可圖,得不償失,從而不能、不敢或不愿再次犯罪。因此,建議所有的腐敗犯罪都可適用罰金刑。第二,建立完善嚴密的反腐敗法律體系。

有學者認為,應當將公眾參與反腐敗在部門法中予以具體規定,并且在憲法這一根本大法中增加一項人民權利——公眾有權參與反復原則。還有學者認為,應當在憲法中對于公眾參與反腐敗的原則予以具體化規定。筆者認為,公眾參與反腐對于我國的反腐敗工作是必要且有推動作用的,但是,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意義在于規定國計民生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問題,對于一些細節性的規定,不應當出現在憲法中。因此,在我國今后長遠的反腐敗工作中,值得注意的是,法治反腐,利用法制手段進行反腐應當被給予相當的重視。與此同時,法治反腐的前提是有“有法可依”,因此,建立規范、完整、有操作性的法律體系尤為重要。

注釋:

蘇明月.質疑“犯罪有益”——從E·迪爾凱姆說起.犯罪學論叢(第二卷).2004.

[美]喬治·B·沃爾德著.方鵬譯.理論犯罪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144.

陳國權.政治監督論.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126.

[法]埃米爾·迪爾凱姆著.狄玉明譯.社會學方法的準則.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83-84.

參考文獻:

[1]吳宗憲.西方犯罪學(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6.

[2][意]切薩雷·貝卡里亞著.黃風譯.論犯罪與刑罰.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宋浩波.西方犯罪學史略(上).河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9(6).

[4]宋浩波.西方犯罪學史略(中).河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10(1).

[5]宋浩波.西方犯罪學史略(下).河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10(2).

[6][法]埃米爾·迪爾凱姆著. 渠東譯.社會分工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

[7]付曉雅.西方犯罪學視閾下的貪污賄賂犯罪原因研究.法學雜志.2013(12).

[8]吳浪.迪爾凱姆犯罪學思想研究.湘潭大學.2011.

[9]侯鈞生、劉曉梅.迪爾凱姆論法律的道德精神.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2).

猜你喜歡
西方犯罪學
中國犯罪學家推介
——許春金先生
中國犯罪學家推介
——張荊先生
中國犯罪學家推介
——張荊先生
中國犯罪學家推介
——張黎群先生
從中國當代美術三十年歷程看西方美術思潮對中國美術的影響
中西繪畫構圖比較探析
西方音樂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中國犯罪學家推介
——周路先生
中國犯罪學家推介
——夏吉先先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