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不盡的城隍廟

2017-04-19 22:28佚名
青年文學家 2017年10期
關鍵詞:城隍城隍廟紫禁城

佚名

春節期間,京城多個歷史景點處的廟會為節日增添了歡樂,這些廟會曾經承載的悠久歷史和發生過的故事,則讓人們在歡樂之外多了一份回味。

明清時期,在寺廟場所舉辦廟會是老北京一道獨特風景。在廟會上,傳統小吃、日用百貨、古玩字畫、唱戲說書……品種繁多,應有盡有,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而且這些廟會不僅在春節期間會舉辦,甚至在每個月都有。以至于在明清時期的許多文學作品中,留下了廟會的諸多記載。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不少廟會消失在歲月中。

在這些消失的廟會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都城隍廟的廟會。明朝時期,每月初一、十五和二十五這三天,都會在這里舉辦廟會,它也是京城廟會的“祖師爺”。因為統治者們對“城隍爺”的推崇,后來北京城里又建起了其他幾座城隍廟,而且在不同的城隍廟里,也有不同的習俗。

時至今日,雖然城隍廟廟會沒有了蹤影,甚至有的城隍廟都已不在,但通過史料,人們還是能夠一睹當時的盛況。

1、明朝建起都城隍廟“保護”京城

如今提起城隍廟,一般是指位于西城區成方街路北33號的城隍廟。因古時此處有城隍廟,所以胡同也叫城隍街,昔日城隍廟廟會的舉辦地就是這條橫貫東西的“城隍廟街”,后來這條街改名為成方街,沿用至今。

最初,這座城隍廟準確的名字叫都城隍廟,“城隍”在歷史上是以一座城市保護神的形象出現的,“都城隍廟”意思就是保衛都城。

周朝時,國家每年都要在最后一個月(即臘月)祭祀八種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神靈,八位神仙中的“水庸”,便是我們今日所說的城隍。到了宋代,城隍正式納入國家祭祀的序列。元代則仿照宋代的做法,繼續推崇對于城隍神的祭祀,并在新興建的國都元大都的西南角,利用金代的一座廟宇舊基,修造了大都城隍廟,并封城隍神為“佑圣王”,并且這個封號在元朝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加封,至元朝末年,大都城隍神的最終封號為“護國孚化保寧弘仁廣惠佑圣王”,達十三個字之多,這在以往的朝代中是絕無僅有的。也從側面說明了元代統治者已把大都城隍神視為整個國家的“護國大神”。

不過真正把城隍信仰推上巔峰的,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之所以對于城隍神如此尊崇,大致是有以下幾個原因。其一源自于民間傳說,講的是明太祖在建立明王朝的過程中,曾多次得到了城隍神的護佑,因此在建國后出于“報恩”而提高了對于城隍的奉祀地位。其二便是由于明太祖出身寒微,在起義過程中深知人民群眾的力量之大,因此提高各級城隍的地位,實際上就相當于在基層利用城隍神的影響,來加強對于民眾思想的控制,以最終達到穩定社會的作用。無論哪種說法,其根本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能夠長治久安。

明代的城隍神,相當于各地的“陰司”地方官員,其管轄地界與各地的地方官大致相同。明太祖對于各級地方官員的管理非常嚴格,為了防止他們有貪贓枉法、濫用職權的行為,或是壓榨百姓的做法,明朝規定無論府州縣各級衙門,其官員在赴任時都要先行到當地的城隍廟齋宿一宿,在正式就職之前,還要先向城隍神祭告。各地的城隍廟的規模也要和地方府衙相當,其目的就是利用每一地設置的精神層面的 “陰司長官”,來監督陽間的地方官,用明太祖自己的話說,那就是“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則不敢妄為?!?/p>

明太祖在南京首立大明朝的都城隍廟,不過這座城隍廟早已毀于太平天國運動的戰火之中了。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后,便將原元大都城隍廟加以改建,形成了北京的都城隍廟。新改建的都城隍廟總體分為前部的“大威靈祠”(北京城隍神封號為“威靈公”)和后部的“寢祠”兩個部分,總體上是按照“前朝后寢”的制度建造的。在威靈祠正殿內供奉有都城隍牌位,明中期改為塑像,使得城隍信仰進一步人格化,而且還雕刻了全國各省的十三位城隍神塑像作為威靈公的配祀在這里供奉。正殿兩廡設置有模仿陰司的十八司,其目的,正是為了“人有所畏,則不敢妄為”。

在這座都城隍廟中曾有石刻的“北平府”三個大字,見證了明朝初年北京從“大都”更名為“北平府”歷史,不過這塊石刻早已不知去向了。而都城隍廟在經歷了光緒年間的大火之后,也基本上斷了香火。直到最近金融街擴建,才使得都城隍廟的寢祠再次展現在世人面前。

2、每月舉辦三天廟會

說起都城隍廟的廟會,那可是北京城所有廟會的“祖師爺”。在明代文人墨客的筆下,就有很多關于城隍廟廟會的記載。如沈德符在《萬歷野獲編》中曾寫道:“城隍廟市在貫城以西,每月亦三日,陳設甚伙,人生日用所需,精粗必備。羈旅之客,但持阿堵入市,頃刻富有完美。以至書畫古董真偽錯陳,北人不能鑒別,往往為吳儂所得以賤值收之。其它剔紅填漆舊物,自內廷闌出者,尤為精好。往時所索甚微,今則價十倍矣。至于窯器,最貴成化,次則宣德。杯盞之屬,初不過數金,予兒時尚不知珍重,頃來京師,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予為吐舌不能下,宣銅香爐所酬亦略同之?!?/p>

這段文字資料向我們全面展示了當年城隍廟廟會的盛況。當年城隍廟開市的日子定為每月的初一、十五和二十五日三天,日常所需在廟市上幾乎能夠買到。即便是外地來客,只要身上有盤纏,去一趟廟市,都能夠立刻能讓自己“富有完美”。除了日常生活用品之外,還有古玩字畫。沈德符也明確指出來,這些“古董”中也摻雜有仿制品,需要買家進行“鑒寶”。當時的北方人似乎不愿意勞神去一一鑒別,往往都是南方人能夠辨其真偽,并且南方人用很低的價格將“正品”收為己有。

廟市上的紅漆器非常有市場,當時還不怎么值錢的漆器,其身價在幾年間就漲到十倍之多,而御窯出品的瓷器,尤其是成化瓷器和宣德瓷器,都是市場上的大賣點。沈德符認為不值幾個錢的成化窯酒杯,在當時已經賣到了“博銀百金”的價格,這令他自己都感到“吐舌不能下”。宣德爐在當時也可以賣到和成化窯酒杯基本相同的價。

同是明代成書的《燕都游覽志》,對于城隍廟市的記載如下:“廟市者,以市于城西之都城隍廟而名也。西至廟,東至刑部街,亙三里許,大略與燈市同。其每月初一、十五、二十五開市,較燈市多一日耳?!痹谶@份記錄中可見,當時人們已經將西城的“城隍廟市”與東城的“燈市”相提并論了。同時這里面也點出了“廟市”的淵源,正是從“城隍廟市”而來。

3、明清時期五月十一祭城隍

自明嘉靖年間開始,明朝廷專門設置了祭祀城隍的日期,即每年的五月十一日。到這一天,朝廷指派太常寺卿前往城隍廟祭祀,這個慣例一直延續到清末。這個日子正好是在開廟市的五月初一至五月十五日之間,并且五月初一這天,宛平縣的城隍神會被信眾們抬著來到都城隍廟向上級領導“匯報工作”,因此,當時的祭祀活動,都有盛大的巡游活動。由于民眾的高度參與,使得從五月初一到初十這幾天成為了民間祭祀城隍的高峰期。而這些祭祀活動,也會吸引一批香會信眾和民間文藝團體的到來,間接促成了都城隍廟周邊商業活動的升溫,于是城隍廟市愈加繁榮起來,以至于都城隍廟東頭的一條南北向大街,由于在舉行商業活動期間熱鬧非凡而被當時的百姓稱為“鬧市口”,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清代的《京都竹枝詞》中,便有一首這樣的詩歌,專述都城隍廟廟會的熱鬧:“西城五月城隍廟,濫賤紗羅滿地堆;鄉里婆娘多中暑,為穿新買估衣回?!边@里所說的“濫賤紗羅”講的就是舊京的估衣行業。這些買賣人利用所收購來的舊衣服拿到廟會上售賣以賺取差價。說是舊衣服,但有些能有七八成新,甚至是大戶人家沒上身就丟掉的衣服,因此如果到這里“海淘”一番,是可以找到物美價廉的衣物的。由于城隍廟廟會開市正值舊歷五月的盛夏時節,高溫再加上人多,結果不少擠破腦袋來買廉價估衣的人都難免會因此而中暑。

都城隍廟在光緒年間慘遭火焚,這之后城隍出巡的活動以及廟會活動便逐漸被官方禁止了,盛極一時的都城隍廟廟會,也最終成為了歷史。如今唯有屹立在金融街這塊財富之地的寢祠大殿,仍在向人們默默訴說著昔日的輝煌。

4、北京城的大興城隍廟

在過去的北京城,正月十五有一個重要的習俗,那就是城隍廟里“燒火判兒”。而“燒火判兒”最著名的城隍廟就要數宛平城隍廟了。

據史料載,宛平縣城隍廟在每年的正月十三到十七開廟五天,在這期間,廟內外都是彩燈高懸,人山人海,熱鬧非常,人們紛紛來看“燒火判兒”:用泥塑成一丈多高的判官,體內做成空的大爐灶,在判官腹內填煤生火,判官眼、鼻、口、耳冒出火焰。

當時,與宛平城隍廟平級的還有大興城隍廟。它們是兩座縣級的城隍廟,坐落于北京四九城內。其中大興縣城隍廟位于東城的大興胡同,而宛平縣城隍廟則位于今地鐵6號線北海北門A口附近。說到這兒,可能很多讀者會犯迷糊了,為什么位于北京南郊的大興,和五環附近的宛平城,都跑到了二環里?這里還要把大興和宛平兩個縣的歷史簡單梳理一下。

明清北京城,以中軸線為界限,分為東西兩個部分。其中東部城區歸屬大興縣管轄,縣衙門就坐落在今東城的大興胡同里,而西部城區則歸屬宛平縣管轄,縣衙門則坐落在今西城的東官房附近。這兩個縣在過去都被稱為“京縣”,由于其縣治就位于天子腳下的京城之內,所以京縣和一般的地方縣有著截然不同的地位。就連這兩個縣的“縣太爺”,都比普通“縣太爺”品級高。大興縣除了管轄今東城區的大部分地區外,還管轄今朝陽區大部分、豐臺區東部、大興區大部分地區甚至是順義、通州、昌平的部分地區。而宛平縣則除了西城區大部分地區外,還管轄今海淀區、石景山區、門頭溝區大部分,豐臺區西部地區。

而兩個縣的城隍廟,按照明太祖當年的規定,也都是在縣衙門的附近。時至今日宛平縣城隍廟已經蹤跡難覓,而大興縣城隍廟則仍然有大部分建筑遺存。乘坐公交車從北兵馬司站下車,向北再走100多米,就到了大興胡同的西口。順著胡同往東走,在北京市公安局東城分局的對面,有一座古樸的單檐卷棚式建筑,即是大興縣城隍廟的山門了。

當年,這座山門坐南朝北,正對著當年大興縣的衙門,陰司陽間的兩位長官“對門辦公”,也可以算是一個奇談了。如今,這座山門上還留存著一副磚雕對聯。其上聯為“陽世奸雄違天害理皆由己”,下聯為“陰司報應古往今來放過誰”。對聯兩側的墻面上,則鑲嵌有“監觀有赫”四個大字,喻義城隍神明察秋毫,任何傷天害理的事情,都逃不過他的慧眼。

正因為對于城隍神“明察秋毫”的寄托,大興縣城隍廟贏得了眾多普通民眾的膜拜。每年的五月初一,人們抬著大興縣城隍神將自己統轄的區域巡查一番。而宛平縣的“城隍”,則要向都城隍神“匯報工作”。

5、皇城和紫禁城也有城隍廟

除了都城隍廟、大興城隍廟和宛平城隍廟,北京城里還有皇城城隍廟和紫禁城城隍廟,后兩座城隍廟都是清朝雍正皇帝的“作品”。

雍正皇帝篤信神道,在位十三年所興建的寺廟宮觀比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加起來建的廟宇還要多。而城隍作為一方土地的保護神,自然也受到了雍正皇帝的格外青睞。

北京城素有“里九外七皇城四”的說法,“里九外七”分別指的是北京城內城九座城門和外城的七座城門。而這其中的“皇城”說的則是位于內城以里的一圈由紅墻黃瓦圍起來的城垣。其大致范圍北到今天的平安大街,東抵皇城根遺址公園一線,南達長安街,西至西黃城根大街?;食且詢冗€有一圈城墻,這就是聞名中外的紫禁城了。既然被稱為“城”,那么理所當然就要有護佑一方水土的城隍存在,因此雍正皇帝正是出于這個用意,興建了皇城和紫禁城的城隍廟。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皇帝開始建造紫禁城城隍廟,雍正九年(1731年),建造皇城城隍廟,即“永佑廟”。其中紫禁城城隍廟位于紫禁城的西北角,按照八卦方位屬于“乾卦”,且緊鄰紫禁城入水口。按照八卦的理論,這里屬于紫禁城的“天門”所在,而位于紫禁城巽位的出水口,則是地戶所在。將護衛紫禁城城池安寧的城隍廟安排在紫禁城“天門”的位置,用來把守皇帝居住的皇宮,足見雍正帝的用心所在。如今紫禁城城隍廟是故宮研究院的辦公場所,沒有對外開放。

昔日的皇城城隍廟位于北大婦產兒童醫院斜對過的華天延吉餐館的后面。在這家餐館就餐時您不妨上到二樓,從這里可以完整地欣賞到永佑廟大殿的全貌。這也是為數不多的可以尋覓到舊時城隍廟遺跡的地方。如今永佑廟為學校使用。

6、神秘的江南城隍廟

昔日北京城除了都城隍廟廟會之外,還有一處“江南城隍廟”的廟會也是名噪京華。這座城隍廟遺址位于今西城區南部南橫東街和黑窯廠街交匯口的東側路北。

江南城隍廟的廟宇始建年代不詳,有人說是明代,也有人認為是元代。與都城隍廟比較起來,江南城隍廟似乎更“接地氣兒”。這座廟宇“開廟”的日期,恰好就是民間最為重要的三個“鬼節”,即清明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和每年十月初一寒衣節(民間亦俗稱為送寒衣)。

由于該廟宇的東側為東岳天齊廟,西側為三圣庵(三官廟),三座廟宇連成一片頗成規模,因此江南城隍廟開廟設市之日,這里自然是人山人海。

相傳,舊歷七月十五日中元節這一天,人的鬼魂都會回到家中探望,而一些沒有人祭祀的孤魂野鬼也會乘機出來作惡。這時就需要護佑一方土地平安的城隍爺出面“擺平”了。而給城隍賦予這方面“職能”的,仍然是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考慮到經過元末明初的戰爭后,有很多死去的人無人祭祀,于是他便在南京玄武湖中一個小島上修筑起了一座祭壇,名曰“泰厲壇”,專門祭祀“無祀鬼神”,并命全國各郡縣均要設置類似的祭壇。在祭祀之日還要將城隍爺的牌位請到厲壇,以平息孤魂野鬼的“怨氣”來“保障”地方上的安寧。明成祖遷都北京后,在北京也有泰厲壇的設置,但具體位置已不可考,至清代,泰厲壇的祭祀便廢止了。

江南城隍廟因位于外城中部偏南,雖說仍在城里,但南面是外城中最為荒涼的地區,甚至有不少亂墳崗子,因此每年三大鬼節,各種各樣的儀式、加上墳場周邊的哭泣之聲,著實給這里添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舊時,老北京有不少關于江南城隍廟的傳說,有些還流傳至今,其中有兩例流傳甚廣:

其一說的是民國十年(1921年)前后,江南城隍廟照例舉行“城隍爺出巡”的儀式。在圍觀游行的隊伍中有三個看熱鬧的女孩子,在觀瞻游行的過程中互相開起了玩笑。其中一個說:“你們看這位城隍爺,長得真是英俊瀟灑!”邊上兩個女孩兒一聽,趕忙說道:“你要看城隍爺長得好,那就嫁給他吧!”結果這女孩一聽趕忙還嘴道:“算了吧,看你們倆亂開玩笑?!闭f著還把自己手里拿著的手絹高高掄起,想要“教訓”一下另外兩個女孩。結果不想一陣旋風將手絹刮到空中,最后竟然將手絹直刮到城隍爺圣駕的轎子里去了。三個女孩兒當時就傻眼了,覺得事情不妙。果然不久之后,那個開玩笑的女孩竟然一病不起,醫治無效而身亡了。女孩的父母得知來龍去脈后,只好將孩子的白事當紅事來辦,給她搭了喜棚,對外就說女兒是出嫁給城隍爺了。而這事兒一傳十十傳百,一時鬧得人心惶惶,當時的地方官為了安定民心,也就將城隍出巡的儀式給停了。

第二則就更加荒誕不經。故事說的是城隍廟里面供奉的黑無常,想嘗嘗人間的美味,于是便在夜里偷偷從廟里出來買硬面兒餑餑吃,賣硬面兒餑餑的人也沒認出真神,就把黑無常的錢收了。結果第二天一大早起來數錢時,賣硬面兒餑餑的人才發現這錢箱里有幾枚紙錢,他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到城隍廟里趕緊拜城隍爺,總算保住了一條性命。兩則傳說,雖然都是封建迷信的產物,但可見當年老百姓對城隍神信仰的深入人心,而老百姓們對于城隍神的畏懼,也正符合當年朱元璋提出城隍祭祀的目的——“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則不敢妄為”。

猜你喜歡
城隍城隍廟紫禁城
兩個城隍
平遙城隍廟,中秋之月
兩個城隍
紫禁城之旅
城隍廟的來歷
逛鎮江城隍廟街
紫禁城365
紫禁城600年
禁戲下行與“以神為戲”之民間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劇為例
城隍廟里紅紅的年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