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淵明“性嗜酒”之原因探討

2017-04-21 02:13張亞鋒
文教資料 2017年4期
關鍵詞:嗜酒陶淵明

張亞鋒

摘 要: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偉大詩人之一,他引酒入詩,對后世詩歌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但對陶淵明“性嗜酒”的原因學界歷來說法不一,本文從生命和生活視角探究陶氏“性嗜酒”的深層原因,以期加深人們對陶淵明及其詩作的理解,從而更好地繼承他身上折射的人性的光輝遺產。

關鍵詞: 陶淵明 嗜酒 酒詩

關于陶淵明與酒的關系,前人早有論述,但多持飲酒避禍之說。其中梁昭明太子蕭統在《陶淵明集序》中的說法頗具影響力。他說:“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笔捊y認為陶氏之嗜酒并非出于美酒帶來的純物質享受,而是有所寄托,另有苦衷,可謂“醉翁之意不在酒”。沈德潛云:“陶公際易代之時,欲言難言,時時寄托?!苯鷮W者陳寅恪和王瑤先生基本亦持此說。如陳寅恪《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系》中認為陶飲酒“實為一種與當時政權不合作態度之表示”。王瑤《中古文學史論》中認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迫害的逃避是包括陶淵明在內的魏晉文人飲酒最重要的理由”??v觀陶淵明一生經歷,我們認為對陶嗜酒的深層原因做進一步探究仍有必要。

依前引學賢所論,陶氏飲酒成因與其生活的社會政治背景密不可分。但陶淵明在晉宋易代的風云變幻之際,真是一味逃避政治,一味遭臨來自當局的迫害,而有性命之憂嗎?讀史傳和陶的詩文可知,并非如此。事實上,陶淵明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對待政治的態度亦有不同。青壯年時期,他懷著大濟蒼生之志輾轉于各軍幕,以圖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陶淵明從晉安帝隆安二年(398年)開始入桓玄幕,到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冬辭去彭澤令,在這八年當中,他先后入桓玄、劉裕、劉敬宣三人的軍幕,主動置身于動蕩的政治風云之中。讀其詩文,可見此時他的胸懷抱負。如在《雜詩》中他追憶說:“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痹凇稊M古》中他感慨道:“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游;誰言行游近?張掖至幽州?!庇纱丝梢?,此期詩人頗有橫掃宇內,挽乾坤于既倒的氣魄和抱負。他還在《感士不遇賦》中有言:“咨大塊之受氣,何斯人之獨靈!稟神智以藏照,稟三五而垂名……密網裁而魚駭,宏羅制而鳥驚。彼達人之善覺,乃逃祿而歸耕?!庇纱丝梢?,詩人年輕時具有立功揚名的強烈愿望。如果把此期的陶淵明說成逃避政治者,顯然難圓其說。毋寧說此期的他是:心居廟堂之上,而非處江湖之遠。但是,崇尚自然的陶淵明在懷著大濟蒼生之志走入仕途,在親歷了東晉末期政治的昏暗腐敗和官場中的彼此傾軋后,最終做出了“守拙歸園田”的人生選擇,此時才可謂是抽身遠害的避禍。但他的飲酒又很難說是全然為了避禍,因為在他訣別仕途、辭去彭澤令之后并未停止飲酒生活。

陶淵明“性嗜酒”的成因是什么呢?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受魏晉時代文人飲酒風尚的影響

魏晉文人從憂生意識出發,大都有嗜酒之癖。如劉義慶《世說新語》中有有關竹林七賢的記述,說他們“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竹林七賢如此,其他文人亦大都如此。因為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政權更迭頻繁,社會動蕩加劇,文士慘遭屠戮的時期。面對這種動輒得咎的情況,文人們多采取縱酒沉醉的方法應對可能隨時而至的災禍。文人的這種憂生意識無論是曹魏末年,還是晉宋亦代之際,都普遍存在。

思想方面,由于此期儒家思想一統天下的格局被當時混亂的政治局面打破,思想界形成了玄風大盛、佛理肆行的局面,因此形成了繼先秦之后中國思想史上又一個較為自由的爭鳴時期。人的觀念為之一變,人們開始從倫理道德、鬼神迷信、讖緯宿命等規范、價值、標準的桎梏中解放出來,開始關注個體生命的內在價值;重新發現、思索、追求人自身的生命、意義和價值。與此相呼應,文學創作中表現人生苦短、窮達無常、命運難卜的情感體驗成為突出的審美情調。陶淵明便在此種時代風尚的孕育下誕生了。

陶淵明雖然沒有阮籍、嵇康那種屠刀在頭的性命之憂,卻有魏晉時人們那種對生死問題的同樣關切。他沒有像我們通常理解的那樣,超越了對死亡的憂慮,讀其詩文,我們甚至可以感受到他內心對死亡有著恐懼和困惑。他在《自祭文》末尾說:“人生實難,死如之何?”可見,他對未知的死亡充滿憂惑。面對生死問題,他選擇了“順化”和“洋真”的態度,借助酒來思考、來表達。從此意義來講,酒與陶淵明思考的生命存在本身發生了密切聯系。他有著魏晉人共有的對死亡的恐懼和焦慮,但又清醒地認識到其“從古皆有沒”(《乙酉歲九月九日》)。他在對生命本身做出深入思考后,放棄了功名、富貴等外在于生命的東西,“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名”(《怨詩楚調示龐主薄鄧治中》),他意識到了生命的價值和目的就在于生命自身。

既然生命的價值和目的就在于生命自身,那就應該在現實生活中活出生命的自然色彩,而非矯飾造作。在陶淵明那里,生命之“真”就是存在的根基。他鄙視世俗眼光下社會外加于人的成功標準和價值評判,其云:“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保ā讹嬀啤分┻@首詩指出人們“由于不悟大道,故惜情顧名,而不肯認真,不敢縱飲,不知及時行樂。此即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方東樹《昭味詹言》卷四)??梢?,時值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二次人性探討和思想解放之際的陶淵明對人性思考的哲學高度。那么,如何才能擺脫名利的束縛,恢復個人的本真存在呢?對此,他選擇了酒。他曾說過,酒的好處是“漸進自然”?!皾u進自然”即通過飲酒袒露自己生命的本真存在。誠如袁行霈先生所言:“他飲酒是飲出深味的,他對宇宙人生和歷史的思考所得出的結論,他的哲學追求,那種物我兩忘的境界,返歸自然的素心,有時就是靠著酒的興奮與麻醉這雙重刺激而得到的?!?/p>

以上所論是陶嗜酒的第一個原因,即時代風尚影響下他對生命本真存在的探究,對“人生無根蒂”的困擾。借酒超越生死,借酒找尋個體生命存在精神上的永恒性。

二、源于美酒這種物質享受帶來的愉悅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特別是東漢末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特殊的社會政治環境使文人們借酒抒發對人生的感悟,對社會的憂思,對歷史的慨嘆,從而大大豐富了酒文化的內涵。陶淵明更是把酒與詩連在了一起,他以真性情在酒詩中袒露出真實的自己,使讀者可以感受到他因飲酒而得的快樂。如“或有數斗酒,閑飲自歡然”(《答龐參軍并序》),“盥濯自檐下,斗酒散襟顏”(《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佳人美清夜,達曙酣且歌”(《擬古九首》)。暢飲使陶淵明真正返回了生命的愉悅狀態。酒之于陶淵明,構成了其日常生活甚至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在《五柳先生傳》中有言:“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去留?!笨梢?,由于其性之所嗜,他認為酒很好喝,喝了很快樂?!昂雠c一觴酒,日夕歡相傳”,“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飲酒二十首》之一、之八)。陶淵明借別人之口道出酒中之趣:“溫(桓溫)嘗問君(孟嘉)酒有何好處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爾?!彼€說:“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碧諟Y明體味到的酒中深味和酒中之趣,我想在很大程度上是酒這種物質本身好喝而造成的。對他來說,飲酒是一種樂趣,飲酒時心情舒暢,酒后天地在他眼里倍感親切平和。酒成為其日常生活詩化的象征,是其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陶淵明歸隱田園后,變得更加愛酒,飲酒給了他好的心境。在充滿泥土氣息的田園中,他過著享受和浸潤著酒香的隱居生活,從田園平常的生活中搜求著人生的喜悅。

以上所述可視為酒給陶淵明帶來了生理意義上的愉悅,從而構成其嗜酒的第二個原因。

三、飲酒有助其詩文創作

酒是陶詩中最普遍的意象,蕭統在《陶淵明集序》中說他“篇篇有酒”雖不確切,但陶詩中寫酒的確實不少,近乎是其詩文篇數的三分之一。如此多的酒意象,一方面可見陶淵明對酒的鐘愛,另一方面可說是酒給了他創作的靈感、文思。宗白華先生認為:詩人善醒,更能醉,能夢。雖然此“醉”是針對作家藝術構思時進入創作的虛靜狀態而言的,但與酒,特別是醉帶給人的心理特征很相近。因為作家在醉酒時可以排除名利等雜念的干擾,沒有榮辱得失的顧慮,完全沉浸在物我皆一的美的境界當中。對于陶淵明這個善飲又文采斐然的詩人而言,美酒更有助于他文才的發揮。陶淵明曾說:“余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然復醉。既醉之后,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保ā讹嬀贫住沸颍┛梢?,飲酒的確帶給了他靈感、文思。他詩集中很多佳作或寫予朋友,如“伊爾懷人,欣德孜孜。我有旨酒,與汝樂之。乃陳好言,乃著新詩。一日不見,如何不思?”(《答龐參軍》)《或寫給鄰居,如“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保ā峨s詩二十首》之一),或寫酒后對歷史、自然的感受,或抒寫酒后的情興。這些顯然與飲酒帶來的詩思有關。杜甫曾作詩說:“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笨芍^知己之言。飲酒賦詩在陶淵明看來是人生的兩大快事。他在《移居二首》之二中詩酒并提道:“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笨梢?,對他來說,飲酒是他作詩靈感來源的重要途徑。

總之,對陶淵明“性嗜酒”的原因不能僅持飲酒避禍一種說法,而應從人生需要,尤其從生命和生活角度做更深層次的思考。這種思考或許有助于我們從人性角度探究陶淵明這位詩人,從而更好地繼承他身上折射的人性的光輝遺產,過上不為凡俗所縛的純真生活。

參考文獻:

[1]王瑤,編注.陶淵明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

[2]袁行霈.陶淵明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3]薛天緯.李太白論[M].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02.

[4]羅啟榮,何文丹,編.中國酒文化大觀[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2.

[5]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

[6]高建新.中國古代文人與酒之關系論略[J].內蒙古大學學報,2000(01).

[7]張麗杰.論陶淵明詩歌與酒[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3(07).

[8]何梅琴.詩歌陶淵明酒[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7(01).

猜你喜歡
嗜酒陶淵明
你好,陶淵明
素心人陶淵明
嗜酒患者無痛胃鏡檢查時丙泊酚用量與效果觀察
陶淵明:永恒話題與多元解讀
陶淵明的隔世情懷
不為五斗米折腰
嗜酒與不飲酒銀屑病病例臨床對比分析
周公度(一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