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最近發展區”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2017-04-21 00:04游玉旭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年27期
關鍵詞:最近發展區圖式思維能力

游玉旭

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理論,區分了個體發展的現實的發展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F實的發展水平即個體獨立活動所能達到的水平,而潛在的發展水平則是指個體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個體的幫助下所能達到的活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區域就叫“最近發展區”。教學過程就是不斷地利用最近發展區和創造新的最近發展區的過程。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利用學生最近發展區可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一、利用學生已有的“最近發展區”培養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能力

問題1:大氣中CO2濃度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呈現問題后,學生議論。答案有:(1)大量燃燒煤炭(2)大量燃燒石油(3)大量燃燒天然氣……

第(1)個問題回答的最多,受其影響產生了第(2)、(3)等答案。但這一系列答案又都受(1)的制約,即都受“燃燒”兩字的制約。說明同學的思維是在“燃燒”這個大前提進行發散的,而沒有注重對這幾種情況進行聚合思考,于是筆者就作下列提示:

問:圖1中水池中水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的答案比較統一,即:進、排水量。受這個問題的啟發,部分同學開始爭著說出CO2濃度升高還與植被破壞、消耗的CO2減少有關。水池水量變化問題是小學應用題中出現過的,屬于學生已知的知識,理解CO2濃度的變化是“最近發展區”。利用學生“水池水量變化”的原有的數學圖示去同化現在的CO2濃度變化,引導學生聚合思考,得出從“進、流出量”兩方向分析,然后單就其中一方面進行發散思考。

此例經過“出示問題——討論問題——類比提示——解決問題”的活動過程后得出結論,是在探索過程中對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雙向培養。

二、創造最近發展區,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

問題2:在區域地理中如何培養思維能力,現以“日本國”的學習為例加以說明。

第一步:安排課前預習并寫預習筆記,筆記具有的共性是知識點無聯系,屬于記流水帳式的,還沒有納入自己的思維體系中去。上課時,啟發同學說出日本哪些方面比較重要,并逐一寫在副板書上。

多火山、地震;多山、少平原;群島國;工業發達;工業分布在“三灣一?!?;位于亞洲東部;海洋性季風氣候;人口過億;圍海造陸(神戶人工島);森林資源多,礦產資源少,漁業資源多;向中國進口蔬菜;紅富士蘋果著名。

第二步:根據同學說出的知識點逐一尋找因果關系:

第三步:經上述逆向思維后,進行順勢推理。(如下表)

第一步學習是零散的,把“日本”這個抽象概念分解為若干多部分,既尊重了學習個體的差異性,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分析能力。

第二步是重要環節,是對信息過濾、改變、編碼的過程,使之與學生頭腦中原有圖式合模,即同化過程,要調動學生思考信息間的聯系。在對信息編碼過程要尊重個體差異性,保護學生的創新熱情。

第三步是在第二步的基礎上,對具有內在聯系的信息進行順勢推理,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概括,既要關注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的提高,又要培養統籌安排能力。

當學習者完成第三步,可以認為同化過程的結束,即對區域地理理解圖示內化形成了。但遇到一個新區域時,如中亞地區,學習者會發現,再用構建的日本國的圖式已經不能完全同化中亞地區的信息了,就必然會面臨對日本國的學習圖式進行修改,這是學習者進行的順應過程,從而達到新的平衡,也是把抽象概括出的一般模式具體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鍛煉思維的靈活性。

同化過程中,更多地培養了學生分析、綜合、概括等方面的思維能力,遇到新情境時的順應過程更多地培養了學生將歸納概括的東西具體化的思維能力,同時也關注到廣闊性、靈活性、敏捷性等思維品質。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李伯黍,燕國材.主編《教育心理學》第二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在職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及指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王濤主編《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學苑出版社

猜你喜歡
最近發展區圖式思維能力
山東漢畫像石鋪首銜環魚組合圖式研究
培養思維能力
培養思維能力
圖式思維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的應用
基于“最近發展區”的班級內分層教學研究
論促進幼兒“最近發展區”的路徑選擇
淺析高中數學課堂的提問策略
從驅動-路徑圖式看“V+上/下”的對稱與不對稱
審美心理圖式與文學鑒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