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吸入全身麻醉骶管阻滯麻醉的護理配合

2017-04-22 08:04趙繼美
健康之路(醫藥研究) 2016年6期
關鍵詞:護理配合

趙繼美

【摘要】目的:總結小兒吸入全身麻醉復合骶管阻滯麻醉的護理配合。方法:對我院56例下腹部手術患兒行吸入全身麻醉復合骶管阻滯麻醉,同時護理配合。結果:本組患兒手術吸入全身麻醉聯合骶管阻滯,術中麻醉安全,均順利完成手術,3例患兒吸入七氟醚誘導過程中出現輕度喉痙攣,經加深麻醉吸入濃度,吸氧后好轉,術后未出現并發癥。結論:加強小兒吸入全身麻醉復合骶管阻滯麻醉的護理配合是手術麻醉成功的保證。

【關鍵詞】小兒麻醉;骶管阻滯麻醉;護理配合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6)06-0056-02

小兒吸入全身麻醉復合骶管阻滯麻醉是小兒外科手術常用的麻醉方法,主要應用于小兒下腹部、會陰部、下肢手術。由于麻醉用藥及手術創傷,使手術會有不同程度的風險,尤其是實施小兒麻醉時,風險更大。因此,手術室護士做好麻醉的護理配合工作顯得尤為重要?,F將我院56例小兒吸入全身麻醉復合骶管阻滯麻醉的護理配合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病例選自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科開展小兒手術行吸入全身麻醉復合骶管阻滯麻醉56例,年齡1歲~10歲;其中男54例,女2例,腹股溝疝疝囊高位結扎術35例,睪丸鞘膜積液鞘狀突高位結扎術14例,隱匿性陰莖陰莖整形術2例,股骨骨折內固定術2例,包皮環切除術3例;手術時間30 min~90 min。

1.2方法

小兒進入手術室后選擇保留自主呼吸吸入七氟醚,吸入誘導鎮靜后開放靜脈,行喉罩放置。在常規吸入濃度(1.5%-2%)監護下行骶管阻滯麻醉,然后擺放手術體位,術中嚴密監護。手術完成后將小兒安置到麻醉蘇醒室專人監護,病人完全清醒后在麻醉師、手術室護士陪同下送回病房。

1.3結果

本組患兒手術行吸入全身麻醉聯合骶管阻滯,術中麻醉安全,均順利完成手術;5例患兒術中出現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經及時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吸氧后好轉,術后未出現并發癥。

2 麻醉護理配合

2.1麻醉前護理

2.1.1術前訪視 術前1 d巡回護士與麻醉師一起訪視手術患兒。詳細了解患兒的年齡、病情、手術名稱及過去史、體質量。了解患兒術前1周內有無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根據不同年齡段患兒的特點給予不同的術前護理。對嬰幼兒護士每次接觸患兒時,先與患兒父母談話,并進行核對,給患兒舒適的接觸,如環抱、撫摸等。對學齡前期及學齡期,術前應主動讓患兒及其父母了解關于手術室情況,以宣教手冊等形式讓他們了解手術及麻醉的過程,給予一些表揚和鼓勵的語言,以幫助樹立信心,取得合作。

2.1.2術前禁食 向患兒及家長說明術前禁食的重要性,由于嬰兒耐受饑餓的能力差,家長不要因小兒哭鬧而偷偷給其食物而影響手術。一般禁奶禁固體食物8小時,新生兒至1歲術前4小時可給清淡液體,1歲以上至5歲術前6小時給清淡液體[1]。

2.1.3麻醉前準備 小兒麻醉應常規準備麻醉藥品、吸引器、氧氣、各種不同型號的面罩,吸氧管、喉罩、氣管插管用物、麻醉穿刺包、四肢固定帶、小兒留置針(24號)、小包裝液體等。調節手術間溫度24 ℃~26 ℃,防止術中小兒受涼。

2.1.4嚴格執行手術安全查對制度 接病人入手術間,根據病歷仔細核對小兒腕帶、姓名、床號、住院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麻醉方式、術前用藥、有無過敏史,對不會用語言表達的小兒應與患兒父母認真核對,防止接錯病人。手術者、麻醉師和巡回護士三方共同認真執行手術安全核查制度。分別在手術開始前、麻醉前、手術結束時執行安全查對,防止發生差錯,并認真詳細記錄簽名。

2.1.5開放靜脈通路 小兒由于自制能力差,大多不能很好地配合靜脈穿刺。因此,對不合作的患兒于手術室緩沖間內行肌注射咪達唑侖,等待其安靜入睡后再抱入手術間內吸入七氟醚后行靜脈穿刺。小兒輸液應選擇小包裝液體,方便麻醉醫生臨時調整用藥,速度要嚴格控制,必要時可應用輸液泵控制輸液。輸液針要妥善固定,防止小兒躁動被拔除,選擇近關節部位的靜脈穿刺成功后,可用小夾板或空紙盒跨關節固定,既保證輸液通暢,又防止套管針脫落。

2.2麻醉中配合

2.2.1麻醉穿刺的配合 麻醉過程中護士始終在患兒身旁,防止墜床等意外發生。進行骶管阻滯麻醉穿刺時,協助麻醉師讓患兒取前傾側臥位,雙膝盡量接近下頜。充分暴露骶裂以利穿刺。由于小兒應用吸入全身麻醉后進入無知覺狀態,此時應暴露患兒面部,密切觀察呼吸、心率、氧飽和度,防止患兒口鼻被被褥堵塞,一旦麻醉藥誤入血管發生抽搐、血壓降低、心律失常、氧飽和度下降甚至心搏驟停等局部麻醉藥中毒癥狀,立即停止注藥進行搶救。

2.2.2手術監護 手術平臥時將小兒的頭稍后仰,使呼吸道呈水平位,禁止采用俯臥位。術中常規低流量吸氧(1 L/min~2 L/min),使用多功能監護儀連續監測患兒的呼吸、心率以及氧飽和度,大于2歲應監測無創血壓。因七氟醚為揮發吸入性麻醉藥物含有輕微刺鼻氣味,可誘發出現患兒閉氣、喉痙攣等不良反應,術中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如發生口唇發紺、氧飽和度下降、呼吸不規則、有鼾聲屏氣等狀況時,應立即用雙手拖住下頜,及時拔出喉罩,用面罩吸氧。有痰鳴音時,應給予吸痰,吸痰時間為10 s,動作要輕柔,隨時準備協助麻醉師進行氣管插管。本組3例病人手術中出現輕度喉痙攣,血氧飽和度降至92%,經加深麻醉吸入濃度,面罩加壓給氧后恢復正常。

2.2.3保溫護理 小兒由于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成熟、體溫變化不規則、手術創傷、麻醉作用、冷的消毒液刺激皮膚,手術區皮膚暴露等都可造成麻醉期間體溫發生變化。所以麻醉中小兒應特別加強術中保暖,室溫應控制在24 ℃~26 ℃,用棉被等覆蓋非手術部位,有條件者可使用變溫毯,輸入的液體和沖洗體腔的液體都要加溫至37 ℃,保持手術床單元的干燥,防止體熱散失。

2.2.4加強輸液管理 有效的靜脈通道,是手術順利完成的根本保障。小兒靜脈通路要妥善固定,加強保護。經常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紅腫、液體外滲,輸液輸血速度應根據小兒體質量、術中出血量決定,不宜過快或過慢。及時更換液體,每次靜脈用藥一定要排盡輸液管道內的空氣,防止發生空氣栓塞。術中用藥多為口頭醫囑(無醫囑單)。護士在給藥時必須嚴格執行給藥前兩人核對無誤后方可執行,并保留術中安瓿,待手術結束與麻醉師再次核對后方可棄去。用藥完畢,提醒麻醉師及時將用藥情況記錄在麻醉單上。

2.3麻醉蘇醒期護理

手術結束后隨同麻醉師一起將患兒護送至蘇醒室,專人護理,低流量持續吸氧(1 L/min~2 L/min),保持呼吸道通暢,觀察呼吸、心率、面色、血氧飽和度、肢體活動度等,保持周圍環境安靜,減少對小兒的不良刺激。蘇醒期小兒意識尚未恢復,易出現躁動、哭鬧、幻覺,容易發生窒息和意外,應加強床旁看護和制動,防止墜床。在病情允許情況下,必要時可使用約束帶進行四肢固定,但要注意松緊適宜,手腕及足踝等骨突出處用棉墊保護,約束胸、腹部時保持其正常的呼吸功能。制動時維持患者身體各部位的功能位,每15min觀察一次[2],妥善固定好靜脈輸液及防止脫出,待患兒意識清醒、呼吸平穩、心率和血氧飽和度恢復正常30 min以上,與麻醉師共同護送患兒回病房,與病房護士認真交接并做好記錄。

3 討論

小兒由于特殊的解剖和生理特征,在手術麻醉過程中病情隨時可能變化。七氟醚作為誘導麻醉藥,用藥后會誘發喉痙攣。同時骶管麻醉是在小兒無知覺下進行,需要配合護士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及時發現局部麻醉藥的中毒癥狀,缺氧及其他并發癥。因此,麻醉期間的護理非常重要,術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齊搶救藥物及插管用物。麻醉期間保持呼吸道通暢,嚴密觀察患兒呼吸、心率、脈氧的變化,及時糾正低氧血癥,觀察麻醉藥物毒性反應,注意保暖,加強輸液管理和蘇醒期護理,一旦發生意外立即處理,確保小兒手術麻醉安全。

參考文獻:

[1]艾登斌,《簡明麻醉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五十五章,第二節.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臨床護理實踐指南》(2011版)[M].人民軍醫出版社,第三章.

猜你喜歡
護理配合
血管內超聲指導下冠狀動脈旋磨術的護理配合
腦室外引流術治療腦室出血的護理配合
四手操作法護理配合在根管治療中的應用分析
頸內動脈剝脫術巡回護士的配合及護理體會
腹腔鏡與宮腔鏡聯合應用在婦科手術中的護理配合及體會
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患者的臨床護理配合
腸鏡下高頻電大腸息肉摘除術的配合及護理干預
跟骨皮膚軟組織缺損患者行股前外側皮瓣修復手術的護理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