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的基本定位與傳播策略

2017-04-24 07:23文/丁
傳媒 2017年6期
關鍵詞:新聞節目民生受眾

文/丁 凱

“互聯網+”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的基本定位與傳播策略

文/丁 凱

民生新聞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末,早期較具代表性的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有黑龍江電視臺的《新聞夜航》、江蘇電視臺的《南京零距離》等。此后全國各大衛視相繼開始播出與此類似的電視節目,進而掀起了我國電視熒幕上民生新聞節目的爭奪戰。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電視節目制作、播出產業已經完全過渡到“互聯網+”時代,這一變化給民生新聞帶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對以民生新聞節目為代表的傳統電視媒體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新媒體環境中,面對不同形式、不同技術背景、不同社會影響的媒體之間的相互融合和滲透,電視民生新聞必須重新明確自身定位,適當調整傳播策略,努力提升自己,方能真正適應當下的競爭環境。

“互聯網+”時代電視民生新聞面臨的挑戰

民生新聞節目的快速發展,核心在于其能夠貼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電視民生新聞留給觀眾的第一印象便是本土化與人本色彩,內容上鎖定百姓的生存狀態、生存空間、生存環境,關注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對群眾有影響的事件及訊息;形式上充分利用現代傳播手段,提高新聞報道的時效性、互動性,以拉近與觀眾的距離。由于“互聯網+”時代語境中民生新聞的選題來源更為豐富、新聞傳播形式日趨多元化,使得當下的受眾群體對民生新聞報道時效性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受眾也不再滿足于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充分享受“互聯網+”所提供的技術便利,利用各種即時性信息通訊手段,力求以更為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到民生新聞的采訪、報道和傳播過程中。作為一種顛覆性的新聞傳播模式,“互聯網+”語境中的民生新聞報道已經完全不同于傳統的電視民生新聞,迫切需要相關從業人員根據媒體環境的新變化進行適當的調整。

“互聯網+”時代的電視民生新聞,一方面繼承了傳統媒體的受眾基礎,具有一定的優勢,另一方面又必須要承受來自于“互聯網+”時代的技術語境所造成的挑戰。因此,傳統的民生新聞節目需要進行從節目定位到傳播策略的改造,方能對自身有較為全面的認識,為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奠定基礎。具體來說,“互聯網+”時代民生新聞面臨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下述幾個方面:一是民生新聞的選題來源更為豐富,二是新聞傳播形式的多元化、多樣化趨勢更為明顯,三是民生新聞的時效性特征更為明顯,四是單向度的信息傳播模式逐漸被互動性信息傳播模式所取代。

電視民生新聞的涌現和快速發展帶給人們的第一印象是——鮮明的本土化色彩,即以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生存空間、生存模式為主要關注對象,主要報道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事件。在“互聯網+”時代所提供的技術性手段影響下,民生新聞逐漸擺脫了電話熱點、新聞熱點舉報的信息獲取模式,相關制作人員也需要根據新技術條件下新聞報道的新變化作出適當的調整,但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電視民生新聞歸根結底屬于傳統媒體的一種新聞類型,因此,面對網絡互聯平臺新興媒介的出現,電視民生新聞的弊端終究會逐漸顯露出來。新聞的時效性關系到新聞傳播的迅捷與否,面對新媒體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傳統媒體中的民生新聞,還不能很快地實現如新媒體一般迅捷、交互性傳播。電視民生新聞在“互聯網+”時代面臨的另一挑戰是,新媒體語境中受眾的單線度傳播逐漸演變為多元傳播。一方面,人們通過手機等移動媒體掌握更多的信息,徹底改變了以報紙、電視為主導的信息傳播模式;另一方面,從電視觀看到手機接收的變化過程在改變新聞傳播方式的同時,也孕育出新的收視習慣??梢哉f,“互聯網+”時代正在創造一種顛覆式的民生新聞。

“互聯網+”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的基本定位

為了更好地應對“互聯網+”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節目面臨的挑戰,提高民生新聞的社會價值,拓展民生新聞的發展空間,有必要就民生新聞的基本定位作出適當調整,使其既符合我國新聞傳媒產業自身發展情況,又能夠展現“互聯網+”時代民生新聞節目的現實意義。

學術界曾就“民生新聞”的定義展開過較為激烈的爭論,形式化的概念表述方式爭論之下,隱藏的是如何正確認識民生的問題,其本質則是“互聯網+”時代民生新聞的基本定位問題。有學者將其總結為民生新聞研究的“七大待解之謎”:一是“民生新聞”是否是一個嚴謹的科學命題,二是“民生新聞”與“社會新聞”的關系究竟如何?三是“民生新聞”究竟有哪些本質特征?四是“民生新聞”是傳播理念還是新聞類別抑或節目形態?五是電視與報紙究竟是誰“抄”誰的“民生新聞”?六是民生新聞熱潮中的“尷尬”處境(指受到質疑、批評)為哪般?七是紅旗到底能夠打多久?這些觀點正說明當今學術界并未在涉及“民生新聞”概念、表述方式和學術定位等根本性問題上達成共識。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僅在外部環境、技術手段、傳播方式等方面進一步影響了如何界定民生新聞的問題,還對新技術語境下民生新聞的基本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僅為民生新聞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技術手段,更在于它從根本上重塑了人們認識新聞的思維模式和獲取新聞資訊的手段。隨著技術手段和思維模式的更新,新聞類型、節目形態和新聞體裁以及主持人的主持風格、價值取向和話語建構模式都發生了變化。以黑龍江電視臺播出的《新聞夜航》為例,該節目秉承關注普通民眾日常生活的基本定位,以為受眾排憂解難為服務目標,在長達18年的播出歷史中,始終是民生新聞節目的領軍者。

進入到“互聯網+”時代之后,《新聞夜航》等節目采取延續服務民眾生活的基本定位,同時融入了新媒體的快速化采編流程。一方面,“互聯網+”所帶來的新型技術手段為其提供了較為便捷的資訊獲取手段,使得受眾幾乎能在同一時間獲取到即時發生的新聞事件及相關信息,增強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另一方面,《新聞夜航》節目還開展了熱點新聞的深度報道和跟蹤報道,充分利用民眾對相關新聞的興趣熱點來提升自我價值,從而建構起真正具有廣泛社會知名度和認可度的民生新聞節目。與此同時,《新聞夜航》還廣泛發動民眾,在積極認可民眾自發報道新聞事件的同時,為其提供“零門檻”的新聞參與地位。這一新模式的誕生,在全面突破新聞媒體報道淺層次缺陷的基礎上,為實現多維度、多層次的新聞報道提供了更好的技術支撐,而這一切都得益于《新聞夜航》較為準確的自身定位。電視媒體無法與“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相互比拼信息容量,但它可以采取革新式的新聞報道改革,以點對點的新聞報告,有針對性地調整和提升民生新聞的定位。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是傳媒領域在探索發展進程中的必然選擇,以電視民生節目為代表的傳統媒體,一定要迎合時代的發展浪潮,凝心聚力,與新媒體并肩前行??梢灶A見,媒體的高度專業化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也必將形成新的媒介產業鏈條,如果傳統的電視媒體忽視媒介融合,終究會被急速前進的新媒體大環境驅逐出局。

“互聯網+”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策略

一檔優秀的電視節目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不僅需要從業者自身具備優秀的業務素質和一定的技術配備,更需要節目制作方能夠根據受眾的內在訴求制定切實可行的營銷方案,將其落實到“互聯網+”時代民生新聞的發展中,具體表現為民生新聞傳播策略的制定。

同樣以《新聞夜航》為例,該節目以貼近民眾的日常生活為基本定位,在緊抓傳播速率的同時,不斷為受眾群體提供更為準確的民生消息。這一模式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新聞夜航》節目組團隊的多年努力共同完成的。為有效配合當下傳媒語境中受眾的信息接收習慣,《新聞夜航》節目也采取了信息整合的新模式,注重“互聯網+”時代中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網絡、電視代表的廣電網絡和互聯網三大平臺的信息互通,全方位覆蓋實現三網融合。這一創新所帶來的積極影響是十分明顯的,受眾不僅可以在信息索取的過程中,與信息傳播主體實現即時性的信息溝通,也能夠讓自己的意見、愿望通過一定的方式得到呈現。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新聞夜航》節目還充分發揮節目模塊自身的組合優勢,讓不同主持人分別擔綱的節目單元以鮮明的個性化風格得到呈現,從而為滿足不同觀眾群體的審美訴求奠定了基礎?;仡櫋缎侣勔购健饭澞孔哌^的十八年風雨歷程,節目不僅完全走出了初遇“互聯網+”時代的迷茫,更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在不斷完善的互動模式中發揮“互聯網+”時代的積極影響。根據《新聞夜航》節目的制作經驗,我們可以總結出下列有關“互聯網+”時代民生新聞節目制作的傳播策略:其一,充分調動自身的資源優勢,發動受眾參與到節目制作中,使傳統的單向度信息傳播模式過渡到雙向度的信息互動模式,為民生新聞的發展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其二,民生新聞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的技術優勢,為受眾群體提供多元化的參與渠道,特別是手機、互聯網平臺等即時通信手段,將成為今后民生新聞節目制作和傳播中不可忽視的技術應用;其三,民生新聞節目必須改變單一的新聞傳播定位標準,將自身角色從信息發布者轉換到信息討論者,最終開創民生新聞節目發展的新時代。在這一方面,《新聞夜航》節目有著不俗的成績,在微信、微博兩大“微”媒體方面實現了較為成功的宣傳與互動的受眾體驗。目前,《新聞夜航》微博粉絲數量已經突破64萬大關,單條微博的平均評論轉發互動數量也在上千次,節目的官方微信的關注人數也已超過20萬。一大批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被《新聞夜航》的鐵桿粉絲提出,這對于節目新聞質量的整體提升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微博、微信的傳播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節目對播出時長的限制,觀眾可以隨時打開手機客戶端,對看到的新聞內容進行評論,或者是對新聞主播拋出的互動話題,進行留言參與。

“互聯網+”時代對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制作和傳播的影響,首先表現為技術層面的革新,其次體現為思維模式的轉變。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它的影響力和塑造力已經逾越了單純的技術革命,正在朝著更為深遠、更為本質的思維意識層面過渡?;诖?,今后的民生新聞節目制作只有順應“互聯網+”時代的技術要求和思維模式,才能獲得長久的生命力。

作者單位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猜你喜歡
新聞節目民生受眾
再論“聲無哀樂”——嵇康筆下的聲音與受眾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紙媒是怎么做起一檔新媒體音頻新聞節目的
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傳播路徑與策略
融媒體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策略研究
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民生之問飽含為民之情
“錢隨人走”飽含民生期盼
民生銳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