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原點的思考

2017-04-26 21:45杜素繪
課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2期
關鍵詞:評介大學教學

【摘要】《意義生成與大學教學》用“無原則的批判”的方法對不同時代的大學教學價值取向進行分析,詮釋大學教學“意義生成”價值取向的內涵。該著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獨具匠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行文暢達,語言優美,能夠啟迪學者重新審視大學教學。

【關鍵詞】意義生成 大學教學 評介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6-0007-01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大學教學像中了蠱一般,逐漸商品化、效率化和技術化,大學教學必須為政治、經濟等需求“埋單”。大學教學中普遭詬病的是大學教學的“非教學化”,亦即“人”的意義在大學教學中的失落。走出“意義失落”的困境亟不可待,《意義生成與大學教學》應運而生,冷靜分析大學教學意義失落的根源,并深入解讀大學教學意義的生成路徑。該著是對“大學教學意義”這一“老問題”的闡釋,卻能夠讓人耳目一新。

一、獨具匠心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該著所運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無原則的批判”,它源于海德格爾的哲學思想:語言是存在的家園,即思想和事情在語言中顯現。彭富春教授提出“無原則的批判”方法,即“走向事情本身”。熊華軍老師率先于2007年將該方法運用于《意義生成與大學教學》中,對大學教學和意義生成進行“無原則的批判”,包括思想的批判、語言的批判和現實的批判三個方面。從“無原則的批判”出發,大學教學才得以真實存在。

批判之后,作者結合教學“生成論”解讀大學教學意義生成的意蘊。在“生成論”規定下,大學教學是身體語言、工具語言和智慧語言的游戲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師生與語言對話,讓生命生成、讓生活生成、讓生存生成,學習者也日新月異,由此他成了人。作者詳盡地分享了彭富春教授的不同的大學教學形式,顯現了大學教學的游戲性。最終揭示出大學教學意義失落的困境根源于大學教學的“實體造就”價值取向,要走出困境,在于讓學習者“人化”、大學教學“教學化”,其價值取向要轉向“意義生成”。

該著中的大學教學哲學思維獨辟蹊徑,層層追問大學教學意義的困境,全面剖析大學教學意義生成的可行路徑,展現了大學教學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成為本研究中最大的亮點。

二、無庸置疑的理論魅力和實踐魅力

就該著的核心內容來說,以研究大學教學和意義生成為主線,理論來源廣泛,大多引用國內外著名教育學者或流派的思想理論,并對全書的每個論點都加以追根溯源的研究,有條有理地娓娓道來,絕無獨斷之語和臆想之說,令人信服。如在研究現代大學教學思想時,從傳統大學教學思想中汲取有益的營養,來探索現代大學教學的思想脈絡,并將大學教學的意義追溯至古希臘,一直論述至今,史料詳實且論證嚴謹。

本研究并未停留在“意義生成”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宏大敘事上,而從語言結構入手,從不同的大學教學形態入手,如其所是地描述“大學教學即意義生成”如何是這一現象,用事實說話,內容詳實而準確。該著的最后一章更是直擊大學教學課堂,全方位剖析大學教學個案,在原原本本的實踐中反思大學教學意義的失落之表征,洞見大學教學意義生成的意蘊。

理論研究邏輯性較強但難免失之空泛,輔之以操作性強的實證研究,論證才顯完美?!兑饬x生成與大學教學》實現了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既發揮了兩者的長處,又避免了兩者的不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由實踐中生成問題,用理論探析問題,并將理論研究的成果用以指導實踐,這正是本研究的可貴之處。

三、暢達優美的行文風格和語言特征

該著雖是一部理論著作,卻沒有擺出哲學的冰冷面孔,讀起來并不困難,時時讓人感受到其獨特的親和力。其行文風格凝練暢達,沒有高深莫測的舶來概念,也沒有堆砌抽象晦澀的推理,更無遠離實際的“紙上談兵”。其語言論述大多形象又生動、嚴謹而不刻板、樸實而不落俗套,時而溫靜典雅,時而沉穩勁健,語言優美洗練、清新明快,于精雕細琢的語言中昭顯作者靈性閃動的思想,于行云流水的字里行間跳動著作者積極豁達的性情。

作者將個人的情懷滲透于大學教學理論,同時又將理論含化于嶄新的大學教學哲學語言之中,實踐證明,這是成功的,無論教師、學習者,還是教學管理者都能從中受到深刻的啟迪和教益。教育不僅需要淵深的知識、聰明的才智,更需要熱烈的激情、寬廣的胸懷、豁達的性情以至高貴的修養,只有如此,才能充分駕馭深入淺出而獨具個性化的言說方式,創造出震撼心靈而美妙有趣的語言文字。

四、小結

《意義生成與大學教學》一書的最大價值不僅在于從哲學高度抓住了當前我國大學教學中的關鍵問題,而且在于從根本上思考解決此問題的路徑。當高等教育由社會邊緣成為社會中心后,大學教學逐漸陷入“意義失落”的困境,其根源是大學教學的意義與其根本——“意義生成”漸行漸遠,唯有重新回到原點,“走向事實本身”——走向生命、面向生活、篤向生存,才能走出困境,保證其蘊蓄久遠的生命力。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書中偶有語言表述不精準之處,然而瑕不掩瑜,閱讀此書,就像同一個睿智、曠達而又幽默的智者交流。無疑,全書彰顯了理性思維的魅力,是作者實踐智慧的結晶。

參考文獻:

[1]熊華軍.意義生成與大學教學[M].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1-236

[2]彭富春.哲學與美學問題:一種無原則的批判[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33-35

[3]彭富春. 大學的沉淪[J].上海國資,2006,(9).84.

[4]熊華軍.洪堡的大學教學價值取向:由科學達至修養[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1):39-44.

作者簡介:

杜素繪(1989—),女,漢族,河南省鄭州市人,在讀碩士,單位:西北師范大學高等教育專業,研究方向:大學課程與教學論。

猜你喜歡
評介大學教學
太史文《幽靈的節日——中國中世紀的信仰與生活》
中、德兩國大學教學的比較研究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探析
大學體育教學和訓練中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E—learning在美國大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與借鑒
“互聯網+”時代對大學教學的影響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范式建構
氣象科技史研究領域又一重要學術成果
英語詞典學研究的全景圖
瞿秋白對蘇俄采訪報道的介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