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霉素過敏試驗教學設計

2017-04-26 14:08冉國英
課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2期
關鍵詞:教學效果教學設計

冉國英

【摘要】本文介紹《護理學基礎》中的青霉素過敏試驗教學設計,結合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將教材內容與病案有機相結合,創新教學課堂,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青霉素過敏試驗 教學設計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6-0128-02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而好的教學設計可以為教學活動提供科學的行動綱領,使教師在教學工作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就護理學基礎中“青霉素過敏試驗”內容的教學設計進行探討。

一、設計思路

1. 教學內容(任務)分析

本次授課內容“青霉素過敏試驗”選自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護理學基礎》(第二版)第十五章第五節,它主要講述了青霉素過敏反應的機制、預防及過敏性休克的臨床表現、急救措施,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拓展,是確保臨床安全用藥的重要前提。

2. 學情分析

本課程面對的是中職一年級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有強烈的好奇心。

(1) 知識方面:學生從第1學期就開始接觸《護理學基礎》,前面剛剛學過了注射法,具有了相應的基礎知識。

(2) 技能方面:學生多次參與討論、角色扮演等教學活動,已經具備了合作探究學習及表演的能力,但部分學生的操作能力,與患者的溝通能力還欠佳。

(3) 情感方面:學生的求知欲強烈,具有積極的情感態度。

3.設計理念

結合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將教材內容與病案有機相結合。以病案—問題—答案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作用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學內容的分析,結合教學大綱制定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敘述青霉素過敏反應的預防。準確判斷青霉素過敏反應并能及時、準確地對過敏者進行急救。掌握青霉素皮內試驗法及操作中與病人進行有效的溝通。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與交流、合作等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情境教學和演示法,加強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學會與病人溝通。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主動學習、關愛病人,具有高度責任感、嚴謹自律的工作作風,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態度。

2.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及對學情的分析,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青霉素過敏反應的預防、皮內試驗法、過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2)教學難點:青霉素皮內試驗法。

三、教學設計

1. 教法設計

根據教學內容和對學情的分析,本課的教學方法主要采用了探究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同時輔以情境教學法、演示法等。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真正達到“授之于漁”。

(1) 探究教學法: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參與到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教學。

(2)案例教學法:將臨床典型的病例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境教學法:教師創設臨床情境,師生共同扮演角色,讓學生身臨其境,使學生的生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

(4)演示法: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臨床操作用物并進行規范性的操作演示,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知識及技能的教學方法。

2. 學法設計

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此,如何設計學法,加強學法指導甚為重要。

(1)問題學習法:學生課前預習,通過教材、上網查閱來完成教師布置的問題,學習目標明確,效率高。

(2)探究學習法:學生提出問題,通過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并開展查閱、討論等探究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

(3)合作學習法:學生在小組(團隊)中為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有助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與良好的競爭能力。

(4)觀察法:學生通過感官獲取知識,提高學生模仿、操作能力。

四、教學程序

1.課前準備

(1)科學分組 將學生分為5組,每組組長1名,在分組時注意學生的搭配,特別是組長應選能力較強能起到組織協調作用的。

(2)預習新課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教材、上網查閱等形式,按要求預習內容并完成表格(見表1)的填寫。

2. 課堂實施

(1) 病案導課,激發興趣(3分鐘)

病案:一門診病人青霉素皮試陰性,在肌內注射青霉素后即感到胸悶、氣急,面色蒼白,出冷汗,血壓75/52mmHg,脈搏細速,神志清醒。

通過病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啟發學生去思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梳理形成4個問題。①病人出現了什么情況?②為什么會出現?③怎么處理?④預防方法?從問題導入課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

(2) 感知問題,合作探究(15分鐘)

有了問題之后,教師并不是逐一講解給出問題的答案,而是讓學生圍繞病案中所提出的4個問題分組進行討論,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師則巡回指導,給予學生幫助。

學生通過分析、討論后,明確病案中所提出的第一個問題(病人出現了什么情況?)的答案:青霉素過敏反應中的過敏性休克;病案中所提出的第二個問題(為什么會出現?)的答案:青霉素過敏反應的原因;病案中所提出的第三個問題(怎樣處理?)的答案:青霉素過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病案中所提出的第四個問題(預防方法?)的答案:青霉素過敏反應的預防措施。

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通過小組內合作、小組匯報,對不能解決的問題交給全班同學共同解決。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這樣,學生基本掌握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對不能理解的難點,則進入下一個環節。

(3)演示觀察,模擬情境(20分鐘)

教師演示40萬u/支青霉素皮試液的配制過程,學生觀察、思考、回答問題,并由學生回示80萬u/支青霉素皮試液的配制過程。通過觀察和演示,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發展技能及觀察力。在突破教學難點時利用情境教學法,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身臨其境,完成青霉素皮內試驗法。教師引導學生對操作中護士與病人的交流語言進行分析,使學生學會與患者溝通;引導學生對操作中的護士職業形象進行體會。通過播放視頻,感知護士的親切笑容,感受關愛患者的態度,體會護士的職業形象。

(4)課堂小結,強化認識(5分鐘)

良好的課堂小結設計可激起學生的思維高潮,產生畫龍點睛、余味無窮的效果。因此,本課設計了由學生小結本節內容,用“我學會了……”句式,教師提示、補充。通過小結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結構,掌握內在聯系,對促進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5)鞏固知識,發展技能(2分鐘)

為了鞏固、消化本次課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設計了思考題和練習題。①思考題: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要使用青霉素藥物,你知道該怎么做嗎?②練習題:病案分析(見教材P267頁10題)

3. 課后拓展

課后以小組為單位預習鏈霉素、破傷風抗毒素、碘等常用藥物的過敏試驗,并和青霉素進行比較,完成相關預習作業。

五、板書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板書是對教學內容的總結和提煉。為了更好體現知識的系統性,本次課采用了框架式板書(見圖1):標題居左側,內容在中間,重點、難點居右側。層次分明、一目了然。

六、教學反思

1. 特色。本次課的教學特色,將病案與教學內容有機相結合,使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溶入到病案中變得生動,學生容易接受,印象深刻,效果好。

2.亮點。學生表現出對病案極其感興趣,參與性高,小組合作程度高,討論熱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則耐心指導,引導學生自己去獲取知識,發揮了主導作用。

3.不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病案是關鍵,如何編制病案,設置疑問,還有待于不斷的探索……

參考文獻:

[1] 李曉松.護理學基礎[M]. 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教學效果教學設計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探究
案例教學法與標準化病人聯合教學提高醫學影像技術教學效果的研究
基于分形評估模型的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方法
情感優教對中職護生老年護理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
多媒體輔助中學英語詞匯教學效果探究
掌握“函數的表示”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