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網絡行為及其調控研究

2017-04-26 15:44向飛
課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2期
關鍵詞:法治素養大學生

向飛

【摘要】隨著社會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大學生在享受網絡帶來的便利的同時,由于相應的法治素養的缺乏,導致越來越多的網絡失范行為的出現,對于網絡環境和自身的發展產生了新的挑戰。本文將從大學生網絡失范行為入手,以大學生網絡法治素養為切入視角,探索對大學生網絡失范行為的調控路徑,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關鍵詞】大學生 網絡行為 法治素養 行為調控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6-0244-02

根據《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5年6月,我國網名規模達7.10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1.7%。[1]大學生作為網絡使用的活躍群體,網絡在大學生的生活中已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網絡行為業已成為大學生重要的行為方式。

一、大學生網絡行為調控的意義

眾媒時代下,人人都是網絡的參與者,其中尤以大學生群體為甚,網絡正在全面影響著大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學生在積極參與網絡的行為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信息交流的便捷性,擴大和充實自身的知識面和信息量。通過網絡社交,發現和培養興趣愛好,展示獨特的個性。相互間積極進行信息的溝通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梢哉f,網絡是除書本外大學生獲取知識,提升自我的一個重要載體和工具。

對于網絡在促進大學生自我發展發面的積極意義,是要給予充分的認同和肯定,并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利用網絡,更好地享受網絡發展帶來的利好,鞏固網絡在促進大學生個人發展發面的效果。使網絡在培養社會要求的大學生合格人才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但網絡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由于網絡世界自身的復雜性以及相應大學生自身法治素養的缺乏,導致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出現了偏離和逾矩。對于大學生的網絡失范行為,就必須加以調控和矯正,以減少甚至消除其對大學生成人成才的不利影響。

二、大學生網絡行為及其特征

互聯網所構織的網絡虛擬世界,為大學生展開行為活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空間領域,由此產生了網絡行為。 網絡行為是指人們在電子網絡空間或者借助網絡空間與網絡技術實施的具有一定目的和個性特征的行為。其是行為主體有目的地實施(包括思想、意識、情感和技術等因素相結合)活動過程,也包括不同網絡主體在網絡空間里的信息信息互動、協調或沖突過程。[2]

由于各種主觀和客觀的原因,導致大學生的網絡活動過程中出現了偏離或逾矩的行為。而衡量失范的界限,包括違反道德規范和違反法律規范等一般意義上的社會規范和行為準則。因此,大學生網絡失范行為即是指大學生在網絡活動中違背了一定的社會規范和特定的行為準則,使其在網絡空間中的行為出現偏差和逾矩。[3]對網絡失范行為的判定,應著重需要把握兩個標準和尺度,一是網絡行為是否違背和偏離了既有的道德和法律規范,二則是要看這些行為是否具相應的社會危害性。

大學生網絡行為和其他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行為并無本質上的區別,但其發生的“場域”和展現形態存在差異。行為是人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作為與現實社會相區別的虛擬社會,網絡環境具有復雜性、模糊性、虛擬化以及交互性等特性,使得網絡行為具有其獨有的特點:

1.自主性特點

網絡的虛擬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現實的社會人,只要通過一些符號化的轉換,就能使行為人的存在形態由直觀的實存狀態數字化為非直觀的虛擬狀態,并通過這個虛擬的身份進行網絡行為。這種區別與現實交往的虛擬交流,使交流極為便捷。大學生可以在網絡上自由分享他人的知識和資源,通過不同的網絡社群,培養和展現各自鮮明的個性和獨特價值,這極大促進了大學生個性的發展。

2.隨意性特點

現實中的人們由于規范的存在,其相應地會對行為進行約束。但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身份的匿名使得人們不要擔心自我暴露,因而缺乏必要的內省和自我規范的意識。同時,源于社會評價的道德約束力,因行為主體身份的虛擬性而缺乏作用的對象。網絡道德和法律約束的缺乏,使得大學生在上網時缺乏相應的責任意識,無所顧忌地隨意為之,缺少內心的自省和社會責任。

3.選擇性特點

人的注意力是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就會無從選擇。網絡的數字化和符號化特點,使其能夠存儲海量的信息。這為大學生獲取信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也容易迷失在龐大的信息之中。面對龐大的網絡信息,大學生一方面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去自主選擇相應的信息。另一方面,海量的信息又是以碎片化的形式有選擇地展現在大學生的面前,導致了信息獲取的片面化,容易產生信息的偏見。由于缺乏相應的判斷力,常常被信息所誤導,造成不當的網絡行為。

三、大學生網絡行為問題及其原因

1.網絡自身的復雜性

互聯網的開放性和虛擬性,其對信息的準入標準和門檻較低。使大量的有害信息也通過網絡呈現在大學生的面前,對大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帶來不利影響。在這種環境下,網絡的復雜性就容易導致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出現失范。同時,不同的網絡主體間為了取得各自的信息話語權,不可避免地進行網絡文化的博弈,使得各種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之間激烈地碰撞,這種復雜的態勢集中作用于大學生,使得大學生無所適從,陷入困惑,甚至被錯誤引導。

2.網絡立法的不足

網絡的虛擬性和復雜性,使得網絡空間亟待法律的管理和調控。但法律由于法律的相對滯后性,使得法律的制定往往趕不上網絡本身的快速發展?!艾F有法律的不足,還不能夠滿足網絡管理的需要?,F有的網絡法律規范大都是禁止性規范和事后救濟型的網絡法律法規,缺乏系統性、前瞻性和引導性?!盵4] 雖然我國的網絡立法并不少,但這些法律的作用對象都相對單一和特定,法律間沒有被很好的整合和統一,尚未形成對網絡空間的系統全面的法律約束力。這導致不同法律間的“結合部”出現了漏洞,對網絡空間的系統全面的法律約束力尚未形成和鞏固,這是我們需要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3.大學生網絡法治素養的缺乏

面對包羅萬象、紛繁復雜的網絡世界,大學生往往對網絡空間的復雜性缺乏一個清醒的認識。網絡的開放性、多樣性和虛擬性特征,使其成為不同思想、觀點糅雜在一起的復雜信息集合體。面對這樣一個復雜多樣的空間,大學生往往缺乏理性判斷和警惕心理,容易被精心包裝的不良信息所吸引和誘導,導致網絡行為出現失范。法治素養的相對缺乏,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時,大學生往往缺乏判斷和過濾信息的能力和經驗。導致他們常被那些網絡信息所誤導,主動或被動地實施了失范網絡行為,進而擾亂網絡環境的秩序,甚至為此付出法律代價,讓人感到扼腕嘆息。

四、大學生網絡行為的調控對策

1.積極提升大學生自我的法治素養

具備基礎的法律知識,是大學生法治素養提升的前提。培養大學生的法治基礎,通過了解和夯實網絡法治知識,以理解網絡立法的現狀、個人在法治建設中的責任、以及相應特定的情景下依據相應法治原則去處理實際問題,這是大學生法治能力提升的基礎性條件。

大學生要充分認識到網絡空間的復雜性,自覺規范網絡行為。網絡世界的開放性和虛擬性,使其能夠容納吸收各種信息,但也造成其內容的冗雜。如果對網絡空間缺乏一個理性清晰的認識,必然會掉進網絡上的信息陷阱之中并為此付出代價。大學生通過對網絡空間的理性認識,了解網絡世界的復雜性,才能做到網絡行為審慎實施。

2.加強網絡立法和宣傳,強化對網絡世界的規范

雖然我國針對互聯網領域的立法逐漸完善,但其作用對象都相對獨立和分散,法律之間沒有形成科學的網絡體系,缺乏整體的網絡法律約束力,導致針對網絡的管控體系存在很多的漏洞。對此我國應該在進一步完善網絡立法的基礎上,加強對網絡立法的統合力度,填補各個法律之間的空隙,形成全面的法律管控體系,為網絡環境的優化提供法律制度的保障。

“嚴密防范不如清源正流”,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空間,政府在強化網絡法律管控力,一手抓“硬”措施。還要加大對主流價值觀的網絡宣傳力度,營造主流價值觀為主導的網絡文化氛圍,鞏固主流價值觀的優勢地位,并通過其強大的文化軟實力,逐步壓制和驅逐不良網絡文化,進一步凈化網絡環境,最大程度地弱化其他不良信息產生的影響因子,通過“軟硬皆施”達到標本兼治。

3.轉變管理思想,多手段提升大學生法治素養

學校要主動去提升大學生以法治素養,使大學生在使用網絡時,有足夠的判斷力、辨識力和自控力。學??梢酝ㄟ^相關的課程設置,有目的地訓練大學生的法治思維,強化大學生的法治基礎。使大學生能夠通過學習訓練,能夠了解到當下的網絡輿情現狀、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針對具體問題的解決辦法。

通過這種學校特有的強制宣傳方式,填補大學生相關法律知識的空白,強化大學生的思維,使大學生具備基本的法治素養。通過課程設置來提升大學生的法治素養,這是顯性措施的體現。學校同時也可通過隱性教育,即開展相應的趣味活動,逐漸的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以學生社團為媒介的法治宣傳,更加靈活多樣地進行效果鞏固,不斷強化大學生法治素養,以期使大學生自覺有序、有尺有度地進行網絡的虛擬行為,減少網絡失范行為的出現。

五、結語

大學生的網絡失范問題,正逐漸引起社會的關注。大學生網絡失范行為的出現,既有網絡自身復雜環境的原因,也有我們的忽視和措施不足的緣由。加大對大學生網絡失范行為的調控,既要從網絡環境自身的特點出發,加強調控和宣傳引導的力度,以優化外部環境。更要針對大學生的特性,積極提升以大學生法治素養,從根子上預防大學生網絡失范行為的出現。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大學生自己、國家社會以及學校的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對大學生網絡失范行為形成有效的調控。

參考文獻:

[1] 《第38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16年發布.

[2] 吳毅安.當代大學生網絡行為規范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13.

[3] 李一.網絡行為失范及其判定標準[J].廣西社會科學,2007

[4]洪章.大學生網絡不道德行為問題及其預防與矯正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09.06.

猜你喜歡
法治素養大學生
第29屆世界大學生 冬季運動會精彩掠影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日本國民法治素養培養體系研究及啟示
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大學生法治素養提升路徑探析
司法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法治素養現狀分析
淺析高職院校法治意識素養的培育和養成
完善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路徑選擇
依法治國背景下大學生法治素養提升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