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小微金融內涵顫變及推進策略

2017-04-29 08:48馬浚哲
經營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策略

馬浚哲

摘 要:文章結合經濟新常態具體宏觀背景,從理論角度全面定義小微金融,分析小微金融顫變機制,并提出針對性的發展方案。經濟生態變化、信息技術外溢以及小微金融內生性增長需求是造成小微金融內涵不斷發生顫變的原因,在分析評價制約小微金融因素的基礎上,本文從加強小微金融風險控制、全面構建創新性體系、突出小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及開放民間資本四個層面促進小微金融全面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 小微金融 策略

一、 小微金融內涵顫變機制及現代觀點

1.小微金融內涵顫變分析。傳統意義上小微金融通常指的是專門服務中小和微型企業或者中低收入層金融產品或金融活動。隨著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小微金融內涵正經歷著不斷的顫變,其內涵日益彰顯彈性和包容性的特征。

1.1經營理念顫變。小微金融最初以簡單的小額信貸服務小微企業或中低層收入為主,此時的小微金融被看作是對傳統金融的一種簡單補充,因此強調線條式經營管理模式,不注重產品和服務創新,與傳統金融的區別僅限于“大”和“小”的區別。隨著外部環境的不斷發展變化、客戶種類、需求、技術手段的日益更新,小微金融在經營理念上已實現了質的飛躍,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經濟發展已經成為小微金融發展的主要目標。

1.2經營模式顫變。小微金融一般采取存貸模式,即經營主體主要是商業銀行。但是由于商業銀行過于注重貸款風險的控制,導致小微金融覆蓋率仍然受到諸多限制,融不到資的小微企業仍然比比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數據平臺構建的P2P網絡信貸模式成為小微金融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與傳統小微金融經營模式不同,這些網絡信貸不依靠存貸模式,而是依靠信息搜索和信息比對來給資金供求雙方提供服務,經營模式的轉變導致參與提供小微金融服務的主體日益增多,最初小微金融通常只有商業銀行來提供,后來可以提供小微金融服務的主體拓展為:擔保公司、小額信貸公司、互聯網金融平臺公司、天使投資者、風險投資者等。

1.3服務對象顫變。最初的小微金融往往把服務目標定位為所謂的“窮人”,即小微企業或者中低層收入群體。但隨著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的轉變,小微金融服務對象也在發生巨大變化。小微金融通過利用互聯網數據平臺,致力于尋求現實中的碎片化需求,并且這些碎片化需求進行整理和分析,然后為之提供金融服務,例如小微金融通常為具有技術創新性的公司提供資金支持,這些公司如果按照目前價值評估方法進行作價的話,可能屬于“窮人”,但是如果公司技術創新在若干年后得到現實的轉化,那么這些公司將成為“巨人”。

2.小微金融內涵顫變機制。

2.1經濟生態變化是顫變誘因。經濟生態變化使促使小微金融不斷顫變主要誘因,經濟生態作為一個系統,在其發展過程中對其子系統和構成因子具有內在的要求。當傳統金融服務模式無法滿足日益擴大的融資需求時,小微金融作為一種融資方式應運而生。同樣在當前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微金融發展模式日益多樣化,結合我國經濟新常態化的宏觀背景,小微金融在經營理念、模式、服務對象上必然要經營不斷的調整,從而維持自身更好的發展。

2.2小微金融內生式成長需求是顫變基礎。小微金融作為一種金融創新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小微金融是為了整合日益碎片化和個性化的融資需求而產生的,小微金融在發生過程中,從產品創新、服務理念、經營模式、服務對象等方面都會通過自身的不斷調整而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呈現出顯著的內生性。

2.3信息技術外溢效應是關鍵。其次小微金融的內生性發展獲得了信息技術外溢的支持,互聯網信息技術外溢性助推了小微金融的發展,將小微金融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小微金融在滿足碎片化和個性化的需求過程中,信息獲取和分析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沒有充足的信息和技術支持,那么小微金融服務覆蓋率、風險控制與轉移都將成為制約小微金融發展的主要因素,在信息技術支撐下,小微金融內生性的發展需求得到了基本解決,因此小微金融發生脫胎換骨式的改變。

3.小微金融內涵之現代觀點。小微金融是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整合長尾融資需求為手段,根據碎片化和個性化的需求,利用數據網絡為資金供求者所提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梢詮娜齻€方面理解。

3.1在我國經濟新常態下,整合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勢在必行。小微金融從本質上看具有整合長尾資源的特點,它將碎片化和個性化的需求進行整合,并通過數據信息分析為其提供服務,從而可以達到有效利用閑散資源,切實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

3.2信息網絡技術融入到小微金融當中,拓展了小微金融的內涵,傳統上將小微金融定義為商業銀行尤其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銀行等為中小企業或中低收入層提供的金融服務。事實上互聯網金融(例如P2P融資平臺、B2B融資交易平臺、股權眾籌等)是有別于存貸模式的小微金融服務,而且由于具有數據信息搜索引擎功能,可以極大的提升小微金融的服務覆蓋率。

3.3隨著現代金融模式的不斷發展,不應把小微金融簡單的理解為:僅僅為資金需求者提供金融產品或服務。而應將小微金融理解為一種滿足資金供求雙方的金融活動,在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條件下,小微金融發展模式的可以實現同互聯網金融的完全融合,將提供信息和數據服務,作為未來模式創新的重點。

本文認為將小微金融仍局限于商業銀行范圍有失偏頗,應將互聯網金融、民間資本、大數據信息服務納入到小微金融當中,這是未來經濟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二、 經濟新常態下小微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

1.風險控制瓶頸。風險控制是小微金融發展過程重要的制約因素,由于小微金融的服務對象通常是個體或小微企業,但是個體或小微企業通常資信能力比較差。在獲取小微金融服務時,經常有很多小微企業通常準備多個財務報表,最真實的報表留給自己,而最不真實的卻給銀行,因此銀行在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時,如何控制貸款風險,防止小微企業“老板”跑路,成為制約小微金融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

2.服務實體功能有待加強。小微金融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因此通過小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小微金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但是小微金融在服務實體經濟時,碰到的幾個制約因素,一是風險控制問題,前文已述,不再累述。二是服務方式問題,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小微金融的服務方式不能像傳統金融那樣,要有自身的彈性和靈活性。三是小微金融與其他產業融合問題,延伸到諸多產業領域,是小微金融服務不斷拓展范圍和服務對象的關鍵措施,但是小微金融產品的創新對其產業融合產生了一定的制約。

3.創新力量薄弱。小微金融遍地開花的關鍵是要依靠創新來支撐,在概念、產品、模式、營銷創新方面存在問題,一是概念上小微金融需要在內涵上加以豐富。二是在產品創新上,由于小微金融的服務對象比較分散和特殊,因此加強產品分類創新、產品定價創新、產品風險控制創新,而從目前我國小微金融產品創新來看,仍然無法滿足現實的需要,受到諸多方面的制約。三是在模式上,由于我國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因此創新小微金融服務模式,要因地制宜,具有自身特點。四是在營銷創新上存在問題,尤其是在互聯網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如何將小微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結合到一起,加強營銷模式創新成為制約小微金融發展的關鍵。

4.民間資本合法性問題。雖然我國民間資本規模龐大,而且進入小微領域的意愿也十分強烈,但是從目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來看,民間資本進入小微領域仍然沒有獲得合法地位。這嚴重制約了小微金融的發展。如何更好的規范民間資本,積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小微領域是促進小微金融發展的關鍵。

三、推進小微金融發展與創新的策略

1.構建小微金融全面風險防控體系。風險防控對于小微金融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應建立全面的風險監管體系,尤其是注重風險監管。要逐步建立圍繞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信息數據泄露風險和技術安全風險建立風險防控體系。另一方面銀行等小微金融服務機構,應加強小微金融產品風險控制,加強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風險預警和識別體系,構建全面的風險評價、反饋和控制系統。

2.突出小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價值和功能。

2.1小微金融的移動化服務模式。移動化服務是小微金融不斷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關鍵,尤其是小微金融可以通過移動化來突破空間和時間限制,隨時隨地的滿足客戶的需求,尤其是小微金融在存在與其他金融機構競爭的情況下,通過移動化服務可以增強自身競爭力,豐富服務方式,現在有許多商業銀行小微金融服務模式或者小微金融公司,都在不斷爭奪移動入口,從移動支付到移動應用,甚至現在新移動應用金融的創新。

2.2橫向和縱向延伸及矩陣金融服務。小微金融的服務對象通常是中小微企業,這些企業一般融資能力不強,但處于成長期,因此小微金融要通過不斷延伸自身的服務范圍,構建矩陣式服務體系。從橫向看,小微金融應將服務對象從草根型企業向社會各個階層延伸,從縱向看,中小微企業應從處于創業期的高科技企業向全部中小企業延伸。將橫向和縱向服務交叉綜合,構建矩陣式小微金融服務體系,以便整個社會都能享受到小微金融所帶來的普惠金融的價值。

2.3提升與其他重要產業融合度。小微金融由于本身服務能力有限,可在服務領域和服務方向上有所傾向,通過提升與其他重要產業融合度來實現各自發展的目的。例如小微金融可在服務技術創新性行業(例如環保行業、新型旅游與文化行業等),將自身服務專注于具有增長潛能的行業,不但可以防控貸款風險,更可以為自身發展注入活力和能量。

3.構建全面創新體系增強小微金融適應性。小微金融要通過創新,增強自身適應性,重點圍繞三個方面展開。一是,加強模式創新。小微金融應基于現實經濟、技術信息環境,尤其是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在創建模式上(例如基于專門服務行業性的小微金融)、在技術平臺模式上(例如基于P2P平臺的小微金融)等,通過模式創新可以為小微金融的發展注入活力。二是,產品創新產品創新是模式創新核心,例如前文所分析的上海浦東產品創新,P2P網絡平臺、基于B2B平臺的融資供應鏈等,再如:卡得萬利首創的商業保理模式做小微金融服務,符合小微企業融資和綜合金融服務需求增長的要求,也體現了其專注、專業、批量、標準的服務理念。未來小微金融應以供應鏈金融、大數據和信息服務構建產品創新生態機制,以全面發揮自身特點。三是,營銷創新,營銷是推進小微金融持續發展的重點,通過營銷可以為小微金融培養更多的忠誠客戶,其是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加強營銷成為小微金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例如阿里小微金融公司利用病毒營銷、數據庫營銷、體驗營銷、娛樂營銷等多種手段,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4.全面開放民間資本進入小微金融領域。全面開放民間資本進入小微金融領域,應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地方金融機構,尤其是增加村鎮銀行設立數量等小基礎上,鼓勵民間資本多參股地方金融機構,有效利用民間資本的“鯰魚效應”。二是,地方金融機構可與政府共建信息數據庫,構建民間資本與小微企業的對接機制。圍繞小微企業的現實需要,鼓勵民間資本更多參與小微企業項目建設、設備采購與租賃、技術更新等。三是,應積極探索民間資本獨立出資小微金融機構,應修正和取消銀行業金融機構獨立設置的一些門檻限制和硬性要求,培養更多的民間金融機構。通過積極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民間資本參與的民間金融機構可以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四、結語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探索小微金融發展空間和創新小微金融發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當前制約小微金融發展的因素很復雜,如何理清小微金融發展思路,探索更多具有彈性和包容性的發展模式,是未來小微金融持續發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馮娟娟.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競爭策略研究[J].現代金融,2013年04期.

[2]萬必能. 國內外P2P融資信用機制比較研究及對我國的啟示[J]. 南方金融. 2014.03.

[3]陳麗. 銀行業面臨的挑戰及策略探索[J]. 西南金融.2014.06.

猜你喜歡
經濟新常態策略
基于“選—練—評”一體化的二輪復習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見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經濟新常態下河南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研究
經濟新常態下城市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對策
淺論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