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煙威地區服裝業轉型升級的困境與出路

2017-04-29 09:13葉瑜琦
經營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轉型升級

葉瑜琦

摘 要:服裝業作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產業,已經發展為集各種高精尖技術為一體,同時包含科學、技術、藝術、創新的綜合性體系。從總體上面來說我國的服裝現狀仍基本依靠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來擴大生產規模,從而實現經濟增長。從目前來看,我國的服裝行業擁有一流的設備、 二流的產品、 三流的品牌,是一個能夠創造外匯,但并不能創造價值的行業。從服裝這一行業出發,我國又長期處于生產本土品牌高消耗多投入卻有量無質生產國際品牌又往往是“為他人作嫁衣”的現狀。青煙威作為膠東半島的代表城市,坐擁毗鄰日韓的優越地理位置和雄厚的產業基礎,尚未發揮出全部優勢,服裝產業仍然處于世界產業鏈的低端地位。面對“貼牌制造”類似的項目重復建設、扎堆上馬,整體服裝需求萎縮、市場低迷,以及來自國際競爭對手的壓力,總量擴張與結構升級令青煙威的服裝企業有更多模式選擇,有基礎和有條件的服裝企業迫切地需要提前進行產品升級的戰略性規劃。

關鍵詞:青煙威 服裝產業 轉型升級

一、引言

山東省是全國主要的紡織工業大省,截至2014年,山東省的紡織服裝行業的產出能力、銷售收入和利潤等指標均居全國第二位。然而,山東省服裝產業多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缺乏自主品牌創新,多以貼牌加工生產為主。青煙威地區有5000多家日韓企業在發展,其中服裝產業尤多,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青煙威在承接日韓產業轉移,加快東北亞經濟合作擁有近水樓臺不可多得的優勢。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放寬投資準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隨著新一輪自貿區熱的出現,三中全會公告釋放的這一信號,對于青煙威地區謀求成為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示范區的城市意義重大。對其承接日韓服裝外貿提升高端服裝設計制造業的發展水平,尤其是促進優化產業結構升級品牌建設等等,都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青煙威地區服裝業發展現狀淺析

青煙威地區以紡織業為基礎,逐漸形成門類齊全的服裝業,配套產品多,產業鏈較長,基本形成了上中下游相銜接的產業體系,已涌現出一批骨干企業和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如青島即發、紅領。目前,青煙威地區服裝業主要從事出口訂單加工,從事外貿服裝加工,處于加工集聚的初級階段。但是,2008年以來,在全球經濟風暴的浪潮中,三地的服裝業尤其是外貿加工受到了較大的沖擊。由于國外廠家尋求更經濟的加工產業而將訂單發往東南亞,導致訂單大量減少。服裝加工業技術含量低,利潤較低,出廠價格一直低迷,這直接影響企業縮減開支減小產量,盈利空間持續縮小。青煙威地區服裝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三、困境與機遇并存

1.發展所面臨的困境。

1.1產業鏈不健全,產品市場定位不明確,影響國際市場開拓。首先,青煙威三地服裝業結構水平不高,主要以制造業為主,沒有形成集研發設計、制造、銷售等于一體的產業鏈。其次,三地服裝產業也存在產品市場定位不準的情況。比如在威海市,有高端品牌和低端品牌的覆蓋,但是中端服裝品牌卻很少。在發展中要做到追求高端產品,實踐中端產品,兼顧低端產品,使產品覆蓋面更完全,適應威海市居民消費能力,有利于服裝市場的開拓。

1.2沒有發揮青煙威三地的區位優勢進行服裝供應鏈橫向和縱向的緊密合作,從而打造區域服裝業特色。產業集群效應弱。目前來看,青煙威地區的服裝行業集群力量總體來說與南方多地如浙江、福建、珠三角等地的集群發展無法抗衡。

1.3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缺乏獨立品牌,本土品牌知名度不高。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一直處在工業鏈的低端,沒有能夠形成品牌影響力的品牌是青煙威服裝產業發展面臨的瓶頸。三地服裝產業大多以“貼牌生產”為主,雖然也擁有數量眾多的品牌,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夠,大多未能躋身一線品牌,品牌附加值相對較低。企業不夠重視對品牌的打造,并且塑造品牌的手段比較落后。另外,還存在品牌的文化底蘊不足,品牌創新力度也不夠大等問題。

1.4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現象越來越明顯,傳統的大批量、單一品種的服裝生產方式已經不再適應消費者的需求了,企業應該專注于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模式。青煙威大部分服裝企業還未持這種新觀念,導致大量庫存積壓,企業運營陷入困境。

2.青煙威地區服裝產業發展新機遇。

2.1中日韓自貿區的開發。山東臨近日韓,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有利于承接日韓產業專業轉移。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放寬投資準入,加快自貿區的建設。政府放寬限制,無疑是為青煙威地區工業集聚方向指出一條道路。若能抓住機遇,青煙威便能承接日韓產業轉移,吸收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

2.2地區發展戰略布局。長久以來,服裝業一直是青島、煙臺、威海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近年來三地服裝業的發展也面臨結構調整的壓力越來越大等問題。政府相繼提出相關政策法規扶持該產業發展。在青島,政府有關部門加大對服裝業的資金支持,同時主辦服裝、紡織品采購交易會助力企業采購成本的降低。在煙臺,政府對于有競爭力的服裝業分支如女裝、嬰童裝等重點配置。在威海,政府借助推薦企業參加紡織服裝業發展地區的展會等活動,擴大文登床上用品基地和重點培養的紡織服裝品牌的影響力。

四、解決困境的對策

筆者主要從服裝企業自身發展角度提出服裝企業轉型升級的發展對策及建議。

1.做好企業自身定位。小微企業不具備資金優勢,應繼續鞏固當前的經營模式,在管理上多下功夫。在現有基礎上提高工人工作效率,并做好基礎服裝的代工工作。在創新方面,注重對先進生產工藝和產品設計的模仿,逐步積累利潤,提高自身競爭力。中型企業的業務已經有一定的競爭力和資金實力。企業可以尋找本行業知名企業,積極尋求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一方面接收高水平服裝外包業務,另一方面可與其合作共同進行科技創新。大型企業在本地區或全國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有穩定的現金流支撐企業的科研及擴大再發展。應在企業經營模式上,注重自主品牌的研發。

2.抓住良好的發展機遇,青煙威地區紡織產業應加快產業鏈集成創新,實現產品價值提升。發揮中韓自貿區市場優勢,拓展海外銷路。加強同地區間服裝企業合作,尋求政府支持,努力形成產業集群。在產業集群中,龍頭行業對中小企業有較大的帶動作用,實現產業集群的整體發展。膠東半島的服裝企業應加強信息交流,優勢互補,學習福建、浙江等地的先進經驗。

3.創新商業模式。積極研究現代商業模式的發展規律和趨勢,不斷改進和創新服裝企業發展的商業模式,形成獨家特色發展道路。例如,Zara、H&M等快時尚品牌企業致力于把控和優化服裝供應鏈,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應,而青島匯瑛服飾有限公司則把重心放在設計和生產中華傳統文化特色服飾。

4.供應商管理庫存(VMI)。在服裝制造業中,訂單從下達到最后完成的時間中,大部分時間不是在設計、生產過程耗費的,往往是在原材料的采購環節、生產過程的等待環節以及生產完成以后的銷售物流環節中耗費掉的。 生產過程的等待環節需要企業不斷優化工藝流程,采用自動化等設備加快生產速率,提高流程之間的銜接能力。銷售物流環節則一般是由服裝企業將物流部分外包,交給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運作。那么在原材料的采購環節,讓原材料供應商來管理庫存,能夠有效減少采購環節的時間。

當今世界,唯快不破。打造從采購到生產到銷售環節高度一體化供應鏈,才能快速響應市場需求,走在行業前沿。服裝企業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呂鵬. 新常態下山東省出口產業結構優化研究[J]. 山東社會科學,2016,(03):177-181.

[2]朱穎. 山東半島制造業產業集群發展研究[D].山東大學,2006.

[3]劉娜娜. 基于“圈極化效應”視角下山東區域發展戰略整合定位探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

猜你喜歡
轉型升級
經濟新常態下河南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研究
試論集團公司如何實現財務轉型升級
鄉村傳統財會工作轉型升級的思考
關于支持小微企業轉型升級路徑的思考
房地產開發模式轉型升級路徑
地面電視頻道“新聞立臺”的一次轉型升級實驗
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轉型升級
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
資源型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路徑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