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困境產生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2017-04-29 09:13徐天元
經營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社會支持留守兒童

徐天元

摘 要: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國社會經濟轉型時期出現的一個較為特殊的未成年群體,其核心問題是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包括學習、情感、品行及心理健康方面。由于雙系撫養的缺失、學校和社會教育的不足,使留守兒童的教育在學習、情感、品行及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系列的教育困境。據調查結果顯示凌海市S村留守兒童教育存在政府教育投資不足、教學質量不佳、家庭教育欠缺,社會輿論偏差和社會支持缺乏持久性。在社會支持理論的視角下,提出“加大政府教育投資、加強學校師資力量、創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營造良好社會輿論氛圍,加強社會支持持久性”等社會支持策略,為留守兒童創造更好的教育環境。

關鍵詞:留守兒童 教育困境 社會支持

一、研究背景

“中國的遷移流動意味著生存和進步,而靜止則意味著停滯和蕭條”(鐘水映,2003)。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社會急劇變化成為了一個移動社會。近年來,中國農村人口急劇向城市遷移和流動,據國家統計局2013年第四季度公布,我國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總數達2.69億。聯合國發展署與中國社會科學院預測,到2030年我國農村流動勞動力將達到3.5億人。在中國社會以及世界史上,如此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和遷移都是史無前例的。

我國嚴重的城鄉分割導致二元社會結構體制,與之相聯的戶籍制度,以及自身的經濟條件限制,使得大量外出務工人員不得不過著“城鄉兩棲,往返遷移”的日子。他們的子女大部分都需要留在農村,形成了規模龐大的農村留守兒童群體。據2013年5月全國婦聯發布的《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高達6102.55萬人,總體規模程擴大趨勢。全國流動兒童人口數量達到3581萬人,并且數量仍然在大幅度增長。

父母雙系共同撫養子女是人類發展形成的最重要形式和途徑,但在我國社會和經濟轉型過程中,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不可避免地打破了這一傳統的養育體系。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作為一個特殊的教育問題,它所涵蓋的范圍遠遠超出了它的問題本身,成為多種矛盾和沖突的結合體。兒童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筆者作為學習社會工作、從事社會工作的工作者,有責任和有義務研究留守兒童的相關問題,為政府和社會認識、關心、幫助這一特殊群體做出努力。

二、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困境分析

1.政府層面:地方政府對于留守兒童的教育投資不足。中央政府強曾多次調要提高國民的整體教育素質,但由于地方政府單純的追求升學率,只對各個市中小學加大教育投資。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自身就存在復雜性和隱蔽性,在一定程度上很難得到政府的教育投資,導致農村學校師資嚴重缺乏,教學質量嚴重低下,學校的教學設施難以得到改善等狀況。

2.學校層面:師資嚴重不足,教學質量不佳。學校是兒童接受系統教育最為重要的場所,是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在日常生活中,老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孩子的行為產生深刻的影響。農村學校由于普遍缺乏教育育人的理念,在客觀情況下會影響留守兒童的教育發展。從對學校的調查來看,學校的教學氛圍不是很濃厚,小學每天只有六節課,初中每天七節課,學校主要以語文、數學科目為主,英語、物理、化學、地理、政治等科目為輔,甚至會根據學校的安排考試也只有期中考和期末試兩次考試。在調查的中小學兩所學校中,能夠順利進入高中繼續學習的只有12人左右,教育質量很難提高。

3.家庭層面:家長監管嚴重欠缺。從教育的角度來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是人的一生中享受到最長遠的教育。父母的知識、經驗、觀念、行為、價值觀等往往對下一代的教育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給予孩子價值觀、規范感和感知方式等?;诖?,家庭教育對孩子完整的教育生涯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訪談中,“你最想對父母說的話是什么?”,多有兒童無一例外的表示希望自己能夠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留守兒童的內心最大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這從客觀上對留守兒童的學習、心理、情感方面產生不利的影響。

4.社會層面:社會輿論及社會支持缺乏持久性。隨著我國網絡媒體力量的發展,電視機、電腦及智能手機的使用率逐年上升,

各種社會事件也逐漸變得透明化,公開化,社會輿論在社會生活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傲羰貎和钡淖謽用磕甓紩圆煌氖录托问匠霈F在各大媒體中,隨之而來的就是不斷迭起的社會輿論。各社會組織和社會群體對于留守兒童的關注也存在一定的自發性和隨機性,往往根據隨機事件和自身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對于留守兒童的態度。由于社會輿論和社會支持的自發性和短暫性,不久之后往往會被社會群體遺忘在各種不同的事件中,很難一起持久性的關注和支持。

三、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解決策略

1.政府層面:加大教育投資,平衡資源分配。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加大力度投資教育。各地方政府應根據公平分配的原則,采用工具性支持的方法,將教育資金、教育人才、教育基礎設施按照合理比例公平分配到各學校,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學校的教育投資,為留守兒童提供學習工具,改善各留守兒童學校的基本環境和教學質量,加大力度在教學軟件和硬件設施上投資,使留守而能夠接觸到較為先進的教育設施,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只有在政府引導和協助下,凌海市S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才能健康發展,使留守兒童能夠享受到與其他兒童一樣接受良好教育的權利,促進留守兒童在教育方面的健康發展。

2.學校層面:加強師資力量,提高教育質量。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已經逐步走向平民化,由此國家培養了大量的師范類專業人才。積極鼓勵待業和應屆師范類畢業生到農村學校工作,將一批年輕有活力的新鮮血液注入到留守兒童的生活中。在學業上,為他們傳授專業學科知識,擴寬知識的視野,了解更多的外界信息,激發學習的動力和興趣,提高學習成績。在生活上,為留守兒童提供心理輔導和情緒支持,加強自尊心和自我認可的能力,為他們在情感上能夠健康發展,由此改變留守兒童的未來。

3.家庭層面:創建良好家庭教育環境,優先考慮留守兒童利益。留守兒童由于家庭結構不完整,導致家庭的生活環境和文化環境不佳,留守兒童的監護人素質相對較低和教養方式的不當,致使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遇到了相應的阻礙。從家庭教養的方式來講,家庭監護主體首要堅持“留守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父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就近工作,既方便父母監督輔導孩子的學習,又方便父母在生活起居和情感上對留守兒童照顧和關愛,使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都能夠全面的健康發展。

4.社會層面: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確保社會支持持久有效。近年來,從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越來越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并廣泛凝結各方社會組織的力量,通過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這種社會支持經常受到某種新聞媒體的炒作,直接影響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教育不僅僅是國家、政府和學校的責任,更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吧倌曛莿t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農村留守兒童是一群特殊的兒童群體,無論在生活、學習還是心理健康發展方面都需要我們的關注和重視。我們要積極引導新聞媒體,網絡平臺發揮良好的輿論功能,深入開展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宣傳活動,最大化的引起社會的關注和重視,激發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并提供長久性的支持。他們是農村的兒童,是農村未來的主體,更是國家發展的下一代。如果對他們現存的教育問題不能夠及時關注和解決,將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健康發展,未來的新農村建設將會受到極大的挑戰和風險。

參考文獻:

[1]周福林,段成榮.留守兒童綜述[J].人口學刊.2016.

[2]蔣篤君.新時期留守兒童教育的困境和對策[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

[3]楊瑞勇.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缺失及其社會支持體系探析[J].(社會科學版).2013,(03).

[4]中國婦聯新聞:《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全文)》,http://acwf.people.com.cn(2003年5月10日).

猜你喜歡
社會支持留守兒童
職高生家庭教養方式、社會支持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
腦卒中患者家庭照顧者的照護負擔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
社會支持與員工工作滿意度的相關關系
體育舞蹈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干預效應的實驗研究
論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的生存寫照與人文關懷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感恩、社會支持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研究
基于情感需求的農村留守兒童產品設計研究
學生的個性發展與教育
試論高職志愿者的職業指導及社會支持對策
淺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目前的狀況成因及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