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基層財務管理的常態化問題與規范化途徑

2017-04-29 10:13董英
經營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農村基層規范化財務管理

董英

摘 要:我國是傳統農業大國,農村、農民、農業是我國的根本。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對于保障“三資”安全、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發展新型農業、推動新農村建設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本文分析了加強農村基層財務管理的重要性,梳理當前財務管理的常態化問題,為農村基層財務管理的規范化指明途徑。

關鍵詞:農村基層 財務管理 規范化

一、加強農村基層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穩步推進,農村基層財務管理混亂的問題日漸顯露,嚴重損害了廣大群眾的利益。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財務管理,有利于嚴格審核每一筆支出,明確支出的用途和金額,隨時控制資金動向,實現對資金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控制,不斷提高資金和資產的價值。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機制可以最大化地保證賬務清楚,減少資產流失,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可靠保障。而且,加強財務管理有利于加強內部會計控制,規范經濟活動,能夠切實維護群眾權益,從根本上預防貪污腐敗行為。

二、農村基層財務管理的常態化問題

一直以來,農村基層組織存在著會計核算混亂、財務控制薄弱、微腐敗不絕、違反財經紀律的現象,嚴重影響到了廣大群眾的生產積極性,人們對此深惡痛絕,屢屢引發沖突和上訪事件。

1.財務管理制度落后。長期以來,農村基層組織并沒有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許多金額較大的開支未經集體討論和研究就支出,而且支出憑證和手續并不完整,造成管理混亂和困難的局面。尤其是在農村基層組織固定資產管理方面,更是存在較多疏忽。許多資產沒有做好詳細統計,結果被人侵占或私分,造成大量集體資產無端流失,或者使用價值大打折扣。

2.財務管理水平低下。部分財務人員難以改變工作慣性,仍習慣于簡單的核算和記賬工作,而且財務科目設置不規范,不認真設立資產臺賬,結果“三資”成為一筆糊涂賬。受專業水平限制,一些財務人員對財務管理缺乏理性認識,不敢也不愿得罪主管領導,難以公正客觀地處理相關會計事項,因此不能真正規范財務工作。

3.財務公開力度不足。一些鄉鎮雖然公布了“三資”信息,但實際的內容、形式、時間并不符合要求,民主理財小組、財務公開等形式化嚴重,效果難以令人滿意。信息公開不足嚴重損害了群眾的知情權,也為貪污腐敗的發生埋下了隱患。而與城市居民相比,農村群眾的相關意識比較淡薄,對于財務信息公開的重視程度并不高。

4.財務監督流于形式。財務監督是對資金、資產和資源進行監督和控制,約束不良行為,減少“三資”流失。目前很多農村基層沒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財務控制體系,存在財務控制薄弱的現象,容易產生經濟違法、貪污腐敗等問題。個別人員瞄準財務管理漏洞,私設小金庫、私吞公款,導致大量資金無端流失,給農村經濟發展造成了大量風險。

三、農村基層財務管理的規范化途徑

1.完善基層財務管理制度。制度是開展財務管理工作的基礎和保障,農村基層應以《會計法》等法律法規為基準,不斷完善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包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財務收支預決算制度、現金管理制度、開支審批制度、資產管理制度、招標投標制度、財務審計監督制度、干部離任審計制度、民主管理與財務公開制度等,并且予以明確細化,將各項管理制度制成鏡框上墻,讓各級人員都能夠一目了然,全面規范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人員應廣泛宣傳各項制度,鼓勵群眾積極監督和參與配合,讓廣大群眾明白自身的權益,大膽行使自己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共同規范財務管理。村組干部和財務人員應主動學習各種規章制度,理解各項具體規定,明確崗位責任和義務,并在日常工作中嚴格執行,從根本上消除財務管理混亂的問題。

2.提高基層財務管理水平。制度的價值在于有效執行,農村基層財務人員必須改變不按時記賬、報賬的習慣,對于資金收入和上級補助的各種款項必須及時入賬,嚴禁賬外設賬或設立“小金庫”;對于資金支付應當明確支出的預算、限額、用途、金額、支付方式等,要求提供原始單據或相關證明,嚴格執行授權審批程序。財務人員要統一財務票據,規范財務管理流程,確保各項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合理性、有效性,及時對所有資金、資產、資源進行分類登記,并且建立相應臺賬,實時監控資金流向,確保集體“三資”可控、受控、在控。同時加強授權支付管理,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進行審批,凡是重大決策、重大事項、大額支付必須經集體決策或聯簽,以加大資金管控力度,防止出現決策風險。高質量的財務管理工作需要優秀的財務人員作為支撐,農村基層組織應加強財務隊伍建設,財會負責人以及會計核算人員都需要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村級財務管理部門應定期開展崗位培訓活動,幫助財務人員掌握會計基礎知識,增強遵紀守法意識, 自覺抵制不良行為,同時引導他們突破舊思維,了解和掌握先進的財務管理方法,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和財務管理水平。

3.積極落實財務公開制度。農村基層組織應落實民主管理與財務公開制度,各村委會都要建立民主理財小組,由村民選舉那些作風正派、關心集體、處事公道的村民擔任小組成員,有效發揮監督的作用。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農村基層要大力推進村務財務公開,并且明確公開的時間、方式、程序、內容等,可以通過張榜或會議的形式,也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手段,向群眾公布賬目,保證讓村民看得清楚明白。河南省林州市預防微腐敗的模式值得借鑒,該市紀委建立了紅旗渠廉政網三資公開平臺和官方微信公眾號“清風林州”,群眾隨時登錄都可查詢林州市內全部542個村的村委會的所有支出明細。而且,2016年11月開始,林州市內全部542個村都建立了廉政微信群,村工作人員當群主拉村民進群,在微信群里公布各項支出明細,對村級資金、資產、資源附加原始圖片全部公開,讓村務都曬在陽光下。當村里到鄉上去報賬的時候,就會把報賬的憑證、票據上傳公開,無論交電費還是交油費,修房子還是添置設備,來一筆公開一筆。這樣一來,沒有誰再敢上交白條,村里招待費變成了零招待,不合理的開支無法再用公務方式報銷??梢?,通過陽光和透明反過來制約,財務管理變得規范和簡單,真正還干部一個清白,給群眾一個明白。

4.切實加大審計監督力度。2012年以來,我國堅持鐵腕反腐,一系列違法亂紀行為被不斷暴露出來,貴州省大榜村原村委委員楊林、北京市皇后店村原會計陳萬壽等貪污腐敗份子紛紛落馬,顯示了我國重典治亂的決心、刮骨療毒的勇氣。農村基層組織需要充分認識財務風險預警管理的重要性,規范財務管理程序,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全面提升風險識別能力與風險預警準確性,增強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鄉鎮一把手應公開述職述廉,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各鄉鎮要訂立規范的責任追究制度,督促干部認真履行工作職責;鄉鎮紀委牽頭和財政所必須及時順應我國反腐倡廉形勢,把反腐關口整個前移,加強財務檢查和審計監督,嚴肅查辦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并且向廣大群眾公開審計和查處結果,切實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

四、結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農村正煥發新的活力。農村財務管理事關集體“三資”安全,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群眾切身利益,也影響到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基層干部和財務人員需要從戰略高度認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創新農村財務管理機制,建立起高效的財務管理模式,使農村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海英.淺談農村基層財務管理工作[J].財經界:學術版,2015(30):271.

[2]孟順紅.完善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J].農村財務會計,2013(9):31-35.

[3]楊占榮.對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的思考[J].云南農業,2015(1):62-64.

猜你喜歡
農村基層規范化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
如何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農村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
強化醫院財務管理是醫改的重要環節
價格認定的規范化之路
加強新形勢下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思考
論新形勢下酒店財務管理
狂犬?、蠹壉┞兑幏痘A防處置實踐
高血壓病中醫規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加強村級財務管理迫在眉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