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境遇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管理的升級與轉型

2017-04-29 10:13王嘯
經營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內部審計大數據國有企業

王嘯

摘 要:本文概述大數據時代境遇為國企內審質量提升帶來的機遇,思考大數據時代境遇下國企內審質量遭遇到的新風險,思考催動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管理轉型與升級的路徑。

關鍵詞:大數據 國有企業 內部審計

一、大數據時代境遇下為國企內審質量提升帶來的機遇

1.改善內審工作質量。大數據境遇下,內審部門借力信息系統和數據平臺,將更系統地了解企業運營態勢和風險狀況,更全面的覆蓋公司經營管理的各關鍵環節,使審計項目安排和計劃更加科學、合理?;趯徲嬓实奶嵘?、審計思維的轉型和內審增值功能的強化,國企內部審計工作的廣度和深度向縱深推進;信息溝通便捷度提高、審計時效性增強和審計整改動態監控措施的落實,將更好地發揮審計監督、咨詢和服務職能,有效改善內審工作的質量。

2.支撐內審工作破局轉型。在大數據時代境遇下,隨著社會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國企管理信息化程度水漲船高。信息環境下審計工作對紙質原始資料的需求逐漸下降,而對電子化、數據化資料的需求大幅提升;隨著規模性國企各種數據平臺構建和信息系統升級,企業信息體量日益增大,信息共享日趨便捷,審計大數據分析工作有了廣闊空間;不斷發展的數據發掘和分析思路、工具及方法,將使國企內審工作擺脫以往對樣本抽樣和現場審計的依賴,逐步實現全面審計,內審破局轉型具備了前所未有的支撐。

3.降低被審計部門配合和干擾風險。在大數據時代境遇下,被審計單位即國企各下屬企業、職能部門和臨時組織的全部信息,已在其持續運營過程中自動同步錄入和存儲至信息系統或數據平臺中。審計人員為開展特定審計項目需要取得的相關資料,只需要獲得特定系統的相應操作權限即可自由瀏覽和篩選;審計人員借助軟件可從信息系統和數據平臺中直接獲得審計證據,既能避免受到被審計部門配合程度的影響,也能規避從被審單位獲取的審計資料已被其修改和修飾,導致“假賬真審”的風險。

4.提升內審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大數據境遇下內審部門開展工作,通過信息系統或數據平臺,收集基礎資料和進行數據分析,減少了審計抽樣和現場審計的工時;借力信息技術和系統思維,可以迅速審視過往的風險事項和控制活動,識別和評估企業經營管理面臨的各項風險因素,不間斷對企業經營數據進行分析和預警,盡早提出審計建議,協助管理層制定措施應對風險,催動內審從事后監督向事前和事中監督轉型。

5.促進內審服務增值功能的實現。在大數據境遇下國企內部審計工作基于信息技術的支撐,相當部分的審計基礎工作諸如信息收集、匯總和分析將由機器替代人來完成,會將部分內部審計資源從計算、復核等基礎工作中解放出來,審計人員轉而可投入到企業管理更高、更深、更為復雜的維度和方向中。換而言之就是,能投入更多的審計資源評估公司戰略風險,思考公司價值提升路徑,為企業提供管理咨詢;大數據境遇下審計人員系統、綜合和前瞻思維,是審計部門實現價值增值功能的基礎。所以從宏觀方面來說,大數據時代境遇到來,為內審部門充分發揮增值服務功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是內審工作質量最為重要的提升。

二、大數據時代境遇下國企內審質量遭遇到的新風險

1.數據失真和安全風險。在信息化時代境遇下,國企內審工作在基礎信息方面,由于對信息系統及數據平臺的依賴度較高,有效規避人工涉入過多而滋生的主觀風險的同時,卻面臨多維度而且可能是普遍性的數據失真和安全風險。具體而言,在數據分析工具和方法不成熟的情況下,存在把部分有用信息排除在審計人員視線以外的風險;在信息管理機制落實不到位的情況下,數據錄入存儲環節可能存在弄虛作假的風險;在企業信息系統安全保障不充分的情況下,系統數據面臨中毒泄露或被惡意篡改的風險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國企內審工作的質量。

2.人力資源風險。在大數據時代,任何類型的審計項目實施均依賴于信息技術的使用,國有企業內審工作也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審計團隊運營信息化手段和方法開展工作,不能單純依靠外界技術人員的咨詢性輔助,審計骨干應該具有這方面的勝任能力,唯有如此風險測評、內控薄弱環節的診斷才能有的放矢。部分國企在人力資源政策方面不如民營企業靈活高效,團隊穩健的背后隱藏著人員素質與信息環境不匹配的風險。另外,大數據時代本身社會變化難以把握,國企內審部門在相關人才儲備方面往往偏于滯后,容易導致內審人員業務素質與外部信息環境發展不相適應的風險。

3.基礎支撐乏力風險。目前,大數據時代雖然已經成為熟語,不過應該承認其成熟度或者發展階段相對有限。具體到國有企業而言,雖然規模普遍偏大的國企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相對領先,不過其構建的信息系統及系列平臺,和成熟化的大數據平臺相比尚且存在較大差距。更關鍵的是,目前地域大數據金額行業大數據平臺的建設尚處于啟動或初步發展階段,和企業等組織的對接比較有限,制約了國企內審利用外部信息及數據的可能及程度,進而制約了審計質量提高的水平。

4.末端失衡風險問題。國有企業推進內部審計工作,為了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優勢,應該確保其各業務、工程項目和分支機構信息化水平達到一定的標準。不過,在實務層面,國有企業的經營環境比較復雜,部分工程項目、基層銷售網點和涉農等方面的業務的信息化水評較低,可能暫時不具備開展數據分析的條件,受地域或部門本位主義等方面因素影響,信息軟件和平臺構建也存在一定的標準壁壘,會制約信息技術的使用,也將影響內審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三、催動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管理的升級與轉型的思考

1.開放推進信息化建設。國有企業借力大數據時代境遇的利好及優勢,推進內審工作質量和水平的提高,需要開拓思路繼續深化企業信息化建設。具體而言,就是在積極參與國家、地域、行業等多維度的大數據平臺構建的基礎上,深入推進集團或者公司的云審計平臺建設,積極借助外力倒逼公司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規避末端失衡等風險問題,進而為內審工作質量提升及服務增值作用的發揮奠定堅實的基礎。

2.系統優化人力資源管理。面對大數據給內審及國企經營管理工作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國有企業應著重思考人力資源管理政策的優化升級。首先應該堅持資源儲備適當超前的原則,避免出現團隊勝任能力滯后于時代需要的窘境;其次應該系統推進,根據具體情況有步驟分層次地克服國企人力資源的機制束縛,提升其相對于外界需求的靈活度;再次應該堅持培訓、新聘及借助外力等多頭并舉的工作思路,以期在條件既定的情況下收益最大化。

3.創新提升內審工作實務水準。在國企內審實務層面,面對大數據時代境遇帶來的發展機遇,應該鼓勵審計工作思路和方法創新,創造性地推動內審工作轉型升級。首先,應該思考和大數據相適應的審計工作思路和模式轉型,擺脫過往孤立審計的思維局限,構建多維度、宏觀性的審計思維,應對快速變化的環境和風險;其次在內審工作模式轉型過程中,不斷優化內審工作機制,加強對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情況的跟蹤落實和審計方法及成果的標準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再次,探索內審技術及方法創新,以數據發掘、數據分析及數據利用為重心,積極嘗試效益審計、舞弊審計等新的工作思路,逐漸構建適用于特定企業、特定生產線或者特定建設項目的審計方法模型,構建新的方法體系。

大數據時代國企內審工作面臨機遇和挑戰,審計人員應該繃緊風險意識之弦,緊抓內部控制之筋,用好信息技術之利器,為國企轉型升級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劉榮. 淺析“大數據”時代的內部審計應對策略[J]. 中國內部審計,2015,(05):42-46.

[2]李健,王春昕. 大數據環境下增值型內部審計的實踐與探討[J]. 中國內部審計,2015,(07):48-53.

[3]程平,崔納牟倩. 大數據時代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內部審計[J]. 會計之友,2016,(16):122-125.

猜你喜歡
內部審計大數據國有企業
新時期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
國有企業加強預算管理探討
如何做好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引領工作
淺析SAP系統在石化企業內部審計中的運用
新常態下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工作研究
圖書館內部控制建設的深度思考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完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