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辦社工機構人才流失問題研究

2017-04-29 10:53李梅高妍
經營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流失率社會工作者社工

李梅 高妍

隨著我國社會轉型的加快和公眾需求的多元化發展,政府自上而下地推動社會工作事業的發展,“社會工作”這個名詞連續三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三年的強調,體現出來的是政府對社會工作的重視,大量的民辦社工機構也因此應運而生、與日俱增。然而不容忽視的是這一行業面臨的人才流失問題,大量民辦機構都存在“招人難”、“留人難”的兩難問題。

“招人難”問題指的是民辦社工機構在招收高校社工畢業生面臨的困難,許多高校社會工作專業的畢業生一畢業就轉行,這種一畢業就轉行的現象在社工系學生看來極為普遍,但同時也給社工機構帶來很大困擾。在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有很多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常魏、茅馨丹(2009)通過問卷調查與個案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N學院社工系學生的就業狀況進行探究。該文主要是從畢業生的自我感覺、求職困擾、專業對口、專業認知、專業認同、工資收入、工作滿意度這走個方面來進一步解釋社工畢業生的就業狀況。2009年北京市從首都高校應屆畢業生中選用2000名本科生、研究生到社區的社會工作站做社會工作者。但截止2010年1月,有300多人沒有到崗,有200多人離職,流失率高達25%以上。白新睿(2010)和侯典牧、楊麗安(2011)分別對此現象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分析了大學生社工人才流失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分別是大學生對工作滿意度太低、對社區工作缺乏了解,導致人員配置失衡、崗位和發展方向不明確,缺乏職業發展規劃等三個方面原因。欒文敬(2013)對保定市X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流向的情況進行分析,近4年來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畢業生的整體就業狀況雖然不錯,但是就業不對口現象嚴重。劉文瑞(2016)對北京、成都兩地135名社工專業學酥進行問卷調查,數據顯示只有16.2%的學生表示畢業后會選擇從事社工,而有將近一半的學生表示不愿意做社工。楊可瀚、周炎炎(2017)通過以 X高校為例的問卷調查了解了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生的擇業意向及影響因素,調查結果顯示X 高校的社會工作本科生的擇業意向缺乏對自己的一個合理清晰的職業規劃和定位,都在追求平穩的鐵飯碗工作,缺乏吃苦耐勞、迎難而上的斗志。大家更加看重的是國家政策扶持,單位提供編制等。所以從總體上看,社工專業畢業生對于從事社工行業的意愿普遍不高,從而直接導致大量民辦社工機構難以招到對口的社工畢業生。

“留人難”問題指主要的是在職社工的人才流失現象,許多在職社工往往在工作較短時間就選擇離職,給社工機構帶來了很大的損失,既增加了機構的運營成本,也對工作開展造成很大影響。根據深圳市社會工作者協會的數據到去年年底,深圳市的社工流失率已達19.8%,幾乎達到了 20%的人才流失警戒線。在流失的社工里絕大多數并非跳槽而是直接轉行。陸飛杰(2011)對上海50位一線社工進行訪談,嘗試對社工離職的主要原因進行探索,總結的原因共有四點:一是賺錢少、薪酬待遇低,這個是社工離職最主要、最核心的原因。調查顯示目前上海市社會工作者的月薪低于上海非私營單位職工的人均工資水平,徘徊在 2000~3000 元;二是工作內容繁雜,工作比較瑣碎、繁復,使得大多數社工得不到滿足感、沒有成就感;三是發展規劃小,政府大力對社會工作的支持力度依舊不大,支持效果差,使得不少社工人員對自身的發展空間感到迷茫,對自己未來的職業前景缺乏信心。四是認可度低,一方面社工自身對社會工作的價值和理念不夠認同,內在動力不足,很難注入高度的熱情去投入到服務中去,另一方面是群眾對社會工作的價值與作用認識不夠,得不到社會大眾的認可。孟圣御(2013)則是從社工個人層面、機構層面和社會環境三個層面進行分析的對上海楊浦區三家典型社工機構的人才流失現狀進行詳細調查。劉文瑞(2016)對北京、深圳和成都三地23家民辦社工機構和3家相關政府管理部門進行走訪調查,調查數據顯示 有61.5%的在職社工認為本單位的社工流失率高或者非常高。在被調查的355名社工中,有22.1%的人表示后悔選擇了從事社工,在詢問被調查者未來幾年是否會換工作時,有22.8%的人表示會換工作,僅有27.9%的人明確表示不會。能夠看得出來在職社工的流失率還是偏高的,而且對工作的滿意度較低,流失風險較大。從以上觀點可以看到,關于在職社工的流失率問題比較突出,在對原因的剖析上具有不同的角度和側重。

“招人難”、“留人難”的問題不僅僅是民辦社工機構的痛,也是整個社會的痛。(1)推進社會工作的體制改革,破除體制障礙。社會工作專業化和職業化是在體制改革中發生的,它涉及到社會福利體制、行政管理體制、教育體制和就業及人事體制(王思斌,2006)。事業單位的改革滯后、非營利組織不發達,對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造成了某種困難。一直以來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社會工作需要政府來幫助、促進管理體制的改革,只有將社會工作納入整個社會管理與社會服務的制度框架中,這樣才能創造更多的社會工作崗位,使社會工作人才學有所用。(2)加強民辦社工機構自身的規范性發展。讓民辦社會工作機構的社工專業人才有著清晰的職業成長路徑與發展規劃。在現行民辦社工機構的人才培養體系中,缺乏可操作的社工專業人才培養路徑,這種問題在一些規模較小的民辦社工機構顯得更為突出,在職的社會工作人員因為機構規模的限制無法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在發展受限的時候只能選擇離職、跳槽等。工資待遇以及福利保障對于一個人的生存發展十分重要,只有基本需要保障到位才能夠讓社工人才安心踏實地工作。(3)提高社會對社會工作的認同度?!暗妹裥恼叩锰煜隆蓖瑯邮巧鐣ぷ鲗I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們應該用大眾能夠接受的方式來推廣和宣傳社會工作,借助媒體和各種公益性活動等拉近社工與民眾之間的距離,激發大眾對社會工作服務的興趣,從而促進社會工作的社會化進程,取得社會大眾層面的廣泛認同,擴大社會工作在整個社會的影響。營造一個社會工作的環境和社會意識是十分重要的。社會工作者在社會上應當像律師、醫生這樣具有獨特的功能和意義。

參考文獻:

[1]常魏,茅馨丹.社會工作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J].社會工作,2009(5).

[2]白新睿.大學生社工流失成因分析與對策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0(11).

[3]侯典牧,楊麗安.北京市大學生社區工作者工作現狀調查[J].勞動保障世界,2011(12).

[4]欒文敬,劉長青,付雙樂.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及原因探析[J].社會工作,2013(4).

[5]劉文瑞.民辦社工機構社工人才流失問題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學報,2016(1).

[6]楊可涵,周炎炎.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生擇業意向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創業與人才教育,2017(3).

[7]陸飛杰.上海社會工作者的離職原因探析[J].社會工作,2011(11).

[8]孟圣御.上海市民辦社工機構社工人才流失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13.

[9]劉文瑞.民辦社工機構社工人才流失問題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學報,2016(1).

[10]王思斌.體制轉變中的社會工作的職業化進程[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作者簡介:李梅(1997—)女。江蘇南京人。學習單位:南京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社會工作。

猜你喜歡
流失率社會工作者社工
青春社工
生鮮豬肉肌細胞內外間隙和水分狀態與持水性的關系
社會工作者職業認同與組織認同對職業流動影響的研究——基于對廣州市社會工作者的調查
論我國人口促進社會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壽險公司個人代理人流失的對策研究
美國OTT服務用戶流失率達19%
社會服務機構中社會工作者激勵因素研究
社工
此“社工”非彼“社工”——對社區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醫務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