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老金制度存在的問題和改革建議

2017-04-29 12:31高雪華
經營管理者·下旬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改革建議

高雪華

摘 要:近些年,我國出現了一種新型企業關系,這是一種職工退休管理模式,建立退休職工養老金制度是維護老年人權益的表現。根據目前現狀,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需要進行改革,由于替代率較低,資金缺口較大,導致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失去了平衡。本文針對養老金制度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措施和建議,以期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退休職工 養老金制度 替代率 改革建議

養老金也稱退休金,是一種根據勞動者對社會所作貢獻及其所具備享受養老保險的資格,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用于保障職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目前我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往往都是采取“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該模式由企業主導,將職工工資總額的20%繳納到社會統籌基金賬戶中,再將職工個人工資的8%繳納到個人賬戶。這兩個賬戶的結合,就是養老保險基金。

養老金替代率指的是,勞動者在退休時,其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作為一種衡量指標,其目的在于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的差異。一般來說,影響養老金替代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社會平均工資;個人在職時的工資收入和企業繳費工資總額;工作年限和繳費年限;退休年齡等等。

養老金的發放與兩方面有關,一是職工在職時的工資,二是社會平均工資,兩者都會對養老金產生直接影響;另外,經濟增長與工資的增長息息相關,兩者呈正比且相互影響。養老保險基金收支是否處于平衡狀態,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

按照國家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總體思路,未來基本養老保險的目標替代率確定為58. 5%。替代率的高低與退休職工的生活水平成正比,如果代替率過低,職工生活水準就低,養老資金就出現了缺口。這對于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的運行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既要達到目標替代率,又要維持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縮小資金缺口,是我國養老金制度改革的目標。

一、目前養老金制度存在的問題

1.職工養老保險參保數量不足。主要原因:一是困難群體中斷繳費比較多,主要是部分個體、靈活就業人員收入低且不穩定。二是部分人員對養老金計發“多繳多得、長繳長得”等政策不夠了解,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就不愿再繼續繳費。三是一些人在多地就業過程中未能及時接續養老保險關系,因而即使在新就業地已經參保也可能被原參保地統計為中斷繳費人員。

2.養老保險費收繳率不高。主要原因:一是“故意拖欠”,尋找各種理由述說企業困難,另一方面正常開支,就是不想繳費。二是企業經營者短期行為嚴重。只顧自己在任時的日子好過,不顧企業和職工的長遠利益,認為繳納養老保險費會加大人工成本,會使企業經濟效益降低,從而有的企業領導為保利潤、?!拔蛔印倍辉赴磿r足額繳納養老保險費。三是企業職工自覺監督的主動性不強。在現實中,如果企業因效益不好而拖欠職工工資,馬上就會引起較大反響,而不少職工明知道企業未繳納社會保險費,可就是視而不見。四是由于各種原因,一些企業經濟效益下滑,繳費能力減弱,企業為了減少財務支出,通常會延遲繳納養老保險費,甚至拖欠繳納。

3.法定退休年齡較早。在同樣的替代率情況下,退休年齡較早時,一方面意味著在職勞動力的減少,勞動者的繳費年限較短,從而為養老保險制度繳納養老保險費的人數減少,造成基金積累的規??s減;另一方面,退休隊伍規模擴大,領取養老金的人數增多,支付規模擴大,社會養老相對更多依賴于國家財政轉移支付和企業的繳費率。

二、養老金制度改革的建議

1.增加職工養老保險參保數量。完善養老保險相關政策,包括完善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的政策,吸引和鼓勵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參加或者接續養老保險關系;完善養老保險待遇的計發辦法和待遇調整辦法,激勵更多的人長期繳費、多繳費;加大對繳費困難人員的扶持力度,比如落實社保補貼政策等。要想方設法提高職工的參保數量,當期收繳水平上升了,養老保險資金問題迎刃而解。

2.提高養老保險費收繳率。一要加大宣傳力度。雖然思想觀念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加大社會保險的宣傳力度,才能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保險征繳氛圍。二要增強全社會的社會保險意識。使職工懂得繳納保險費時間的長短和金額多少是今后職工享受退休待遇的重要依據,督促企業按時足額繳納養老保險基金,以形成強大的社會保險促繳力量。三要宣傳養老保險的重要性。算清“?!迸c“不?!钡睦讕?、繳與不繳的社會效益帳、近期付出與遠期受益的經濟效益帳,增強企業和職工繳納養老保險基金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四要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對生產經營正常、能發放工資而不繳納養老保險的企業適當予以曝光,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3.提高法定退休年齡。職工從踏入工作崗位開始工作,到法定退休年齡退休,假定其他因素不變,隨著工作年限和年齡的增加,養老金的繳費年限就會相應的減少,總供款額、進入個人賬戶的供款額,以及個人賬戶儲存額都會減少,在領取年限不變的情況下,總額款項與工齡成反比。因此,推遲職工的就業年齡,有利于減輕職工的養老負擔。從宏觀上來講,延遲退休年齡,一方面意味著在職勞動力增加,工作周期也隨之增加,有利于人力資源的積累,從而繳納養老保險費的人數增加,進而增加制度的收入;另一方面則意味著退休人數的減少,領取養老金的人數減少,減少制度的支出。經驗研究表明,提高退休年齡5歲,則退休金支出可減少一半。

4.建立養老金替代率自動調整機制。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需求也日益增加,物價也呈持續上漲的態勢,在這種大背景下,養老金替代率的高低就顯得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著企業職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如果養老金周轉不暢甚至出現了較大的資金缺口,政府將承受更大的壓力,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針對這一問題,建立養老金替代率自動調節機制,養老金替代率隨著物價水平、職工工資水平的變化而變化,與此同時,不斷調整職工退休工資與退休年限,進而確定出一個符合實際情況的養老金替代率。

5.建立健全法律法規。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工作在諸多方面還只能靠政策和行政推動,雖加強了養老保險基金征繳的一些措施,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國家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不斷完善養老金基本制度,要加快立法進程,為社會保險基金征繳盡早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另外,為人們提供社會保障也是政府的基本職能之一,政府相關部門應當重視養老問題,有效管理社會養老基金,并加以監督。盡管《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已經出臺,但約束力還不強,處罰力度還不夠,當務之急應及時制定統一的、適用范圍較廣的社會保險法律制度。同時,盡快制定并頒布與該法相配套的一系列條例,逐步建立對法人代表履行養老保險繳費義務的法律約束機制,通過立法這種明確、權威的方式,加快社會保險法制化進程。

三、結語

結合以上觀點可知,養老制度的改革對維持社會穩定具有積極作用。加強有關法律法規建設,不斷更新和完善養老保險運行機制,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適當調整養老金替代率,目的是為了改變當前養老金收支不平衡的狀態。與此同時,政府各部門應進行有效的監督,采取相應對策縮小養老金缺口,加快推動養老金制度的改革,促進養老金制度合理、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丹丹.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制度的改革[J].中國市場,2013,(12):51-54.

[2]王理峰,石艷玲. 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制度的改革[J].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4):8-11.

[3]馬安麗,吳天瑤,馬京麗. 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制度論析[J]. 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2,(03):81-86.

[4]白靜,劉桓,李志榮,王吉波. 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制度改革方法[J].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2,(03):89-94.

猜你喜歡
改革建議
淺談如何開展初中體育教學
淺析體育課改革的必要性
分析財政稅收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建議
西北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舞蹈普及教育之我見
煤礦維簡費改革建議
武陵山片區教授工科專業制圖課程的思考及改革建議
專車行業改革必要性探究
淺析大學英語四級聽力的最新改革及應對措施
我國的財政補貼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