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孜州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分析

2017-05-05 00:31朱金艷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文化旅游產業宗教文化可持續發展

朱金艷

摘 要: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甘孜州)是一個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但人均收入很低。開發自然資源易造成環境破壞,特別當地群眾環保意識很強,不希望以破壞家園為代價去發展當地經濟。對甘孜州的人文歷史進行調研后發現,宗教文化是當地的強項,其中以五明佛學院為代表,對于促進當地經濟文化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是非常具有潛力的產業,同時歐美發達國家也在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教育是可持續、造福后代的大事業,找準方向突出宗教文化和教育的優勢是甘孜州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宗教文化;文化旅游產業

1 甘孜州自然資源分析及開發現狀

1.1 畜牧及水利資源

甘孜州天然草原面積占總面積的61.7%,是川西北牧區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全州農牧業產值達到72億元。各類牲畜出欄和畜產品產量穩步發展。全年各類牲畜出欄達95.18萬頭(只),較上年增加4.51萬頭(只),增長5.0%。

水利資源甘孜州地處長江、黃河的源頭地區,長江上游重要的干流金沙江、支流雅礱江和大渡河流經州內18個縣,流域面積14.61萬平方公里,占全州行政面積的96%,占長江流域面積的8.5%。水資源總量1397.83億立方米,其中可利用水資源總量881.8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4119萬千瓦,占全省的29%。

1.2 礦產資源

甘孜州已發現礦產74種,形成固體礦產地1581處,礦點512處。黑色金屬以鐵礦為主,其次為鐵錳礦、錳礦、鉻鐵礦、鈦鐵礦,共計有礦產地90處。有色金屬已知有銅、鉛、鋅、鎳、鎢、錫、汞、銻、鉬等9種,已發現礦產地490處。稀有金屬及分散元素,是國家重要的成礦區,其中花崗偉晶巖型鋰、鈹、鈮、鉭礦床居州內主導地位,共發現礦產地56處。貴金屬已探明有大型共生鉑(鈀)礦,超大型銀礦,以及儲量較多的砂金礦和巖金礦。

從2015年統計,全州工業總產值達到53億元。礦產資源在國家政策的保護下,有序的開發。體現出自治州對于環保的重視。

1.3 動植物資源

據色達五明佛學院圖冊記載,甘孜境內有大熊貓、金絲猴等30多種珍稀動物,有麝香、鹿茸、熊膽 等上乘的動物藥材,蟲草、貝母等植物藥材,水獺皮等名貴皮張,松茸、白菌、花椒、核桃、雪山大豆等農副特產品,這些優質特產均出產于天然牧場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屬半野味的“綠色食品”。全州森林面積占四川省森林總面積的20%。2015年消費類產品到78億元 ,包括各類特色藥材和農副產品。

2015年,四川省實現產值達28536.7億元,甘孜州占全省0.7%。由此可以看出甘孜州在資源開發利用上,一直處于很落后的地位。

2 甘孜州人文資源分析及開發現狀

甘孜州旅游產業2015年實現產值80.3億元。和全州自然資源實現產值203億元相比,占整個甘孜州的28%的比率,全州在國家政策扶持和自身努力下積極開發道路交通,包括高速公路和川藏鐵路的建設,對于促進全州旅游產業的發展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

旅游產業受制于交通條件,近年來甘孜州大力發展交通,公路和鐵路以及航空都在加大投入,這是非常有利于發掘人文資源的基礎條件。

甘孜州旅游資源在整個世界范圍內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自然景觀旅游以徒步旅游和自駕旅游為主,游客留在當地消費的時間太短使得整個旅游產值很難提升,沒有形成類似九寨溝的名勝景區,各景點地域分散,旅游配套設施欠缺。

藏傳佛法教育和文化旅游是甘孜州無可替代的優勢。其中,五明佛學院是藏傳佛法教育和文化旅游的旗幟標桿。新龍縣的亞青寺也每年吸引很多佛教弟子來此學院來參加法會,甘孜州這兩地每年的游客和學習者已具備了九寨溝景區的規模。這是發展甘孜州旅游業和提高當地群眾生活水平的一個契機,解決了當地群眾和寺院的經濟問題,也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和我國宗教事業的發展,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3 文化旅游產業的國際發展趨勢

3.1 國際發展現狀

第一,基督教、天主教宗教文化旅游。

第二,以色列——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享有世間唯一的殊榮,猶太教徒、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均視其為圣城。2014年以色列旅游人數達330萬人次,其中宗教旅游占的比例高達75%。

第三,梵蒂岡。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每年吸引著上百萬的游客前來參觀、游覽。它既無工農業,也無自然資源。財政收入主要靠旅游、郵票、不動產出租、特別財產款項的銀行利息、梵蒂岡銀行盈利和向教宗贈送的貢款以及教徒的捐款等。

第四,德國——柏林。德國的主要宗教為基督教和天主教,當今德國的宗教人數已不比以往,但德國有非常注明的宗教建筑,這為它的宗教旅游帶來了很多旅游景點,主要的代表是柏林的科龍大教堂。

第五,伊斯蘭教宗教文化旅游。沙特阿拉伯——麥加。每年在伊斯蘭教歷的第12個月,數以百萬計的穆斯林都會聚集在沙特的麥加,參加一年一度的朝覲。朝圣期間,他們聚集在“圣城”麥加周圍,一起祈禱、吃飯、學習?!胞溂映ァ笔敲磕暌了固m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動。

3.2 國內發展現狀

佛教宗教文化旅游:

第一,無錫靈山大佛。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最佳佛光普照景區,最美中國·文化魅力旅游目的地景區,20個最受歡迎的長三角世博主題體驗之旅示范點,世界佛教論壇永久會址。它占地面積約30公頃,由小靈山、祥符禪寺、靈山大佛、天下第一掌、百子戲彌勒、佛教文化博覽館、萬佛殿等景點組成。集湖光山色、園林廣場、佛教文化、歷史知識于一體,是中國最為完整、也是唯一集中展示釋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題園區。2014年每年實現門票收入4億,周邊文化旅游收入25億,房地產收入58億。

第二,海南南山海上觀音。國家AAAAA旅游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中國佛教名山勝地,中國旅游業發展優先項目,海南省生態建設示范工程,海南省生態旅游示范景區。2014年接待游客150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2.5億,周邊文化旅游收入10億。

第三,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布達拉宮,坐落于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瑪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于一體的宏偉建筑,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筑群。每天限制接待游客2300人次,每年實現門票收入8400萬,周邊旅游收入4億。

4 甘孜州的文化旅游和教育產業的發展建議 ——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料相結合

眾所周知,甘孜州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但還有非常豐富的藏民族文化資源和藏傳佛教的人文資源(大量的寺院和僧侶)。本文試圖從人文資源的角度思考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實現經濟與文化的同時并舉。

自然資源的發展有九寨溝模式,而在人文資源的開發方面,有五明佛學院和亞青寺的例子。因為藏傳佛教在藏民心中的崇高地位,至今還沒有找到宗教和經濟結合的模式。探索一條適合甘孜州特色的發展道路,從豐富的旅游資源和豐富的人文資源出發,以文化旅游和佛法教育為突破口,不失為一條可行之路。

保護當地建筑,合理布局,修繕開發,并配以合理景觀配置設計,使得整個寺院村莊具有非常巨大的發展潛力。并以此為試點,將成功經驗推廣到甘孜州的各縣各鄉各村,從而實現以點帶面,促進甘孜州文化旅游產業的跨越式增長,也間接促進民族團結和宗教和諧發展。

對當地居民的民宅進行保護性的修繕和改造,適當規劃加入民宿和溫泉旅游休閑功能,充分利用當地好山好水的自然資源以及豐富的藏族文化資源,為居民創造出良好的生存環境和生產要素,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5 結語

從甘孜州現有的開發自然資源模式和四川省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相比是遠遠不夠的,工業基礎差,人才少,條件艱苦等各種不利因素都制約了發展。在充分認識甘孜州的優勢資源(包括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特有的藏傳佛教資源——這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資源),并有機地結合起來,強強聯合,走一條適合甘孜州發展的道路是完全有可能的,重點在于如何將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

以寺院的人文資源和村落和周邊景區的自然資源的強強聯合,兩者都是甘孜州最具特色的獨有資源,是四川省乃至全國其他地區都不具備的優勢。以成都發展農家樂模式為范例,積極推廣這種人文——自然資源的有機整合,形成甘孜州可持續發展的文化旅游產業。

那么這個人文和景觀結合的試點,非常需要很好的整體設計,經得住時間和歷史和自然的考驗。建筑設計、內飾設計以及景觀設計都是影響試點成功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 鄧一.永遠的九寨溝[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

[2] 四川省甘孜州藏族社會歷史調查[M]. 2009.

[3] 李淥.貴州宗教文化旅游開發初探[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

[4] 顏亞玉.宗教旅游論析[J].廈門大學學報,2000(3).

猜你喜歡
文化旅游產業宗教文化可持續發展
人文視野下宗教文化對湄公河流域代表性民間舞蹈的影響
山西文化旅游產業集群風險生成機理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