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電影《告別》的詩意情懷

2017-05-05 01:06簡璞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簡璞

摘 要:本文以2015年First獨立影展最佳劇情長片《告別》為研究對象,從情感呈現、人物設置、視聽語言等幾個方面來分析導演在情感表達上的克制冷靜和刻意構建出的以家庭為單位的親子關系中的冷酷現實。創作者通過用電影這一特殊的表達方式來懷念追憶曾經的家庭親情,并通過特殊的鏡頭語言方式來展現影片中的人物的詩意情懷。

關鍵詞:情感呈現;人物設置;詩意情懷

2015年7月,在青海西寧舉辦的第九屆FIRST青年電影展圓滿落幕。影片《告別》在31部提名影片中突圍而出,獲得最佳劇情長片。評委會評語說:“《告別》有很好的節奏把控能力,社會關注的視角在人物關系和情感層次的表達中漸露端倪,個體生命中共生的情緒潤物無聲,影片沉穩而完整,是一部誠意之作?!?/p>

影片通過一個三口之家為窗口,講述了這樣的兩代人:一個從小就離開家被送到英國去念書的年輕女孩,面對未來很迷茫,沉迷于網戀,把自己卷入充滿傷害的戀情中無法自拔;一個面對死亡迷茫的中年父親,年輕時離開家鄉在京北漂,身患絕癥飽受病痛,他放棄了生的希望……

這部電影用一種非常隱晦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它呈現了一段看似散亂無章的時光,向觀眾敞開了情感的河流,通過娓娓道來的故事敘事和情感流動,來傳達創作者對蒙古族這一特殊民族文化的感傷追憶,全片不管是情感呈現、人物設置,還是鏡頭語言,都展現出濃濃的詩意情懷。本文將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逐一分析《告別》中流露出的情感表達和詩意情懷。

1 情感呈現

影片《告別》把幾代人的生活濃縮進一個多小時的片子里,壓抑、乖張、憤怒、懦弱、堅強和妥協,人物不同的情緒被不露痕跡地刻畫。生活的無奈與必須生存的無條件選擇在逼迫著大多數人的人生,這種戲劇張力的展現是非常精彩的。

影片明明講的是一個生離死別的故事,可是,整個影片并沒有出現過一滴眼淚的刻意展現,全片對于情感的呈現方式尤其冷靜克制,僅有兩個場景讓觀眾看到了人物眼淚對情感的釋放:一是女兒聽從姑姑的建議,開車帶父親去樹林里放飛無意闖入家中的小鳥。在車里父親和女兒抽著煙,相互指責對方,女兒生氣下車,爭吵過后,父親一個人坐在副駕駛位置上,透過擋風玻璃,可以看到父親一個用手拭淚的動作。二是在父親最后的那段日子里,在深夜里已無法安睡的父親艱難地翻身,躺在父親背后的女兒,為了能讓他舒服些,把靠墊夾在他兩腿中間,就像他平常習慣的那樣。此時,父親說了一聲“謝謝”,倔強的父親默默流下眼淚,背后的女兒看著痛苦的父親,抑制自己的哭聲,黑暗里無聲地啜泣,兩個人一前一后,無聲地落淚。

即使當影片中父親去世之后,奶奶一個人在家默默地晾曬衣物,仿若父親從來沒有離開一樣,人之常情中“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情感傷痛在影片里被克制冷靜地表達。有些眼淚是隱藏在背后,只流給自己看的,可能與這部電影整體的情感呈現風格有關,但也不得不讓人有更多的聯想。

同時,影片中除了父女之間的情感從沖突走向和解這條主情感線索以外,還隱藏著兩條副情感線:一是父親為代表的文藝產業的漸漸衰落以及沒有隨之消失的民族情懷;另一個是母親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頭腦和時下所謂“正能量”的精神。父母二人像是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一個人看到了最適合時代的生活方式,并為之樂此不疲地追尋未來、享受當下;另一個人則念念不忘過往的紅塵往事,難以說再見。

2 人物設置和鏡頭語言

影片《告別》塑造了兩個三口之家的家庭:父親、母親和女兒組成的三口之家,以及奶奶、姑姑和父親構成的三口之家,兩種家庭不同的治病方法,不同的處事態度,讓兩個家庭的矛盾處處可見,父親的執拗、母親的強勢、奶奶的仁慈、姑姑的體貼,父親在兩個不同家庭中有著不同尋常的表現,在自己家里沉默寡言,經常以斗嘴的方式結束與妻子和女兒的交流,在奶奶的家庭里父親卻像一個沒長大的小孩子一樣,固執的反抗中以乖乖聽話收場。父親在兩個家庭的種種矛盾中用自己的固執作為抗衡左右力量的方式游離于自己的家庭和母親的家庭,外表上看起來貌似如魚得水,實則是找不到精神皈依的無處安放。

父親在病痛中感受真切的死亡,女兒正深陷感情糾葛無法自拔。女兒和父親各自的經歷,像兩條平行線并行不悖,平時二人的共處鮮有實質性的交談。影片中父女二人真正的交流很鮮見:一次是女兒分手后,兩個人一起出去吃了火鍋,沒有過多交談,只是一起默默喝酒。另一次更具有實質性的交流是在女兒開車載父親去樹林中給鳥兒放生,這是父女二人唯一的交談,雖然是爭吵。女兒都是通過奶奶和姑姑的描述,了解父親的過去,在矛盾不可調和的時候,父親去世了,二人雖然處于不同的困境中,父親直面死亡,女兒深陷情感糾葛,但他們都在迷茫之中,從這個角度看二人又是同道之人,或者說,殊途同歸。

鏡頭語言的使用上,導演用一個長鏡頭作為告別的開場:河水靜靜流淌,口中吐出的青煙隨風消散,一位老人站在岸邊平靜地吸著煙。這個鏡頭奠定了整部影片沉穩克制的風格,可能觀眾很難想象,這是一位身患肺癌的病人。這個場景印證了著名導演侯孝賢曾說過的一句話:“世間并沒有那么多陰暗和頹廢,在變動的大時代里,所有的生離死別都顯得那么理所當然不可選擇,像河水涓涓而流?!痹趯а萜椒€冷靜的鏡頭下,觀眾感受到人物的內心世界,對生活心生感慨。電影中那些帶給觀眾的觸動是在不經意之間的,也就是在這些不經意間,讓人感受到電影的魅力與力量。

導演似乎喜歡以門框為道具做框圖取景,在一個小空間里,絲毫沒有對應的燈光,例如父親新家的部分,奶奶家庭的部分,都是以門框來分隔開人物,明明是在同一個空間中的人物,卻被門框硬生生地置于不同的兩個空間??臻g的構成反映了傳統的親子關系:誰也不理解誰,以近乎惡毒的語言反復的對另一方進行傷害,對方反之亦然,但到最后還是都各自原諒。

同時,影片中有很多處采用逆光方式拍攝的場景,父親在家中跟朋友小聚狂歡的段落、最后母親趕來醫院父親離世的一幕。人們彼此間的隔閡是黑暗的,身患絕癥是黑暗的,死亡是黑暗的,可這個影片確有許多向著光明的鏡頭。也許是平靜的光明背后,其實是隱藏著黑暗,也許是只有告別黑暗,才能走向光明。就像電影的結尾,奔跑的馬蹄聲漸入,一群人在草原上策馬揚鞭。欣賞好的電影,就像在馬背上飲酒一樣痛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