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電影《原鄉人》的家國情懷

2017-05-05 01:07黃淵鴿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家國情懷

黃淵鴿

摘 要:本文對臺灣著名導演李行的《原鄉人》進行深刻地剖析,探尋這部作品中獨特的家國情懷。其傳承原鄉母土文化之精華,進而向前發展,重拾中國傳統價值,努力尋找臺灣的歷史、身份,探尋臺灣的未來,使臺灣能夠以更加自信的身姿面對自身文化。

關鍵詞:李行;《原鄉人》;家國情懷;臺灣電影

李行被稱為“臺灣的謝晉”,他在1980年導演的影片《原鄉人》以清新細膩的旋律,將臺灣同胞的國族認同放置在歷史的語境中尋找答案。對臺灣同胞在國族認同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其中關于家國以及親情的表現對當下電影創作具有積極地意義。

1 《原鄉人》的創作及其意義

1.1 創作背景

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慘敗,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把臺灣割讓給日本,1945年二戰結束,日本作為戰敗國將臺灣還給中國。在臺灣作為日本殖民地的50年中,臺灣同胞稱中國大陸為原鄉,即原來的家鄉,表現了臺灣同胞對回到祖國懷抱的熱切期望。1949年國民黨從大陸撤離,占領臺灣,由于種種原因兩岸人民不能團聚。

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得到兩岸人民的支持,對兩岸關系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為紀念臺灣著名鄉土作家鐘理和逝世20周年,以他的同名小說為名拍攝了電影《原鄉人》便適時在這期間出現了。

1.2 《原鄉人》體現家國歸屬之情

電影《原鄉人》講述了臺灣鄉土文學的奠基人鐘理和坎坷的一生。他和愛人鐘平妹離開臺灣到大陸,之后又返回臺灣,在此期經歷了種種困難和打擊,但他仍頑強拼搏,奮斗不懈,寫出一系列吐露農民心聲的作品《故鄉四鄰》《原鄉人》等。1960年,鐘理和在桌上修訂中篇小說《雨》時,舊疾復發,伏在文稿上咯血,終于力竭而逝,時年四十五歲。

以“原鄉人”作為電影的名字具有追根溯源的意味,也正表達了導演李行對于祖國的眷戀、懷念和自我身份的認同?!皩ε_灣來說,雖然長期以來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存在不斷沖擊著臺灣對‘我們感的指認,甚至造成民族文化的迷失,但是以李行為代表的臺灣電影人卻一直在他們的電影中以特殊的敘事主題和影像手法彰顯著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和堅守,并致力于大中華電影格局的建構?!盵1]《原鄉人》開辟了談論臺灣民眾家國的歸屬問題。

1.3 對臺灣民眾國族認同感啟發

電影中,鐘理和一直只把大陸作為原鄉,并且在大陸和心愛的平妹結婚、生子,并且出了人生的第一本書,這幾件事在他短暫的人生中占據重要的分量,原鄉對于鐘理和有著特殊的意味,雖然他出生在臺灣,受日本的教育,但是他拒絕講日本話,不為日本人做事情,在他的心理臺灣和大陸都是不可分割的,這種深深的民族性體現了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原鄉”即原來的家鄉,這對李行本人而言也有太多的含義,他曾說過“想拿針刺一下大家,告訴大家(指從大陸到臺灣的人們),我們到這里不是長久的,我們的家還是在大陸,我們還是要回去的?!盵2]當時來臺灣的大陸人,他們沒有想到要長期待在臺灣,心理一直想著要回去,后來逐漸感到回家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但是心理的那份家國情懷越來越深了?!对l人》這部作品傳達的家國情結,緊系兩岸,這也是全中華民族所關心的,關系到臺灣的前途和命運。

2 以家喻國

影片注重家國情懷,并沒有在大的歷史浪潮中以大無畏的“英雄”式人物來表現其對國家的犧牲和奉獻,而是將這種情結放在一個普通的人物身上,然后默默關注人物及其家庭在時代的變遷中的情感和命運,以小家見大國。

《原鄉人》將國族認同和身份歸屬的話題放在一個平凡的青年人身上,以他的情感變化和生活經歷來實現對家國概念的詮釋,雖然他僅僅有一個小家,但是他身上所特有的家國情懷以及他所堅守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傳統中華倫理道德是對大家即中國的皈依。影片中,鐘理和對孩子的愛是深沉的,他一直有中國傳統的“子不教父之過”的思想。因此面對調皮的兒子,他總是堅持嚴父原則?!对l人》塑造的家,既溫暖又現實,讓人動容,家里所歌頌的傳統道德和儒家倫理精神得到中國人一致的認同,以家庭中的親情來作為實現尋根文化的構建和以家衛國的道德關懷。

3 堅守中國共同的傳統美德

《原鄉人》從創作開始就不自覺地在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倫理道德。中國的傳統文化道德和倫理精神無處不在。影片中,鐘理和和鐘平妹來到沈陽,沒有親人,作為外鄉人的他們能和鄰里之間相處如親人一樣,這種“遠親不如近鄰”的傳統中國道德呈現在他們身上。他們的老鄉患了肺病,被房東趕了出來,鐘理和就收留他在家里吃住,作為同是漂泊異鄉的臺灣人,他們如親人一樣生活的景象,宣揚了儒家睦鄰友好、守望相助的傳統倫理道德精神。人生的矛盾痛苦、世事的煩躁困擾、社會的動蕩變遷、政治的壓迫等都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巨大威力下得以化解。

儒家的道德精神也在《原鄉人》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這種中庸的傳統思想表現出積極健康的精神。鐘平妹勤勞能干、吃苦耐勞、和善美麗,游走在傳統的道德標準中,是個典型的賢妻良母形象。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她支持鐘理和完成《故鄉四鄰》《笠山農場》《原鄉人》等著作,這樣角色設置也體現了夫妻有難同當、貧賤不移的傳統美德,符合中華民族傳統的賢妻良母的性格和心理,使觀眾感受到中國傳統的家庭倫理情感和濃厚的人情關懷。

4 跟著時代的步伐

進入80年代后世界經濟文化開始進入飛速發展時期,中國大陸也在1978年進行了改革開放,經濟文化也跟著時代的步伐前進,改善了人民原有的精神文化生活。在1980年的《原鄉人》里,鐘理以筆墨來表達祖國山河的熱愛;鐘平妹還是善良美麗、吃苦耐勞的形象是中國傳統文化道德的追隨,但是他們體現新時代人物的特性,面對父輩們的安排,他們能站出來說“不”。在面對不喜歡的工作的時候,沒有委曲求全,毅然辭掉工作開始寫作等。

同時電影的主題也從以往的花前月下的愛情和傳統家庭里兩代人之間的相處轉向中國人都關心的國族認同情結上,不再是停留在“小家”的問題上而是轉向“大國”的概念上,在“小家”里的小世界實現家與國的道德和理想的結合?!对l人》上映后得到觀眾和專業人士的一致好評,被認為是李行導演最具有啟示意義的一部作品,標志著李行導演藝術風格創作達到了新高峰。同時李行導演作品中的創新之處和美學觀念對于后來臺灣電影人才的培養有重要的意義。80年代以侯孝賢、楊德昌等為代表的新一代電影人在其基礎上進行傳承與創新,為臺灣影開辟新的天地。

5 結語

《原鄉人》作為李行導演息影之前的一部重要作品,開辟了臺灣尋根電影的先河。在臺灣電影先行者中,李行在堅守傳統的同時又有盎然新意。他使人們在未來的道路上對所處的土地不那么陌生,增加一份安心。在傳統與現在之間,在規訓與成長之間,在堅守與開拓達到一種和諧的平衡。

參考文獻:

[1] 劉翠霞.李行寫實影片:對面民族文化的認同及大中華電影的構建[J].電影評介,2009(02):5.

[2] 畫出臺灣電影發展的軌跡——記臺灣杰出的電影藝術家李行[J].臺港與海外華文文學評論和研究,1990(00):32.

猜你喜歡
家國情懷
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論穆旦詩歌的家國情懷
中國現代通俗文學的抗戰敘述和家國情懷
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家國情懷教育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