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滄源佤族音樂在當今社會傳承與發展

2017-05-05 02:02羅鴻敏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民族民間音樂傳承與發展

羅鴻敏

摘 要:我國歷史悠久,音樂文化極其豐富,特別是民族民間音樂,更是浩如煙海,蘊藏豐富,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文化的多元化發展,民族民間音樂越來越淡化,西洋音樂、流行音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許多民族民間音樂瀕臨失傳、消失危機。在新的時期里,怎樣更好的傳承與保護民族民間音樂文化資源,煥發民族民間音樂的新活力,是本文著重探討的一個話題。

關鍵詞:民族民間音樂;滄源佤族音樂;傳承與發展

新中國剛成立時期,曾流行過許多膾炙人口的民族民間音樂,許多民族民間音樂在民間流行、傳唱,并贏得了各族人民的喜愛?!栋⒇羧嗣癯赂琛?,就是新中國成立之初,比較流行的一首歌曲,歌曲唱遍全國,這首歌,使人們熟知了在祖國最邊遠的地區有一個佤族。在新的時期里,傳統音樂受到沖擊,民族民間音樂日趨淡化,那么如何傳承與發展民族民間音樂,筆者就滄源佤族音樂為例,簡要探討了民族民間音樂在當今社會中的傳承與發展。

1 佤族的民間音樂

1.1 佤族的民間音樂起源

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 生活于我國西南部地區,分布于云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西部西盟仇族自治縣等地。西盟、滄源兩縣是主要聚居區。滄源佤族自古以來能歌善舞,用歌聲傳述歷史。佤族人的音樂敏感程度較高,其民族民間音樂主要源于日常生活、生產勞動、宗教活動等活動中。佤族的民族音樂分為三種,一種是民間歌曲,一種是民間器樂,一種是民間舞蹈。滄源佤族民間音樂比較豐富,既有各種歌歌調調,也有各種特色的民間舞蹈。由于佤族后裔退居山林,受自然環境等因素影響,生產、生活難度較大,因此佤族人民在惡劣的環境中,創造出了許多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既有節奏鏗鏘,韻律強勁,源于勞動的勞動號子的民歌,也有源于各種節日活動,祭祀活動的歌舞,千百年來,佤族勞動人民用集體智慧傳承發展民族民間音樂,通過嘹亮的歌喉,動人的歌舞,體現佤族人民充沛的精力,在傳統的社會生活中,音樂文化得以傳承。隨著現代化生活的侵入,佤族地區已經徹底改變了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佤族中青年唱佤調的機會越來越少。近些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佤族傳統的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也面臨著嚴重的危機。

1.2 佤族的民間音樂種類

佤族的民間音樂種類繁多,在民族民間音樂中,比較有代表性。既有許多山歌、勞動歌曲,也有一些宗教歌、習俗歌。其中,山歌比較具有代表性,山歌含詠唱之意,演唱形式也較為隨和,即在山野唱的調子。所以,山歌曲調比較簡單,節奏也較為自由,內容多反映勞動和愛情,結構常以一個高亢引腔,歌詞變化可長可短,演唱時一般均不用樂器伴奏,佤族男女都喜歡演唱。滄源地區玩調也比較流行,玩調分為兩種,一種是唱調(只唱不舞),一種是分跳調(邊唱邊舞),一般分為兩排,肩靠肩,手拉手,載歌載舞,氣氛熱烈而有趣,并時常伴有踢腳,拍手跺腳等動作。勞動歌曲音樂風格粗獷樸實,有點旱谷歌、砍柴歌、薅秧歌等,一般是在野外集體勞動時對唱,富有生活氣息。佤族宗教歌一般都在宗教、祭祀活動中演唱,主要是朗誦性的咒語及吆喝聲,在佤族地區,殺人頭祭谷魂等都是唱歌進行的活動。習俗歌大多在舉行某種傳統儀式、跟佤族風俗習慣有關活動中演唱,婚喪、狩獵、蓋新房、拉木橋等活動都要唱歌跳舞。習俗歌曲大多在集體場合演唱,是佤族生活的真實寫照,婚喪的《結婚調》、《哭調》;起房蓋屋有《賀新房調》,狩獵的《狩獵歌》等,一般是由歌手領唱,群眾隨聲應和。另外,還有打歌調、情歌、兒童歌曲等。佤族民歌有古樸粗獷,緊貼生產生活,至今,在佤族人民的各個場合,我們依然能夠看到眾多的佤族音樂的民間藝人,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承佤族民族民間音樂。

2 以滄源佤族音樂為例——民族民間音樂在當今社會中的傳承與發展

2.1 找到適合其生存發展的藝術生長點,喚醒人們的保護意識

民族民間音樂源于民間,是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因此, 我們要采取有效辦法,保護、培養傳承人,傳承與發展民族民間音樂。佤族民族民間音樂源于民間,是佤族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因此, 我們要采取有效辦法,傳承與發展民族民間音樂。首先,應重視挖掘,不斷創新, 找到適合其生存發展的藝術生長點,搭建民族民間音樂傳承載體,保護、培養傳承人,傳承與發展民族民間音樂。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滄源佤族民族民間音樂傳承與發展主要以口頭創作、口頭流傳方式,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這種傳承方式已經很難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在當今社會,民族民間音樂要想發展,必須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礎上,輸入新鮮血液,將傳統民族民間音樂與時代、新音樂文化元素相結合,找到適合其生存發展的藝術生長點,充分發揮民族民間音樂的獨特魅力,不斷創新、協調發展。讓更多人來了解它、研究,使其能夠它適應現代人的審美觀念。我們傳承與發展民族民間音樂,還要注意秉持求真務實的態度。要貼近生活、貼近大眾,深入民間,與民間藝人多接觸,進一步完善民間采風制度,實施因地制宜,通過實地考察吸取營養,汲取素材,然后,通過各種形式的文娛活動,喚醒人們的保護意識,促進其傳承和發展。

2.2 與學校教育相結合,重視傳承人的保護與培養

民族民間音樂要想發展,學校教育應成為重要的傳播陣地,在教師的引導下,不僅有利于青年學生更好地了解民族民間音樂,更有利于在當今社會促進民族民間音樂的發展。為此,相關部門應把佤族傳統音樂融入學校音樂教育全過程,要充分結合地域特色,創造良好的發展的環境,從娃娃抓起, 更好的傳承與發展民族民間音樂。傳承人的保護與培養,對于傳承與發展佤族音樂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有關部門要制定相關政策,在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傳承中,提供經費支持,要給予民間藝人應有的社會待遇,為其基本生活提供保障,加強政策保護,支持傳承人的傳承活動,為其帶徒授業創造條件?,F代的年輕人對于流行音樂比較熱衷,對民族民間音樂缺乏熱情。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搭建民族民間音樂傳承載體,做好培養工作,讓年輕一代樂于接受民族民間音樂, 體味到民族民間音樂的魅力。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化的大眾傳媒工具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我們應,通過大眾媒體,讓人民群眾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自己的民族民間音樂,營造積極的民間音樂藝術發展氛圍,增強人們對民族民間音樂的認同。

3 結語

云南滄源佤族民間音樂傳承與發展,不僅要讓更多的佤族人民了解這一傳統的音樂,還要讓佤族音樂走出去,讓更多非佤族人民認識和了解這一音樂文化,把佤族音樂與現代音樂發展方向接軌,促進民族民間音樂保護傳承的熱情。

參考文獻:

[1] 趙曉東.對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的幾點反思[J].內蒙古藝術,2004(01).

[2] 樊智義.對民族民間文化概念及分類思考[J].朔方,2006(12).

[3] 張興榮.云南特有民族原生音樂[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94.

[4] 樊祖蔭,謝嘉幸.(大陸)以音樂文化多樣性為基礎音樂教育:發展現狀及前景[J].音樂,2008(02).

[5] 殷靖姍.關于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傳承問題思考[J].音樂大觀,2012(02).

猜你喜歡
民族民間音樂傳承與發展
淺談貴州地區布依族舞蹈的傳承與發展
民族民間音樂在通俗音樂中的運用
中學音樂教育與民族民間音樂整合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