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過審美文化視角看楚舞的藝術特色

2017-05-05 02:03肖灑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審美文化藝術特色

肖灑

摘 要:作為中國古代遺留的重要文化遺產,楚舞藝術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對后世舞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楚舞藝術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藝術美感突出,包含豐富的想象力,確保其巫風色彩的濃郁性。結合楚舞藝術的發展史,可知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在表現過程中具有較強的開放性,為其歷史地位的突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需要透過審美文化視角,加強對楚舞藝術豐姿神韻的深入理解,促進我國古代舞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在這種視角的感染下,有利于更好地看待楚舞的藝術特色,并結合楚舞濃厚的歷史底蘊及獨特的美感,不斷豐富我國的古代舞蹈研究內容,實現現代相關舞蹈表演中楚舞舞風、舞姿的有效融合,提升我國古代舞蹈整體研究水平的同時實現楚舞藝術的有效宣傳?;诖?,本文將對透過審美文化視角看楚舞藝術特色的相關內容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審美文化;古代舞蹈;楚舞;藝術特色;歷史底蘊

楚舞藝術發展;歷史悠久,在先秦文化研究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楚舞文化內容豐富,其舞風、情感表達、舞姿等,對于后世舞蹈相關內容的表達具有較大的價值。所謂的楚舞,是指楚地之舞,融合了土著蠻夷文化及中原史官文化,在保持南國巫風狀態的同時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性浪漫舞蹈文化,表現過程中具體激越古樸的巫風色彩。同時,楚舞藝術在歷史長河沉淀的過程中形成了兼容性與良好性的機制,打破了傳統僵化禮制的束縛,是我國古代舞蹈史上的奇跡,推動了后世舞蹈的快速發展。因此,為了更好地理解楚舞文化內涵及藝術特色,需要從審美文化視角進行必要地探討。

1 楚舞的舞蹈形式分析

楚舞在我國音樂舞蹈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為南方巫風及史官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由于這種舞蹈的表現形式具體鮮明的地方特色,因此,楚舞也可稱為楚越舞。楚舞的藝術氣息濃厚,表現形式多樣,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容,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因此,需要對楚舞的舞蹈形式有著必要的了解。同時,結合楚舞的發展史,可知其表現形式多樣,能夠通過不同的舞蹈隊地方文化進行有效的表達,促進舞者情感交流的同時也體現了楚舞濃厚的歷史底蘊。楚舞的舞蹈形式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鮮明地方特色的巫舞。通過對楚舞藝術的深入分析,發現其中的巫舞表現過程中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巫舞本質上是一種原始性的舞蹈,反映了當時某些區域人們的生活狀態,是他們情感的有效表達。結合巫舞的表演性質,可知其可分為:民間巫舞與宮廷巫舞。其中,民間巫舞主要的作用是為了祭祀鬼神,在楚辭的《九歌》中具有一定的描述;宮廷巫舞主要是為了取悅宮廷中的上層階級。像《招魂》中所描繪的場景,便為宮廷巫舞。第二,長袖舞蹈。這種舞蹈是指表演者身穿長袖舞服,通過手袖舞蹈的方式進行表演。像《大招》中描繪的“小腰秀頸,長袖拂面”的舞蹈,即為長袖舞蹈。結合古代楚地文化的相關研究資料,可知細腰寬袖的舞服在楚地甚為流行,為長袖舞蹈的誕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第三,建鼓舞。在對這種楚舞形式研究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出土的相關文物進行研究的。這種舞蹈作為一種宮廷舞蹈,表演過程中需要舞者與打手鼓的人共同配合,從而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動作。漢代對于建鼓舞有了一定的繼承,對后世音樂舞蹈學有一定的影響。第四,七盤舞。這種舞蹈主要是指舞者表演過程中通過六個盤子形狀的樂器及一個足鼓的共同配合,以跳躍打擊盤鼓的方式進行表演,具有一定的美學價值。

2 楚舞發展過程中的相關特征

結合楚舞的發展流程及楚舞藝術內涵,可知這種舞蹈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有著一定的特征。這些特征主要包括:第一,歌舞相互融合,相合為歌。楚舞融合了南方蠻夷文化及華夏文化,是對原始舞蹈的繼承。從屈原的《九歌》、宋代朱熹的《楚辭集注》等史料中可以了解到楚舞具體歌舞相合融合的特點。同時,由于楚舞對古代楚地民間祭祀文化及宮廷文化有著深刻地體現,客觀地反映了其具有相合為歌的特點;第二,八音和鳴、體制恢宏。通過對不同樂器的選取及配合使用,增強了楚舞的美感。結合相關的古籍史料,可知楚舞的表現形式與鐘、鼓、瑟、笙、箏等樂器有關,從而使后人能夠通過楚舞感受到一種氣勢宏大的舞蹈場景;第三,舞風純樸,輕盈飄逸。楚舞在不同形式的表現過程中對于巫術及祭祀文化有著良好的反映。各種史料記載了古代楚地巫風昌熾的相關內容,結合已出土的文物,可知楚舞作為一種巫師與神靈交流的重要形式,其舞風純樸,各種動作輕盈飄逸,美學價值高。

3 基于審美文化視角的楚舞藝術特色

由于楚舞結合了不同區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因此,這種舞蹈本質上是一種多文化相互融合的舞蹈。通過對出土文物、古籍史料及民間遺存藝術的了解與分析,可知楚舞具有明顯的美學價值,其藝術特色突出。因此,需要加強對基于審美文化視角的楚舞藝術特色進行深入的研究。

3.1 古拙質樸舞風的藝術性

古代楚地文化是在原商周文化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并逐漸地融合了南方的蠻夷文化。而作為古代楚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楚舞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融合了各種舞蹈形式,逐漸形成了古拙質樸的舞風,充滿了濃厚的藝術氣息。沖各種史料來看,楚民族對各種外來文化持包容性的態度,促使楚舞形成過程中具有兼容性的特點。這種標新立異、兼容創新的方式,為楚舞形成過程中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促使楚舞的影響范圍不斷地擴大。注重楚舞古拙質樸舞風的藝術性研究,應結合審美視角下楚文化的發展流程,深入理解古楚地江漢土著文化內容。所謂的江漢土著文化是指兩周以前的長江中下游江漢楚蠻之地的各種文化,與我們的祖先最原始的生活狀態密切相關。像“搏拊琴瑟以詠”、“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舞”等,都體現了原始性的舞蹈藝術,具有較大的美學價值。為后期楚舞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原始社會的人們集中在篝火旁載歌載舞,并在身上佩戴象征族文化的圖騰配飾,在空曠的大地上響徹著鼓聲,并伴隨有陶哨、骨笛等樂器的聲音,形成了一種韻律感突出的原始舞蹈。同時,原始社會的人們通過敲打樂器、無拘無束跳動的方式,傳達著自身的情感信息,毫無掩飾地表達著自己的真性情,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楚舞文化,增強了楚舞發展過程中的藝術效果。除此之外,原始舞蹈的表現方式情感色彩突出,是舞者精神的寄托,在不同形式的表現過程中具體古樸飄逸的藝術美感,對楚舞藝術特性的突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像《詩經》的某些篇章中描繪的舞蹈場景,體現了一種原始性的生命情調,其表現形式具體強烈的感情色彩。而楚舞正是在這些原始舞蹈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其古拙質樸的舞風突出。加上古楚地注重吸納外來文化,促進了南方蠻夷文化與華夏文化交流,實現了中原文化與江漢文化的相互融合,在保持自身良好文化習俗的同時突出了楚舞的創新性。因此,楚舞繼承了各種先進的文化,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保留了自身古拙質樸的舞風,突出了地方特色。

3.2 輕盈飄逸舞姿中散發的美學氣息

楚辭藝術的表現形式多樣,但主要是以“長袖”及“細腰”進行表現的。這種具體美學特性的審美方式與楚人浪漫的情懷及藝術靈感有關,在楚舞形成的過程中表達著自身追求自由的愿望。古楚地文化發展中雖然受到了中原文化的一定影響,但楚人以包容的態度吸納了這些文化,在保持自身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繼承了其他文化,最終形成了楚地特有的文化氣息。同時,由于楚人對于獨立自由的追求甚為強烈,便通過輕盈飄逸的舞姿進行著自身的舞蹈藝術傳承與創新,并通過對服飾的改造,形成了具有一定美感的長袖,豐富了楚舞的表達方式,也為楚舞輕盈飄逸的舞姿帶來了濃厚的美學氣息。楚舞中涉及的長袖不僅體現的是楚人對服飾的重視,更重要的是實現了肢體的延伸,增強了楚舞的感染力,促使其舞姿中散發著美學氣息。像《楚辭》及《漢賦》中提及的“從眇宜修”“豐肉微骨”等,都體現著人體美學,并通過“華采衣兮若英”“娉容修態”等,對舞者的形象美進行了必要地說明。在描繪舞者動作美的過程中,《西京賦》中的“奮長袖之颯麗”及;傅毅《舞賦》中的“袖如素霓”等,都有著細致的描繪。通過對這些與楚舞相關內容的深入理解,可知楚舞輕盈飄逸舞姿中散發著美學氣息。

3.3 熱烈狂迷的情感表達

楚舞審美的過程中應注重其中舞者及楚人情感的有效表達。楚人對巫文化非常崇拜,這與楚國社會的發展歷程有關。楚國是在原始部落氏族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精神世界中充滿了神秘的氣息。而楚人自身對于世界萬物有著一定的理解:他們認為世界萬物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像人與動物、人與神靈之間等,都是通過一種無形的關系緊密結合在一起?!秶Z·楚語》中描繪的“古者民神不雜,民之精爽不攜貳者……”場景,可知楚人對于巫舞有著的重視。這種楚舞形式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祭拜鬼神,從而通過巫舞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敬畏之情。通過對《漢書·地理志》相關內容的理解,可知楚舞的發展與民間祭祀密切相關,在最初用于祭祀到后來的娛樂,都反映了楚舞中包含了楚人熱烈狂迷的情感。像恒譚《新論·言體篇》中記載的“吳人來攻其國,而靈王鼓舞自若”,可知楚王對于巫舞的喜好之情。即使自己的國家受到外來威脅,楚靈王依然對巫舞保留著一種狂迷之情。其他有關楚舞的史料業記載了各種楚人對于不同舞蹈形式的熱烈狂迷。這種原始性情感的自然流露,反映了楚人對于世界萬物的敬畏之情。因此,楚舞中也包含了楚人熱烈狂迷的情感宣泄方式,體現了最原始的人性美。同時,由于荊楚之地舞風,其舞蹈藝術發展史悠久,并體現著鮮明的地域性,因此,通過對楚舞中美學理念的理解,也能對古代楚國的歷史文化有著更多的了解。

4 結語

作為多民族、多地域的舞蹈文化綜合體,楚舞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特色,對我國后世舞蹈發展影響深遠。因此,為了拓寬楚舞藝術的研究領域,在對各種史料查閱、民間藝術遺存搜集、相關文物研究的基礎上,更需要從基于審美文化視角客觀地看待楚舞的藝術特色,實現對這種古代舞蹈藝術內涵的深入挖掘。楚舞表現形式獨特,藝術氣息濃郁,為我國南方蠻夷文化及華夏文化相互融合的舞蹈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因此,為了實現對中國古代舞蹈之美的不斷探索,需要注重審美文化視角下楚舞藝術特色的研究,確保這種舞蹈藝術的延續,擴大楚舞藝術的影響范圍,不斷提升我國古代舞蹈藝術的整體研究水平,構建完善的楚舞藝術研究創新機制。

參考文獻:

[1] 張冬琦.試論楚舞的演變及影響[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

[2] 張玉玲.楚舞研究及其當代創作述評[J].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2012(03).

[3] 張玉玲.從《楚腰》看楚舞遺存及其當代復現[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2(05).

[4] 梁思思.從舞蹈《激楚》探尋楚舞的古典形態特征[D].北京舞蹈學院,2014.

[5] 王曉暉,鄒曼璐.淺談楚舞的美學價值[J].戲劇之家(上),2014(06).

[6] 杜鵬.論楚舞歷史文化成因及其藝術特征[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5(01).

[7] 查貝.基于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下的楚舞研究[J].大眾文藝,2016(18).

[8] 扎西江措.審美文化視角下的楚樂舞[J].作家,2015(22).

猜你喜歡
審美文化藝術特色
淺析巴蜀審美文化的特征及發展
淺談《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
《瑯琊榜》淺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