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中外文學的文化與審美比較

2017-05-05 02:08趙繼紅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審美差異

趙繼紅

摘 要:中外文化方面存在的差異,使得中外審美取向各有不同,這種審美取向的不同也體現在中外文學的交流與融合之中。中外文化分別是以生命和知識為本的文化,文化上的表現體現文學審美理論上,就有了異同。雖然中外審美理論各有優勢,但是中國文學要想彰顯出獨特的藝術魅力,還需要對中外文化和審美進行充分的比較,明確認識到中外文學的相互融合和交流,并且通過中外文學的文化與審美比較研究,能夠幫助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漢語言的獨特魅力,并通過對不同文化的吸取和利用,才能促使中國文學更加穩固的發展。

關鍵詞:中外文學;審美;差異

1 中外文學的多元美

中外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文學特色。外國在歷史上也產生了很多的文學巨匠,孕育了不朽的文化,直到現在我們依然可以從那些經典中感受到具有特色的文學魅力。比如說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和《羅密歐與朱麗葉》,作品中表現出的是強烈的現實主義批判精神,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使作品散發出獨具特色的魅力。要想使更多的人群面而真實地理解外國文學的內涵,需要深入去了解其文化背景和價值觀。進行外國文學教學的過程中要重點講解外國的文化背景,文學名著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反映著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國度的審美情趣,審美要求和審美理念,在文學名著中無不包含著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而這些成為了相對完整的美學體系。只有在了解歷史和審美觀念的基礎上才可以體會文學作品所表達的感情。相比之下,中國文學在發展中有著特別大的差別。中國文學的發展歷史悠久,從秦漢至唐宋元明清,不同的朝代有著自己的獨特的文學特色,除去豐富的文學內容,其發展也有多元美。比如,膾炙人口的《詩經》,當中記載了很多經典的詩句,“關關雌雞,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钡仍娋浔蝗藗儌鞒两?。作者思想情感的表達通過語言文字呈現出來,文學名著作品中語言文字的運用同樣是作者表達某種情感的需要。中外文學作品雖然在形式和內容上存在很多差異,但都是表達人類情感的一種途徑,他們之所以表達了文學的多元美,也是中外文化的不同之處。

2 中外文學的個性美

中外文化雖然在各方面都存在著差異,但是對于文學來說是具有個性美的藝術表現形式,主要的目的是表現人們豐富的感情。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內心世界,也會有著和他人迥然不同的個性,這些風格各異的情感也會讓文學展現出更多的獨特之處。每個作家都希望自己的創作可以彰顯獨特的個性,這種中外文學家共同尋找個性的狀況也是中外文學審美的一個共通點,通過對中外文學作品的比較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發現很多相似之處,比如曹雪芹的《紅樓夢》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塞萬提斯的《唐吉坷德》在西班牙人心中的地位,兩部都流傳甚廣的文學作品,地位恐怕都是同等重要的,盡管在內容上會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仔細品讀之下不難發現,兩部作品中理想與現實的碰撞,表現出作家對理想的向往與追求。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二者有著共通之處,也不能把兩部作品等同視之,但是通過對中外文學審美差異的比較,它們各具特色,表達的意境也不同。意境主要依存作者的胸襟、依存作者的精神境界,美的意境能使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對人、對事在思想上有新的理解。這也是中外文學所表現出來的個性美,不同的作家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別人無法去看透,但是所表現出來的優秀內容卻讓我們體會到了文學的藝術美,給人們的精神世界帶來享受,感受到了每個時代所散發出的不同藝術氣息。

3 中外文學的開放美

文學隨著社會的發展,展現出了極強的生命力,能夠把人們豐富的情感體現出來。每一個民族和國家在歷史的發展中都不是獨立存在的,中外文學在發展中聯系越來越密切,只有建立在共同發展基礎上的中國文學才會更加有魅力。漢語是傳統文化的代表語言,有著其獨特的藝術特色和魅力,影響著世界文化的發展,當學習漢語逐漸成為一種趨勢,也將會使文學更加開放,這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充實和豐富更具有優勢。中國傳統的文學在歷史和語言的影響下,并不具有開放性,在之前的文學發展進程中,也沒有將外國文學理念進行融合。高爾基說,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外國文學中的語言也獨具特色,藝術化的語言能夠打動人的心靈,讓人們感受到美欣賞美。外國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對世界的文明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外國的價值觀與中國有著很大的不同,他們崇尚的推崇的是強者和個人英雄主義,個人的利益也是高于集體的。尤其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形成了獨特的思想體系,主張爭取思想的解放和自由。文學中結合了人類的風俗觀念,智慧和歷史。文學作品的文化審美也存在著諸多的差異。文學是人類共同擁有的精神財富,是人類文明中璀璨的瑰寶,外國文學中哪些曲子現實生活的題材,也可以說是外國社會的縮影,展現除了外國獨特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觀念。中國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隨著中外文學交流的日益加深,文學也顯現出了獨特的魅力,中國文化在中外文化不斷融合發展中顯得更加開放,中國文學只有與外國文學相互交流融合,才能正確認識到外國文化中的優缺點,并結合中國文學的實際去進行融合,以此來豐富我國的文化。只有這樣中國的文化才會更加蓬勃的發展。

4 中外文學的融合之美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外文化也逐漸走向融合,包括中外文學。社會發展也帶動了文學的發展,但是如果一味地閉門造車,終將會導致文化的枯竭。只有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前提下,選擇性地汲取外來文化的理念,在融合的過程中讓文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漢語的學習是一個比較系統而且繁雜的知識內容,不管是從詞句還是語法上,都是和歷史有著密切聯系的,一個詞或者一個字或者都是一個歷史典故。這種情況下對于漢語老師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教學中不能把內容強加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優秀的文學作品其遣詞造句都獨具匠心且在字里行間傳達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因而在誦讀時能讀出文章“字里”與“行間”的思想與情感,就達到了平時所說的“美讀”。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認為讀書時要做到“美讀”,這一讀書要求是他首先提出來的觀點。很多中外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文字運用在聲韻節奏上具有音樂的節奏美感,“美讀”就是要通過對其音韻節奏的把握感受到其中的美感,進而理解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內容,體會到作者內心的情感,產生共鳴的效果。其可以理解為誦讀時既能有表情又能把作者的情感傳達出來,誦讀時如文中的人,如文章是出自我內心。在允許外國文化和認同外國文化的基礎上,更好地把外國優秀文化素融合到中國文化當中來,產生獨特的融合之美,才能讓中國的文學更加健康持久的發展,中國文學才會有更美好的前景。

5 結語

文學作為語言藝術是人們欣賞和享受的對象。所有的藝術, 包括文學, 都追求美,因而文學本質上具有審美性。法國藝術大師羅丹曾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睂χ型馕膶W來說,美既不缺乏,也不難發現,特別是哪些流傳至今的文學名著篇目,從語言、形象到情感都蘊含著豐富的美的火花,但對文學名著來說,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將美繼續下去才是難的,對于中外文學來說不斷地融合是我們需要不斷去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首作帝.“五四”文學審美批評的視野、建構與意義[J].社會科學,2012(05).

[2] 劉順利.新視野,新角度——淺談外國文學作品欣賞[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0).

猜你喜歡
審美差異
相似與差異
DL/T 868—2014與NB/T 47014—2011主要差異比較與分析
生物為什么會有差異?
淺談羌族舞蹈“莎朗”的風格特征
發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M1型、M2型巨噬細胞及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中miR-146a表達的差異
收入性別歧視的職位差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