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女性題材工筆畫研究

2017-05-05 02:11張嘉俊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當代工筆畫

張嘉俊

摘 要:從中國的古代的仕女畫開始,女性就被人們作為描繪的對象,女性本身特殊的魅力成為藝術表現的重點,在藝術長河中,藝術家們對女性題材方面的繪畫作品研究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當代工筆畫雖然在經歷幾千年的發展和變革中,受到文化、審美等各種外在因素的影響,女性題材在當代工筆畫占用的重要地位。它在發展和變革中,表現出豐富的樣式和時代審美特征。

關鍵詞:當代;工筆畫;女性題材

在文藝作品中展現女性之美的繪畫表現手法,在我國有悠久歷史。在母系氏族社會,遠古人類就會用簡單、稚拙的線條勾勒女性身體輪廓,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對于偉大女性和綿延不息的生命的贊美。魏晉以降,畫家們將個人對于生活的體悟融入女性題材的文藝作品中,顧愷之《女史藏圖》、《洛神賦圖》用高古游絲描手法表達個人對于生命和社會生活的理解,而且感情真摯、細膩,對于人性的思索已經有一定深度。至唐代,仕女畫更成為人物畫的最重要的一支。張萱、周昉的綺羅人物更是以工整精致的線條,絢麗典雅的色彩,開一代工筆人物畫新風,“周家樣”標程百代。兩宋時期,程朱理學產生確立,“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封建禮教影響下,女性地位急轉直下,女性題材的工筆繪畫多從婦德方面去描繪,也有野逸畫家把視角轉向官宦家女婢、藝妓及下層婦女。此時較之文人畫的山水與花鳥,女性題的材工筆畫日趨減少。

新中國成立以后,女性地位上升,女性畫家增多,她們對于女性的關注是發乎內心的,而且有切身理解,因此在工筆繪畫中也很自然的選擇女性角度。社會對女性的關注角度也更加豐富。女性為題材的人物工筆畫作為一種樣式閃耀于當今中國畫壇。

1 當代女性題材工筆畫的概況

20世紀90年代女性題材工筆畫開始進入繁榮時期,成熟作品也越來越多,我國當代畫家不斷對女性題材工筆畫進行思索,并在創作上大膽創新,取得了豐碩成果?;赝佬g史,女性題材工筆畫因其表現形式及手法的獨特性構成了在中國畫史的重要內容。五四運動之后,西方文化開始以各種形式對中國產生影響,如當時我國著名的藝術家徐悲鴻和林風眠,他們的作品就既具有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特點,也體現西方繪畫特點。解放后直到“文革”期間由于政治實用主義的影響,在向蘇聯學習過程中,蘇聯繪畫的寫實主義為女性題材工筆畫的寫實性傾向增加了技術基礎。

當代工筆畫女性題材作品,仍建立在傳統工筆仕女畫的基礎上,參考了西方繪畫中的一些人物造型。技法更嫻熟,融合中西方特點所形成的工筆畫女性題材作品,展現出更豐滿人物形象。相比傳統仕女畫,當代女性題材工筆畫在技法上又更具有寫實性,對于人物的描繪更立體,表現手法也更多樣,簡單的人物中蘊藏豐富的內涵,而且充分彰顯民族特點,既精致唯美又不失自然,展現時代特點,現出一派繁榮氣象。這一時期涌現了一批當代女性題材工筆畫畫家:蔣彩萍、何家英、李乃蔚、李愛國、宮麗、胡明哲等,還有70后和80后的新工筆畫家,他們的作品創意新穎,藝術感覺敏銳,對我國當代女性題材工筆畫的繁榮發展貢獻很大。

2 當代女性題材工筆畫主要樣式及風格

在當代全球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國古老的傳統工筆人物畫審美與創作理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工筆人物畫表現技法日趨繁復多樣、在內容和題材的選擇上空間也更大,因而涌現出大量作品。當代女性題材工筆畫可依照其繪畫特點和風格分為四種類型:

2.1 鄉土類

在向現代化進軍的過程中,高度精神化得農業文明基因顯現于眾多當代工筆畫創作之中,人們對于農民、鄉土、鄉愁有一種由心而發的追憶,許多畫作品都是以土地為題材,或是與土地有關。

當代女性題材工筆畫中最負盛名的代表畫家之一何家英,其畫作中就有許多鄉土類作題材。如,《十九秋》描繪了一位十九歲的農家少女的秋思,少女在柿子成熟、果樹林木空疏的環境中,淡淡流露出莫可名狀的惆悵與憂思。何家英以嫻熟的技法,含蓄的表現了農家女的朦朧的心理活動。女家少年的飽滿的臉龐、微黑的膚色,準確傳達了少女的身份。這幅畫和何家英在農村插隊的生活經歷有關,這既是對農家少女的描寫,也是對土地和純樸勞動人民的歌頌也非常真實。在《米脂婆姨》中,何家英以細膩的手法來展現的一個北方農家婦女的形象。精致描繪的服飾、熟睡的貓咪,都指向了米脂地區農村特色。其在人物神態及背景處理上都非常成功。淡黃底色和鮮麗沉著的服飾色彩添了作品的鄉土氣息。紉針的細節動作及專注神態,暗示人物安然的心境,揭示了人物純樸賢惠的精神品德。畫作既有農家情懷又富有現代審美律動,為工筆人物畫女性題材佳作。

2.2 古典類

當代畫家們在不斷開拓創新中,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古代經典文化。五千年的燦爛輝煌的古典文化是畫家們永不枯竭的靈感源泉。如,王美芳的《紅樓夢人物——元春》,就依據古典名著而展開想象。畫家以其優美的造型、艷而不俗的設色表現出雍容華貴賈元春,畫面極富古典意味。

古典韻味工筆畫在線條、設色理念與古代還有著巨大的不同。正如克羅齊所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意義一樣,古典文化的工筆畫表達在當下也是隨時代過程。以表達古典文化為著力點的工筆人物,既是對古老文化的記錄,也是發揚和傳承。傳統文化樣式。項維仁的《妍》中也是古式裝束,但畫面設色平整,人物體感弱化,傳統的繼承多于創新。王美芳的畫作則與古典技法拉開了距離,雖取材古代文化,汲取中國古代經典文化的精髓,通過工筆畫作品展示,卻頗具現代意味。

2.3 民族類

比較中國工筆人物畫與西方肖像(人物)畫,線條的表現也是工筆人物最重要特色。線條是工筆人物畫畫面表現依據,因此線條的多少對工筆人物畫來說非常重要。少數民族美術的服飾無論是圖案還是服裝結構都是呈現出復雜繁密的線條,因此表現身作民族類服裝服飾的人物深受當代畫家喜愛,這其中又以表現少數民族女性為多。少數民族女性人物頭上的飾品精致復雜,服裝華麗莊重。女性常臉色紅潤,眼神清澈,以體現其內心那片純凈,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何家英的《繡女》描繪的就是一位做女紅的苗族女子,作品展現出一位樸素大方、清秀賢淑的形象。我國少數民族眾多,幾乎每個成名的畫家都畫過少數民族女性題材的工筆人物作品,畫家們作品,有可能是某個民族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活動場景,或者是身著民族服飾的人物,所形成的作品,色彩豐富,裝飾性風格鮮明,有強烈的民族文化特點。

以少數民族女性人物為題材不僅資源豐富,還包含著深厚的文化意識,女性文化在人類發展史上具有先天的優勢,女性產品的豐富性也是探尋少數民族社會發展的最有效途徑。

2.4 都市類

現代文明的成果之一就是都市化,隨著時代的發展,都市社會的女性主義、女權主義思想的生發沖擊著整個社會。 另一方面,當代女性從事繪畫也是與日俱增,因為中國社會結構原因,女性畫家大多出生于都市。生于斯、長于斯,她們對都市感覺更加敏銳。都市作為我們生活的載體和新的家園,無論是熱愛都市還是厭惡,都市都在現代人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都市女性題材在80年代以前主要表現為工人與職業女性(護士、教師),90年代以來伴隨中國城鎮化都市女性題材作品迅速發展,表現范圍也更加廣泛。21世紀以來,女性題材工筆畫無論技法創新、還是內涵表現都是前所未有。在第六屆工筆畫大展中,都市女性題材占1/3,達110幅。

都市女性題材又分為三類:一類是無情節的女性肖像、群像,一類是具有典型現代特征的職業女性,如時裝模特、演員、大學青年女生等都市麗人,一類是office職場女性。從第六屆工筆畫展中我們可以看出,都市女性題材作品在表現對象上多有唯美傾向,人物五官精致、服飾華麗、動作柔美、神態閑適。

3 當代女性題材工筆畫繁榮的原因

3.1 當代藝術中女性意識得到強化

無論處于哪個時代,時代的特殊性總會以各種方式體現在藝術作品中。人類的發展都離不開女性,女性藝術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視的。同時,各個不同時代,人們的審美也是有較大差異的,會與社會文明的發展保持同步。當前各國社會文明都更具開放性,因而現代女性題材工筆畫在題材的選擇上也有更大空間,創作者們的作品,內容主題各異,藝術價值和作品內涵得到極大展現。大部分畫家的現代女性題材工筆畫作品,并不是要重點展示情節,而是著重于塑造多樣化的女性形象,以及更深層次的思想感情。

在我國繪畫史中,女性題材工筆畫一直是濃墨重彩的一筆,20世紀90年代女性題材工筆畫開始進入繁榮時期,女性畫家也在激。她們的主體意識更明確,而同時她們對于女性的關注是發乎內心的,都市女性題材表現是出生于都市的工筆畫家自我理想寫照,反思。因此在工筆繪畫中也很自然的選擇女性角度。她們的繪畫作品是從自身性別視角出發,融入個人體驗和內心情感,她們的作品更為感性,她們對于生命和人性的感觸,也更真實、更細致,她們所創作的女性題材工筆畫,更多是對都市化的當下社會的個人意識與深切的性豐富的內心世界。

3.2 當代女性美的內容更加豐富

相對于西方藝術,中國傳統藝術對人物的美,主要以男性的壯美為表現形態,而且強調傳神、寫意,這種審美觀念也影響著古代工筆女性人物畫發展?,F代女性因其地位及作用較傳統女性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女性的美呈現出更多內容。在引入西方寫實造型技巧與觀念下,中國藝術家們通過對人物的面部、形體的寫實的刻畫來表現人物的精神氣質?,F代女性柔美形象、那種半邊天氣質,那種當家作主的思想及其所蘊含的時代精神豐富了當代女性美的內容。 如,何家英的《舞之憩》中清新、俊俏的當代少女形象,通過衣著、動態、環境相映襯出一種新時代特有的女性美。它引導我們探尋女性更為廣泛美。

3.3 當代表現技法豐富工筆女性表現

在我國傳統仕女畫中,天空或是地面,多是留白的,而在現代女性題材工筆畫中,這些原本的留白處,都被滿滿的繪畫出來,力求畫面的充實感和真實性,給人真實的時空感。另外,講究布景構圖、用筆技法和色彩的運用、肌理的制作來營造某種環境,烘托人物的精神心理狀態。 這些都是推進了女性題材工筆畫走向新高度的一個重要原因,也超越了傳統繪畫的古典趣味和審美方式。

何家英所創作的女性工筆畫,確確實實體現出了傳統繪畫與現代繪畫相結合,在繼承中有所創新,在傳統的筆墨技法和用色中都借鑒了西方藝術里面光的技法,讓畫面更有光線的效果,使人物表現得更加如詩如畫。他的作品《秋冥》、《清明》等都是借鑒了西方油畫藝術中的光的技法,從而使人物和背景相互呼應,從而達到畫面和諧的目的。增添利了幾分現代感。當然,現代女性題材工筆畫在創作時,應當適度參考和借鑒西方藝術的某些表現形式,中國繪畫史上一些傳統獨特的特點也不能丟棄。

4 結語

在社會文明持續發展的同時,當代女性題材工筆畫的內涵也悄然無息的發生新的變革,使工筆畫的藝術魅力更加的精彩,價值也一點一點地提升。當今,越來越多的藝術家以女性作為題材創作人物工筆畫,其中也不乏有許多的優秀作品,他們更加關注自然、不斷取長補短,吸收借鑒各種優秀成果,不斷創新,更加豐富了女性題材工筆畫的內涵。藝術家們也正在用更多的創作熱情來激發更多的自由表現形式,來滿足人類無限的想象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發展,在當代的文化背景下,我們應尋找自己的繪畫語言,創造和形成自己的風格。把女性題材置入當代社會語境中,以全新的視角去感受女性題材的繪畫作品的藝術價值,充分領會女性題材工筆畫的豐富內涵,用更本真的心去創作,只有這樣,我國女性題材工筆畫,才能在喧囂紛繁的當代藝術世界中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

參考文獻:

[1] 白雁.當代都市女性題材工筆畫創作芻議[J].美術觀察,2012(02).

[2] 趙濤.當代女性題材工筆畫的時代精神體現和審美追求[J].美術大觀,2012(07).

[3] 吳祝元.現代工筆畫創作取向初探[J].美術研究,2008(02).

[4] 劉聰.論當代苗族題材工筆人物畫[J].藝海,2012(11).

猜你喜歡
當代工筆畫
工筆畫作品
工筆畫
工筆畫作品
小學工筆畫
中國工筆畫概述
粉紅荷花工筆畫法
當代中國芭蕾舞劇的民族化探析
關于當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和發展分析
論盧卡奇的物化理論及其對當代中國的啟示
《當代》背后的當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