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一體走向融和:談藝術與設計的關系

2017-05-05 10:57黃江杰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融和藝術設計

黃江杰

摘 要:在人類歷史文明的長河中,設計與藝術的關系逐步從一體到分離,再走向現在的融和。設計對審美的不斷追求,反映出設計中必然的藝術含量。藝術作為一種精神生產和建構,推動和影響著設計的發展進程。在當今的設計活動當中,只有建立起設計與藝術之間融和的關系,才能創造出滿足人們需要的物質與精神文明。

關鍵詞:設計;藝術;融和

進入21世紀后,物質產品日益豐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精神和情感層面的滿足。在這樣的語境下,藝術形式迅速出現并滲透于產品設計、平面設計、環境設計以及首飾設計等物質生產領域:各地的知名建筑紛紛展現出豐富的藝術特征和精神內涵;越來越多的工業產品、平面作品和首飾制品流露出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有的設計甚至走進了藝術博物館,作為藝術品被永久收藏。伴隨著設計作品的藝術特征不斷加大,設計與藝術二者的關系需要人們進行重新審視。

1 藝術與設計的淵源

在人類歷史文明的長河中,藝術與設計一起孕育和發展,它們之間的關系時而分離,時而聚合。在造物伊始的石器時代,人類社會的最初設計與藝術形態便產生了。盡管這些早期的石器工具還非常粗糙、稚嫩,但是物質文化和精神內容已包含在其中。換句話說,萌芽時期的設計與藝術是融為一體的。所以,在歷史上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藝術與設計是沒有分別的,被人們統稱為“技藝”。也就是說,藝術不僅涉及精神層面的美與道德,還包含著與物質技術相關的實用性。此外,古希臘時,藝術又被稱作“techne”,包含與設計相關的技術與技巧的意思,中國古代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同樣是和實用性分不開的。在西方藝術史與設計史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古代的設計者——工藝匠人與藝術家是沒有區別的,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我們在博物館中,很難將裝飾藝術品與日用品區別開來。[1]甚至到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也既可以是畫家、雕塑家,也可以是建筑師、機器設計師、廣場規劃師,他們的作品可以是繪畫、雕塑,也可以是建筑、機器和廣場。這些都體現了人類早期的藝術與設計活動是融為一體的。

到了后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原始人類開始認識到對稱、節奏、比例、光滑等最初的美學形式,并逐漸提高了認識能力,豐富了情感體驗。在經歷了技術的飛速發展及社會分工的細化后,各個行業的差距才逐漸拉開。藝術才開始從物質技術領域中分離出來,轉向純粹精神領域的探索,并最終產生了注重精神的藝術與注重物質的設計。

2 設計中的藝術含量

設計是滿足人們需要的一種創造性活動,包括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當基本的物質需要得到滿足后,便生發出更高層次的以真善美為追求目標的精神需要。我國古代哲人墨子所說的“食必求飽,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居必求安,然后求樂”,就是最好的例證。正是由于設計對美的不斷追求,才決定了設計中必然的藝術含量,從而在歷史的進程中,根據生產力的發展,調整著藝術與設計之間的“交集”。

德國古典主義美學的開山祖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一書中對設計中的藝術含量有所提及,他把美分為純粹美和依存美,其中依存美是附屬于對象概念的美,可被視為含有對人有用的美學屬性??档抡J為依存美是具有更優越的美學范疇,他提出:“只有當對象吻合它的目的時,它才可能是最美的?!边@里的吻合目的以及有用性都是設計當中非常重要的價值判斷標準。到了19世紀,奧地利美術史家里格爾在其《風格問題:裝飾歷史的基礎》一書中,從價值的意義上打破了大藝術和小藝術的界限,指出了裝飾和設計中存在著內在的“藝術意志”。工藝美術運動的先驅威廉·莫里斯也強調實用性與美觀性相結合,他曾經說道:“不要在你的家里放上一件雖然實用的,但是難看的東西”。[2]由此看來,設計并不單單是實用化的求美過程,亦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創造,必然包含著豐富的藝術特性。

設計中蘊含著藝術屬性,這一事實將會逐漸為人們接受。在設計領域,已經有許多人承認貝聿銘設計的盧浮宮前的水晶金字塔是藝術的一種形式;中國漢代的長信宮燈和朱雀燈是一種藝術形式;雷蒙德·羅維設計的可口可樂瓶是一種藝術形式;菲利浦·斯塔克設計的水果榨汁器同樣是一種藝術形式。藝術是基于時代特征的精神及文化內涵的建構,從歷史發展來看,當設計解決了物質技術產品的技術課題與使用功能后,對藝術的探索與追求將永遠不會停息。

3 藝術推動設計發展

藝術是人們對社會現實生活作出的審美反映和精神建構,它以特定的物質媒介將人的感受、審美經驗和人生理想物態化和客觀化??v觀東西方設計藝術發展歷史,藝術總是以不同的方式滲透到設計過程中,從不同層面影響并推動著設計的發展。

首先,造型藝術當中采用的工具和材料,為設計的進行提供輔助和借鑒,極大地促進了設計的創造與表達。同時,造型藝術當中的構成要素,如線條、構圖、空間關系、光影和色彩等,被繼承和應用于設計當中,極大地提高了設計創作的科學性、高效性和藝術性。另外,藝術創作中的形象思維方法在設計創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也可以根據設計的需要對藝術符號以及藝術中的符號加以運用,使設計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

其次,藝術史豐富和完善了設計史,藝術思想和藝術風格的變革為設計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東方的中國,藝術的傳統思想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以及“氣韻生動”,主要是指依據自然之道進行藝術創作,并且在創作的同時對自然形象進行概括和提煉,上升到一種精神上的把握,以至于達到氣韻生動。這些優秀的思想對中國傳統造物和設計影響深遠,形成和塑造出獨具特色的東方設計文化。在西方,立體主義、表現主義、構成主義等一系列藝術活動,都力圖追求能夠體現時代精神實質的理想形式。其中荷蘭“風格派”運動及俄國構成主義運動所倡導的藝術抽象形式直接影響和生成了現代設計的語言形式,以至于產生出新時代的機器美學。

最后,藝術家參與實用性的設計實踐和探索,可以直接推動設計的發展和進步。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先驅威廉·莫里斯進行的設計實踐和探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在19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業已成功,機械化和批量化的生產方式已經淘汰了手工作坊,生產企業還未來的及為工業產品準備設計師和適合的形式,粗糙、丑陋和矯揉造作的產品充斥著市場。受拉斯金的影響,藝術家莫里斯開辦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設計出一批風格簡約、樸實無華、功能良好的金屬工藝品、家具、墻紙、掛毯等,他的許多的設計原則都在后來的現代主義設計中發揚光大。19末20世紀初的新藝術運動時期,許多藝術家都抱有這樣的信念,“即使是繪畫和雕塑也應該是有用的”,藝術家轉而從事產品設計、平面設計和首飾設計是非常普遍的事。比利時新藝術運動時期的藝術家和設計家亨利·凡·維爾德通過設計研究和探索,提出:“根據理性結構原理所創造出來的完全實用的設計,才可能實現美的第一要素,同時也才能取得美的本質”。而由繪畫轉向設計的彼得·貝倫斯設計了一大批功能主義的產品,為功能主義設計風格奠定了基礎。其他參與設計實踐和研究的重要人物,還有蘇格蘭的馬金托什和奧地利的約瑟夫·霍夫曼等。正是新藝術運動的一大批設計師和藝術家們,以改天換地的革新思想,探索和實驗了設計在新時代下的新形式,為現代主義設計的發展鋪設了康莊大道。[3]除此之外,20世紀初葉,包豪斯的伊頓、康定斯基、克利、納吉等藝術家參與設計研究與教學,轉變了原來個人的、行會式的浪漫主義,使設計開始走向理性主義,并推動著科學方式的藝術與設計教育的產生。

4 藝術與設計的融和

藝術是一種精神生產,它需要通過人的精神活動作用于生活。當今藝術家尤其強調藝術活動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強調藝術行為對生活的干預,這同設計師所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v觀整個設計的發展,我們不難看出,經典的設計產品和器物,必然不會是純粹的“架上之物”,也不會是技術的極端體現,而是藝術與設計和諧交融的產物。

在中國古代設計史中,藝術與設計相互融和的例子不勝枚舉。河北省滿城劉勝和竇綰墓出土的長信宮燈和朱雀燈在設計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統一上具有典型意。[4]東漢張衡的地動儀,不僅有精巧的科學性的結構,其造型設計更堪稱是藝術的精品。北宋年間的《山東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印刷品招貼,采用了繪畫與文字相結合的藝術手法。既實現了信息的有效傳達,又體現出獨特的傳統文化意味。

在西方現代設計階段以及后現代社會中,設計師對藝術的探索也從來沒有停止過。他們利用技術與藝術的融和,創造了一批彪炳史冊的優秀設計作品。西班牙著名的建筑家安東尼·高蒂所設計的圣家族大教堂,作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建筑設計作品,同時也是一個高度個人表現的藝術作品,具有強烈的雕塑式的藝術表現特征。芬蘭設計師阿爾瓦·阿爾托1982年設計的彎木椅,功能的合理性與材料工藝和美學形式完美的融為一體,成為現代家具設計的經典之作。丹麥家具設計師雅各布森,從“蛋”和“天鵝”的形態中受到啟發,設計了兩件具有雕塑藝術美感的作品——“蛋椅”和“天鵝椅”,堪稱藝術與設計的完美結合。法國設計師菲利普·斯塔克1990年設計的水果榨汁器——多汁的沙里夫,被視為工業設計中的經典之作,同時作為抽象藝術雕塑被收藏于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

5 結語

設計是一種綜合性的創造性活動,其核心在于滿足人們的物質與精神需求,通過人造物使人們享受到生活的品質和樂趣。而藝術是一種精神生產,它通過人的精神活動作用于社會生活。從歷史的發展來看,設計與藝術的關系如同一古諺所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未來的發展當中,二者也必然會不斷地進行交流與碰撞。我們可以說,正是由于設計與藝術的不斷融和,才更好地促進著人類社會物質與精神文明持續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立勛.藝術與設計的共謀[J].美術觀察,2007(2):108.

[2] 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56.

[3] 許佳.新藝術運動:現代主義設計的思想先驅[J].藝術百家,2006(3):193-194.

[4] 李硯祖.大趨勢:藝術與科學的整合[J].文藝研究,2001(1):98-112.

猜你喜歡
融和藝術設計
瞞天過?!律O計萌到家
紙的藝術
《花開富貴》畫題詩
設計秀
有種設計叫而專
電力系統的黨建與科學精神文明理念的融性探究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國家治理中的“融和”智慧
爆笑街頭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