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分析

2017-05-05 16:14徐沛華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傳統音樂文化教育改革音樂教育

徐沛華

摘 要: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物質層次的滿足之后人們更加關注精神文化方面的繁榮,音樂在文化交流中的意義深厚,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和認識,音樂教育在這種背景下進行了改革。音樂教育要關注傳統音樂文化的基礎性作用,傳統音樂文化是音樂的領頭羊,是音樂整體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用部分促進整體的發展才能使音樂得到可持續性的進步?;诖?,本文對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音樂教育;教育改革;傳統音樂文化

在20世紀末期,世界上的教育改革進入高潮階段,改革的實質就是建立起新型的世界教育體系,因此音樂教育也順應了這個改革的變化,對傳統音樂在繼承的基礎上,還做了適當的修補,提升了傳統音樂的價值。當前,我國需要進一步的強化學校音樂教育的力度,強化對傳統音樂的重視,以此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 對傳統音樂的分析

1.1 傳統音樂的理解

傳統音樂具有千年的文化基礎和審美品格,體現了集中性的音樂思想,更是音樂內涵的表現,在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傳統音樂一般是以黃河流域為中心點的音樂,它和西域音樂、國外音樂共同融合,組成整體上的傳統音樂。傳統音樂在文化的交相輝映中逐漸地發展和壯大起來,因此對音樂教育有非常大的意義和促進性作用,更是音樂教育的有效資源。以下對傳統音樂和現代音樂的區分,以及傳統音樂的特點進行研究。

1.2 傳統音樂和現代音樂的區分

傳統音樂和現代音樂具有較大的不同點,還有差異性的表現方式和音樂組織方式。傳統音樂所擅長的是邏輯性和動機性,音樂發展非常連貫,并且也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傳統音樂給人一種嚴肅的印象,十分莊重,很多音樂中涵蓋了學術界的思想,也形成了不同的派別,強調的是音樂本身還有音樂創作的細節,每一種音樂之間都存在非常合理的關系,要素之間也產生影響?,F代音樂一般是以流行性音樂為主要發展格調,其中裝裹了美麗的外衣,表現過程中演唱者和樂器的演化是核心內容,音樂的特點和聲音結構相對復雜,更多是一種多調形式和泛調形式的主流音樂。

1.3 傳統音樂的特點

中國的傳統音樂具有悠久的文化,并且也伴隨著人們的發展產生更大的變化,音樂革新的姿態逐漸在歷史演化中顯現出來,這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多元性的體現,也是原因所在。傳統音樂具有傳統文化的一些特點,是時代變遷的痕跡,更是共有性和個性差異的表現,在傳統文化中去了解一個時期的經濟形態以及文化藝術,還有民族風情、文化信仰等等是明智的選擇。傳統音樂中有共通性的社會功能,承接顯現歷史音樂文化和音樂以外的各種文化使命。

2 傳統音樂的作用分析

中國的傳統音樂包含了民族的悠久文化歷史畫面,同時也飽含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人們的情感,這是在中傳統文化上的一種審美形式和審美體驗,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任,更加凝聚了中華兒女的多種情感,是當今時代信息的解讀。傳統音樂不僅僅是曲調和歌詞的展現,而是一個民族的審美和一個民族生活的寫照,更是一個民族審美意識和思維習慣的表象,在民族發展過程中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在對中國傳統音樂進行細致了解的基礎之上再去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音韻還有表現形式等等,是一種鋪墊,更加能夠顯現廣博的華夏文明,體現出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讓中國民族歷史在音樂文化中體現,讓過去和未來之間相連接。在歷史的長河當中也會孕育出傳統類型的文化,因此需要進行保護和宣揚,對傳統音樂中的精髓加以吸收,了解當前需要在哪些方面繼承、在哪些方面創新,在哪些方面轉變。

學校教育是對傳統音樂文化一種最為普遍形式的研究和繼承,更是內容豐富和形式多見的反應,優勢比較突出,能夠把傳統音樂上升到新的層次上。傳統音樂凝聚了較多的文化精髓,具有的價值也非常高,以此可以去發揚、探究和挖掘,因此,可以簡單地開闊為,保護傳統音樂的多樣性就是對現代音樂學習打下鋪墊的反應。在一段時間內,包括現代,很多文化價值觀都是以經濟和政治為主要方向的,也是以此為主要價值標準的,有些傳統的音樂文化受到了貶低,當前我們所研究的傳統音樂文化是對各種民族音樂的風格研究,例如,宮廷音樂,他們也是封建社會的代表,是一種文化的遺留。從音樂藝術的標準上分析,無論是宮廷音樂還是其他官方所認為的主流音樂,都能夠代表當時音樂最高的水準,更是一個民族的主要藝術典范,保護和繼承傳統音樂,就是對現代音樂教育革新的最大支持。

3 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

3.1 傳統音樂教育是音樂教育改革的基礎

傳統音樂具有非常深厚的歷史基礎,面對這樣非常復雜的現實情況,并且也針對這樣一種文化的發展,其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問題,在21世紀當前的情況和背景下,在民族文化復興的重任下,需要強化對傳統民族音樂的學習和繼承,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但是更加需要深厚的文化基礎,每一種文明都離不開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同時存在,并且,文明也是在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需要去不斷的灌溉,讓中國傳統音樂的光輝能夠在時代發展的舞臺上閃閃發光。傳統音樂中包含了傳統文化的精神文明,更是傳統文化另一種層面上的延續,對當今的音樂教育都起到了極大的促進性作用。

3.2 傳統音樂對音樂教育課程結構標準的影響

音樂教育的價值需要體現在音樂領域當中,不斷地促進社會文明的進步,推動文化的發展,在當前的背景下,音樂教育和其他學科之間有極大的不同性,也不屬于其他學科之內,因此更應該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集于一身,教材不應該成為這一教育構想的局限者。需要在學生的音樂審美以及音樂能力上進行強化,讓學生的音樂感悟能力更加突出,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尊重學生的多樣性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多層次、多方位的教育人才。在新課程標準的教育改革過程中,要保障音樂教育的意義就需要讓傳統音樂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提取傳統音樂中的價值觀、文化精髓以及社會主義內涵,在科學反復的驗證之下,讓我給的音樂教育改革方向更加明確。在此過程中需要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提升音樂教育改革的標準,對音樂課堂教育結構進行優化,以此實現音樂教育目標,讓學生的音樂能力和音樂教育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3.3 促進學校音樂教育改革觀念的革新

學校在音樂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尊重傳統音樂的教育理念,吸取其中精華的部分,并且不能對創新和改革進行盲目的追求,要從以前的改革方案中找到成功的關鍵性要素,結合著以往的案例,從自我實踐出發,了解學生的音樂需求和學生的不同發展特點,關注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傳統文化在學生心目中的良好印象,避免教育教學課堂過于枯燥,避免知識過于死板,用傳統音樂中比較活潑的一面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這樣才能讓傳統音樂教學中有新鮮的元素,才能讓新的教學方法得到更好的運用。教師可以嘗試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育教學,在教學中樹立起新的教學理念,促進音樂的改革,體現出音樂的繼承性,體現出傳統音樂的精髓所在。

3.4 讓音樂教學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音樂教育的多元化是建立在理論教育基礎上的,音樂教育是國家文化教育的重要體現,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也能夠受到人們的更多重視,具體,傳統音樂文化的多元化以及音樂教育的多元化主要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多元化的教育理念能夠給讓人們對文化有更多方面的了解,讓學生能夠對教科書中的文化進行分析以外,真正的從傳統文化的教育中開闊視野,拓展自己的知識和見識,為以后的音樂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次,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讓音樂教育打破以往在教育中處于被動性的形式,教師可以使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在音樂教學中加以運用這樣對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以及學生的藝術思維發展能力有非常大的促進性作用。傳統音樂的學習能夠讓學生的品性和行為更加完善,在當代的教育責任以及教育擔當以下,不僅僅需要傳播更多的聲樂知識,還能夠通過語言的作用給學生傳遞在心靈上的感應,讓學生的道德和品德行為得到凈化,并且音樂語言和平時的語言還有一定的差別性,通過語言的感知能夠讓學生的在音樂方面的素養得以提升,培養出學生更加完善和健全的人格,讓學生能夠在音樂當中陶冶情操。教師的教學也需要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關注所使用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形式,不斷地推動音樂教育教學的改革,提升音樂教育的改革速度。[1]

3.5 傳統音樂教育突出民族文化的特點

在當前的社會政治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雷同性的情況,因此要關注民族文化所產生的沖突,不斷的保障民族的特點所在,讓民族文化和民族特點得以繼承,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更是禮儀之邦,因此民族音樂文化發展也是源遠流長的,內容上更是非常豐富,教育資源雄厚,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傳統精華在音樂教育中的展現能夠讓音樂教育更加完善。因此學校教師需要關注傳統文化在當前音樂教育中的繼承性,讓傳統音樂的魅力得到更多的體現。青少年的音樂訓練要偏向藝術性的教育,按照當前的音樂改革和創新,不斷的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還有學生的民族感恩性,在音樂文化學習中掌握傳統的魅力和傳統文化的精髓。教師可以使用多種手段去挖掘音樂教育中的美感,例如,給學生展示原汁原味的民族音樂,讓民族音樂中的各種元素能夠在音樂教育中展示,在學生創新能力和創造性的影響下,提升學生在音樂中的審美性,也讓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民族凝聚力更高,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在音樂的海洋中感受到更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傳統音樂是音樂園林上的藝術瑰寶,集中了人類的思想,更是智慧的結晶,人類的時代情感可以通過音樂教育展現出來,讓傳統藝術對學校音樂能夠產生非常大的促進性作用。[2]

4 結語

本文對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進行了分析和研究,音樂教育是開放性的,對音樂形態的研究能夠讓音樂能力和音樂意識得以強化,傳統音樂中的思想、意識以及審美感受等等都服務于現代化的音樂教學。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上,更應該深入的對傳統文化進行研究和分析,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樂形式和音樂思維,給學生更多的時代體驗感,讓學生在現代音樂學習和傳統音樂學習上有自己不同性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傳統思維和傳統意識,將優秀的文化積淀挖掘出來,在文化繼承和發展的過程中,承擔起推動音樂文化和音樂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任。以上對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進行分析主要是對我國音樂教育創新的暢想,更是對傳統音樂繼承的弘揚,希望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能夠對音樂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性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燦旭.傳統音樂文化對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的促進性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4,14(16):266-267.

[2] 包玉柱.蒙古族傳統音樂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傳承實踐[J].學理論,2015,15(9):210-211.

猜你喜歡
傳統音樂文化教育改革音樂教育
傳統音樂文化在音樂教育中的應用分析
學有所悟,學有所樂
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的應用研究
淺談大學教改中創新型的物理試驗問題
論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運用
動物醫學專業面向官方獸醫與執業獸醫教育改革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