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初中美術信息技術教學的一點思考

2017-05-05 16:19秦怡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多媒體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秦怡

摘 要:初中學生從心理學青少年特征方面講,正好處在“青少年繪畫危機時期”,“眼高手低”是其顯著特征。如何上好美術常態課?教師可以借助于信息技術實現對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優化:它可以幫助我們拓展教材信息量、實現計算機輔助下的多媒體演示教學、幫助學生利用媒材進行美術作品的創新表現、還可以利用Internet來架構自學平臺等。這一教學實驗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多媒體

初中美術常態課,是美術教師日常上課運用最多的教學方式。它的教學對象通常也最為廣泛:少則幾個平行班,多則跨越兩三個年級的幾百名學生。作為個體的初中生,這個年齡階段從心理學青少年特征方面講,又正處在“青少年繪畫危機時期”,“眼高手低”是其顯著特征。作為一門小學科,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使不同繪畫根基和文化背景的初中學生都能在美術課上輕負、高效、有所得——這是作為教師的我們面臨的一項艱巨而具挑戰的課題。

1 初中美術課程標準和信息技術優化課堂的提出

如今,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給我們指明了方向:應提倡讓學生選擇傳統媒介(繪畫、雕塑、手工制作)和新媒材(計算機、數碼相機),來探索不同的創作方法,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表達思想和情感。而教育部在《關于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中也指出: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多媒體教學進入每一間教室,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中小學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國家美術課程標準和教育部的方針指向意味著教師在美術課程進行中要加強信息技術的課堂應用能力,以使學生獲得視覺的感知力進而提升對新媒材的運用能力。而在信息社會多元發展的今天,美術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具有一定必然性。它是美術教學發展的新趨勢,是現代美術教學的新形式。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在初中美術常態課中實現信息技術的開發應用呢?

2 信息技術在初中美術常態課堂中開發應用的方法

2.1 采用多媒體技術,拓展教材信息量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取的知識途徑變得越來越多元化。網絡世界為課堂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圖形、圖像、聲音、音樂、動畫、色彩、視頻圖像等相關信息,這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課本知識的內容局限性和圖片有限性。我們可以通過微信及微信公眾號、微博、博客、網頁查找等多媒體技術途徑來搜集與教材相關的圖片文字等內容,拓展教材的信息量。例如,課堂上講藏書票方面的內容,學生們被大量精美的版畫圖片所吸引,其實它們的素材很多來自于微信朋友圈和公眾號中的信息收藏。這些媒材的利用極大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拓寬了視野,激發了興趣,優化了學習過程。

2.2 實現計算機輔助下的多媒體演示教學

視覺性和實踐性是美術學科的兩大基本特性。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繪畫過程的親自示范實踐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往往起到四兩撥千斤的重要作用。而這一演示教學環節我們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更好地實現。

(1)借助投影儀,實現過程指導。教師在美術示范的環節中,常常會碰到尷尬的一幕:或在黑板示范,可由于部分學生坐得太遠而很難清晰地看到和掌握作畫步驟要點;或在桌上指導學生作畫,但周圍一圈的可觀者也是屈指可數。如何有效地解決示范難題?信息技術告訴我們可以借助投影儀。它的優點就在于教師的示范步驟可以實現大屏幕呈現,輻射全班,有效地對重難點逐個擊破以及實現一些難以操作和觀察技巧的模擬訓練。比如,我在上《藏書票——水粉拓印》一課中就深刻感受到此法的教學有效性:在這一課時中,需要學生掌握水粉水分的稀薄控制,有了投影儀,毛筆在小小碗碟中蘸水稀釋顏料的過程被清晰放大了,哪怕坐在遠處的學生也能一目了然,很好地解決了重難點。

(2)攝錄微課,實現自主學習?!拔⒄n”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一般不超過10分鐘。借助于計算機視頻軟件,我們可以把課堂的核心概念特別是難于理解的內容用圖文結合的形式記錄下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比如在開展的校本課程《漢畫藝術》學習中,我借助于繪聲繪影軟件錄了一段漢畫制作的視頻錄像。它的最大優點在于直觀可視性強,拍攝時對紀錄的對象可以放大局部或縮小整體看。其中,對于制作方式相對單一的過程運用了快進方式,使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掌握制作漢畫的一般技能。對于學生而言,最大的好處莫過于哪看了不懂,還可以不斷重復看,直到理解為止,實現真正的自主學習。

2.3 媒材的選擇和創新表現

在“造型和表現”單元的學習中,教師對學生的作業形式已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媒介(繪畫、雕塑、手工制作),而是要利用新媒材(計算機、數碼相機等)來探索不同的創作方法,發展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在《動感生活》一課中,學生們嘗試著用相機記錄他們活動的場景,然后根據照片進行畫面的構思與創作。在《藏書票——園林》的創作活動中,學生們進行了園林采風,用相機定格了景物,接著借助于計算機軟件進行圖片處理,最后整合創作設計出精彩的藏書票作品……這些借助于新媒材的體驗活動新穎而有趣味,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2.4 利用Internet,架構自學平臺

在信息技術架構的美術課堂上,我們通常會設置“課后拓展”教學環節。教師會結合教材內容給出多個網址鏈接來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另外,一些共享資源平臺的利用,比如QQ、微信、個人或班級博客等也成為了學生們課后學習交流的載體。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造自由學習的空間,構建自我學習平臺,實現新的教學方式改變。

3 信息技術與初中美術常態課堂整合的成果與反思

3.1 信息技術的運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方面,通過教師對網絡資源的汲取、整合、搭建信息平臺,實現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獲取。而對網絡資源的搜集、整理、運用,則有利于對問題的探討和解決。另一方面,在多媒體中,運用實物投影儀,在示范的過程中能有效地解決重難點,這比老師對著書本照本宣科,或在黑板上示范要清楚直觀得多。還有微課,它的可重復觀看性和演示過程的直觀性,優化了教學形式,建立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3.2 信息技術的運用,引領創新美術教育

信息技術與初中美術常態課堂整合不是否定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在繼承傳統教學方式的優點基礎上,引進現代信息技術的先進成果為我所用。這無疑給初中美術常態課堂學習方式帶來嶄新的面貌,也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美術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對美術常態課堂教學優化的教學實驗,對于在素質教育的指導下實施創新型美術教育,對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美術教育,也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尹少淳,段鵬.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美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 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DB/OL].中國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

猜你喜歡
多媒體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借助多媒體探尋有效設問的“四度”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多媒體在《機械制圖》課中的應用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多媒體達人煉成記
適切 適時 適度——說說語文課堂的多媒體使用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