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媒體依賴形成的社會心理原因探析與反思

2017-05-05 16:24王大釗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社會化

王大釗

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過渡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社交媒體依賴儼然已經成為近年來普遍的社會癥候。從社會心理學的視角來看,之所以會產生這一問題,一方面是由于社交媒體迎合了新形勢下人們的社交需求,成為當下人們完成個體社會化進程的必要途徑;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交媒體滿足了人們相互的自我暴露和彼此窺視的心理需求。然而,社交媒體的存在是一把雙刃劍,它給人們帶來溝通交流便利的同時,也必然會帶來諸多的負面影響。如何在新的社會及媒體環境下克服自身人性的弱點和缺陷,重拾人際交往的美好,這是每個現代人都應該深刻反省和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社交媒體依賴;社會化;鏡中我;自我暴露;群體性孤獨

科技的飛速發展促進了媒體的巨大變革,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和智能手機等智能電子設備的升級換代,人類已經從傳統的PC互聯網時代過渡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作為以即時通信工具為基礎衍生出來的社交服務,微信朋友圈和QQ空間分別以78.7%和67.4%的使用率位列各種社交應用使用率的第一、第二位。①近年來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社交媒體迅速崛起,使整個社會都陷入了社交媒體依賴的癥候當中,這一問題產生背后的社會心理原因值得深究。

1 社交媒體是現代人完成個體社會化進程的必要途徑

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不可能脫離社會和他人而獨立生存,而是需要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獲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質資料和信息,并借以實現個體的社會化進程,這是從人類祖先那里遺傳至今的生存法則?!吧鐣莻€體走向社會公共生活,融入現實社會的起點。個體的社會化過程就是在社會文化的熏陶下,使自然人轉變為社會人的過程?!盵1]社會化是一個不間斷的、終生進行的過程,個體的社會化伴隨著人的一生。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運轉,人們的空間流動和遷徙愈加頻繁,快節奏的生活使得人與人之間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日趨減少,人們的日常交往因客觀條件的限制而受阻。在這樣的背景下,移動通信技術的逐漸發展成熟和智能電子設備的不斷更新換代為人們的社交需求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以及移動QQ、微博、微信等社交應用的出現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使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便捷地與他人取得聯系,這種新型社交的出現使人際交往在網絡虛擬世界里得到了拓寬和補充。社交媒體是現實社交在移動互聯網上的延伸,已經成為當前人們完成個體社會化進程的必要途徑。社交媒體讓人們實現了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交流,獲得了全新的社交體驗。在網絡虛擬世界里,人們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和愛好自由地集結在一起,組成多種多樣的組群或社區,在互動交流中獲得個體心理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人們在網絡社交當中重新定義了自己,也重新定義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

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使得人們的內心常常處于高壓的環境中,焦慮和孤獨感隨之產生。在親和動機的驅動之下,人們傾向于與他人親密交往或加入某個群體,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支持、合作和贊賞。這在本質上是一種安全需要和歸屬需要。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在1950年出版的專著《激勵與個性》中,把人的需要劃分為七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當人際交往的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就會不斷向高層次需要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也逐漸擁有了越來越多的精神需求。社交媒體的流行體現了現代人對于高層次精神需求的追逐。

2 社交媒體滿足了人們相互的自我暴露和彼此窺視的心理需求

美國早期著名社會心理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認為,自我概念是個體與他人交往時產生的。他提出了著名的“鏡中我”概念,認為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自我的認識,而這種認識主要是通過與他人的社會互動形成的,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態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鏡子。

網絡社交的出現讓人們的人際交往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借助于網絡平臺,人們實現了即時傳播的交流形式,而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由于網絡社交中人物身份的匿名性和身體的不在場,交往情境的壓力大大降低,這就鼓勵了交流者的自我表露行為。一些平日里性格內向、不擅長言辭交際的人,也可以通過網絡社交變得活躍起來。網絡張揚了個體的個性,也拓寬了人們的交際圈。

按照美國社會學家戈夫曼等人“自我呈現論”的理論觀點,人們會運用多種策略控制和反饋自己的外在印象。人們根據自己不同的需要、動機和目的,借助于言語或行動適時地向他人陳述自己、推銷自己,即向他人表演自己,來控制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并希冀獲得他人肯定的評價。自我暴露是自我提升和自尊的重要手段。

人們的在線生活帶有一定的表演性,這種表演性是個體自我謀劃的結果。人們費盡心機地在QQ空間、人人網等社交應用上填寫個性化的個人資料,精心挑選經過修整的好看的照片作為頭像,選用適當的卡通形象作為虛擬代言,用心裝飾個人空間以及使用時髦的網絡流行語和網絡表情等,力圖通過適當操縱,維持個人在虛擬世界里的良好形象。一旦得到他人的認可或贊同,自我暴露的熱情就會提高?!皬纳鐣睦韺W角度看,自我暴露是發展和維持人際關系和親密關系的重要方面,人們是在不斷暴露自我的過程中互相認識和接受對方的。從心理健康角度看,自我暴露有助于減少與他人的疏遠,抒發郁積的情感,達到振奮精神的作用?!盵1]而人際交往中個體的自我暴露也會得到相應的回報,即引發對方的自我暴露。通過微信朋友圈和QQ空間等社交媒體,每個人都可以輕松地進入他人的空間窺視其身體和信息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種相互間的自我暴露和彼此窺視的心理需求,正是人們對社交媒體欲罷不能的重要原因。

3 對于社交媒體依賴現象的反思

第一,如前所述,網絡社交帶有一定的表演性,而在表演成分當中也可能帶有一定的欺騙意味。為了維持在他人心中的美好形象,個體在網絡交流過程中會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設計自我形象,而網絡中的個體形象可能與其現實形象存在著一定差異甚至是迥然不同。每個人都可以戴著不同的“人格面具”自由地穿梭于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因此網絡社交當中的真實成分到底有多少,本身就值得質疑。

第二,人們彼此聯系的方式因科技的進步而變得花樣繁多。然而,科技雖然豐富了人們相互連接的方式和渠道,卻并沒有拉近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霸诂F實世界中,密切的私人關系總是依靠身體上的接近來維系,但身體接近的重要性在網絡世界的交往中卻降低了?!盵2]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逐漸被各種智能電子設備和移動社交應用所取代。網絡社交給人們“在一起”的錯覺,卻沒有讓人們變得更親近。說到底,這是科技對人際交往的異化——“我們更依賴于技術而非彼此”。[3]

第三,排解孤獨、消解寂寞是人們進行網絡社交的主要動機之一。社交媒體可以讓我們非常容易地結識新的朋友,或加入自己感興趣的組群、社區,然而由于網絡社交中身體的不在場性和匿名性的特點,導致交流者之間的信任感大打折扣,很難建立起親密的關系,于是大多數所謂的“好友”淪為了泛泛之交,難以尋覓到真正的朋友。人們想要借助社交媒體來擺脫孤獨,結果卻不約而同地陷入了“群體性孤獨”之中。

第四,人們希望通過社交媒體來與他人實現實時在線的聯系,節省彼此連接所花費的時間,提高溝通交流的效率,然而也正是因為實時在線,人們必須保證自己“永遠在線”。社交媒體模糊了學習、工作和休閑之間的界限,人們因為新的群體需求而自覺地生活在“隨時待命”的情境中。如今社交媒體已經超出了信息傳遞的范圍,與溝通交流、商務交易類應用融合,形成了更加強大的關系鏈,把人們牢牢地捆綁在網絡世界里?!拔覀円驗槊β刀褂镁W絡,但是卻和技術一起花費了更多的時間,而與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之間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少?!盵3]人們發現自己越發生活在被各種屏幕所包圍的世界里。網絡侵占了人們用于思考的時間,使得安靜和獨處成為了奢侈的事情。

第五,社交媒體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可以釋放壓力的自由空間,但也讓很多人對網絡虛擬世界產生了依賴。網絡社交成為了很多人逃避現實生活的方式。一些年輕人因為沉浸于網絡社交帶來的便利和滿足感之中而對現實社交產生了排斥,他們極少出門,不愿與陌生人接觸,成為了“宅男”、“宅女”;還有一些人從網絡社交當中感染了不少陰暗心理。由于社交媒體依賴,現代人的生活變得更加封閉、與世隔絕,人們既渴望擺脫孤獨狀態又不希望他人深入自己的內心世界。盡管時隔三十多年,日本傳播學者中野牧在《現代人的信息行為》一書中提出的“容器人”概念在當今時代依然振聾發聵。

4 結語

社交媒體的存在是一把雙刃劍,它給人們帶來溝通交流便利的同時,也必然會帶來諸多的負面影響。對于網絡社交我們應該堅持適度原則,過分沉迷于其中形成社交媒體依賴則有百害而無一利??萍急旧聿]有善惡對錯之分,關鍵在于人類是否采取了正確的使用方式。如今網絡社交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排斥和遠離網絡社交生活,而是努力讓網絡社交在個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之間達到一個新的平衡,讓科技真正地服務于人類。

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迫使我們重新思考科技與人類、個體與他人、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如何在新的社會及媒體環境下克服自身人性的弱點和缺陷,回歸自然、返璞歸真,重拾人際交往的美好,這是每個現代人都應該深刻反省和思考的問題。

注釋:①相關數據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6年7月。

參考文獻:

[1] 俞國良.社會心理學(第3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92,317.

[2] 陳朝陽.網絡對人際交往心理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6(4).

[3] 雪莉·特克爾(美).群體性孤獨[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13,300.

猜你喜歡
社會化
社會化服務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牽手校外,堅持少先隊社會化
行政權社會化之生成動因闡釋
提升糧食流通社會化服務水平的舉措構思
社會治安社會化治理的法治路徑
高校學生體育組織社會化及路徑分析
社會化閱讀:讀者閱讀需求的解決方案
公共文化服務亟須推進社會化
大眾傳媒對大學生社會化的影響
高考社會化的關鍵在于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