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美教育散記(下)

2017-05-08 06:12嚴必友
江蘇教育 2017年8期
關鍵詞:校風自由德育

【摘 要】在美國,學校之間既有相似處,又有各自的獨特處。費城的普林斯頓大學追求思想的自由;波士頓的哈佛擁有淳正的校風,學校的德育工作平實簡單,道德要求融入日常生活點滴,從而內化為人的一種基本素養。

【關鍵詞】自由;校風;德育;素養

【中圖分類號】G53/5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26-0072-02

【作者簡介】嚴必友,南京市教學研究室(南京,210001)主任,高級教師,江蘇省數學特級教師。

呼吸費城的自由空氣

從華盛頓去紐約的途中,順道去游覽著名的費城。費城的名氣可能主要是因為這里有一所享譽世界的學府普林斯頓大學,以及它曾經作為美國的首都,并在此誕生了著名的《獨立宣言》,由此美國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費城雖然是一座工業城市,但城市的綠化和空氣質量保持得非常好,城市建筑風格和色彩透出濃郁的厚重和悠閑。在保存完好的獨立宮門前,矗立著華盛頓總統的銅像。透過那莊重的神情和深邃的目光,我們仿佛看到了當年聯邦會議討論并通過《獨立宣言》的熱烈場面。站在象征美國自由精神的自由鐘前,嗡嗡的鐘聲久久回響,旁邊的屏幕上滾動播放著振聾發聵的句子:讓獨立和自由的陽光照耀每一寸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們。走過威瑟斯伯恩大街,普林斯頓大學就在我們的眼前。這所全球頂尖大學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深厚而久遠,滄桑的古木高聳云天,似乎在告訴人們普林斯頓久遠而輝煌的歷史。校園的長凳上坐著三三兩兩的學生,有的在討論問題,有的在靜靜地看書。頑皮的小松鼠一會兒在樹上嬉戲,一會兒在草地上追逐。校園的每一幢建筑都風格別具,堪稱精品,整體布局得體大方,相映成趣。

在參觀過程中,我們驚奇地發現在校園里會不時出現一個圖書館。導游介紹說這正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獨特之處,學校為學生盡可能提供充分的學習資料和場所。在圖書館里,學生們盡情享受著求知探索的樂趣,討論問題蔚然成風,思想自由放飛,精神不斷豐盈。后來我們看到,圖書館也是這座城市的獨特標志與風景。政府在城市建設中必須為市民建造配套的免費圖書館,市民也把去圖書館當成生活的重要內容,每天去借書或閱讀的市民絡繹不絕。行走在街道上,輕風拂面,滿眼青翠。從海報上得知劇場正在上演《林肯》和《安娜·卡列尼娜》,劇場外聚集著不少觀眾。街邊咖啡館里,人們悠閑地邊喝邊聊。

哈佛的校門

來到波士頓,不能不去看看哈佛。幾個從哈佛畢業的學生得知我的到來,已提前在學校大門口等待。紅磚垛,鐵柵門,拱形的門洞,又矮又窄,古舊簡樸,使你懷疑這是哈佛的校門。

走進大門,迎面看到學校創始人約翰·哈佛的銅像。雕像不高,但鑄造精細,神態安詳,仿佛打量著從大門走進來的每一個人。1636年,年僅29歲的約翰·哈佛先生參與籌建了劍橋學院,兩年后他英年早逝。臨終前,他將850英鎊和400冊圖書捐給了學院,這相當于當時政府每年撥款的兩倍。哈佛的捐贈在當地引起很大反響,政府和學校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想,應該讓哈佛的善舉成為一種風尚。于是,他們做出了一個決定:將學校的名稱由劍橋學院改為哈佛大學。也正是這個決定,使名不見經傳的劍橋學院一舉成名。

如今,哈佛大學每年獲得的社會捐贈近400億美元,遙遙領先于全球各大學,建造一個漂亮的學校大門應該是微不足道的,但哈佛大學沒有這樣做。曾做了20年校長的科南特說過:“大學的榮譽,不在他的校舍和人數,而在于他一代一代人的質量?!?/p>

哈佛自建校以來,從這扇簡樸的校門,走出了無數的政治家、科學家和文學家,其中有美國獨立戰爭以來幾乎所有的革命先驅,有7位美國總統,40位諾貝爾獎得主和30位普利策獎獲得者。我國的林語堂、竺可楨、梁實秋、梁思成等一批大師也是從這里走出來的。正是在擇師和育人上堅持高標準、高質量,哈佛大學才得以成為群英薈萃、人才輩出的第一流學府。哈佛對世界各國的求知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一份出版于1643年的早期的小冊子闡明了它的存在:促進知識并使之永存后代。

感受美國的“德育”

美國的中小學對學生進行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從學校教育來看,在小學,每天早晨教師要帶領學生面對國旗高聲朗讀美國國歌,或面對國旗宣讀誓詞。到了中學以后,學校的各種社團活動或其他大型活動,都要舉行唱國歌的儀式,全體學生起立,面向國旗行注目禮,有的學生還將右手放在左胸前,意為國家在我心中,以示對國旗的尊重和對國家的愛戴。無論是幾十人的小型活動,還是幾百人乃至上千人的大型活動;無論是領唱國歌,還是全體朗讀國歌,都聲音洪亮,情緒昂揚,整個過程凝重、莊嚴。

在我們參觀的每一所學校,都有一個龐大的家長委員會隊伍。他們積極踴躍地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每人每年都有義務服務的時間數。在義務服務時,他們都會竭盡全力,以期獲得學校和學生的贊美。他們的行動給學生起到了非常好的榜樣作用。學校和家長委員會之間的和諧一致、巧妙分工形成了一個有序的教育環境和強有力的教育合力,這既充分調動和發揮了家長的積極性、能動性,又為學校教育和管理學生開辟了一條有效的渠道。

美國人認為“性格比知識重要”,他們認為孩子是有道德意識的,所以很重視自己孩子的道德教育。兒童道德評價能力的發展是帶有規律的:一般是從他律到自律,從效果到動機,從別人到自己,從片面到全面。曾任美國總統的布什強調:“學校不僅僅發展學生的智力,智力加品質才是教育的目的?!泵绹苏J識到,倫理道德和品德的教育如果失敗了,將意味著整個公共教育的死亡。在道德教育過程中,中國父母鼓勵孩子多去思考,美國的父母往往是鼓勵孩子“付諸行動”“去做”“去試試”。他們堅信實踐能縮短認知與行為的距離。道德教育重在潤澤無聲,重在啟發引導,重在體驗感悟。

在愛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耳濡目染愛,自然也學會如何回報和給予別人愛。美國學校絕不放棄每個培養學生愛心的機會,利用各種形式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愛心。類似的活動,學校每年都組織幾次。如學生參加的募捐活動可以捐衣物、捐食品、捐時間等。學生在這些健康有益的活動中無疑受到良好的教育。我們在許多社區圖書館里,就看到很多高年級的學生在義務輔導低年級的學生,不厭其煩,耐心細致,場面甚是感人。這樣的事,不僅家長支持,孩子也養成習慣,并已形成社會風尚。所以,美國人長大后,對公益事業的奉獻和捐款,都表現出無盡的關注。

美國的德育工作給我最深的印象是:教育重在體驗而不是空洞的說教,學生認為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師家長要求這樣做。對學生的德育要求平實而簡單,而不是用道德理想來替代道德要求。學生也是社會的一分子,從小應該理解并遵守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將來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

猜你喜歡
校風自由德育
校風的理性思考與感性表達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淺析當前提高小學德育藝術教育工作實效性的主要對策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淺談高職教育
我省不斷推進校風、教風、學風建設
美國壟斷不了“自由”“民主”
高?!暗掠秊橄取钡睦碚?、實施及評價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